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和隋煬帝楊廣是什麼關係?

餘夕陽

要論李世民與楊廣的關係,兩人肯定是親戚毋庸置疑,但要是徹底理清楚他們的關係還是有些麻煩,因為南北朝、隋唐期間關隴門閥勢力強大,各家族為了鞏固勢力,不斷的與其他門閥勢力聯姻,加上古人喜歡親上加親,所以後代的關係論起來有些複雜。

楊廣是李世民表叔

楊廣的母親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李世民的祖母(即李淵生母)元貞皇后獨孤氏,兩位獨孤氏皇后都是北周名將獨孤信之女。

北周年間,孤獨信四女嫁給唐國公李眪,生子李淵,孫子李世民,獨孤信七女嫁給隋文帝楊堅,生子楊廣。就是說,李眪與楊堅是連襟,李淵與楊廣是表兄弟,所以楊廣是李世民的表叔。

下面分享一張關係圖,相信各位一看就能明白了

楊廣是李世民岳父

隋朝滅亡後,李世民納了楊廣女兒為妃,生了兒子李恪、李愔。這個楊氏在後宮地位不高,不為太宗所喜,從唐太宗對待李恪的態度上可見一二,想來太宗還是不喜歡她隋朝公主的身份吧。唐太宗甚至想要修改史書抹去楊氏身份,不想認楊廣做岳父,但是這也不是他想不認就能賴掉的!

楊廣是李世民表姐夫

《新唐書》裡記載:高祖有甥王氏在後宮。即李淵的姐姐李氏與隋州刺史王裕所生的女兒王氏,嫁給了楊廣為妃,這個王氏就是李世民表姐,所以楊廣是李世民表姐夫。

皇家氏族聯姻,互相嫁娶都符合傳統,但是令人無語的這兩人先後娶了同一個女人,或者說李世民撿了楊廣的破鞋,給楊廣帶了綠帽子。這個女人也是個傳奇人物,她就是楊廣的蕭皇后,美豔動人,隋朝滅亡後她先後成了宇文化及的蕭淑妃、竇建德的小妾、兩任突厥可汗的妾室、李世民的昭容。


史論縱橫

李世民和楊廣的關係是親戚關係,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家人。楊廣是李世民的親表叔,李世民還娶了楊廣的女兒大楊妃。如此親上加親的一家人,李世民為何要造反呢?

  如果有人說隋煬帝楊廣與唐太宗李世民有很多想似的地方,那這個人可能會遭到很多人的反對。因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隋煬帝是個亡國之君,他一生荒淫奢侈,葬送了曾經十分強大的大隋王朝;而唐太宗卻是位英明君主,他勵精圖治,最終開創了輝煌燦爛的“大唐盛世”。這樣的兩個人怎麼可能相似呢?

  然而如果我們不只是侷限在這些“蓋棺論定”的評語上,而是把目光放得更為寬遠一些,去看一下他們的出身、他們的地位以及他們自身的一些特點和曾經的一些經歷,我們可能會驚訝地發現:他們兩人確實有著許多相似的地方。

  首先從他們的出身來看,楊廣與李世民都是世家子弟。楊廣的祖父楊忠與李世民的曾祖父李虎都是北朝時代北周朝廷中的功臣,後來他們又都隨著他們的父親這一代建立起自己的王朝後成為了顯貴的王子,並進而成為他們的強大王朝的第二代君主。從這一點上來看,他們誰也不比誰更尊貴,儘管楊、李兩家在開創帝業方面還是有先有後的。

  其次,就他們本人來說,楊廣與李世民還都是文學修養很深的人。他們都有很多詩作傳世。詩以言志,從他們的詩作中所表現出來的才華與帝王氣魄來看,楊廣也一點不輸與李世民,例如楊廣在《白馬篇》中曾這樣寫道“輪臺受降虜,高闕翦名王。射熊入飛觀,校獵下長楊。”短短二十個字,卻充分展示了睥睨恢宏的王者之氣。

  再者,青年時代的楊廣與李世民都曾輔助他們各自的父親在平定天下的過程中起過極為重要的作用。前面提到過,在公元589的時候,年僅20歲的楊廣就以大隋朝行軍元帥的名義,率領著50萬隋軍南下,以摧枯拉朽之勢一舉突破了長江天塹,平定了江南,完成了隋朝江山的一統。

  而李世民也大約是在20歲左右協助其父在太原起兵,揮軍進入長安。其後,李世民更是多次親領大軍平定了國內的各路農民起義軍與割據各地的大小軍閥,最終完成了唐朝的江山一統。

  另外,面對邊韁異族侵擾,楊廣與李世民都曾積極反擊,有時候甚至還親自帶兵出征。如楊廣繼他父親楊堅之後繼續同突厥作戰並取得了重大的勝利,最後迫使突厥的啟民可汗入朝拜見。為了抗擊吐谷渾的入侵,楊廣還曾親自出巡隴右與吐谷渾軍隊作戰,他從臨津關渡黃河,大敗吐谷渾並追擊其國王伏允直到今天的青海、河西走廊一帶。楊廣也因此成為了歷史上到達過西北最遠地區的中國皇帝。而李世民自便橋會盟喝退突厥人後,更是多次反擊突厥等異族的入侵,維護了邊疆的安定與國家的統一。

  楊廣殺掉了自己的兄弟鞏固了皇位,後來據說沉迷美色。李世民殺了一奶同胞李建成、李元吉,奪取了皇位,見李元吉的老婆挺漂亮就收歸己有。殺了堂弟李瑗,見人家小老婆挺漂亮也一樣收歸己有。

  後來要給太子李治多找些女人,李治拒絕了。太宗就覺得李治太懦弱了,於是竟然決定因此廢太子李治。看來太宗真是認為英雄就得好色,不好色就是狗熊。歷史上皇帝想廢太子的原因非常多,就因為這樣一個理由差點廢了太子的。李世民恐怕是獨一份的。但很不幸,長孫無忌阻止了他。(見《通鑑》)

  此種所為,與隋煬帝所謂的好色實在是近於翻版。兩人之間,大約是半斤對八兩。真難說誰比誰高明一些。

  李世民能當皇帝,與煬帝能當皇帝的原因差不多。都是因為太子勢力太大,對老皇帝權力構成威脅。於是老皇帝就有意無意默許、縱容他們奪太子之位。他們都很好的把握住了機會!

  按皇權時代的政治常識,既然立了太子。就應該杜絕其餘兒子窺視皇權的野心,甚至還得削弱其餘皇子的勢力。否則?就只意味著皇權內部的血爭。隋文帝、唐高祖都犯這種低級的政治錯誤。既然立了太子,卻默許縱容別的兒子擴大勢力爭奪太子之位。大家真以為這都是無意在犯的錯誤嗎?

  這兩個老皇帝,都不過是在玩一種危險的平衡罷了!(當然了,還有一個原因是為了鞏固、加強皇室力量)當然了,都也玩得不太漂亮。相對而言,唐高祖玩得更失敗。這樣的結果竟然是兄弟相殘,自己被逼退了皇位。

  唐太宗與隋煬帝他們兩人的確有許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可是這兩個在很多方面都相像的帝王后來卻分別走上了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並且最終取得了不同的結果。

  隋煬帝楊廣失敗了,於是他的人生傳記只能由自己的敵人去寫,一個成為了遭受世人唾罵的亡國之君。

  唐太宗勝利了,成為了後世人人敬仰的英明君主。於是他的人生傳記可以由自己來寫了。

  於是一個成了偉大的像神,一個下作的像小鬼。

  但真的是這樣嗎?

  整個隋王朝,朝野遍佈眾多豪門貴族。隋文帝一心想去除,並且因此大開殺戒,卻也沒有真正清除多少。因為東西兩魏的、南朝諸多豪門勢力根深蒂固,絕非幾次政治屠殺可以解決的。

  隋末幾大勢力集團。楊玄感、李淵、王世充、宇文化及、李密、羅藝、李軌、薛舉、梁師都、蕭銃、沈法興、、、等等都有著深刻的豪門勢力支持。如果沒有些豪門勢力趁火打劫,所謂的農民起義,恐怕也實在不足以危及隋王朝的天下。

  唐初天下大亂,豪門、農民起義互作用。在這種背景下,舊豪門勢力大部分被清洗出了政治舞臺,平民出身的才智之士越來越多的湧入政治舞臺。而隋初是一種政變的改朝換代,豪門勢力很少被清洗出去,相反隋文帝為鞏固自己帝位需要擴大這些豪門的既然得利益。整個南北朝大約都是這種情形,所以王朝更替頻繁。因為眾多豪門縱橫開合,統治者是難以保證政權穩定的!這是唐可以比較長久,而隋被迅速推翻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隋初豪門勢力太大,他們的存在削弱了皇權。因為唐王朝豪門勢力相對羅弱。這樣唐王朝皇權相對比較強大。

  只是後來滅亡了,那些造隋煬帝反的人願意把隋的滅亡歸於天下百姓的反對。實際真的是這麼回事嗎?!最初的農民起義並不大,後來楊玄感(隋舊貴族)振臂一呼。於是隋的統治基礎開始動搖,農民起義遂一發不可收拾。面對開始反叛的下層民眾,那些豪門貴族、各級官僚呢?他們不但不積極鎮壓,相反是趁亂一同反叛!於是各地官僚、貴族一同動手,隋朝馬上土崩瓦解了。

  讓我們看看隋末農民起義的真正實力!最大三股農民義勢力不外是瓦崗軍、竇建德、杜伏威的軍隊。瓦崗軍到滅亡為止,也沒有走出中原一步。最後竟然鈍兵於洛陽城下,進退失據被王世充(隋官僚)打得一蹶不振了。後來王世充和李世民(兩個都是隋的貴族和高級官僚勢力)彼此苦戰了近一年,竇建德想來撿個現成便宜,卻沒有想到竟然被打得全軍覆滅了。杜公威也是被李孝恭、李靖(全是隋的舊官僚、舊貴族)率軍打得徹底大敗。

  這幾股農民起興盛也是基於隋上層統治集團四分五裂的基礎上。而在這種背景下,與隋舊官僚貴族集團都無法對抗。如果隋內部不四分五裂,那能輪得著這些農民起義勢力興起呢?

  事實上,隋末真正逐鹿中原的主角是隋統治集團內部的官僚與貴族勢力(劉武周、薛舉、李軌、李淵、羅藝、梁師都、王世充、宇文氏、蕭銑、沈法興)。農民起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他們的興起也是在隋末統治集團內部四分五裂的基礎上。如果失去這種背景,他們根本恐怕早就被剿滅了。

  隋煬帝楊廣與唐太宗李世民的差別!與其說他們個人素質的差別。還不如說是他們所處的環境不同。隋煬帝時人口近九百萬戶。唐有人口二三百萬戶。這意味著什麼呢?以當時的生產力,隋王朝因土地引發的社會矛盾,要遠比唐初時要大的多。而由土地引發的社會的矛盾,從來是農業文明時最主要的社會矛盾。換句話說:隋朝時期引發農民起義的機會遠比唐朝時大。

  我們知道在一定生產力條件下,黃河長江流域耕地數量是一定的,他能養育的人口是一定的。而中國古代歷代王朝的一個慣例就是,當人口達到近千萬戶時,就逐漸開始由盛轉衰了。原因大約就在此吧!因為土地相對人口而言,開始顯得太少了。由土地引的社會矛盾逐漸就會無可抑制。

  唐初不過是二百萬戶人口,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實在是地廣人稀極了,農民將很容易的擁有土地。中央政府也可以很容易掌握大量的土地,可以很容易的給予農民足夠的土地。這樣農民求生存容易,地主階級自然難以兼併土地。

  可是當人中達到七八百萬戶後。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實在人多地少,農民擁有土地就難了。中央政府直接掌握的土地漸漸變得微乎其微了,很難再給無土地農民以足夠耕地了。這樣農民求生存困難,地主階級可以趁機大肆兼併土地。

  這也是隋初與唐初不同的原因!相對而言,隋初的階級矛盾難以緩和。而唐初的階級矛盾容易緩和。這是楊廣當皇帝幾年就弄得天下大亂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人口相對於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已近於太到極限了!而唐初,則遠沒有這種危機!

  隋初人口有八百多萬戶,唐初只有兩百多萬戶(李世民死時也不過三百萬戶)還意味著什麼呢?還意味著隋時國力雄厚,而唐初則多少虛弱的厲害。隋煬帝奢侈,李世民簡樸,和這實在有關係吧!

  其實皇帝都一個德性,誰不奢侈呢?唐太宗的簡樸只是與隋煬帝相比罷了。李世民一個勁的修宮殿,雖然苦諫的人很多。但李世民就是不聽。後來又重修洛陽宮殿,人們更是苦諫。但李世民雖然對這種勸諫表示了讚揚,但仍厚著臉皮修洛陽的宮殿。而且李世民修洛陽的宮殿,多少有些比隋煬帝更荒唐。因為他興兵進了洛陽,說這宮殿是奢侈與暴政的產物,於是一把火燒了。後來卻又一個勁的重修。這叫什麼事?!

  說到好大喜功吧!兩個人誰不追求萬國來朝的局面。而且從某種意義上,大家都做到了。至於說到損兵折將。兩個人都是一意孤行遠征高麗,結果呢?都是沒打贏,敗興而回!隋煬帝不恤民力,唐太宗非常愛民?這大約也是唐初御用文人吹噓罷了!看看通鑑裡的紀錄吧!李世民當皇帝二十多年後,仍然有許多人為了逃避搖役不惜自毀手足,當然了據說這是隋的陋習。唐太宗嚴令禁止這種行為。並說以後誰還敢這樣,嚴懲不貸、而且徭役造服不誤!


手機用戶50595191980

總體而言,李世民和楊廣的關係是親戚關係,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家人:

1、李世民是楊廣的表侄。

獨孤信有兩女,一個生了楊廣一個生了李淵,也就說李世民的祖母與楊廣的母親是同胞姐妹,分別是北周大司馬獨孤信的四女兒和七女兒.楊廣應該是李世民的表叔。


2、李世民還娶了楊廣的女兒大楊妃。

楊氏女只是個小妾,李世民根本不喜歡楊氏女,他寧願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幹涉史官修史,也不願認這個偽岳父。楊氏給李世民生下了李恪和李愔。

3、李世民表姐是楊廣的妃子。這也是一層近期關係了

4、楊廣的皇后蕭氏,先後給六個帝王當過老婆,其中包括李世民。

你們說這又是什麼關係?


還是不說了,越說越凌亂了。

隋煬帝與唐太宗,一個千古昏君,一個千古明君,二人在政治上天差地別,唐太宗與隋煬帝他們兩人的確有許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可是這兩個在很多方面都相像的帝王后來卻分別走上了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並且最終取得了不同的結果。


珣玗琪

從上一代的親戚關係論,隋煬帝楊廣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表叔。

李世民的父親唐高祖李淵號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李淵的祖父李虎是西魏的核心人物之一,被封為“柱國大將軍”,與宇文泰、獨孤信等人並稱為“八大柱國”。後來宇文泰之子宇文覺篡魏自立,是為北周,又拜李虎為唐國公。

李虎之子李眪也就是李淵的父親,與隋文帝楊堅分別娶了獨孤信的兩個女兒,仍舊襲封為柱國大將軍、唐國公。

這麼一來,李眪和楊堅就是連襟,兩人的妻子的同父異母的姐妹,李淵的母親是獨孤信的第四個女兒,楊廣的母親獨孤加羅是獨孤信的第七個女兒,

李淵和楊廣是表兄弟。

隋煬帝楊廣也就是李世民的表叔。

從本人的婚姻關係論,隋煬帝楊廣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岳父。

唐太宗的大楊妃是隋煬帝的女兒, 唐初成為唐太宗李世民內官“四妃”之一。

楊妃為唐太宗三子吳王李恪、六子蜀王李愔。

史書對其本人的正面記載甚少,基本上都在其子吳王李恪的傳中。

關於吳王李恪,《舊唐書·太宗諸子列傳》裡說:

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稱其類己。既 名望素高,甚為物情所向。

李世民還曾經對不願意李恪繼位的長孫無忌說:

公豈以非己甥邪?且兒英果類我,若保護舅氏,未可知。

但是長孫無忌一定是要把親外甥推上皇位的,所以後來用 謀反的罪名株連吳王李恪,害了他的性命。

因事誅恪,以絕眾望,海內冤之。

隋煬帝的外孫還有過與大唐皇位擦肩而過的機會。

隋煬帝還是李世民的岳父。


談古論金

唐太宗李世民和隋煬帝楊廣是表叔和表侄的關係!

我們先從三朝國丈獨孤信說起。北周大臣趙國公獨孤信生了三個了不起的女兒。獨孤信的大女兒嫁給宇文泰的兒子宇文毓為妻。而宇文毓在557年成為北周的第二位天子,獨孤信的大女兒也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她去世後被尊為明敬皇后。

獨孤信的小女兒則是嫁給了楊忠之子楊堅。581年,楊堅登基稱帝建立隋朝,而獨孤信的小女兒就是非常著名的文獻皇后。獨孤皇后和楊堅一共生了五個兒子、五個姑娘。他們所生的次子就是隋煬帝楊廣。

獨孤信第四個女兒則是嫁給了李虎之子李昞。李虎是西魏的八位諸國大將軍之一,在朝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後來被追封為唐國公。李昞繼承了唐國公的爵位,他和獨孤氏生了五個兒子一個女兒。他們最小的兒子叫李淵。618年,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了唐朝,他就是唐高祖。而他的母親也被追封為貞元皇后。而李淵自己則是娶了北周襄陽長公主和竇毅之女為妻,李淵和竇氏生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李世民排行第二。

這樣可能就明白了,唐高祖李淵的母親和隋煬帝楊廣的母親是親姐妹,李淵和楊廣是表兄弟的關係。在隋朝,人家李淵可是地道的皇親國戚。李淵在七歲的時候父親去世,李淵繼承了唐國公的爵位。作為李淵的次子,李世民則是隋煬帝楊廣的表侄。

而整個獨孤家族,先後出了三個皇后(一個是追封),在北周、隋朝、唐朝,他們都是外戚。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而李世民本人的身上至少有一半胡人的血統,他的祖母貞元皇后獨孤氏是鮮卑人,他的外祖母宇氏也是鮮卑人。這正是那個時代里民族融合的結果。


野叟雜談

唐太宗李世民跟隋煬帝楊廣是親戚。楊廣是李世民的表叔,又是他的丈人,李世民娶了楊廣的女兒。另外,他們都是關隴集團的貴族,也許可以說屬於同黨?



所謂關隴集團就是以北魏六鎮之一的武川鎮的將領為核心組成的軍事貴族集團。北魏末年六鎮起義,北魏中樞政權威信掃地,六鎮中的大部分被出於懷朔鎮的高歡掌控,控制東魏,後來建立北齊;而武川鎮這一部分人則以宇文泰為首,把持西魏政權,後來宇文氏取代西魏,建立北周。


李世民的奶奶和楊廣的老孃是姐妹,她們的老爹就是三朝國丈獨孤信。獨孤信與李淵的爺爺李虎都是關隴集團裡面最顯赫的八柱國之一,楊廣的爺爺楊忠是僅次於八柱國的十二大將軍之一。


獨孤信的煤精印


獨孤信有三個女兒分別嫁給三朝皇室,第一個嫁給北周的周明帝宇文毓,第二個嫁給唐高祖李淵的爸爸李昞,第三個嫁給隋文帝楊堅。所以稱為三朝國丈,但這也因為是關隴集團的幾家人把持政權才能辦到。而李世民後來也娶了楊廣的女兒,李家和楊家可謂親上加親。


因為李世民和楊廣同出於關隴集團,所以他們的施政方針其實是很接近的。包括好大喜功、淫蕩無度等等。



但李世民鑑於隋亡之失,肯接受臣下的意見,不像隋煬帝一樣剛愎自用,拒絕諫言;另外他是無數次戰爭中磨練出來的,心理素質比隋煬帝強大得多,不會一遭打擊就一蹶不振。李世民這兩個方面比隋煬帝要強,所以他搞出了貞觀之治,隋煬帝卻搞得天下分崩離析。


文史宴

若要脈絡清晰,請看中央民族大學蒙曼教授主講的《百家講壇》之《大隨風雲》。楊李兩家都是國公(柱國將軍)出身,是因為美男子獨孤信與李楊兩家的姻親關係才把兩家牽扯在一起。

先說楊家: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原本是獨孤信的部下,岀身為一般貴族,後由於跟著獨孤信在動亂年代生死相隨,對北周取代北齊立下汗馬功勞,得封隋國公。楊忠身相偉岸,楊堅出身後傳說更是目光如炬,天生異相,有尼姑主動上門要帶於奄中施教。到楊堅14時已是才貌雙全的青年,獨孤信親自作主將最小的女兒獨孤嘉羅嫁給了楊堅,兩人的長女楊麗華後來嫁給了北周宣帝宇文贇為皇后。這個宣帝是個奇葩,聽說太上皇比皇帝高,於是讓位,在元年579年禪位於長子宇文衍,自稱天元皇帝。由於整天沉迷於酒色,二十二歲便一命嗚呼,楊麗華升格為太后,皇帝小,便召其父楊堅回朝監國給了篡位機會,後來發生的事大家都明白了。楊堅將宇文皇族只留下了楊麗華的女兒宇文娥英一人,但後來猜猜忌〈楊花落,李花開〉的民謠,將宇文娥英丈夫李敏一家300多人斬盡殺絕!殊不知真正開的是自巳的連禁這枝李花!

民間傳說楊氏父子與李氏父子誰強誰壞是不真實的。公正地說沒有隋朝的大一統與政治制度,很難說有盛唐岀現。有分析能力的人可以算一下隋朝兩代帝王共36年完成了四件大事:一是統一了南北方,建立了大一統的王朝。二是新規劃建設首都大興城。三是建立建全至今沿用的〈中央三省六部制〉與〈開皇律〉。四是開鑿大運河。這些事放在今天也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李唐完全繼承了隋朝的政治遺產,隋唐不分家是歷史結論。李唐最了不起的是繼續將大一統的王朝恐固並注意發展生產力、發展文化、注重對外交往等從而大大擴張了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力!


劍客醉酒

李世民的父親李淵是楊廣的表兄。但是李淵父子起兵不是同楊廣爭天下!

大業十二年(616年)七月,楊廣從東都洛陽以巡遊為名到了江都。次年四月,李密率領的瓦崗軍逼圍東都洛陽,並向各郡縣發佈檄文,歷數楊廣十大罪狀。 當時全國起義軍已有百餘支,一百多萬人!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李淵在晉陽起兵,同年十一月攻入長安,擁立楊侑為皇帝,遙尊楊廣為太上皇。 與此同時楊廣在江都卻越發荒淫昏亂,命王世充挑選江淮民間美女充實後宮,每日酒色取樂;又引鏡自照,預感末日將到,銳意盡失的楊廣常引鏡自照,對蕭後和臣下說:“好頭頸,誰當斫之!” 所以楊廣的敗亡與別人無關!是他自暴自棄!


明月山脈

唐太宗和隋煬帝有兩層親戚關係。

1,唐太宗的曾外祖父和隋煬帝楊廣的外祖父都是獨孤信。李世民應該叫隋煬帝表叔。

2,隋煬帝楊廣的女兒大揚妃嫁給了唐太宗,生下了李恪和李愔。

楊廣的母親與李淵的母親是同父異母的姐妹,所以李世民跟楊廣可以說是表叔侄,李世民應該叫隋煬帝楊廣一聲表叔。而且李世民對於這位表叔的詩詞也是極為敬佩,甚至有過讚歎性的發言,可見楊廣的詩詞確實不錯,竟然入得了這位千古明君的眼中。

楊廣所在的朝代隋朝只有短短的三十幾年歷史,他在位的時間也不長,只有14年。在中國的朝代中,隋朝之後就是唐朝,據史料記載,隋煬帝和唐朝皇帝李世民也有關係。李廣的母親和李淵的母親是姐妹,只是父親一樣母親不同,所以李世民要叫楊廣一聲表叔。

除了這樣的親緣關係,他們之間還有一點很相似,就是他們的在位時間都不長,據史料記載李世民只在為了23年,只比隋煬帝多不到十年的時間。


石石石吳

李世民和隋煬帝有三層關係。

1.楊廣是李世民的表叔。李淵的母親和楊堅的老婆是同父異母的姐妹。而李世民是李淵的二兒子,楊廣是楊堅的二兒子。



2.楊廣是李世民的老丈人(岳父)。李世民娶楊廣的女兒為妃,地位僅次於皇后,並有兒子李恪、李愔。

3.楊廣是李世民的姑父。楊廣的妃嬪王氏是李淵的同父同母妹妹,是李世民的姑媽(姑姑)。



李淵是李氏家族,楊廣是楊氏家族,兩個家族都屬於關攏集團,上述三種關係也屬於通婚聯姻,相互合作的結果。

雖然說唐替隋,李氏當皇帝,但這也是關隴集團內部矛盾,而這個集團並沒有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