庞中华的字算不算误入歧途,对我们后来练字人的有益教训是什么?

陈德霖

对于题目中的“庞中华的字是怎样误入歧途的”“对后来人练字有什么教训”,在网上是有这样的说法的,在网上看看就知道,甚至有人说“庞中华的字是多年习字不得法造成的”相当于巩固了错误。

这些论断显然把他的字作为了反面教材,好像直接就是告诉书法爱好者不要练他的字一样。


我个人认为这样评价庞中华不妥,我们认识或者评价一个人首先应该从他的优点或者可取之处出发,如果一开始就从缺点出发,那世间没有一个有可取之处的人了。评价也就无从说起。这里我想说几点。


第一,庞中华虽然小时一直喜欢写字,但是真正系统地写字是在他二十岁在地质队的时候,也是自己琢磨,手上的资料也比较少,我们必须承认,学习书法需要老师一定程度上的指导,况且庞中华的毛笔功底不是很好。这些原因确实使他不能和一些科班出身的书家相比,在这里我斗胆举出卢中南,田英章等人。

第三,庞中华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他让全中国几亿人拿起笔写字,在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的时期,这算不算促进人的学习,增强全社会素质呢?

第四,至于他的字,很正常,有人说好,有人说歹,再好的书家都有褒有贬,所以他的字是正常的,几代人都练过他的字!至于喜不喜欢,还学不学他的字,他就在那里,已经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那么,你对庞中华和他的字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也是铁匠的头发,谢谢支持!



铁匠的头发

庞中华的字肯定是不算误入歧途的,我也并没有觉得他的字哪里不好。

他的字到后期的时候只是不适合大家学了而已,体势横向拉长,行笔中动作过多,不利索。当然这种动作在书法里称之为笔意,初学者是看不到的,也追求不到。

笔意这个技巧一定是建立在自信和笔法,都非常成熟的基础之上才能摸得到的。

因为当技法已经完备之后,如果再想求精进,在形状上,几乎是没有进取的地步了,只能在意上求。

这也就是为何欧阳询的楷书,最后以险著称,虽然看起来不公正。并不是欧阳询不能写工整,而是他在追求这种险绝的意境。

庞中华自然也如此,它的字早已经不适合大众学习了。没有比田英章的司马彦的更简单。其实大家去书店是可以看到的,司马彦作为比庞中华更老一辈的硬笔书法家,当初的地位被庞中华挤掉,肯定是说明庞中华的字非常有实力。

但是当庞中华被田英章挤掉之后,初级字帖的市场,庞中华几乎销声匿迹,但是司马彦还在。

为什么呢?因为司马彦的字体还是比较适合初学者的。

庞中华中晚期的作品已经非常偏向隶书了,它的体势是和用笔有很明显的《史晨碑》特征,。

对于没有接触过隶书的硬笔书法爱好者,自然是看不懂他的字的。


这种偏向隶书的硬笔书法,并不能称之为退步和误入歧途。

这是庞中华的个人追求。

如果大家看田英章的硬笔字,可以发现一件事情就是20年前的字和今天的字区别不大,虽然也有笔意,但是字形几乎没改变。

有些人求变,有些人不求变。

如果一些专业的东西,不符合书法爱好者的审美眼光。就说成是误入歧途,那对硬笔书法来说,究竟是进步了呢?还是倒退了呢?


梁宇航

说庞中华的字误人歧途,我不是很认可。我就是庞体的受益者。

90年代初的时候,大约92年左右,我刚上初中。我们那个班写字好的很多,在他们的带动下,我们开始了买字帖练字。

那个时候,周围没有太多的字帖,书店里卖的全部清一色庞中华的字帖。

庞体很受学生的欢迎。大家都在学庞体,还比赛谁学的像。

我是庞体粉丝的其中一位。学的还算可以,能达到个中等水平。就我这水平,都把同桌羡慕的不行,没事的时候,他老拿我的作业临摹。为此,我得意了好一阵子。

后来,慢慢的,上高中、读大学。书店里的字帖已经不限于庞体了,那个时候,顾仲安、钱沛云、田英章等等已经开始崭露头角、闪亮登场了。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审美的角度也慢慢的发生了变化。作为曾经的书法明星,庞中华由一枝独秀,开始面临春色满园关不住的局面。

市场曾经把庞中华捧到了顶峰,让他体会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也还是市场,让英雄迟暮,独自品味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滋味。

渐渐的,庞体开始慢慢的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有些东西,强求不得。

这么多年,虽然自己的字有所提高,我也认识了老师,加入了书法协会。但是,作为曾经的书法的启蒙人、领路人,我还是打心底里尊敬中华老师,因为他让我喜欢了书法,让我体会到学好书法的乐趣和益处。

如果哪一天,有幸遇到他,我肯定会虔诚地向他鞠一躬,以此表达我的敬意。这是我们70后那代人对书法的情怀,对书法贡献者的情怀。

如果非得让我说,他对后人有益的教训是什么。事物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优胜劣汰,花儿不可能永远红。不光是他,即使现在红的发紫的那些所谓书法明星,都会有这么一天。

品味历史,解读书法,我是堯堯1978!感谢关注!

-END-


堯堯1978


庞中华作为中国历史上硬笔书法上的书法家一点不为过。怎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实在感到意外?人类社会的进步,让我们大家使用新的书写工具,钢笔,铅笔,圆珠笔等这是时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书写工具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和中国文化流行几千年的毛笔字,相比时间短,毛笔字工具的特点,中国人经过一代又一代人潜心研究,实践,临摹才有了优秀的毛笔字的大家,颜体,王羲之等大家。我们赞美民族文化,欣赏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品牌等是一种正向教育与风尚,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也没有必要来攻击庞中华硬笔书法,这种中国历史上做出过贡献的,让中国钢笔,铅笔,圆珠笔等书写工具,有了书写的文字的优美。特别是对于当时社会学习提高硬笔书法水平,全民族水平的文字能力与美感的提高,这种社会整体文化底蕴的提升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影响了中国书法界的大事件。因此,没有必要拿来对比吹毛求疵,更不能诋毁。

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阶段的不同,书写工具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正如目前,许多年轻人,很少用笔书写文字一样,照样能够工作与生活一样,或者说国外人,用除了中国文字外,不也一样生活吗?我不主张用其他文字作为样本来照搬照套,那时没有前途的研究,也不是学术研究的方向,其实更多的意义是在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超越,这才是优秀的正确的方向。而不是搞得让我们大家感到很别扭的文化与无畏的争论。


时刚军

没练过他的字体。一直练习标准楷体,持续六年,之后靠自己观察各种字体,觉得好看就收纳。(附上一张个人专业实习报告,献丑啦😄)



Tokyo100

庞中华是当代著名的硬笔书法家,是中国硬笔书法的主要奠基人物之一。

也是当今影响最大的硬笔书法家,他于书法教育上的贡献很大,创立了庞中华书法学院,出版了一百多本书法字帖。

到现在的影响也是存在的,一直担任着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的名誉主席。

庞中华的钢笔字我觉得挺好,我小时候练习过他的硬笔书法,作为硬笔书法已经很好了,硬笔书法是以实用为目的的,主要是要求字体的结构,能够把结构写好就很了不起。

这样一位书法家哪里误入歧途了,真正误入歧途的是那些以西方理论来指导中国书法的人,脱了了汉字搞书法的人。

当然,庞中华的毛笔字很一般,属于俗书一类,他在毛笔上的功夫下的远远不够,这也是他一直以来饱受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的毛笔书法对于学习书法的人来说是有一定的教训的,学习毛笔书法,一定要学习古人的字帖,不要学习今人。

对于初学者,更好树立这种学习书法的观念,如果你不知道学习什么字帖,学习古代优秀的字帖永远不会错。

你觉得呢?


不二斋

谈不上误入=_=歧途吧。

我也是庞中华字帖的受益者。那个时代,上世纪80-90年代,出字帖的人很少,庞中华真的是一股清流,打开了从拙劣到看的下去的小小转变。虽然他的毛笔字可能确实功力一般,但钢笔字还是过得去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甚至出现了误入歧途的言论。这种言论我认为是不对的。


虽然有些过时,但绝不至于太差,起码比一般没练过字的人好看多了,足矣。以我为例,没练庞中华字帖以前,字非常难看,不成体统。练了一年左右吧,居然像个样子,好看多了。我在上师范的时候,大约是88-90年,练了两年,无论间架结构还是整体水平,都提高了不少。起码看起来顺眼多了。所以,随意抹黑是不可取的。但现在,我的字还有庞中华的影子,虽然有所改变,但基本属于“庞体”类型。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庞中华的字并不可取,落后于时代,不是那么好看。但在当时是最流行也是唯一的可练字帖,我们别无选择。庞中华热之后,才慢慢有别的字帖出现,但影响力应该是逊于庞中华字帖的。





至于教训,谈不上吧。好歹改善了自己的字迹,足矣。


大侠来也

题目有病,提问题的人更有病……路过。想练字,无非就是为了字好看些,更熟练些……不是每个人都必须练成书法家那个级别的,在古代不可能,在现代更不可能。自娱自乐,只要不是丑书,怎么照贴练都行……临帖就是了。至于选什么帖,自己做主,多选几个,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有一定基础,确实想提高,再入手其它的帖子……总之一句话,修行在个人。多练练,坚持!


邾城散人

庞中华是时代造就的英雄,正如聂卫平一样。在那个万物复苏的年代,人们渴望知识,庞中华的出现,点燃了人们学习书法的热情,庞中华们是书法普及的奠基人。

当然,不可否认,由于庞中华自身能力的问题,他的书法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他本人也并未系统地学习书法,我们不能以专业的苛刻的目光要求他。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庞中华可以算是一个书法的启蒙老师,对待启蒙老师我们当然不能要求他的水平如世界冠军的教练一样高。启蒙老师的作用在于他将我们引进书法之门,要想深造你还得找更好的老师,就如中学老师教不了大学课程一样。

这里还要说一个观点,老师千万不要让学生只写自己的字,学生也不要以为世上除了老师外没有其他书法家。为什么要提这一点,现在社会上某人楷书大行其道,其门下弟子众多,一旦网上上有人对这种楷书提出批评,不管是善意还是恶意,其门下弟子都是要群起而攻之的。我们不能做好井底之蛙,所谓兼听则明是也。

更多文章及作品点评,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对大部分人而言,写字是为了能让人看懂,让自己悦目,所以要先把自己的字写规矩,然后再去评判谁谁的字如何不迟,这是最基本的。庞中华的字就是这个基本字的帖。

只有在学的过程中,奠定扎实的基本功后,再不断的专研提升,寻找认为适合你的字体。哪有还没练就开始挑三拣四之说呢?

相信历代书法名家也是这样走来的,不拘一体。你要硬说庞中华使你误入歧途,那只能说明你本来的书法潜质也不咋地,不会在学中求变,只会墨守成规。

我初中时练了两个月的庞中华字体,我认为当时市场上流行的硬笔字帖中,就属庞中华的硬笔刚劲有力,名至实归。而其他一些字帖,看着写的也不错,但是练下来会发现,笔画偏软而无力,贴虽好看,对初学者基本功练习而言,不见得是合适的。

我认为,毛笔写的好的人,不见得硬笔就写的好,这牵扯一个硬笔力道的问题,笔的材质不一样,写出来的力道也是不一样的。

硬笔有一定基本功的人,即使不刻意练,毛笔字也不会特别差(与不学无术的人比),最起码能入目。因为硬笔笔画运笔规则也是从毛笔研习而来的。

以上是我的实际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