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有餘子
原因可從幾個角度加以簡要探究:
不思進取、放縱腐化
西晉國運從公元266年到公元420年,短暫得只有55年,國運短促與其開國皇帝的糟糕密切相關。
準確來講,西晉的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前期還是很有作為的,鑑於國內外的緊張局勢,尚能以身做表、開懷納諫、用人為賢,頒行《泰始律》......使得西晉能夠集中力量滅掉蜀漢、東吳兩個地方割據政權,完成國家的統一。但統一天下後,晉武帝就放鬆了警惕,開始了荒淫驕縱的帝王生活。《晉書·后妃傳》記載:“多內寵,平吳後,復納吳王孫皓宮人數千,自此掖庭殆將萬人,而並寵者甚眾,帝莫知所適,常乘羊車,恣其所之,至使宴寢。”由於後宮人數太多,晉武帝實在照顧不周,都不知道該和那個妃子就寢,索性他就發明了這種乘羊車獵豔的新玩法,實在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小人為伴、近墨者黑
皇帝如此,大臣們在幹嘛呢?答案是鬥富嘛!大臣何曾光是吃飯就日費一萬錢,相當於現在五六千元人民幣,可是他還說實在下不去筷子,都沒有可口的菜餚。晉武帝請他吃飯,他居然因為瞧不上皇家廚師的做菜水平而選擇自帶酒水飲食。
駙馬王濟為了討好晉武帝,特意準備了一份叫做蒸乳豬的菜餚,晉武帝吃後甚是喜歡,就問怎麼做出來的。王濟道:作為食材的生乳豬是用孕婦的乳汁餵養,做菜時再用孕婦的乳汁烹製,才有這般味道......
王愷是晉武帝的舅舅,號稱全國首富,與大臣石崇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鬥富大戲:王愷麥糖清洗鍋,石崇就用蠟燒火;王愷用紫絲編40裡屏障,石崇就用綵緞鋪設50裡屏障。見到如此不良風氣,晉武帝不僅不加以阻止,還悄悄給了王愷一株二尺多高的珊瑚樹以便讓王愷贏得上風。可誰知,石崇看了後就把這珠珊瑚砸碎了,立馬搬出家裡六七株三四尺高的玉珊瑚,嚇得王愷後退三步。不得不說,在晉朝,真的是有錢就可以任性啊。
可是大家想想,作為皇親國戚的王愷、王濟以及朝中重臣石崇都是如此,晉武帝身邊圍繞的都是什麼人大家就可想而知了。久而久之,近墨者黑,他也就不再勵精圖治,轉而去追求奢靡、腐化、淫逸的生活了。
擇痴繼位、自毀江山
說到晉武帝一生中做的最糟糕的決定,就是選了位白痴兒子作為自己的繼承人。《晉書》載司馬炎“素知太子闇弱”,鑑於當時立嫡以長不以賢的傳統思維和平衡各方勢力,選擇了這位繼承人,司馬衷的生母楊皇后是當時的大士族弘農楊氏、妻族是賈氏家族,都是朝中很有勢力的家族。可見晉武帝司馬炎缺乏長久考慮,只是解決眼前問題而最終導致其去世之後爆發了“八王之亂”,西晉的短暫統一猶如曇花一現,很快煙消雲散。
國家人文歷史
所以,槐叔準備從兩個方面一起入手,說一下西晉和西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炎“怎麼個糟糕法”。而在分析之前老規矩先來個整體定位:“整個西晉確實很糟糕,司馬炎本人不是很糟糕”。
(司馬炎 畫像)
“以人為本”先說司馬炎。司馬炎是西晉的開國皇帝,不過由於其祖父司馬懿名氣實在太響,而其父親司馬昭也留世有“路人皆知”的名言,所以司馬炎的名號在中國古代歷朝開國皇帝中是存在感最低的。後來東晉的司馬睿也是一樣,槐叔敢保證有很多人一下子是答不出來西、東晉開國皇帝名字的。而這就是司馬炎給人感覺糟糕的第一點原因。
司馬炎給人感覺糟糕的第二點原因是他晚年腐敗奢侈,並立嗣選擇失誤。為什麼將生活作風和立嗣問題放在一起,就是因為經過其在位早期的“太康之治”後,自我感覺膨脹,父輩遺留的智慧經過十幾年的皇帝生涯都流失了,給人留下的糟糕的印象。
(司馬懿 畫像)
第三,後世的宣傳。雖然隋朝楊堅也和司馬炎一樣是“禪讓”得到的皇位,但是隋文帝楊堅對當時的政治、經濟各方面都有大規模的改制。而西晉當時的政治體系正是隋朝開始所要重點改變的,所以隋、唐之後對於司馬家族的西、東晉都存在蔑視的態度。所以即使司馬炎有執政前期的”太康之治“,後世也都沒有宣傳。而關於司馬炎晚年腐敗奢侈,後世李世民、武則天乃至康熙、乾隆哪兒個不都一樣,這是皇帝職業終生制的弊端,只是司馬炎這一段歷史被後世無限放大了。以至於民間小說、戲曲中司馬炎及其祖輩也都經常是以反面人物出現的。
所以,綜上所述,關於司馬炎個人來說,他不是真正的很糟糕。說完了司馬炎,槐叔再來簡單介紹一下西晉為何糟糕。
西晉存在時間很短,只有51年,滅東吳統一全國的時間更短。而起這麼糟糕快速滅亡的原因槐叔分析有一下幾點
(司馬昭 影視劇形象)
一、腐朽的世家大族佔據統治階層:前文說了,司馬皇室快速的腐朽導致上行下效。但是世家大族更是貪暴恣肆,奢侈成分。他們長期霸佔高位,不僅奢侈成風,搶劫殺人也沒人管,出現了石崇等權臣。
二、選官制度:曹魏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在西晉漸趨完備,雖然這比秦、漢時期的“察舉制”有進步,但是“換湯不換藥”,選上的還是“門閥氏族”的後代。導致滿朝官員“文不能持筆、武不能拿槍”,都是一群廢物,他們會做得只是繼續貪財和壟斷朝政。這不光是阻礙了普通民眾的進取心,也導致“西晉無將”,後來被外族隨便欺負。
(八王之亂 畫像)
三、外戚專權:司馬炎立嗣出現問題之後,導致了惠賈皇后及其家人專權,而外戚勢力過大自然引起司馬家族的憤慨,導致“八王之亂”也就不奇怪了。但這一亂直接加速了西晉的滅亡。
四、外族開始強大:這點毋容置疑,大家都很清楚。漢末150年不停的打仗導致中原人口銳減,各遊牧民族這時候開始紛紛蠢蠢欲動。三國時期猛將、謀士如雲,他們進不來,西晉都是一幫廢物了,不打你打誰?
今古縱橫
中國的開國皇帝們分為三個梯隊;
第一梯隊: 出身低下,白手起家,一躍而登上高位。
第二梯隊: 出身高貴,但也需要自己打拼而得天下。
第三梯隊: 出身高貴,輕輕鬆鬆即得天下。
第一梯隊,即所謂得國最正者。因為出身低下,所以沒有任何憑藉,完全依靠自身的努力,這種人,通常能力超強。而且由於其來自於民間,通常比較接地氣兒,瞭解民間疾苦。開國政策朝底層民眾傾斜,容易得民心,享國較久。然而同樣由於來自民間,少了些自信,對功臣宿將,多加裁抑。
這一梯隊的代表只有兩個,漢高祖劉邦與明太祖朱元璋,尤其是明太祖,地位最低,得國最正。
第二梯隊,出身較高,逐鹿天下時本身的家族或地位能給予一定的憑藉,但因當時天下豪傑眾多,仍需打拼。
這一梯隊的代表人物有,光武帝劉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勉強,算作二三梯隊之間。這一類出身,或宗室(光武帝),或貴族(唐太宗),或軍事首領(宋太祖),自身的地位足以駕馭功臣,所以這一類開國元勳們的結局優於第一梯隊。
第三梯隊,即所謂得國不正者了。這一類人,身份如第二梯隊,個人素質和同期競爭者的素質都不佳。既不瞭解民間,又得國太易。開國不久即陷入腐化。
這一梯隊的代表,即題目所問的晉武帝司馬炎了。司馬家自司馬懿起就是曹魏的權臣,司馬懿幹掉了曹爽,司馬昭幹掉了高貴鄉公。吃著曹魏這碗飯,最後取而代之。司馬炎的能力也並不是特別突出,他能統一,建立晉國,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同期的劉禪和孫昊又太不中用。
這一梯隊另一代表就是隋文帝楊堅。
總結一句話,得之越易,失之越速!
這就跟窮人一夜暴富,腐化最快,是一樣的道理!
探微閣主
題主問題中,晉朝開國皇帝指的是司馬炎吧?“糟糕”,指的是缺乏文韜武略,未能留下豐功偉績,反而有劣跡醜事,齷齪罵名傳世?相對漢高祖劉邦,宋武帝劉裕,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等人,晉武帝司馬炎的口碑和名氣,確實小了很多,而讓題主覺得他比較糟糕,原因或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司馬炎才能與口碑皆不如其弟司馬攸,其父司馬昭想立其弟,最終他因為嫡長子之位而繼承晉王和丞相的大位。
而司馬炎卻沒能為晉朝的長治久安奠定基礎,世人對他的不滿和厭惡,以及對他那位才能出眾,品性優良而夭折的弟弟的同情,導致人們低估和反感司馬炎。
其次,司馬炎後期失政,大肆分封皇族和功臣,為其後晉室內亂埋下了禍根。
司馬炎懲曹魏失國之弊,大肆分封宗族,幻想他們能夠輔衛王室,結果,皇族沾染到巨大權力後,對權力的渴望被激發,反而爭相攫取最高統治權,最終演變為“八王之亂”等皇族內鬥內亂。因取得政權的方式卑劣,為拉攏和收買權貴集團,司馬炎又對功臣升官許願,皇權的臃腫和分散,為晉朝統治階層的內埋下了定時炸彈。
第三,司馬炎晚期腐化墮落,驕奢淫逸,諸王宗室,外戚大臣,皆學步效尤,統治階層奢靡無度,損耗國力,加重平民的負擔,導致後來北方少數民族軍事集團南侵時,西晉王朝無力抵禦。
《晉書·后妃傳》記載,司馬炎“多內寵,平吳後,復納吳王孫皓宮人數千,自此掖庭殆將萬人,而並寵者甚眾,帝莫知所適,常乘羊車,恣其所之,至使宴寢。”及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中原板蕩,百姓流離失所,哀鴻遍野,白骨滿地,對此,司馬炎負有難以推卸的責任。正史中這般記載,司馬炎糟糕的形象,就深入人心了。
第四,司馬炎名義上雖為晉朝開國君主,晉朝真正的奠基卻是尤其父祖司馬懿、司馬師和司馬昭等人完成的。
他成為開國之主,主要並非由於個人能力,而是承家族之勢與力,與其他統一王朝的開國之主,難以相提並論。司馬炎有開國建朝之名,而實無開元啟道的德行才能,這正是後人輕視他的重要原因。
第五,司馬炎建國後,雖有平定秦凉、安撫邊疆,功克孫吳,一統天下之功,但在制度上無甚建樹。
作為開國君主,司馬炎缺少能夠讓歷史大書特書的功績。而他所創立和強化的門閥貴族制度,在後世受到嚴厲批判和攻擊,成為後來隋唐改革的對象,其人其名,自不會太好。
第六,隋唐宋等統一王朝的君主以短命的西晉為反面教材,以之自警並警戒子孫,創建晉朝的司馬炎則成了無道君主的典型。
後世建國立朝的君主,翻閱史冊,總結經驗教訓之時,司馬炎因其無甚遠見和失政失德而成為反面典型,故而,他在後世的名聲不佳。
第七,晉朝攫取曹魏的政權,原本缺乏道義的支撐,開國皇帝未能謹慎戒懼,在晚年反而失政失德入彼,在文人和民間的口碑不甚美好。
司馬家族效仿曹魏家族,攫取天下,當時的高官顯貴,相時而動,從現實利益考量,選擇站在司馬家族一邊。後世的人們,卻相對公正客觀,對陰謀竊取天下者,總是缺少好感。如果司馬炎能夠像隋文帝楊堅和宋太祖趙匡胤等人那樣,雖然獲得政權的方式不夠正當,甚至說見不得人,但是,他們都具有雄才大略,能夠懲前代之弊,有所建樹和發明,對國家的穩定,社會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善始克終,則不太可能留下糟糕的名聲了。
第八,司馬家族能力最強,名氣最大的司馬懿,因與民間口碑極好的諸葛亮對峙,雖然最終取得勝利,然而民間特別是後世對司馬家族的好感較低,甚至多半厭惡,厭屋及烏,才能較差的司馬炎,就更令後世鄙薄了。
漢魏兩晉的司馬家族人才濟濟,然而,能夠揚名後世,留下正面形象的人物,卻相對有限。最突出的司馬懿,雖然老謀深算,智深功高,然而卻給人一種陰鷙複雜的印象。頗有才能的司馬昭,卻因有“路人皆知”的不臣之心,而成為成語,成為私慾膨脹,意欲取代上峰的小人的代稱。父祖名聲如斯,才能遜色,功績也不甚突出,而過錯和失誤卻非常明顯的司馬懿,不被看作糟糕,才叫奇怪呢。
更多文史精彩分析,敬請關注:風雅人文觀察。
風雅人文觀察
晉朝在我國曆史上是一個沒有存在感的朝代,無論從各方面來說,它就如一出鬧劇,沒有給子孫後代留下任何物質財富或者精神財富,留下的只有一堆笑話和後人的詬病與吐槽。皇帝奇葩多。開國皇帝就不怎麼樣,這在別的朝代實屬罕見,武力弱下,被外族欺負。宋朝雖然武力也弱,但是宋朝有其他許多優點:經濟、文化、科技都高度發達,晉朝就沒有這種亮點,除了所謂的"魏晉風骨"。今天就來聊聊晉朝朝廷的那些事! 晉武帝司馬炎滅了東吳,一統天下,多年的精神的願望了結,人一下子鬆懈下來。滅吳時武帝45歲,他總共活了55歲。在他最後的10年裡,縱情聲色、醉生夢死,他不喜歡旅遊,不喜歡到泰山封禪,不喜騎馬狩獵,基本上只有一個愛好,那就是女色。他下令民間選美,挑選之前,禁止天下婚嫁。有一次選了3000人進宮,宮外都是父母的哭聲。名門望族的女子為了逃避被選中,穿得破破爛爛,面試時有氣無力,把自己打扮的奇醜無比。 自己選的,加上滅東吳收刮過來的,宮中貴姬上萬,一天一個也睡不玩,他每次都發愁改去哪裡。於是,武帝想了一辦法,坐著羊車在宮中游蕩,羊停在哪裡他就住到哪裡。為了留住皇帝,後宮的嬪妃們絞盡腦汁。想留住皇帝得先留住羊,怎樣才能留住羊呢?她們想了一個辦法,爭先恐後地扯來竹葉,插在門上,還用鹽水灑地,這些都是羊喜歡的食物,可以引誘羊把車拉到自己門前。這就是“竹葉羊車”的典故,是晉武帝荒淫無恥生活的寫照。他的兒子晉惠帝司馬衷就更不用說,天下鬧饑荒,他竟然說百姓沒飯吃,為什麼不喝肉粥! 皇帝尚且如此,大臣就更不用說了,在晉武帝的帶頭提倡下,朝廷裡的大臣把擺闊氣當作體面的事。在京都洛陽,當時有三個出名的大富豪:一個是掌管禁衛軍的中護軍羊琇,一個是晉武帝的舅父、後將軍王愷,還有一個是散騎常侍石崇。石崇王愷相互攀比財富奢侈程度,令人張目! 石崇聽說王愷的富有,想跟他比一比。聽說王愷家裡洗鍋用的是飴糖水,他就命令自己廚房用蠟燭當柴火燒。這件事一傳開,人們都說石崇家比王愷家闊氣。 王愷為了“報仇”,又在他家門前的大路兩旁,夾道四十里,用紫絲編成屏障。誰要上王愷家,都要經過這四十里紫絲屏障。如此奢華的裝飾,把洛陽城轟動了。 而石崇這邊,為了壓倒王愷。他用比紫絲貴重的綵緞,鋪設了五十里屏障,比王愷的屏障更長,更豪華。王愷又輸了一著。但是他還不甘心罷休,向他的外甥晉武帝請求幫忙。 晉武帝覺得這樣的比賽挺有趣,就把宮裡收藏的一株兩尺多高的珊瑚樹賜給王愷,好讓王愷在眾人面前誇耀一番。 有了皇帝幫忙,王愷比闊氣的勁頭更大了。他特地請石崇和一批官員上他家吃飯。宴席上,王愷得意地對大家說:“我家有一件罕見的珊瑚,請大家觀賞一番怎麼樣?” 大家當然都想看一看。王愷命令侍女把珊瑚樹捧了出來。那株珊瑚有兩尺高,長得枝條勻稱,色澤粉紅鮮豔。大家看了讚不絕口,都說真是一件罕見的寶貝。只有石崇在一邊冷笑。他看到案頭正好有一支鐵如意,順手抓起,朝著大珊瑚樹正中,輕輕一砸,一株珊瑚被砸得粉碎。 周圍的官員們都大驚失色。主人王愷更是滿臉通紅。 王愷氣急敗壞地責問石崇:“你……你這是幹什麼!”石崇嬉皮笑臉地說:“您用不到生氣,我還給您。”王愷又是痛心,又是生氣,連聲說:“好,好,你還我。”石崇立刻叫他隨從的人回家去,把他家的珊瑚樹統統搬來讓王愷挑選。不一會,一群隨從回來,搬來了幾十株珊瑚樹。這些珊瑚中,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大的竟比王愷的高出一倍。株株條幹挺秀,光彩奪目。至於像王愷家那樣的珊瑚,那就更多了。周圍的人都看呆了。王愷這才知道石崇家的財富,比他不知多出多少倍,也只好認輸。 西晉很爛,東晉也好不到哪裡去,這不過作死的方式不同,有過之而無不及!司馬曜—晉孝武帝,東晉的第九個皇帝,這個皇帝11歲就登基了,他媽替他管了幾年,14歲開始正式擁有大權。這個皇帝在管理國家當年可以說是不錯的,就是死的太窩囊。這一天,他和自己的妃子張貴人在一塊徹夜飲酒作樂呢,司馬曜非要灌這張貴人喝酒,可是張貴人已經喝夠了,便婉轉辭謝,司馬曜不高興了,半真半假耍起酒瘋:“當年你是因為美貌才被封為貴人,如今你已經30多歲了,又沒有子嗣,白白佔著一個貴人的名分,明天我就廢了你,另立新人。” 話說的這麼讓人傷心就算了,司馬曜還藉著酒意,吐了張貴人一身,之後便昏睡過去了,留下懵了的張貴人。後宮女子最在意的便是自己的美貌和子嗣,沒有美貌就沒有恩寵,沒有子嗣就沒有保障。司馬曜戳中了張貴人心中最害怕的地方,又受到了這樣大的羞辱,一想到孤苦無依的自己在這麼多年的陪伴後要被打入冷宮,甚至賜死。狠厲的張貴人頓時起了殺心。於是她召來自己的心腹宮女,拿被子和石頭將司馬曜活活悶死了。可憐的司馬皇帝,因為酒後的玩笑而被女子弒於睡夢中,年僅35歲。而這個弒君的張貴人據說也瞞天過海,並趁著新帝登基的混亂,帶著金銀細軟逃出宮了。 東晉第8代皇帝司馬昱,就是上面那個他爹,這位司馬昱原本有5個兒子,不惜3個夭折了,另外兩個兒子17歲左右又死了,其實這個年齡司馬懿後代中死亡的很多,像司馬昱這種活到50多歲的已經非常罕見了。這就讓司馬昱苦惱壞了,沒兒子就沒法傳遞政權,這可是國之大事。這時候他也只能病急亂投醫了。他花重金請來一名知名相士,然後把府中所以的妻妾、婢女等集中起來,也就是凡是雌性一併請來,由相士相面,看哪個可以為他生兒子。結果令司馬昱和全體觀眾大跌眼鏡的是,相士居然挑選出一個名叫李陵容的紡織女工,這位女工長得五大三粗、相貌醜陋,但司馬昱為了生兒子,還是捂著胃與李陵容做少兒不宜的事情。想想這司馬昱口味不輕。 東晉的第一位皇帝司馬睿被活活氣死,他有當皇帝的野心,但沒有當皇帝的魄力。掌控東晉大權後,他到處樹立黨羽。在朝內,王導加尚書令,是行政一把手。親哥王含為衛將軍,掌管軍隊;在地方上,重要州的負責人全換成同一族的。比如王廙為荊州刺史,王廙死後,換成王舒;王彬任江州刺史;王邃為徐州刺史等等。整個東晉大地掛滿了“王”的族幟。真正的老大司馬睿,已被“軟禁”在皇宮之中,王敦自始至終沒有看他一眼。司馬睿說的話只在宮門內有迴響,天下的新聞報道中再也找不到他的名字。他在惱怒中患上了憂鬱症,越病越重。有一個大臣叫荀組對他忠心不二,司馬睿最後一次掙扎,任命他為太尉兼太子太保,希望能發出一絲光亮。沒想到荀組不久就病死,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運。司馬睿放棄了所有的幻想,夕陽西下,晚霞散盡,餘輝皆滅。322年11月,也就是建康城破的半年多後,司馬睿帶著無窮的憤恨和幽怨撒手西去,終年47歲。
目有餘子
晉朝分為西晉和東晉。蔣開國皇帝,應該是晉武帝司馬炎吧。他是不是很糟呢?不一定吧!用一句“用爛了的詞”就是——“歷史的侷限性”。
在中國歷史幾千年的百花園中,晉朝應該是名副其實的“曇花一現”的朝代,為時僅51年,如果從滅吳開始算起,則僅立朝37年。
有兩個背景是我們討論這段歷史或者評價司馬炎時必須弄明白的。
一,司馬氏本身就是世族權臣,控制曹魏朝廷,並篡魏自立。所以司馬炎在篡魏得手後,為避免其他世族、權臣效法,便分封了各宗室成員為王,在地方上作為維護皇室的力量。同時又頒佈“佔田令”,限制世族擁有田地的面積和數量。為以後“八王之亂”埋下伏筆。
二,大量遊牧部落內遷。東漢以來,分佈在西、北邊疆的少數民族已陸續向內地遷徙。光武帝劉秀打破西漢邊民嚴禁內遷的鐵律後,邊民逐漸內遷,而大量遊牧民族因此以各種方式被遷入充實邊郡。各族內遷以後,與漢人雜處,過著定居的農業生活。
魏晉統治者強迫各族人民納租調,服力役,“服事供職,同於編戶”。西晉佔田制明確規定了他們的租調負擔。漢族的官僚、地主多以少數民族人為奴婢、佃客。殘酷的民族壓迫,使各少數民族對西晉統治者“怨恨之氣,毒於骨髓”,因而反抗不斷地發生。(如後來的石勒)
再來看司馬炎。在司馬炎各種政策的治下,農業生產很快發展起來,出現了繁榮景象。《晉書·食貨志》稱:“是時,天下無事,賦稅平均,人鹹要其業而樂其事。”《晉紀·總論》中反映河洛地區當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狀況是這樣描述的:“牛馬被野,餘糧委畝,行旅草舍,外閭不閉,民相遇如親。其匱乏者,取資於道路。”故有“天下無窮人”之諺。
司馬炎在強調發展生產的同時,反對奢侈,厲行節儉。晉武帝曾經一把火燒掉了一件進貢的“雉頭裘”(上好的衣服)燒成了灰燼。司馬炎認為,這種奇裝異服觸犯了他不準奢侈浪費的禁令,因此要當眾焚燬。他還下詔說,今後誰如敢再違犯這個規定,必須判罪。
公元280年(咸寧六年)四月改元太康。在以後的10餘年間(280—289),是西晉相對繁榮穩定的時期,社會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西晉政府重視生產,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民和俗靜,家給人足,牛馬遍野,餘糧委田,出現了四海平一、天下康寧的昇平景象,史稱太康盛世。史家如此描述,“是時,天下無事,賦稅平均,人鹹安其業而樂其事。”
不過最終好景不長,西晉皇室逐步腐朽。世家大族則貪暴恣肆,奢侈成風。比如曾日食萬錢,還說“無下箸處”。晉武帝一死,晉惠帝繼位,外戚楊駿輔政,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愈演愈烈,終於爆發了“八王之亂”。西晉也就隨之退出了歷史舞臺。
總之,一個朝代的興衰,不僅僅是一個人(皇帝)的責任。還有現在人常常說的前朝的“政治遺產”,和侷限性,等等。
閒看秋風999
司馬炎是學者皇帝,以禮制經義治國,秉性寬容,施政有方,分八公架空三公九卿,以三省六尚書三十五曹代為施政,奠定三省六部制雛形,頒佈第一部儒家法典《泰始律》。
開創戶調式,設立“常平倉”,罷州郡兵令百姓大安,平定東吳三年,便增加戶口一百三十萬戶。
司馬炎對士族高門寬容但不盲從,如“舉寒素”優拔寒士,傅玄、張華皆由寒門而致顯位。又選用馬隆、王濬等寒門人才,西平鮮卑叛亂,南滅東吳一統,結束三國爭亂,書同文,車同軌,大力休養生息。早年提倡節儉,以身作則,後期頗有崇尚奢靡、君臣鬥富之舉。
天下民眾在百年分離戰亂後,迎來一個“牛馬被野,餘糧棲畝,行旅草舍,外閭不閉”的太康盛世,度過了富足安寧的二三十年。
司馬炎統一後,對魏蜀吳三國亡國之君錦衣玉食厚待,不妨看看滅東吳後,歸命侯孫皓同學的快(zuo)樂(si)表現。論階下囚之膽量,縱觀全史亦不是針對誰,而竟得天年,足見司馬炎之過人度量。
司馬炎與開國功臣各個兒女親家,高官厚祿;大臣可以當面批評他是“桓靈之君”、可以指著御座說“此位可惜了”而不受懲罰;可以大罵“高貴鄉公何在”、可以砸了他御賜的珊瑚樹而無所顧忌; 連後宮宮鬥也處理和諧,羊車遊幸,竹葉插廬,鹽汁灑地,遠勝血雨腥風。
司馬炎推行政治寬容,興滅繼絕,約法省刑,解除了曹魏宗室和漢朝宗親的禁錮令,優選他們出任實職,如曹植之子曹友歷任多郡太守。後來曹友參與儲爭,有司欲治其罪,司馬炎亦寬免之。
如頂著士族壓力,平反鄧艾冤案,赦免其後人。
如嵇康和許允被其父司馬昭殺害,司馬炎用此二人之子當自己的近身侍衛。
如諸葛誕起兵被殺,其子諸葛靚逃亡東吳。滅吳後,司馬炎為親近這個兒時故友,一路追到廁中。
其叔祖司馬孚公開以“大魏純臣”自居,反對魏晉鼎革,司馬炎待之尊親之禮,尊寵優容,甚至並封其七子為王。“如晉太宰安平獻王故事”成為後世典範。
對曾經與他爭儲的齊王司馬攸,司馬炎早年並不介懷,一直委以重任。豈知人心不足,司馬攸自以為司馬師嗣子,江山本為其有,長年結連大臣造勢,一心想兄終弟及。
而司馬炎當然更希望傳位自己兒子,也是人之常情。因此讓司馬攸和其他親王一樣離京就藩,為此增益封地,加封濟南郡,又特封其一子為北海王,之前所加的種種榮寵待遇如故。
吟風社
說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看看晉朝的開國皇帝是誰?就是司馬炎,司馬懿之孫。河南溫縣人,溫縣就是最有名的山藥產地。
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晉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晉朝開國皇帝。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晉景帝司馬師之侄、晉文帝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 。
司馬炎
司馬炎是權臣司馬昭的長子,曾出任中撫軍;但是司馬昭卻有意讓幼子司馬攸繼承王位,但在眾臣的反對之下,司馬炎於鹹熙二年(265年)被封為晉王太子 。同年八月,司馬昭因中風猝死,司馬炎繼承父親的相國職位和晉王爵位。
公元266年2月8日,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定國號晉,改元泰始。被逼下臺的曹奐變成了陳留王。歷史總是何其相似,真是天道好個輪迴——當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本是個傀儡皇帝,後來被曹氏所廢后也成了陳留王,誰知未過百年,曹氏後人以同樣的方式被臣子拉下了帝位。
司馬炎
司馬炎在位20多年。他曾為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受時代的影響,他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用了漢代以來的分封制,嚴重地削弱了中央集權的鞏固。司馬炎為了收買人心,大封功臣,許多大家族都被封為公侯。短短几年時間,司馬炎共封了57個王,500多個公侯。而且執政後期,司馬炎終於走上了大多數皇帝都將走過的墮落之路,怠惰政事,奢侈腐化,荒淫無度,奢靡成風。分封而成的上層社會的士族壟斷官員選拔制度,以致“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各種因素導致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分封同姓王實力坐大,最終引發了“八王之亂”,西晉開始衰落最終滅亡。司馬炎 前期能厲行節儉,虛心納諫,用人唯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後期則熱衷於安逸享樂,以致荒淫無度,君臣賽富。前明後暗是對晉武帝最公正的評價。
大家都知道羊車望幸的故事吧?
羊車望幸
這是關於一個皇帝荒淫的故事:這個皇帝后宮妃嬪眾多,有粉黛近萬。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臨幸哪個妃子就成了一個讓他十分頭疼的問題。於是在太監的幫助下他想出一個辦法——他自己坐在羊車裡,讓羊在宮苑裡隨意行走,羊車停在哪裡他就在哪裡寵幸嬪妃。於是有個宮人便把竹枝插在門上,又將鹽水灑在地上。羊因為喜歡鹽水的味道,停下找食吃,於是羊車就停在她的宮門口。這個每天坐著羊車巡幸自己眾多嬪妃的皇帝,就是司馬炎。
司馬炎
還有司馬炎的買官之事,更是加劇了他的腐敗。沉溺於奢侈的生活。從魏明帝曹睿那時開始,民眾之間逐漸流行起奢侈腐化的社會風氣,司馬炎就是帶頭人之一。有一次,他在女婿王濟家吃飯,覺得有一道乳豬菜非常好吃,便問女婿這道菜的做法。王濟偷偷告訴他,這乳豬不但要用人的乳汁喂大,做菜的時候也要用人的乳汁調味,所以很好吃。司馬炎認為自己還不如女婿過得滋潤,宴席還沒結束他就走了。後來,司馬炎還幫著女婿王愷和石崇鬥富。
總之司馬炎的所作所為加劇了西晉王朝的滅亡與落後。實際上這一切都是源於司馬家族對權力的慾望沒有節制,而胡亂作為導致。所以說晉朝一開始從開國皇帝司馬炎就非常糟糕。結果沒有統治多長時間就倒臺了。下場何其悲慘!!!
如果您喜歡歷史與文化,請您關注 譚論古今,會帶給您更多有趣的歷史文化,讓歷史與現實為您照亮人生前程!如有不同意見或建議,請您在下邊留言交流,歡迎您的批評指教!
譚論古今
你好!我是冬眠蛇,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多多關注!
晉朝雖然第一個皇帝是司馬炎,但是開創她的卻是曹魏權臣司馬懿。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奪取曹魏政權,取得實權的他深深認為曹魏失去權力是因為宗室闇弱和不能團結士族拱衛造成的,所以新生的政權一定要強化這兩點。
這就造成了晉朝是一個宗室實力和士族實力強大的政權,維繫這個政權的核心力量也是這兩點,對皇帝的賢能要求的就不是太嚴格。司馬炎的繼位,是嫡長子繼承製的體現,這是古代宗法制度的要求,對於穩定宗室和士族有著現實意義。
司馬懿自己就出身士族,所以對士族力量特別看中,只要自己這個政權代表士族利益,就是穩定的,不可被剝奪的。這也是司馬炎敢於傳位給弱智太子司馬衷的原因。他早早的給司馬衷安排了士族賈充的女兒賈南風為太子妃,與士族聯姻是鞏固政治的重要手段。
並且,西晉的宗室藩王力量強大。司馬家族接受曹魏宗室權力過弱的弊端,大肆分封諸侯王,認為只要有這些諸侯王在,即使皇帝那出了什麼問題,天下仍然會是司馬家的,然而他們沒有考慮藩王權力過大會引起他們的奪位之心,最終引發八王之亂,令人唏噓。
總之,晉朝本身就是建立不正(通過陰謀奪權篡位而立),而又處在一個士族崛起和壯大的歷史階段,意外的接收了三國一統的政治遺產,擁有了可以使皇帝不賢也無礙大局的環境,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現象。
史書上冬眠的蛇
無論哪個朝代,開國皇帝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不凡的作為。雖說晉朝開國皇帝是司馬炎,但我認為晉朝開國皇帝更像是司馬懿。司馬懿戰功赫赫,軍權獨攬,戰將大都聽命於他,尚且不敢自立,何況其子孫乎?軍權不是皇權,皇權應該是軍軍政一體。司馬炎篡位而立,沒有開國皇帝那種耀眼的光環,軍權不穩,皇權不固,更沒有福及子孫的體制。所以晉朝的低糜是正常的,除非出現漢武帝般風雲人物
司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司馬懿之孫,司馬昭嫡長子,晉元帝司馬睿從父,265-290年在位,諡號武皇帝,廟號世祖,史稱晉武帝。
晉朝從開國就糟糕是有原因的,司馬炎晚年生活奢侈腐爛,宮中妾姬近萬人,公開賣官,各級官吏不理政事,甚至嚴重削弱了中央集權的鞏固,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用了漢代以來的分封制。
晉武帝去世不久,西晉王朝就發生了“八王之亂”,這場戰亂長達16年,加上天災不斷,瘟疫流行,廣大勞動人民又開始大批死亡或流離失所,“太康繁榮”的盛景很快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司馬炎死後留下一個白痴“飯桶”整理他留下的爛攤子,他就是司馬衷,司馬衷就是歷史有名的白痴皇帝晉惠帝,而人們對他白痴的認定主要是基於兩件事。
第一件是有一次司馬衷帶著一群太監在御花園裡玩,突然園中池塘裡傳來一陣蛤蟆的叫聲,司馬衷環顧左右問道:“這些東西是在為官家而鳴還是在為私人鳴呢?”太監們面面相覷,不知道如何回答。有一個太監靈機一動,答道:“在官家地裡是為官叫,在私人地裡是為私人叫。”司馬衷覺得這個太監回答得很好,大大賞賜了他。
第二件事是有一年鬧災荒,災情嚴重,大臣上報說災區已經有很多人餓死了,司馬衷聽了很是疑惑:“好端端的人怎麼就餓死了?”大臣回答:“饑荒很嚴重,老百姓連糠都吃不上,當然就會被餓死。”司馬衷還是不明白,傻乎乎地問:“那為什麼不吃肉呢?”這回答讓大臣們無言以對。
而且晉朝的皇帝不是命短就是在位時間不長,加上外戚宦官割據勢力和五胡這麼一亂,想不沒落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