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三晉之中的韓氏源自晉國宗室,為何要分裂晉國?

xvnnnjko


在晉國的世卿家族中,韓氏屬於存在感最低的家族。韓氏源於晉公室別支,曲沃桓叔的庶子萬,獲封於韓原,其後世子孫便以韓為氏。韓氏雖也屬於桓、莊之族(晉獻公曾祖、祖父一系的支脈),但由於親暱於晉公室。故在晉獻公盡誅桓、莊之族時,沒有受到波及。


韓萬生賕伯,賕伯生韓簡。韓簡為晉惠公時期的重要大臣,深受晉惠公的信任與重用,在秦晉韓原(韓氏封地)之戰中,伴隨晉惠公左右,且表現突出,幾獲秦繆公。也正因為如此,在晉文公繼位之後,韓氏家門衰落。韓簡生韓輿,韓輿生韓厥。

韓厥因父親早喪,家門愈加衰落,而蓄養於當時炙手可熱的趙氏,淪為了趙氏的家臣。趙盾為執政正卿時,提拔韓厥為司馬(執掌軍法,地位僅次於六卿)。韓厥為人正直,執法嚴明,在被任命為司馬的當天,趙盾的御戎(駕車者,多為親信擔任,地位甚高)亂法。韓厥二話沒說,就把趙盾的御戎給殺人。諸將們都為韓厥捏了一把汗,暗地裡討論道:韓厥這小子完了,趙盾早上才提拔他,他晚上就背叛了趙盾。

結果,趙盾聽說之後,卻對韓厥大加讚賞,並說道:我是故意讓我的御戎擾亂軍法,以看你怎麼處理?我很是滿意,以後晉國的執政,不是你還會是誰呢?

韓厥憑藉趙氏的提拔,以及自己的公正嚴明,漸漸地在晉國朝堂有了一席之位。在齊晉鞌之戰中,韓厥更是表現突出,差點抓住了齊頃公。故而,鞌之戰不久,晉國將原本的三軍六卿擴編為六軍十二卿,韓厥被擢升為新中軍將(第七位),算是正式擠入了晉國諸卿之列。

郤剋死後,欒書躍為執政正卿。趙莊姬(趙朔之妻)為其幼子趙武謀奪趙氏宗主之位,勾結欒書、郤錡構陷趙同、趙括謀反,致使趙氏有下宮之難。而韓厥感恩於趙氏的蓄養之恩,不但頂住諸卿壓力,並未參與征討趙氏(據《國語》記載:昔者吾畜於趙氏,趙孟姬(即趙莊姬)之讒,吾能違兵)。還在事後,勸晉景公將趙氏的家業交於趙武。據《左傳》記載:..韓厥言於晉侯曰:成季(趙衰)之勳,宣孟(趙盾)之忠,而無後,為善者其懼矣....乃立(趙)武,而反其田焉。

而這也奠定了韓、趙交好的基礎,趙氏因“下宮之難”而元氣大傷之後,郤氏又得以一支獨大。最終,引發了晉厲公任命胥童、長魚嬌等親信,殺死了三郤。而欒書、中行偃又與晉厲公、胥童等勢難相容,趁晉厲公到大夫匠麗氏家遊玩時,率家兵弒殺晉厲公,並殺死了胥童等一系列事件,韓厥都推辭而未參與其中。晉國強卿家族之間的火併與削弱,自然就為韓氏這些實力較弱的卿族,騰挪出了一定的上升空間。

晉厲公死後,晉悼公繼位。韓厥由於其能力突出與家世清白而得到重用,而被擢升為執政正卿。前566年,韓厥告老,其嫡長子韓無忌因有殘疾,而將家主之位讓給了弟弟韓起。韓起得以繼承韓厥的卿位,晉悼公又因韓無忌有謙讓之德,而以韓無忌為公族之長(晉無自己的公族,而以諸卿餘子之賢能者為公族)。

前560年,晉悼公重組三軍六卿,晉悼公原想任命韓起為上軍將,韓起卻禮讓給趙武,輔趙武佐領上軍,韓、趙的關係也更為親密,趙武、韓起兩人最終也都先後位至執政正卿。

雖然,韓厥、韓起父子都先後位至執政正卿。但韓氏的資歷畢竟不如其他世卿家族,故韓氏在晉國的世卿家族中,其勢力也相對最為弱小。韓起四傳至韓虎,其時智瑤為執政正卿,欲蠶食韓、趙、魏的地盤,故以“增強公室”為名,逼韓、趙、魏各獻出一個萬戶邑給公室,智瑤亦是拿實力最弱的韓氏先下手。最終,韓、魏獻地,趙氏拒絕獻地。智瑤率領韓、魏共攻趙氏,卻被趙氏聯合韓、魏反攻消滅,從而奠定了韓、趙、魏三家分晉的局面。

參考史籍:《左傳》、《國語》等等;


有知社


分裂晉國這個事情分三家所願,形式所迫,如果不分裂,等待他們的也只有滅亡,而三家的野心也是逐漸膨脹的。

之所以會出現三家分晉,這個要追溯到晉文公時期,晉國本來就是個大國,晉文公即位以後勵精圖治,領土繼續擴大,為了更好的管理國家,晉文公設立了三軍六卿制。

三軍即上中下三軍,六卿即中軍將、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其中中軍將為正卿(上卿),中軍佐為次卿(亞卿),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四個則是下卿。

三軍就是軍隊,六卿就是管理他們的長官,晉文公在外流亡的時候主要靠一些外姓的支持,回來後晉文公表示感謝重用他們,因此三軍將佐主要由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欒氏、範氏、中行氏、智氏、韓氏、趙氏、魏氏等十一個世族所把持,他們按照長逝次補的原則,輪流執政。

我們都知道春秋時期還是分封,卿大夫都有自己的地盤,這是一個世族相互之間也兼併,但是遇到外地侵犯會團結在國君身邊共同抵抗。

這種情況是在一個明君的情況下達到和諧,但是國君不可能一直賢明,導致晉國國君大權旁落,晉平公以後,六卿被趙氏、韓氏、魏氏、智氏、範氏、中行氏六家把持。晉國國君就跟周天子的遭遇類似了,沒有實權,權力只在都城附近。

而這六卿中,智氏的實力最大,六卿也相互兼併,趙氏實力也不容小覷,趙氏通過戰爭兼併了範氏和中行氏,而智氏則因為向趙氏索要土地而不得聯合魏氏和韓氏攻打趙氏,導致趙氏大敗,只能龜縮在晉陽,眼看趙氏也被消滅,趙氏派出張孟談找到魏氏和韓氏講述唇亡齒寒故事,這才導致魏和韓倒戈,韓趙魏三家共同打敗了智氏,瓜分了智氏的地盤。

公元前376年,韓、趙、魏廢晉靜公,遷於端氏(今晉城市沁水縣)。將晉公室剩餘土地全部瓜分。至此三家分晉完成。

從這個過程我們看,六卿都是相互傾軋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趙氏差點被消滅,而魏氏和韓氏為了不讓智氏一家獨大才聯合趙氏滅了智氏,三家達到了平衡,瓜分晉室而成為三個諸侯國。

至於說韓氏和晉國宗室有血緣關係,其實魏也有,只有趙氏是和秦國有姻親,其實有血緣關係沒啥用,周天子分封的絕大多數都是自己的宗師,到頭來還不是瓜分了周,在權力面前,血緣關係就是個笑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