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的建立和自我概念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自我概念的发展是逐步的过程,两三岁的孩子会这样描述自我:“我叫宝宝。” “我有一辆红色的卡车。” “我会刷牙。”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一些可以观察到的外貌、名字、拥有的玩具、会做的事情,逐步到自己的爱好和态度。三四岁的孩子会说:“我喜欢画画,我画画很好。”“我讲故事很好。”五岁的孩子还会描述自己的个性,比如“我很友好”,“我爱帮助别人”。自我概念指的是他们对自己在特定领域内的评价。而自信心则比自我概念更广,包括特定领域的评价,并对自己有个总体的评价,有价值感。
在幼儿期间,自信心强对孩子的主动性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促使他们敢于尝试新事物,掌握各种各样的技能。幼儿做一些事情有时候很笨拙,如果爸爸妈妈不让他们做或者经常批评他们做得不好,就会伤害他们的价值感;他们需要温和的鼓励和一些合适的任务。所以父母不要过度保护孩子,让他们在年幼的时候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他们尝试一些挑战,帮助他们建立起能力感,对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有个基本的感觉,并且给予他们一定的称赞,将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自信心的建立必须是全面的、整体的,而不能过于偏颇。
在幼儿时期,因为他们对困难估计不足,对任务整体认识不足,他们常常会产生过高的自信。比如,大宝5岁的时候在足球队踢球,一场比赛进了三个球,他完全忽视有些队员只有4岁,立刻大声宣布:“妈妈,妈妈,我是足球明星!”这种时候,父母的恰当评价就显得很重要了。
我们一方面鼓励他们建立自信,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能过于关注他们在某一方面的成绩。有些孩子在某些特定的活动中表现得比较好,得到的称赞比较多,他们往往会建立起对自己在特定领域的信心。这种特定的信心有时候是有害的。
比如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背《百家姓》,人见人夸,他在这方面就非常有信心,相比背《百家姓》这件事,其他的事情他并不关注或者他的父母也没有关注,大家把焦点都放在了“背《百家姓》”这件事情上。某一天当他在这方面表现不够好的时候,对他自信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因为这是他自信的唯一支撑和证据。他的这种自信无法迁移到别的活动上、别的领域里。也就是说,父母没有帮助他建立起全面的信心。有着全面信心的孩子,如果一个方面没有达到理想,也没有关系,他会想自己其他方面也很好。因为他的自信可以迁移到其他方面,所以这对他整体自信的打击就没那么大。
我家大宝在学校里一向很受老师的喜爱,他数学突出,小朋友给他起外号,有叫他“计算器”的,有叫他“数学巫师”的。他也一向认为自己喜欢数学,而且数学特别好。二年级学期结束,他们老师搞了一个颁奖会,奖状是老师自制的。每个小朋友都得了一个很独特的奖,比如甜心奖、乐于助人奖、幽默奖等。大家都很开心地领了奖。大宝拿的是最佳讲故事奖。他拿到奖不太高兴,说:“这不是我想象中该拿的奖。”我乐了,拿到奖还有不乐意的哪,我说:“那你想象中应该拿什么奖啊?”他说:“我觉得得和学习、数学之类有关的吧。”他去跟老师提意见。老师很耐心地抱住他说:“我之所以给你这个奖,是因为你每次告诉我一件事情都让我觉得,你讲得太好了。你讲的每一件事都让我觉得很神奇,我太喜欢了!”
回家的路上我跟大宝说:“你数学好这些大家都知道,不稀奇。老师给你这个奖才说明她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她发现你除了数学好,讲故事也很厉害呢,她发现了你的另一个长项呀,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她不说,说不定你都还没意识到吧。你还有很多很多长项呢,我们等着老师慢慢去发现!”他这么想想,也对啊,就变得很开心了。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具体诚恳地称赞,学会正视孩子成长中的失败,以成长型的思维模式来对孩子的学业和生活中的成功和失败,做出恰当的评价。而这些最终都是为了帮助孩子建立全面的自信心,让他能够更好地面对今后的人生,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应该警惕单一的某一方面的称赞,要帮助孩子挖掘更多的自我认同感。
用“科学”来说话!美国儿童发展研究协会会员、发展心理学博士陈忻告诉你99%的家长都会困惑的13种养育难题背后的秘密,了解儿童发展的全局,父母才能站得高、看得远。纠正目前流行的各种教育迷思以及关于美国教育的种种错误传言,为家长溯本清源,从根本为父母解压,让父母回归理性和从容。
閱讀更多 育兒心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