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晉朝得天下一百五十餘年,為何最終落得全族被滅的下場?

大侃歷史


西晉泰始元年(268),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帝位,司馬炎稱帝,國號為晉,洛陽為國都。咸寧五年(279),司馬炎派遣將士征戰東吳,次年東吳被滅,晉武帝司馬炎統一了全國。天下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三國時代結束了,晉朝統一了三國。

晉武帝前期勵精圖治,躬行節儉,發展生產,天下出現了“太康盛世”的繁榮景象。在滅吳後,晉武帝開始荒廢朝政,荒淫奢縱。公卿豪紳紛紛效仿,一時間社會風氣日漸敗壞,甚至出現了石崇和王愷的荒唐鬥富現象。為了供應統治者的奢靡生活,百姓的生活一落千丈,民不聊生。

《晉書·后妃傳》稱:“(司馬炎)多內寵,平吳後,復納吳王孫皓宮人數千,自此掖庭殆將萬人,而並寵者甚眾,帝莫知所適,常乘羊車,恣其所之,至使宴寢。”

晉武帝吸取了曹魏滅亡的教訓,為了加強宗室的力量,便大封藩王,每個藩王都有著自己的軍隊。希望藩王可以對抗士族中的野心家,不讓權臣謀國的事情再發生。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這些藩王最終成為了晉朝的隱患。

晉武帝去世後,由司馬衷登基,史稱晉惠帝。晉惠帝在王公貴卿眼裡是個痴呆的皇帝。在鬧饑荒時,百姓沒有東西吃的時候,大臣把饑荒上報給晉惠帝,晉惠帝說出來了“何不食肉糜”

讓大臣哭笑不得的話,可見晉惠帝的痴愚。晉惠帝時期發生了因皇后賈南風亂權,而引發了“八王之亂”的歷史事件。王夫之評價:“惠帝之愚,古今無匹,國應以亡。”

元康元年(299)到光熙元年(306),晉朝發生皇族為了爭權,而發生的內亂,史稱“八王之亂”。藩王們相互攻伐,死傷慘重。這一場內亂後,大大削弱了司馬家族的力量,朝廷中央失去了控制地方的能力,少數民族開始蠢蠢欲動。在這期間,民生凋零,社會經濟受到了嚴重破壞。

《晉書·食貨志》稱:“及惠帝之後,政教凌夷,至於永嘉,喪亂彌甚。雍州以東,人多飢乏,更相鬻賣,奔進流移,不可勝數。幽、並、司、冀、秦、雍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馬毛皆盡。又大疾疫,兼以饑饉,百姓又為寇所殺,流屍滿野。”

在西晉內亂的時候,晉室分裂,國力空虛,晉朝的軍事力量消耗殆盡。北方的異族紛紛建立了自己的國家,異族對北方漢族大肆殺戮,北方陷入混亂,史稱“五胡亂華”。北方的漢人大量南遷,史稱“衣冠南渡”,從此西晉逐漸走向滅亡之路。

晉元帝司馬睿渡江,定都建康,建立東晉。司馬皇族的權力一落千丈,甚至出現了"王與馬,共天下"。接下來的東晉皇帝受限於士族,已經名不符實了,並無實權。

元熙二年(420),宋公劉裕廢除晉恭帝,建立劉宋,劉裕為證明自己是蜀漢後裔,一雪前恥。下令誅殺司馬姓氏的人,司馬家族的人四處逃亡,甚至有的還逃亡出海外。

司馬家族得天下一百五十五年,晉武帝大封藩王,晉惠帝穩定不住局勢,發生了宗室內亂,外敵侵擾,軍事力量消耗殆盡。司馬皇族失去了控制天下的權力,一步步喪失皇權,宋公劉裕廢晉恭帝,下令誅殺司馬全族,導致司馬家族四處逃亡。


鄧海春


晉朝作為大一統王朝,僅僅維持了152年,而且還分成了兩個階段:西晉和東晉。其中西晉維持了50年,東晉維持了102年。

事實上,作為大一統王朝,晉朝是非常窩囊的,僅僅是司馬炎從建立到去世的24年中,晉朝是統一和強大的,並且司馬炎還創造了晉朝歷史上唯一一個太平盛世“太康盛世”,國力達到頂峰,自司馬炎去世後,晉朝就開始陷入內亂和混亂。



司馬炎一死,就開始了賈南風之亂,緊接著就是持續15年之久的“八王之亂”,之後就是持續上百年的五胡亂華,公元316年匈奴人建立的前趙政權,劉聰派遣劉曜率兵攻入晉都長安,西晉滅亡,離司馬炎去世僅僅過去26年而已。

而東晉不過是個偏安江東的小政權,東方的中原地區已經被胡人完全佔領,先後建立了十六個胡人政權,而身在江東的東晉政權,也不過想著偏安一隅,毫無北進中原之志。



而且東晉的政權都掌握在大士族手中,“王與馬共天下”就是指東晉時期琅琊王氏家族的勢力與當時司馬氏皇室力量勢均力敵,甚至還超過了皇室力量,皇權被極度削弱,東晉也不過是苟延殘喘,滅亡只是時間問題,公元420年劉裕篡位滅亡東晉。

回顧歷史,晉朝滅亡的根本的原因有三個:

一是得國不正。



晉朝開創者要從司馬懿這個老狐狸開始算起,司馬懿利用低劣手段,大肆屠殺政敵,奪取權力,經司馬師、司馬昭,到第三代的司馬炎後,纂奪曹政權,歷史上奪取的事很多,但是像司馬氏這樣毫無下限,在秦漢之後基本沒有。

兩漢自漢武帝獨尊儒術後,儒家成為治國理念和禮義制度,司馬家作為當時的大士族,熟讀儒家經典,但是其奪取政權的手段,全靠欺騙和屠殺,儒家五常:仁、義、禮、智、信,司馬家一個不佔。



就連司馬懿的後世子孫晉明帝司馬紹在聽說了自已祖先是如何奪取曹魏政權的時候,都羞愧得把頭埋下說:如此得國,怎麼會長久呢?自已子孫都看不過去,說明司馬家得國確實不正。

劉裕在纂位建立劉宋後,效仿司馬家當年奪權一樣,將司馬氏整個皇族全部族滅。



二是開歷史倒車,實行分封制。

晉朝是中國歷史上極少的幾個實行分封制的大一統王朝,自秦統一天下後,郡縣制成為主流,漢承秦制,漢朝建立後,雖然在統一被迫分封諸侯,但在漢朝中央仍然是堅定的實行郡縣制,而且劉邦分封諸侯王的隱患直到漢武帝時期實行推恩令才徹底解除,前後共花了數百年時間才徹底解除分封制的隱患。



晉朝倒好,立就開始實行分封制,而分封出去的諸侯王權力挺大,當晉朝中央處於弱勢時,西晉的諸侯王開始插手朝廷政事,直接導致八王之類,司馬家自已分封的一幫親戚自相殘殺,把整個西晉的國勢都消耗完了。

八王之亂持續了15年,嚴重透支了晉朝的國力,緊接著,進入中原的少數民族開始崛起造反,將西晉打得千蒼百孔,直接導致滅亡,以及後來長達數百年的五胡亂華,導致北方中原地區的漢族被屠殺了數百萬,北方漢人處於滅亡前夕,這一切都要算在司馬家頭上。



三是士族崛起,擠佔皇權。

士族崛起,擠佔皇權,這個是大勢所趨,無法避免的,但是司馬家並未意識到這個問題,或者說矯枉過正,也許分封制算一個矯枉過正的案例,但是如果沒有前面兩個原因存在,晉朝絕對不會只存在這麼短的時間。

現在回過頭來看晉朝的司馬家族是怎麼被滅族的?



有一半的原因是因為司馬家自相殘殺。先是八王之亂,是司馬家族的八個諸侯王自相殘殺,這一殺就殺了15年,把司馬家族的子孫殺了一部分。

接著是永嘉之亂,劉淵建立的漢趙政權強大起來後,開始攻打晉朝,公元311年,劉聰派遣石勒、王彌、劉曜等率軍攻打晉朝,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殲滅十萬晉軍,殺死太尉王衍及司馬氏諸王公,並攻入京師洛陽,俘虜晉懷帝,同時殺死司馬王、公、大臣及士、民三萬多人。



劉淵為什麼要痛下殺手,大肆屠殺西晉王公,劉淵雖是匈奴人,但他建立的政權是漢,當時的匈奴人大多受漢朝影響,不屑於司馬家纂位的手段,以漢為國號,屠盡司馬氏。

最後就是東晉晚期的劉裕了,劉裕代晉後,對司馬家族則是趕盡殺絕,這麼做的目的無非就是斬草除根,還不是和司馬家學的。



就這麼三次殺下來,司馬家族基本族滅了。真是天道輪迴啊,當年劉氏江山落入司馬家,幾百年後司馬家後代子孫盡折於劉氏(劉淵、劉裕)之手,真是應了那句古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西晉源自於曹魏。曹魏失國在第三君。第一君魏文帝曹丕是曹操之子。第二君魏明帝曹睿是曹丕之子。第三君齊王曹芳是曹睿之子。曹芳時代,司馬懿發動政變,擊敗曹爽,屠殺曹魏宗室重臣,掌握政權,史稱高平陵之變。高平陵是曹睿的墳墓,政變發生在曹爽出城祭祀曹睿陵墓期間。曹芳後來被司馬懿之子司馬師廢為齊王。司馬師立了曹髦為帝。據說,司馬師的眼睛長過瘤子,華佗給他開過刀。後來司馬懿之子司馬師病死,司馬師之弟司馬昭掌權。司馬昭殺了曹髦,立曹奐,名義上繼承魏明帝曹睿,所謂曹奐也被叫做魏元帝(基本沒人在意)。司馬昭滅了蜀漢。司馬昭死後,其子司馬炎建立西晉。所以曹魏雖然有五個皇帝,實際上只有三代君王。



西晉的歷史不算十分混亂。簡而言之,西晉歷史不過是三代人的事。第一代也是第一君,晉武帝司馬炎種下禍根,第二代也是第二君,晉惠帝司馬衷危機爆發,從第三君開始,只有晉武帝之子晉懷帝、晉武帝之孫晉愍帝兩個皇帝,他們兩個也不是父子關係。其中,晉懷帝是以洛陽為都城的,晉愍帝是以長安為都城的,兩人先後相繼,並且都是被匈奴攻殺。所以,可以說西晉是被匈奴滅亡的。西晉衰落於內戰,滅亡於異族。西晉滅亡的原因是內戰。司馬炎建國後滅了孫吳,他是西晉第一君,晉武帝。晉武帝鑑於曹魏削弱宗室最終大權旁落的教訓,給予宗室極大的軍政權力。接替他的是他的兒子,被稱為“白痴皇帝”的晉惠帝司馬衷。司馬衷初期,皇后賈后開展激烈的政治鬥爭,引發激烈內訌。很快,賈后被殺,晉惠帝政權的實權落入宗室之手,八王之亂進入高潮。這一期間,宗室諸王相繼發動政變、內戰。從賈后亂政開始,到八王之亂被匈奴反叛終結,晉惠帝期間先後有個八宗室諸侯王為動亂首腦。這些王並不都是無能之輩,有一些還是可以較好執政的。但是由於多次內戰,西晉軍力消耗殆盡。西晉軍力衰竭之後,內遷異族發動反叛,北方開始進入五胡十六國時代。自漢末以來內遷作為僕從軍的匈奴乘機發難,首領劉淵自稱漢王。東海王司馬越毒殺晉惠帝以後,劉淵自稱漢帝。西晉多次派兵鎮壓均告失敗。劉淵反攻西晉,也未成功。劉淵死後,其子劉聰改稱趙帝,並迅速攻克洛陽(劉聰大將石勒殲滅晉軍主力),俘虜了晉武帝之子、晉惠帝之弟晉懷帝(晉惠帝此前被東海王司馬越殺害,晉懷帝是因為更早之前諸王對立而被立為皇太弟的。晉懷帝企圖逃往長安,失敗),兩年後將其毒殺。西晉在長安擁立了晉愍帝司馬鄴。當時西晉主力已被殲滅,關中地區早在東漢時代就多次經歷戰爭,很快匈奴劉曜攻克長安,俘虜晉愍帝,幾年後毒殺。



東晉的歷史如果看皇室是有點混亂的,但是不看皇室就簡單了。簡而言之,東晉歷史大體分為前後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王導時代的王氏家族執政階段;第二階段,謝安家族的謝氏家族維繫階段。第一階段,晉愍帝失敗後,王導擁立琅琊王司馬睿為帝,稱為晉元帝。王氏家族掌握西晉軍政大權,晉元帝父子兩代(晉元帝、晉明帝)都被王家的強大武力所脅迫。王導並不贊同王氏家族篡奪皇位,所以極力阻止、勉力維持東晉王朝。王導之兄王敦在晉元帝、晉明帝時代以荊州地區為根據地,多次武力進攻東晉。晉明帝時期王敦去世,王家軍事威脅解除。晉明帝在位時間很短,二十出頭就死了,其子晉成帝繼位。晉成帝時代,晉明帝后族執政,王導一度被邊緣化。但是很快發生叛亂,叛軍攻克首都,後族遭到極大削弱(太后自殺)。王導堅守一段時間後也被迫逃亡,叛亂平定後又重新出山。晉成帝時代,王導去世。晉成帝在位十餘年,二十出頭就死了。其子年幼,因此立其弟晉康帝。晉康帝年齡也不大,只不過可以繼續由晉明帝的後族輔政罷了。然而晉康帝在位時間也很短,死時才二十出頭。其子晉穆帝繼位,才幾歲而已。晉穆帝期間,桓溫崛起,東晉滅了成漢,並一度收復洛陽。



這時,由於謝家權臣相繼亡故、退出,謝安出山,開啟了謝安時代。謝氏家族在此之前就執掌軍事,到了謝安時代,更是以北府兵打贏了淝水之戰而名震天下。晉穆帝死後,晉哀帝繼位。晉哀帝是晉成帝的兒子,所以此後政權回到晉成帝系列。晉哀帝吃藥吃死了,無子,其弟海西公繼位。桓溫誣稱海西公陽痿,不幾年就廢黜了他,先稱為東海王,不久又降為海西公。這時,桓溫立宗室大臣司馬昱為簡文帝,意圖逼迫簡文帝禪位。簡文帝死後,孝武帝時代,謝安挫敗桓溫。並且,在孝武帝時期打了淝水之戰。值得一提的是,北府兵是謝傢俬兵。由於軍權太盛,謝安自己也一度被迫放權。謝家作為東晉的軍事憑仗,一直持續到晉孝武帝之子晉安帝、晉恭帝時代,孫恩盧循起義擊敗謝家為止。謝家失去對北府兵的掌控之後,北府兵出身的劉裕廢黜晉恭帝,結束東晉,建立了南北朝時代的宋朝


中國歷史賞析


沒有史書說司馬家被滅族。

只寫了最後的皇帝晉恭帝被劉裕叫手下去毒死,他手下拿毒酒給晉恭帝喝,晉恭帝信佛,不願自殺,說:“佛教教義中說,人凡自殺,轉世不能再投人胎。”劉裕手下就用被子他悶死。

晉恭帝的死只屬於個人暗殺,不是光明正大下旨誅滅全族的行為。晉恭帝老婆沒有被殺,活了五十三歲,他女兒嫁給劉裕兒子,後來當了皇后。

晉恭帝的曾祖父,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有六個兒子,其中一個司馬晞歷史上寫到了他的曾孫的兒子,武陵王司馬球之。沒有寫司馬球之有沒有子嗣流傳。所以司馬氏除了皇帝那一支,旁支不知道流傳到什麼時候。

每個朝代都一樣的,像人的生老病死的過程,最後都要結束。

晉朝的滅亡主要原因:首先是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其次地方官權力太大,經常有人反叛;地方官不和,經常各自掣肘、攻伐,唯一一次團結起來,就是淝水之戰時,共同抵抗前秦苻堅的攻擊。而這還要歸功謝安、謝玄建立北府兵;皇帝昏庸,晉孝武帝司馬曜不用謝安謝玄,還奪了他們的創建的北府兵,讓北府兵個個不服,最後北府兵出來的桓玄,篡奪了晉朝皇位。而後來北府兵出來的劉裕又將桓玄幹掉,自己當皇帝,晉朝滅亡。

晉朝倒數第二個皇帝是個白痴,從小到大穿衣吃飯都要人幫忙,也從不知道天氣冷暖,像個植物人。


皓皓天心


東晉的國土是非常的大的,但是東晉的皇帝確實都感覺有些不作為的意思,這就是東晉整體的情況,東晉統治者有一個特點,就是東晉的統治者感覺不怎麼喜歡武力,耗費龐大的帝國偏安一隅。

這個估計是很多的人對於東晉的普遍的看法呢,還有比較重要的就是東晉帝國整體感覺不太上進,作為中國的統治者,他們的進取精神確實是沒有北方的少數民族好,估計是因為太過安逸了,真的是安逸的時代創造不出時代的帝國。

還有就是北方民族是偏於尚武的,文明程度是遠不如東晉的,所以在東晉被攻破之後,全族被滅亡是一個必然的條件,就像你非常的想要的東西,被別人拿走,還整體蹂躪,這是什麼感覺?


笑看流年世態


晉朝得來不正,司馬懿雖然是在曹魏政權壓制下反抗得到的皇權,但是在封建社會,這就是謀反,是違背到,當時的主流價值觀的,曹操奪權,是因為漢朝自黃巾起義後就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董卓弄權後漢朝連最後一點皇家尊嚴都被撕碎了,曹操是幫他撿起來,拼接好,維持了那麼多年,尊的是漢天子,行的是秦漢的郡縣制。

晉朝上位後,大開歷史倒車,使用西周時期的封建制,就是要保持司馬家族一直掌權,為此,他們近親結婚,後代中或短命,或智障,皇帝都缺心眼怎麼管理朝政?中央脆弱,地方的諸侯王自然就野了,搞出了個八王之亂後又來了個五胡亂華,把中原地區上千年的文明糟蹋得不成樣子,最後還要多虧冉閔下達殺胡令,幫漢人出了口惡氣,這是後話。

所以從晉朝開始,中國整體上就對北方遊牧民族由攻勢轉為守勢,想想當年曹操領一個小分隊就滅掉了一個烏孫國,,爾晉朝文化也是落後的,驕奢淫逸,吃五石散,崇尚邋遢文化,越邋遢,越瀟灑,當時的文人雅士都崇尚無為,瀟灑,不事生產。

總之,有晉一代,中華大地是全民倒退的,是黑暗的,連史學家都不願意寫它,晉朝作為一個王朝,也就是司馬炎統治時期的二十多年,其他時候都亂套了,而這個亂又不同於三國之亂,三國是英雄輩出的時代,那是再怎麼打,北方胡人不敢進犯,那是強勢競爭,存下來的都是優勝劣汰機制下的優勝者,而晉朝根本就是一群地主家的傻兒子爭家產的樣子,最後把家敗了,還引來外族入侵,歷史不願記住他,也羞於記錄他。


樂府史集


我是歷史淘沙,這個問題由我來答。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晉朝司馬家從司馬昭之後,就再也沒有出過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到了東晉之後有多少文臣武將上書北伐,可是司馬家各種阻撓,到最後怎麼樣?文人將士對司馬家失望透頂,再也沒有人願意為司馬家賣命,最後皇權被桓玄篡、被劉裕篡,最終被滅族,真是咎由自取,這是內因。

外因主要是有兩點:劉裕的根基不穩,害怕司馬家復位;皇帝被拉下神壇,對皇帝敬畏降低。

根基不穩

劉裕雖然自稱是漢朝皇室後代,但是他出身貧苦是眾所周知的。劉裕生活的晉朝是門閥世家最活躍的時期,雖然在東晉末年因為戰爭,門閥世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但是在當時仍是一股不小的勢力。劉裕因軍功獲得升遷,後來又大力打擊門閥,所以這些人是不會支持劉裕的,劉裕殺掉司馬家,就絕了這些人的希望。

在劉裕篡位之前,桓玄就已經通過禪讓的方式當上皇帝了,結果劉裕起兵滅掉了桓玄,又找了一位司馬家的人做皇帝,恢復了東晉的統治。所以劉裕很怕自己會遭遇桓玄一樣的下場,滅掉司馬家永絕後患。

皇帝已經不再是九五之尊

東晉十六國時期,最不缺的就是皇帝,整個東晉十六國時期的皇帝加起來,沒有一千也有幾百。佔據彈丸之地都可以割據稱帝,一時間皇帝好像飛入尋常百姓家似的,這其實是對皇權威嚴的極大破壞。

在這之前皇帝都號稱是龍的化身,結果到了這個時期,好像誰都可以做皇帝。劉裕本人就親自處死過六個皇帝,再殺司馬家一家也不多。



歷史淘沙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要我說,這是晉朝皇室自作自受。晉朝這天下怎麼來的,我想大家心裡應該都清楚,這不用我多說。

世人皆說魏晉之風,魏國的影響力大於晉朝,可以這麼說,兩晉只是魏國的延續,只是換了統治集團而已。西晉始於266年,終於316年,總計51年,還不到一百年。雖然表面上是西晉王朝統一了天下,算得上是一個大一統王朝。但它之後的天下卻是中原一大劫難。



表面上司馬炎是西晉的開國皇帝,但用現在話來說,他就是個富三代。西晉王朝是司馬氏兩代人努力完成,到了第三代司馬炎,他就是坐享其成,在內,魏國已經是他的了,只是缺少一個名號,而在外,蜀國早在他父親司馬昭時期就滅亡,至於東吳,那是遲早的事兒。


相對於他父親、還有他祖父來說,無論是能力還是經驗,司馬炎都相差太遠了。

作為一個開國皇帝,其本身就應該做到勤儉治國,可他並沒有。在歷史上,司馬炎的生活很腐敗。在消滅東吳後,他就從江南蒐集了5000多名女子,用來充實他的後宮。據說,他的後宮人數高達一萬人。正因為後宮女子太多,所以他就坐著羊車在宮中亂走,羊車停在哪,他就在哪尋歡作樂,可見荒淫程度。

由此可見,一個統治者都是腐敗荒淫的,更別說下面的人了,石崇與王愷鬥富就是一個典型代表。所以說一個王朝就開始就這樣,怎麼能夠走得遠呢?

再則,司馬炎實行了一種失敗的分封制度,給了藩王極大的地方自主權,還擁有自己的軍隊,這就間接導致了西晉眾藩王勢力的增強。如果繼任皇帝雄才大略,那還倒好,可是自司馬炎後,其繼任者司馬衷就不是一個當皇帝的料兒,其大權全都掌握在皇后賈南風手裡,最後各藩王為了爭奪帝位,相互征伐,最終爆發了“八王之亂”。


統治集團的腐敗,分封制度的失敗,加上少數民族的崛起,這些都是晉王朝滅亡的原因。就這種局勢,晉朝不短命才怪!


青史回聲


晉朝得天下150餘年,並沒有全族滅亡。西晉滅亡,晉元帝在建康稱帝,史稱東晉。到了東晉末年,先是桓玄稱帝,被劉裕擊敗。後來劉裕逐步取得晉國大權,先是弄了傻子皇帝司馬德宗,立其弟司馬德文為帝。兩年後,劉裕接受禪位,建立南朝第一個政權,國號宋。

司馬德文被封為零陵王,結果被劉裕指使人毒死。當時,司馬德文不喝毒酒,被人強灌.....劉裕這麼幹,突破政治規則底線。以前漢獻帝,魏元帝退位後,生命還是能保全,而劉裕開了很惡劣先例。

劉裕英雄一世,這事確實處理得不好...


青峰山女史


一、得國不正,豈能有好下場?晉朝篡魏,對後人不敢提“忠”,只提“孝”;可皇族內部陰狠地連“孝”也做不到,乾脆發生“八王之亂”,一蹶不振;

二、晉朝皇帝除了西晉開國司馬炎、東晉司馬睿不錯,其他的平庸甚至弱智;

三、晉朝盛行談玄務虛、鬥富享樂,大多時候瀰漫一種奢靡的氣息;與英雄輩出的三國兩漢,天差地別。


1、先說西晉。

司馬炎號稱武帝,確實有幾把刷子,快速統一全國。但他無法處理司馬家篡位的事實,即作為臣子不忠的事實。後世晉朝皇帝得知此事,都羞愧不已。

因此,晉武帝起只提“孝”,不再說“忠”;對大臣多加防備,廣大土地無節制地分封給子孫,玩起了倒退的分封制。這為西晉內訌——八王之亂埋下了禍根。

可是,司馬懿子孫們陰狠,連“孝”也做不到。晉武帝死後,皇后賈南風弄權,皇帝司馬衷根本不會處理,因他昏庸甚至弱智。百姓饑荒,他卻說“何不吃肉粥”;真是嚴重脫離群眾、說話不經大腦的弱智皇帝!

291年,“八王之亂”發生。司馬懿的子孫們見中樞無能,都想自己掌握誘惑的權力;他們豪不講手足之情,15年間,在洛陽城邊反覆火拼,你殺我,我殺你,寫下了中國歷史上最為恥辱的皇族內訌。此後西晉元氣大傷,被外族反覆入侵,反覆蹂躪,即五胡亂華,西晉成了曇花一現的幻景。

(司馬炎▲)


(讓晉朝衰微的、非常恥辱的“八王之亂”▲)



2、再說東晉。

公元317年,司馬睿在江南復國。他依靠門閥士族掌權,非常不易;因此東晉建立伊始,中樞權力就十分有限,“王與馬,共天下”便為真實寫照。主要來看,東晉有“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龍亢桓氏、潁川庾氏、太原王氏”五大門閥。這些門閥中權臣不斷,有人數次反叛,如王敦、桓溫等輩,削弱了東晉實力。


再加上東晉偏安一隅,打不過北方;又出了弱智的皇帝司馬德宗,正史記載晉安帝“不知飢飽,不辧寒暑,吃喝拉撒一概不能自理”,東晉豈能有好下場?後來劉裕建宋代晉,是歷史的必然罷了。

(東晉的弱智皇帝——司馬德宗▲)


3、晉朝曇花一現的統一,對不起英雄的三國兩漢時代

因此來說,歷史學家普遍對晉朝評價不高。這一朝代,多留下談玄務虛、奢靡鬥富的浮誇氣質;多留下喪權辱國、自相殘殺的屈辱回憶。晉朝,接不起,那個吊打外敵、穩固邊疆、英雄輩出的三國時代;更加接不起,雖遠必誅、開疆拓土、光輝燦爛的大漢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