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副總裁馬斌:談談“互聯網+”時代,我眼中的世界

這幾年的“互聯網+”的確帶給了我們很多驚喜和機遇,特別是思考的過程,很有意義。“互聯網+”到底帶給我們每個人什麼?我們該如何做?我們該如何將它運用到產業中?

腾讯副总裁马斌:谈谈“互联网+”时代,我眼中的世界

我是2004年加入騰訊,到18年已經14年了,一直在通訊信息行業領域工作,因此見證並經歷了整個中國的信息化進程。而在這個進程當中,從通信網絡固話到語音再到數據、從互聯網再到移動互聯網,信息行業有了多層次的演進路徑。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而這些變化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我們都在找轉型、發展的路徑。今天就從我的視角和大家分享一些故事。

一、從大背景來看:這個時代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

其實,這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變革。這次變革為什麼跟以往不太一樣?

這個重要的節點,原來所構建的所有秩序和規則都會發生變化。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成為社會變革的力量,進而推動社會進步。

這個秩序和規則的變革是因為創新而啟動的,在這一時間點上,我們正好趕上了歷史的窗口期,所以每個人最大的感受都是兩個字——焦慮。為什麼?因為信息來得太快了,我們每天被大量的信息淹沒。

在這個人類歷史最重要的節點上,我們應該如何去應對呢?

商界傳奇Bill Gross(全球債券市場主要操盤手)投了200多個公司,最終找出了“如何做好一個公司”的商業化規律:

時機佔42%,團隊佔32%,創意佔28%,商業模式佔24%,最後才是資本的力量佔14%。

這些規律告訴我們一件事:天時地利人和很重要。

歷史給了每個人最好的機會,關鍵是大家能否抓住這個窗口期。雷軍說:

“當風來的時候,豬也會飛。”

除了抓住這個窗口期,其它要素都要有,如果沒有,那就一定不能創業。我們研究一個企業如何成功,同時也要研究一個企業如何失敗的。這段時間有很多關於失敗的案例,其中的教訓大家都要注意,因為這些失敗案例是由真實資本砸出來的,這就叫血淚。

因此,當這些規律成為每個人的認知時,我們手裡就有非常多的教義,幫助我們成長。

從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歷程看一下:中國三大門戶一開始就是把線下拉到線上。

  • 阿里巴巴重新定義了售貨方式,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都消失了,所有售貨的人都可以24小時隨時隨地在網上交易;
  • 騰訊讓面對面的溝通限制消失了,變成了可以隨時隨地在網上溝通的形式;
  • 百度的信息檢索,是把今天所有的信息做了排序,進而完成信息搜索;
  • 小米就是用硬件再加上線上融合,硬件+軟件+服務;
  • 京東是線上統銷統購併一天四送,加服務。

從三大門戶到BAT再到小米、京東,都是把所有線下的內容搬到線上,抓住了窗口期。但也有一家公司,在互聯網3.0時代到來之前就做了開始的所有事情,卻失敗了。在那個階段,它做早了,就成為先烈了。因此,時機非常重要。

二、中國最大的機會來自於人口和改革的紅利

很多公司正在成長起來,但還有非常長的路要走。中國最大的機會來自於人口和改革的紅利,在這個過程當中,誰把線下搬到線上,就抓住了這個窗口期,抓住了這個機會。

現在這個階段,線上和線下的系統已經完全數字化了,並且誰先數字化誰就先強大,誰先數字化誰就先生存下來。我們這個社會已經全部數字化了,就像線下的360行,有3600個職業,未來會一一映射到虛擬空間,並且一一映射到線上。

可以說數字星球的時代已經到來,數字化時代到來的標誌就是線上線下的全部融合。

歷史給了我們一個數字的力量:20年前市值排名前15的互聯網公司,如今只有蘋果一家,未來還會有很多公司,可能再過10年蘋果就會消失了。因為歷史上,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個國家,都告訴我們一個很重要的規律:生命週期的規律。每一家公司,每一個行業,都有一個生命週期規律。

你進入這個行業能否把握規律、能不能佔領制高點、能不能找到創新點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具備其中的關鍵要素,你才會成功,但成功不一定是永恆的,只有時代的企業,沒有成功的企業,最終的成功是能否安全的退出,即在生命週期中能夠成功退出才是最重要的。這就是時代的規律。

中國互聯網雖然發展起來了,但我們還有非常長的路要走,華為15年移終端崛起,是因為它在芯片以及供應鏈上做了很多工作,它贏在了供應鏈以及核心能力上。

因此隨著數字時代線上線下融合過程中,更多領域如能源技術、材料技術必須要不斷創新,才能創造出更多有價值的內容才能推動社會進步。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互聯網+”實際上已經做了規劃,如15年政府推出了行動指南進而連接生態。在這個過程當中,誰能夠重新定義規則,誰就是贏家。在多次和政府部門做溝通的時候,我多次強調:最終打敗我們的不是某一家公司,某一個產品,而是這個時代的趨勢。

損失的還是我們自己,所以最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抓住這個時代的趨勢。每一個行業都需要進行數字化融合,當線上和線下要進行全部融合的時候,如果這個階段你不進化,那一定會被更高效率的公司所替代。

我們做線上線下融合的核心邏輯就是提升效率,為什麼要提升效率?

因為互聯網就是把我們的信息透明化,所有信息的背後全都是數據。如果你的效率不夠高,就一定會被更高效率的企業替代。

為什麼互聯網會強大?因為效率的提升。傳統行業沒有這個工具,沒有這些方法,更重要的是沒有想到,互聯網最核心的邏輯,最本質的內容就是把所有的信息透明化,形成了最終的數據和效率。

我們看到互聯網這幾個現象:

第一,移動智能終端的快速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人口紅利是全球任何一個國家所沒有的,正是因為人口紅利,我們才能感受到中國互聯網創新的蓬勃發展。

第二,將會有超萬億的傳感器。

華為在未來2020年的報告中表示:在地球70億人口中,將會有一千億臺智能設備,它們都可能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

第三,將會有十萬億的數據。

所有的內容都會數字化,我們進入了數字化生存時代。在這個過程中,正是因為這些應用,讓大家感受到互聯網對現實世界的衝擊,最終結果就是誰的效率高,誰能在這個時代下生存下來。

第四,年輕代表未來,要了解他們的行為才可以更好地瞭解需求。

在機場經常看到粉絲對明星的追捧,這種粉絲經濟的誕生帶來了巨大的利益,比如李易峰、吳亦凡等等,這些是這個時代孩子們的偶像。

他們的狀態是什麼?

關注年輕人的變化成長,進而瞭解數字化生存背後的本質,可以更好地刻畫用戶行為畫像。

三、互聯網的本質沒有變化,主體是人和物,本質是連接

線下和線上進行連接,信息把人和物連接,當物體和所有內容通過傳感器全部連接在一起以後,整個社會全部數字化、數據化,而隨著信息的透明、信息的背後是數據,數據又刻畫了我們每個人的行為,一切的數據資產也就都可能成為金融資產。

我們可以看到:在線下可以區分為金融行業、通訊行業、製造行業;而線上世界當中卻沒有行業劃分,誰有需求,誰滿足了需求,這個市場就是誰的。

在虛擬空間裡,誰能夠最有效率地提升,滿足用戶的需求,才是最有價值的,這才是這個過程當中的本質。

企業和用戶最終一定是有關係的,不是強關係就是弱關係,但很多傳統行業跟用戶體驗沒關係,這是最大的問題,這個要解決。

互聯網本質的規律:

  • 首先是連接,線下連接線上。
  • 其次一定是規模。如果沒有規模就談不上互聯網。在這個過程當中,你會看到,“收費—免費—補貼”,發展路徑都是儘快要規模,尤其互聯網發展,是需要很大規模的,因為互聯網的規模經濟能夠帶來邊際成本為零的效用,傳統行業做不到。
  • 最後是速度。

互聯網加入了傳感器,最終形成了物聯網,物聯網進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心聯網。最終把物質的連接完了以後,連接的就是人的情感,連接的就是人的心靈。之前Alpha Go與人類的圍棋大戰,就是人工智能和人類智能的比拼。你會發現人工智能因為沒有情感的輸入所以還無法替代人類的智能,只能是功能性替代。

因此,互聯網從最簡單的工具開始,最終發展到渠道,進而完成互聯網信息的生態,線上和線下十萬億的數據連接。從“移動網絡—硬件終端—操作系統—應用服務”,我們看到了更多的發展,也能夠看到整個社會效率的提升。

我們的時代進入到了快時代、扁平時代、娛樂時代、感性時代,我們的時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在這個變化當中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還是關注人性的本質。所以數據化需求是人性需求的具體體現。

其實人性的剖析就是人需求的剖析,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看到人性不同階段的需求,我們把馬斯洛的需求重新對應到三個部分:基礎的都是物質需求,也就是荷爾蒙的需求;然後是心理需求,也就是多巴胺的需求;最後才是更高層面的精神需求,這一點全世界只有不到百分之五的人有這方面的認知和需求。

每個層面的需求都不同,在這裡,所有的內容都是人性的誘惑和滿足,同動物一樣的需求就是荷爾蒙和多巴胺驅動,而人和動物的區別就在於人能夠控制自己的慾望。而正是因為荷爾蒙和多巴胺的驅動,人性的認知包括傲慢、貪婪、懶惰、窺視、虛榮等等最終在虛擬的互聯網世界中重新刻畫,也就帶來互聯網發展的驅動力。

這是一個看臉的社會,也就是看重物質的社會,伴隨著社會進步才能有更高的發展要求。在這個過程當中,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也從沒關係到有關係再到有強關係和弱關係之分,正是因為有關係,我們才進入了社群經濟時代。

互聯網經濟又表現出另外一個現象:所有商業形態都是流量的導入、沉澱、變現,這就是核心的閉環。

做什麼樣的內容才能提高這個鏈條當中的效率?其實一切產業都是媒體,一切關係都是渠道,一切環節都是體驗,所有內容與其它的產品有沒有差異化就成為關鍵。在這之後很多創新都源自於誰能夠更高效率地提高我們服務,可以滿足客戶更多的需求,一切標準都要以用戶需求為準。

任何創新都是漸進式創新和破壞式創新兩種。大公司存在效率與創新之間的矛盾問題,但是小公司的創新卻非常多,我們怎麼去做融合?這就是生態體系的對待方式。任何的創業都在漸進式和破壞式創新中,但決定性的是後者,不這樣做肯定無法適應這個時代的變化,這個時代帶給我們的趨勢實際上是最重要的。

所有體驗的最高境界就是舒服。

如果我們做的產品,顏值高,產品的設計功能又好、又簡潔,這樣的話就一定能夠滿足用戶的需求。

另外,所有的產品都在解決用戶的痛點,再找到尖叫點,進而找到引爆產品的爆點。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會看到:我們在做的產品,最終都是在做人格化、擬人化。

產品要佔領用戶的心智,產品+技術+服務:要懂人(認知人),要擬人(模仿人),最終代替人(超越人)。

所以騰訊人的精品產品觀是:

  • 打造超用戶預期的產品;
  • 像追求心上人一樣,死嗑自己,愉悅對方;
  • 打造一個100分的產品,比幾個60分的更打動人;
  • 敢於鄭重地在產品上簽名;
  • 打造充滿人文和科技的產品。

這個時代一定要以人文和科技為基礎,因為任何一個產品,都離不開它的兩面性。

從互聯網到“互聯網+”最終融合的要素:

  1. 產業演進趨勢
  2. 技術路線圖
  3. 關鍵要素分析
  4. 客戶價值與關係價值評估
  5. 資源能力審計
  6. 關鍵路徑
  7. 微生態構建
  8. 跨界協同融合
  9. 動態調適
  10. 持續迭代
  11. 自我顛覆

有了這11個要素,再到市場、品牌、產品、技術、服務、渠道、供應鏈、資金、團隊以及商業模式的閉環,這些環節的每個要素都不能缺。

任何一個企業的成長,這些關鍵要素上都做對了,這種企業才能夠成功,但只要有一個要素錯了,企業就會倒下。

做轉型也一樣,如果你的大腦裡沒有這個基因,就一定要讓有這個基因的人進來。如果你做的所有內容,照貓畫虎,那一定會倒閉,因為你的效益沒有更高效率的體驗,你就一定會被取代。這些是規律,我們一定要找到關鍵問題。

四、關於人和企業的追求

人和企業一樣,最終的結果還是用戶價值的創造,進而完成價格實現,沒有第一條,所有價格實現都是暫時的。

怎麼找到用戶價值?

發現價值、創造價值、傳遞價值,是所有企業都要做的事情,但是在這個線路當中,有一部分是漸進式創新,有一部分是破壞式創新。

在這個進化當中,人不僅僅是完成自己的價格實現,更重要的是價值創造。否則,更高效率的內容來了或者更高效率的價值創造來了,你就會被這個時代替換掉。我們從人的角度來講,長壽、富貴、康寧、好德,最重要的還是善終。我們每個人都思考一下墓誌銘其實就是自己的願景和目標,以終為始才能最好地完成人的生命週期。

每個企業的願景都是基業長青,當我們以終為始的時候,就可以非常清晰地定位:

  • 你是誰
  • 你在哪裡
  • 你去哪裡

這些路徑和關鍵要素找出來之後,就可以看到我們的路徑是什麼,我們的定位就很清晰。

在這之後的大數據模型,是所有行為背後的態度,包括人性、動機、心理,所以要打上標籤,讓行為數據化,最終結果才能夠找到用戶的核心需求,完成價值創造。

數字時代更要注重的是安全。15年一年,黑色產業鏈條已經達到了300億,如果落到個體身上,很有可能家破人亡,所以對於我們來講,我們要共同還擊。

在這個過程中,騰訊依託17年的大數據安全能力在雲、管、端佈局並和合作夥伴一起構建了一個安全的生態圈,同時也通過眾創空間,把我們的基礎能力、平臺的能力開放給我們的合作伙伴一起使用,一起成長,一起肩負責任。

最後我希望我們在座的各位企業家,在移動化時代到來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核心能力,迎接移動互聯網的浪潮。

謝謝大家!

題圖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