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與夏朝,到底是真實存在還是後人杜撰的?

石玉磊

關於這個問題,有兩個重要方面需要解釋。

第一,夏朝是否為信史?

在國際主流歷史學界是不承認夏朝的歷史為信史的,因為迄今為止,並沒有找到夏朝的文字,文字出現以後的歷史才叫做歷史時期,而文字出現以前的歷史,則為史前史時期,歷史時期也叫做文明史時期,對於人類歷史是否進入到文明史,在歷史學界是有嚴格定義的,一種文化必須同時擁有文字、城市、青銅器才叫做已經進入到了文明史時期,因為現在還沒有找到夏朝的文字,所以夏朝的歷史不符合文明史的定義,常常被西方歷史學界認為是傳說時代。

(宋代繪畫中的大禹)

沒有進入到文明史階段,並不代表夏朝不存在,關於夏朝的歷史在《史記·夏本紀》中有詳細的記載,在沒有發現商代的文字之前,商朝也被西方歷史學界認為是傳說時代,甲骨文被發現以後,證實了甲骨文中所提到的商朝世系與《史記·殷本紀》中所記載的商朝世系完全一致,從而確定了商朝的歷史為信史,既然《史記·殷本紀》的世系不是杜撰的,那麼《史記·夏本紀》的世系也不是杜撰的。

然而,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我們到現在還未在任何文化遺存中發現成系統的已經被確定為夏代文字的文字。

第二,大禹治水是不是信史?

“大禹治水”可以說是夏朝歷史的開篇,因為現在沒有發現“大禹治水”的那個年代的文字,所以,國際歷史學界同樣不認為“大禹治水”的歷史是信史。

那麼,“大禹治水”是否真實存在呢?這和夏朝的歷史一樣的,不能確定為信史,但並不代表沒有證據證明“大禹治水”這一歷史記載的真實性。

根據相關的研究資料表明,在公元前24世紀至前22世紀,地球上的氣溫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降,積累了大量的冰川,而到了公元前21世紀的時候,也就是大禹生活的那個年代,地球的氣溫突然轉暖,大量的冰川融化掉了,從而引發了大洪水,這樣的大洪水就是發生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也非人力所能治,大禹治水之所以會成功,很有可能是氣候逐漸趨於正常,洪水自然退卻的結果,值得注意的是,大洪水的傳說不僅在中國的上古時期有,而且是世界各民族的一個共同傳說,在兩河流域文明、古希臘文明、古印度文明、瑪雅文明中均有,基於這個共同的傳說,可能在某一個歷史階段,因為全球氣候的異常,而真的發生了一次大洪水。

那麼,按照國際歷史學界關於文明的定義,世界各民族中的大洪水傳說雖然有各種證明表明其真實存在,但依然不能確定其為信史,因為沒有找到大洪水時代的文字。


騰飛說史

夏朝是沒有問題的,現在的考古基本可以正是。

禹治水十三年,把水引到大海的故事,非常有名。

當時,黃河中游有一座大山--龍門山(在今河津縣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擠得十分狹窄。奔騰東下的河水受到龍門山的阻擋,常常溢出河道,鬧起水災來。禹到了那裡,觀察好地形,帶領人們開鑿龍門,把這座大山鑿開了一個大口子。這樣,河水就暢通無阻了。

禹親自率領20多萬治水群眾,浩浩蕩蕩地全面展開了疏導洪水的艱苦卓絕勞動。大禹除了指揮外,還親自參加勞動,為群眾做出了榜樣。他手握木鍤(形狀近似於今天的鐵鍁),櫛風沐雨,廢寢忘餐,夜以繼日,不辭勞苦。

在古代的著作中也頻頻有記載《爾雅·釋水》一文記載了太史、復釜、胡蘇、徒駭、鉤盤、鬲津、馬頰、簡、潔等九條河的名字。九河故道經流之地,均在黃河下游,即今河北、山東之間平原上。黃河中下游流經黃土地帶,飽含泥沙,大概在禹治水以前,當夏秋兩季常在東方大平原上氾濫。這裡的主流有十幾條,大禹順水勢之自然,把主流乾道加深加寬,使「水由地中行」,上流有所歸,下流有所洩,使九河不至為患,東方水患得到治理,於是人民可以「降丘宅土」,發展農業生產。

在《孟子·滕文公上》說:“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然後中國可得而食也”。 對於大禹的功績,廣大人民歌頌他,感謝他,懷念他,當時人們把整個中國叫“禹域”

上古的時候,人們對文字非常珍惜。當然那時候的人,吹起牛來也毫不含糊。但是從大量的故事、傳說、以及衍生詞來說,大禹治水應該是存在的,但是規模筆者存疑!


劉欣

尋找史書記載的夏朝,就相當於是去讓現代人破案,而洪水就是線索。但是要結案,就必須有完整的證據鏈和合理的推斷,沒有這些,夏朝就永遠是和個嫌疑人的身份。

下來就說考古證據,在二里頭文明崛起之前,就如許宏所說,華夏大地群星燦爛,北邊有神木石峁古城遺址和山西臨汾陶寺古城遺址,南邊有湖北天門石家河古城遺址和四川寶墩古城遺址,良渚文明不算了,因為它比這四個文明都早,在這四個文明興起的時候就消亡了。下來就說二里頭,假若它真的就是夏朝文明的遺址,那麼問題來了。

前面這四個位於天南地北的文明又是如何消失的?難道就是傳說中的史前滔天洪水造成的嗎?那問題又來了,這次考證的洪水是位於黃河上游的青海省,如何又能影響到長江流域的四川和湖北呢?再還有,這次考證的史前黃河流域大洪水是否就是石峁文明和陶寺文明消失的罪魁禍首呢?很遺憾,目前的考古發現還沒有找到這樣的證據。

與夏朝最接近的文明應該就算二里頭了,所以還是回到原點,二里頭文明是怎樣產生的?來龍去脈是什麼?這才是解開夏朝的關鍵鑰匙,並且重點是二里頭遺址的周邊廣大區域。


華夏先秦史

最新因為有科學研究的新成果的推進。

原本生僻的話題也火了,剛好可以推銷一下我寫了400萬字的《中國上古史》




大禹為什麼治水很好回答?洪水唄。

但是那時候的人民面臨洪災,為何不搬遷?就不大好回答了。

根據《竹書紀年》記載,黃帝王朝帝堯主政之六十九年,也就是在帝舜自百揆(國務院總理)被提拔為黃帝王朝第一順位繼承人的前一年。

黃帝王朝爆發了一次鬥爭至為激烈、影響至為久遠的政治動盪。[1]

這次政治動盪的第一場波瀾,以崇伯鯀氏被誅殺於羽山之上,共工氏被免去百揆這一職務而暫告一段落。

所謂“不打無準備之戰”,帝堯在黃帝王朝的第二次接班人討論的政治局常務大會之前,就已經先期為帝舜清掃了朝中最大的政治山頭(共工氏)。

鯀氏治水,前後九年,真的像《尚書》說的一點成績也沒有麼。

那麼我們這裡就先來談談帝堯時代的這場大洪水到底有多大,和帝顓頊時代的大洪水比起來又如何。

中國人之回憶的起點,文明的起點,是以《尚書·堯典》之“堯遭洪水”開始的。

帝堯時代,中國人還沒有足夠敘述能力(所以本人寫這本書的過程是很慘的。),直到春秋戰國時代,才有人用很生動的語言描述這場大洪水。

這個人就是孟子,他是這樣說的——

帝堯統治天下的時候,天下還沒有太平,江河裡面的水不從河道順流而下,而是倒流而上,整個天下都陷於水災之中。

由於有了過量的水分,地上雜草叢生,莊稼也沒有收成。禽獸繁殖得也很快,威脅到到人的生存。整個中國只見鳥獸的足跡,而幾乎不見人影。[2]

當大地成為蛇龍的住所,在這場大洪水得以僥倖生存下來百姓沒有安身之處。低地的人在樹上搭巢,高地的人相連挖洞居住。[3]

大洪水是不是中國人獨一份的苦難呢?

人類之各大文明,其興衰各自有各自週期,但是有一點是相同,就是都保有相同的“大洪水記憶”。

最出名的自然是《聖經》上記載“諾亞方舟”的故事——

耶和華(上帝)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

耶和華就後悔造人在地上,心中憂傷。

耶和華說:“我要將所造的人和走獸,並昆蟲,以及空中的飛鳥,都從地上除滅,因為我造他們後悔了。”

惟有挪亞在耶和華眼前蒙恩。

……

神就對挪亞說:“凡有血氣的人,他的盡頭已經來到我面前,因為地上滿了他們的強暴,我要把他們和地一併毀滅。

你要用歌斐木造一隻方舟……看哪,我要使洪水氾濫在地上,毀滅天下,凡地上有血肉、有氣息的活物,無一不死。

我卻要與你立約,你同你的妻與兒子、兒婦,都要進入方舟。

凡有血肉的活物,每樣兩個,一公一母,你要帶進方舟,好在你那裡保全生命。

飛鳥各從其類,牲畜各從其類,地上的昆蟲各從其類,每樣兩個,要到你那裡,好保全生命。

你要拿各樣食物積蓄起來,好作你和它們的食物……

因為再過七天,我要降雨在地上四十晝夜,把我所造的各種活物都從地上除滅。”

挪亞就遵著耶和華所吩咐的行了。

當洪水氾濫在地上的時候,挪亞整六百歲。

挪亞就同他的妻和兒子、兒婦,都進入方舟,躲避洪水。

……

過了那七天,洪水氾濫在地上。

當挪亞六百歲,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

四十晝夜降大雨在地上。

……

洪水氾濫在地上四十天,水往上長,把方舟從地上漂起。

水勢浩大,在地上大大地往上長,方舟在水面上漂來漂去。

水勢在地上極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沒了。

水勢比山高過十五肘,山嶺都淹沒了。

凡在地上有血肉的動物,就是飛鳥、牲畜、走獸和爬在地上的昆蟲,以及所有的人都死了;

凡在旱地上、鼻孔有氣息的生靈都死了;

凡地上各類的活物,連人帶牲畜、昆蟲,以及空中的飛鳥,都從地上除滅了,只留下挪亞和那些與他同在方舟裡的。

水勢浩大,在地上共一百五十天。

……

水從地上漸退。過了一百五十天,水就漸消。

……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4]

那麼,其他文明又如何呢?

概莫能外。

出土的公元前3500年前的蘇美爾泥版文書中, 有這樣的描述——

"早晨, 雨越下越大.。

我親眼看見, 夜裡大粒的雨點就密集起來. 我抬頭凝視天空, 其恐怖程度簡直無法形容……第一天南風以可怕的速度颳著. 人們都以為戰爭開始了, 爭先恐後地逃到山裡, 什麼人都不顧, 拼命逃跑. "

瑪雅人的神聖典籍《波波武經》也記載一場天神懲罰人類的大洪水。

天神在開天闢地之後就決定創造人類。

在這場實驗中,它“用木頭雕制人像,讓他們開口說話”。

這些木頭人後來失去它的歡心,因為“他們忘記造物主的存在”。

於是,上天發動一場大洪水,波濤滾滾,淹沒了這些木頭人,濃稠的樹脂從天而降,大地一片陰暗,黑雨傾盆而下,晝夜不息,木頭人一個個被砸碎、摧毀。

"這是毀滅性的大破壞……一場大洪災……人們都淹死在從天而降的黏糊糊的大雨中. "

而在印度,根據神話傳說,印度第一位國王是摩奴。

摩奴是大神梵天直接生下來的,並且是個男女同體者,他的女身那一半,生了兩個兒子和三個女兒。

從他們那裡又傳下許多的摩奴,他們中間最負盛名的是第十位摩奴。

在第十位摩奴統治期間,暴發了一次特大洪水,掃蕩了一切,唯有摩奴倖免於難。

當時是毗溼奴神給摩奴發出了洪水警告,因而摩奴建造了一艘船,船上載著他的家人和古代七位聖賢。

毗溼奴變為一條大魚引導,在這位神靈的幫助下,大船得以緊靠著這魚,穿越洪水,停泊在一處山頂。

摩奴、他的家人和七位聖賢留在山頂,直到洪水退去,他們這才平安返回,正是這些倖存者繁衍出了人類。

據專家蒐集,全世界已知的洪水神話和傳說大約有五百多則。

在針對其中86則(亞洲20則,歐洲3則,非洲7則,美洲46則,澳大利亞和太平洋地區10則)進行分析研究後發現——

其中62則是各自獨立形成的,與美索不達米亞及希伯來文化傳統無關。

也就說,“大洪水記憶”是全人類共同的記憶,各大文明都以類似神話的傳統保存下來,遺留給了後世子孫。

即便當時多數文明尚無文字,只能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但還是最終將大洪水給人類帶來的恐慌和災難保留下來,一直傳承到其民族擁有了書寫的能力,再重新追溯整理。[5]

這些悲壯的神話以鮮活的語言,講述古代發生過的一場全球性的、幾乎毀滅全人類的大災難。

然而我們同樣也知道,即便是在今天,世界各地之洪水災害無時不有。

帝堯時代是屬於影響及於全球的特大洪水災害,還是諸如1998年的長江大洪水一樣,僅僅侷限中國境內呢?

畢竟時間都過去四五千年了。

黃帝王朝之帝嚳時代,中國人已經設置五方行省,來治理國家。帝堯時代則設置四嶽管轄四方。

可是帝堯時代大洪水之後,五方行省、四嶽這些概念,都被徹底的廢置了。

取而代之的一個嶄新的、前所未有的概念——九州島。[6]

中國人之改革,正如魯迅所說的,就是搬一張桌子都會死人。

帝堯時代,將五方壓縮為四嶽,結果是和六大部族打了幾十年的戰爭。

現在好不容易,天下太平沒幾天,又要把四嶽調整為九州島。

吃飽了撐的,沒事找事,帝堯瘋了。

當然不是,而是這個九州島本不是帝堯人力所能劃出來,乃是老天爺的傑作。

所謂的“州”,其實就是洲。

“州”是個象形字,字形由一個“川”字和三個小點組成。

“川”字代表水;三個小點在甲骨文、金文中本是一個小圈,到小篆中化為三個小圈,後來再由圈變點,代表高出水面的土地。

《說文解字》是怎麼解釋這個“州”字呢:

“水中可居者曰州。”

這就是“州”字的本義。

而更進一步,它還告訴我們——

在很久以前,黃帝王朝的帝堯時代,爆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洪水。

人民居住的地方,侷限於大洪水之中,少數幾處高地之上,得以倖存。這些高地,就是後來的九州島。[7]

說的非常的明白。直接告訴我們,“州”這個字,正是帝堯時代大洪水之後才有的、全新創造出來一個概念。

還間接的透露出一個信息,帝堯時代的大洪水,淹沒了地面上的一切,甚至連山西海拔那麼高的地形,民眾也只能居住在山上之高地。

則當時全中國遭受洪災之慘重,可謂是中國自有文明以來所僅見了。

山西臨汾今日之海拔為420米-457米之間。當日是否也被淹沒呢?

中國人在黃帝王朝時代,對於度量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尚書·堯典》上對洪災之形容可謂慘烈——

滔滔的洪水普遍危害人們,水勢奔騰包圍了山嶺,淹沒了丘陵,浩浩蕩蕩,瀰漫接天。[8]

可是具體大洪水之水位高度是多少,卻不是現代人所能憑空揣摩的。

根據《尚書·禹貢》之記載——

(大禹)疏導黃河,是從積石山開始,到達龍門山;[9]

這是第一個線索了。

龍門山在今天山西省河津市區西北13公里處,乃萬里黃河出峽之地。

兩岸層巒危峰,谷深峽峻,大河自西北山峽中滔滔滾滾,蜿蜒如一條黃色的巨龍。

山斷水出,形如門闕,故名龍門,當地人也叫它禹門口。

這座龍門山海拔多高呢?

1122米。

再根據《藝文類聚》記載:

(湖北)宜都夷陵縣西面之八十里處,有一座高筐山。

故老相傳,黃帝王朝帝堯時代之大洪水氾濫之時,只有這座山沒有被淹沒。

所露出水面的部分,就像一個竹編的籮筐一樣。所以才叫這個名字。[10]

這個高筐山就是今天湖北宜都的梁山。

梁山方圓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920米。該山奇峰聳立,除南坡稍緩外,其餘皆似斧劈刀削。登上山之金頂,可放眼荊沙及湖南澧縣一帶。

帝堯之時,宜昌以東, 就是廣大的江漢平原。肯定是都浸泡在洪水裡頭了。

綜而言之,帝堯時代之大洪水的水位,上限是海拔1000米以上,下限就不好說了。

水位高達1000米,是這次大洪水的一個特點。

另一個特點就是上漲的特別的快,退下去也快。

以《聖經》之記載——

水位漲到最高點,淹沒所有的高山,前後不過用了40天。

當然,退下去,也快,到了150天后,洪水就完全退盡,露出大地。

而古代巴比倫的《季爾加米土史詩》則記載了一位大洪水中倖存者西納比斯的親歷口述——大洪水一共持續高漲了12天, 然後開始退去, 到第129天徹底退完。

那麼這場大洪水從何而來呢?

能在短時間淹沒大陸高山的水, 決不是來自降雨。即便連續40多天都是不間歇的暴雨,也不可能。

也許只有一種現象,可以解釋這一切,那就是海浸,即“ 海進”,又稱“海侵”。

指的是地史中某個相對短暫的地質時間內,由於海面上升或陸地下沉而導致海水侵入陸地的現象。

海水以排山倒海之勢湧向陸地,幾百米高的浪頭一個連著一個, 以每小時幾百公里的速度, 呼嘯著吞沒了平原, 吞沒了谷地, 吞沒了這些地方的所有生靈。

在一片汪洋, 至少少數幾座高山的頂端孤露出水面, 看上去像一個個小島。

在如此特大規模的大洪水奔襲之下,,可是想見,大洪水當時當是淹沒了整個東南沿海。

而中原的河北,河南,山西一部分,還有陝西一部分, 也都浸泡在洪水中。

中南地區的湖北,湖南,廣西和西南部的貴州等地區也被洪水淹沒。

而由於上漲的速度極快,再加上上古交通通訊之落後,人民便是得到消息,逃離的速度,也比不過大洪水。

這誠然是中國文明的一次真正浩劫。

在這一滅頂之災下,人類倖幸苦苦建造起來的家園被吞沒了,中國境內無數支正在蓬勃發展的各種類型文化,多數徹底埋葬。





————————————————————————————————

[1]

[2]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孟子·滕文公》

[3] "當堯之時, 水逆行, 氾濫於中國. 蛇龍居之, 民無所定, 下者為巢, 上者為營穴. "——《孟子·滕文公》

[4] 《聖經·創世紀》

[5]中國《尚書·堯典》當非實錄,而是在許多年之後,人們根據回憶整理記錄下來的。

[6]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島,禹鯀是始布土,均定九州島——《山海經》

[7]水中可居曰州,周遶其㫄,從重川。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或曰九州島。——《說文解字》

[8]湯湯洪水方割 ,蕩蕩懷山襄陵 ,浩浩滔天。——《尚書·堯典》

[9] 導河積石,至於龍門——《尚書·禹貢》

《水經注》則記載:“龍門為大禹所鑿,口廣八十步,巖際鐫跡尚存。”

龍門是否真為大禹所鑿,數千年來聚訟紛紜,莫衷一是。

[10]宜都夷陵縣西八十里有高筐山. 古老相傳, 堯時大水, 此山不沒, 如筐篚, 因以名.


大國師王威

“大禹治水”是否真實發生過?夏朝是否真正存在過?這個問題從不同視角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但作為我們普通人其實大可以把它們都當成信史,視作確實發生過的歷史。

大禹治水和夏朝的歷史記載

石頭君說大家儘可以把大禹治水和夏朝的存在當成信史看待,是因為中國的嚴肅史書上始終有明確的相關記載,而且有詳細的來龍去脈。比如《史記》裡記載,最早是堯委任禹的父親鯀(gǔn)去治水,但鯀治水不成功,被舜流放致死。然後舜又任命鯀的兒子禹去治水:

於是舜舉鯀子禹,而使續鯀之業。

而禹有鑑於鯀治水不成遭到流放的慘痛教訓,殫精竭慮,兢兢業業,用十三年的時間終於治水成功:

禹傷先人父鯀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

所以其實《史記》裡的記載是非常合乎情理的,當時華夏部落確實面臨水患,所以幾位領導者都非常重視治水,而禹這個家族經過兩代(也許是更多代)的努力,幫助華夏部落擺脫了水患的威脅,豎立了極高的威望。同時在長時間的治水工作裡,禹肯定不可能自己一個人去治水,而是需要在身邊團結起大量的幫手,而這些人在治水之後繼續為禹在治國中效力,最終成為禹家族的心腹也是很正常的,所以禹的兒子啟能在後來建立夏朝。

現代的科學發現

而題主提到的美國《科學》雜誌上說得到科學驗證的那場大洪水,則是在青藏高原發現了一個由遠古的滑坡壩形成的超級堰塞湖。經過考證,這個超級堰塞湖在公元前1920年前後曾經發生過崩塌。而根據現代研究這個超級堰塞湖崩塌之後流入黃河的巨大水量,足以使黃河改道,並形成持續且大範圍的洪災。

造成4000年前那次大洪水的堰塞湖遺存衛星照片

所以這個發現是可以在理論上支持中國古籍裡記載的那個長時間而且非常嚴重的水患的,而且根據現代科研成果發現超級堰塞湖的崩潰時間也和古籍裡大禹治水的時間非常接近,所以這也就為大禹治水的真實性提供了有力的側面支持證據。

不必糾結“國際承認”

但石頭君要和大家強調的是,這個證據只是一個側面證據,它只是說明在那個時代確實發生過嚴重的洪水,所以增加了大禹治水相關記載的可信度。但僅憑這個發現,還是不可能確認大禹治水確實真的發生過的。

因為按照現代的歷史學和考古學標準,只有發現大禹治水當時的文字記載,說有一個叫大禹的人在當時帶領大家治水成功,或是有類似記載,才可能真正使這個事件得到國際學術界的廣泛認可,但現在我們卻沒有這樣的考古發現。

學術標準是個重要參考,但不是唯一標準

但這個標準只是學術界的標準,其作用是確認這件事確實發生過,並不是說沒有經過這樣的確認就都是假的,只是沒有這樣的證據,在國際學術界相關研究就很難得到認可。但這並不是說沒有考古發現的事就都是假的,因為其實有很多歷史事件都不可能留下相關考古發現的,像大禹治水這樣如此久遠的事件更是如此。

所以現在我們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說明大禹治水和夏朝存在都確實是真的,但其實已經有了大量的間接證據證明當時有過大洪水,有過文明程度比較高的文明遺址,現在沒法證明的只是帶領大家度過大洪水的人是不是叫大禹,以及那些文明是不是叫夏朝,最多一個稍微硬一點的標準是那些文明會不會使用文字。但這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其實並不那麼重要。因為現有的考古證據其實已經足以證明在那個年代中華文明就已經萌發,而後世幾千前未曾斷絕的中華文明其實就是那些原始文明的延續。所以有了這些側面證據,其實已經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證明《史記》等古籍裡記錄的可信性了,因此我們也完全有理由把大禹治水和夏朝建立等事件當作確實發生過的事件看待了。

至於別的國家是否認可,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因為中國遠古的歷史對於其它國家來說只是一個學術問題,沒有文化意義,所以這其實是兩個層面的認識問題。當然,如果我們想讓我們的歷史得到全世界公認,就還需要在考古方面更加努力,更多發現其它間接證據,甚至是直接證據,使大禹治水等事件得到國際一致的認可。


桃花石雜談

個人認為,大禹治水只是傳說。理由如下,

按照傳說,大禹治水發生在4200年前,那時候中華文化還未進入青銅時代,勞動工具還是以石器加木頭。同時,當時人口稀少,沒有多少勞動力,所以根本不可能治水。想想1998年長江洪水,是在現代科技和裝備的條件下,舉國之力才贏得勝利。所以大禹時代治水,多半是躲避洪水,將局部積水洩流而已。

此外,夏朝是不是存在,肯定不存在。根據二里頭考古隊隊長許宏先生的考證,二里頭遺址是第一個廣域王權國家既王朝的都城,時間最早不過公元前1700年,跟傳說中的夏朝對不上號。而且許宏先生認為,二里頭遺址應該是早商遺址。

個人認為,也許,也許啊,在商朝以前,有一個叫夏的部落,它擁有相對強大的實力,成為了諸多部落的帶頭大哥,但是部落之間不是上下級關係,而是平等的盟友關係,還沒有形成朝代。後世人只記住了帶頭大哥夏部落,然後想當然把那個時代稱為夏朝。


江南俗士1

不要懷疑,中國夏朝確實不存在,是周朝人偽造的

會認為夏朝存在理由是中國尚書,司馬遷史記上寫的很清楚嗎??問題就在於尚書紀錄夏,還有堯舜禹的部分清人早就證

明是造假的,年代不會早於戰國時代,離夏已經快1000年了,司馬遷寫史記離夏滅亡已經超過1500年了,以現在來說

大概就是南北朝時代.現在人才開始寫的1500年前南北朝歷史你覺得有多少可信度??

而且因為秦始皇焚書坑儒的關係,中國的史書除了秦的以外通通燒光光,滿多書都是西漢再想辦法找出來,

在官方重賞下,偽造的假史書層出不窮;從漢朝就吵到現在,所以現在看到的前秦書籍,第一個問題就是

這書到底是不是後人偽造的,真的前秦書籍還要繼續問是不是戦國人偽造的;所以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能夠參考的史書其實就是那幾本可信度很低的造假史書;

最近最大的新聞就是清華大學根據最近的戰國古簡證明了爭議2000年的古文尚書確定造假

這可是從漢代就被當真正的歷史來看的

文獻紀錄本來就不能全信,要輔以考古資料,這本來就是西方學界的基本常識,以伊拉克挖出來歷史文獻蘇美王表裡面寫 伊拉克文明不是現在世界公認的6000連而是超過24萬年,而且這個比中國紀錄歷史的文獻,尚書,史記都可靠多了,因為這個是從5-6000年前伊拉克遺址內實際挖出來的泥板;而且不是一份,是在不同地方,不同時間的遺址挖出來的,總共有16份,內容都差不多

一份還是在當年蘇美敵人埃朗首都挖出來的---當年埃朗攻破蘇美搶回去當戰利品

上面寫得很的清楚,每個王都活超過萬年,最常超過10萬年,你相信這種歷史文獻寫的是真的


用戶3567524391

以前西方人認為商朝不存在,後來考古發現了遺址,西方人就認為商朝存在了。現在西方人又認為夏朝不存在了,為什麼一定要讓西方人承認了,什麼都要讓西方人承認,這是在被西方人牽著鼻子走!在戰略上處於被動的很不利的地位!

希望國內的專家,化被動為主動,在相關媒體上宣揚西方古代那些國家都是假的,根本不存在,讓西方人拿出官方史書和古城遺址來證明他們歷史上的那些國家是存在的,不然不承認。


那人燈火

大禹治水不僅僅史料文獻上有明確的記載,在我們祖國的大地上,也存在明顯的證據。

看幾組圖片就可以知道,我們今天的河流的走向,並不是自然沖刷而來,而是有著明顯的人工處理痕跡。

洪水的力量非常的強大,但洪水應該是向低處流,而不是直接沖斷山脈。如果只有這一處,可能並沒有太多的說服力,但請看:

這也是一處明顯的證據。

這顯然不是自然形成的。

我們再回頭看一下史料的記載:

《史記·夏本紀》:禹乃遂與益、后稷奉帝命,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薄衣食,致孝於鬼神。卑宮室,致費於溝淢。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準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溼。命后稷予眾庶難得之食。食少,調有餘相給,以均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貢,及山川之便利。

這裡提到開九州,通九道,與依然遺蹟對應,顯然大禹治水並不是杜撰的。

後世所謂的清人的否定,首先清人是蠻夷當政,為了尋求統治的合法性,自然要想辦法消滅你的歷史,消滅你的祖宗。

回頭又問了,清人又有什麼能力否定我們自己的歷史呢?

這就像方舟子罵中醫,自己都沒什麼文化,所謂的罵,不過是為了罵而罵,為了咬而咬。


珍愛君

我個人無法理解黃河流域史前是否有過大洪水,和有沒有大禹治水有什麼關係。史前有過滔天洪水,被北半球很多文明都記載過:

“洪水伴隨著風暴,幾乎在一夜之間淹沒了大陸上所有的高山,只有居住在山上和逃到山上的人才得以生存。”————兩河流域《吉爾伽美什史詩》

“天接近了地,一天之內,所有的人都滅絕了,山也隱沒在了洪水之中......”

———— 古代墨西哥《奇馬爾波波卡繪圖文字書》

“這是毀滅性的大破壞......一場大洪災......人們都淹死在從天而降的黏糊糊的大雨中。”

———— 瑪雅聖書

為什麼有過洪水就一定是證明有過大禹治水,而不可以是諾亞方舟是真的?以證明上帝的偉大?

“洪水氾濫地上40晝夜,水往上漲,把方舟從地上漂起”;“水勢在地上極其浩大,山嶺都淹了”;“5個月後,方舟停在拉臘山上;又過4個月後,諾亞離開了方舟,地已全乾了。”



更何況,這份報道提到,研究人員通過對喇家遺址中被埋幼年人骨進行碳14年代測定,確定這場大洪水發生在公元前1920年左右。而十幾年前中國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完全認可夏朝的存在,並將夏的起始年代定在約公元前2070年。難道大禹的兒子啟建立夏王朝,然後150年後啟的爹大禹又忙著治水?



是不是因為證明了公元前1920年左右有過大洪水,然後跳躍式的證明了大禹治水確實存在,然後為了配合大禹治水的“存在”證明夏朝真的存在,所以夏朝的起止年代要從約前2070年往後推到前1900年左右(因為大禹治水話費了約二十年左右)?也就是中國文明只有約3916年?

更何況,夏朝作為一個文明,傳說中中國第一個朝代,還是缺乏文明必要的元素,足夠的直接考古證據——文字、青銅器、城邦、奴隸制等等。既然連洪水的痕跡都能找到,為什麼就找不到比方一把夏朝的青銅寶劍,一個青銅水壺或者一塊刻有文字的夏朝陶器呢?請暫時不要再提洪水的事情,謝謝!也不要說什麼有商朝這樣突然出現的挖掘大量青銅器、甲骨文的高度繁榮的文明,所以夏朝一定也是文明,是不是未來的考古學家發現21世紀美國的高度文明,也可以推斷出400年前的印第安人也一定是高度文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