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這麼牛,爲何建立的晉朝如此窩囊?

歷史真相背後


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因果輪迴這句話,但是有時候歷史上發生的某些事情,卻經常能印證這句話,正如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當初司馬懿父子逼迫曹家後人讓位,成立了晉朝。但是他們在屠殺的過程中,漏掉了一人,後來正是此人帶領大批兵馬重新逼迫司馬德讓出皇位,歷史是何其的相似。

司馬懿此人心計頗深,做事非常講究"時機"一詞,他趁著曹爽兄弟去拜謁魏明帝陵墓的時候,在京城發動了政變。司馬懿進宮之後,直接威逼郭太后,讓她下旨說曹爽等人謀反,揭開了高平陵之變的序幕。司馬懿父子策劃此事已經許久,所以下來的一切進行得非常順利。原來在曹爽身邊出謀劃策的桓範見司馬懿之人如此行動,就帶著自己的兒子和手下的人逃到洛陽城,想向曹爽等人報信兒。

桓範找到曹爽之後,給唐爽出主意,讓他到許昌號召全國的兵馬一起來征討司馬懿。而且他還保證他有大司馬的印信,可以為軍隊徵調糧草,所以如果天下的兵馬一起征討司馬懿的話,絕對不會出現糧草短缺的問題。但是曹爽卻對他的提議不感興趣,看來平時是被司馬懿給糊弄慣了,他覺得司馬懿沒有那麼大膽,不敢拿他們怎麼樣。司馬懿當時勸降他們,說如果他們自願交出權力的話,還可以保證他們榮華富貴的生活。曹爽等一種兄弟就這麼相信了,桓範見他們輕而易舉的就投降了,還痛哭流涕的指責他們說,當年他們父親曹真是一代英雄,但是沒想到卻生了他們幾個這麼不成器的兄弟,還說曹氏一族離滅亡不遠了。

事實確實像桓範所說的那樣,司馬懿見忽悠住了這幾個人,將他們送回洛陽之後,直接就將他們全族人給誅殺了,一個不留。司馬也沒有放過桓範等人,在誅殺桓範一族的時候,他的小兒子桓楷萬幸逃脫了。當時司馬懿在全國範圍內追殺桓楷,桓楷隱姓埋名。但是司馬懿怎麼也沒想到,就是這條漏網之魚,後來居然直接覆滅了晉朝,讓司馬家的後人重蹈了當年曹魏的覆轍。

桓範的後輩中出過很多優秀的人才,而其中他的玄孫桓溫擔任過很多官職,還掌握了長江上游的兵權,多次討伐蜀地、前燕等政權,權力越來越大,後來東晉的大權基本上就落在他的手裡。這個時候,他終於可以大膽的承認自己是桓範的後人了,他模仿曾經的司馬懿直接廢了司馬奕,後來又逼退了司馬德。歷史彷彿又重演了,這樣的結局,還真是引人深思啊!


智在三國


事實上,是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建立了晉朝。

司馬炎是何許人?

他是司馬懿的次子司馬昭的長子,他的母親就是被諸葛亮活活罵死的王司徒王朗的孫女王元姬。

據說這個司馬炎和劉備一樣,天生一副帝王之相。他在與親弟司馬攸的爭奪之中佔得了先機,成為了晉朝的開國皇帝。

司馬炎並沒有像自己的祖父、伯父、父親那樣馳騁過疆場,著實是個官八代,但是確實是個仁德的皇帝。投降來的蜀主劉禪和吳主孫皓,都得以安享晚年。在位期間有人叛亂被鎮壓後,他也不計前嫌。

他還將州郡的守衛兵撤除,同時實施佔田法與課田法,讓百姓療養生息。他深知70餘年的戰火重創了整個華夏大地,老百姓需要的是安穩的生活。

但是,他的晉朝夢沒有維持多久,就破滅了。藩王之亂,五胡亂華,再次讓華夏大地戰火重燃。

這主要源於兩個原因。

一.司馬炎傳位於白痴兒子司馬衷;

晉惠帝司馬衷是個白痴。有一年鬧災荒,老百姓沒飯吃,到處都有餓死的人。有人把情況報告給晉惠帝,但晉惠帝卻說:“沒有飯吃,他們為什麼不吃肉粥呢?”這個智商也沒sei了!

可為什麼要立他為太子呢?有人說,司馬炎不瞭解自己的兒子。有一次,司馬炎為了測驗一下司馬衷的思維能力,特意出了幾道問題考他,並限他三天之內交卷。司馬衷拿到題目以後,不懂作答。他的妻子賈南風是個很聰明的人,有見及此,便立刻請來幾位有學問的老先生為司馬衷解答難題。答得非常完美,司馬炎看了後,以為司馬衷完美地繼承了司馬家族的智商,於是立他為太子。

其實這個說法並不太對,司馬炎有更加深遠的考慮。司馬炎的親弟弟司馬攸被封為齊王,當年與他爭奪過皇位,是個很有才幹的人,如果不遵正統立嫡子司馬衷為太子,恐日後生變。而且,司馬衷的長子司馬遹自幼聰慧,有其高祖父司馬懿之風,這也是司馬炎考慮的原因之一。

二.分封制的惡果;

分封制,必然帶來親王之亂。漢朝、晉朝、明朝統統分封了親王,出事率百分之百,不按歷史潮流辦事兒,就是作死。

所以,有司馬衷這樣的白痴皇帝,他的爺爺輩的親王們都擁兵自重,這樣的江山如若不亂,天理不容啊!內亂必然引來外患,整個晉朝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時間甚短。


大唐雷音寺




司馬懿這麼厲害,西晉為何不長久?

司馬懿是三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善於隱忍,精通兵法,有遠大的政治報復深諳韜略。司馬懿也是曹魏三代輔政重臣,曹操、曹丕時司馬懿深受猜忌,沒有得到重用,到曹睿時候,司馬懿才開始掌握軍權,曹芳他通過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曹爽,獨攬朝政,司馬懿韜光養晦幾十年才奪得政權,司馬懿死後,又經歷司馬師、司馬昭的努力逐步穩定司馬家在朝堂上的地位。司馬昭的長子司馬炎受曹奐禪讓稱帝,建立西晉王朝,天下終歸司馬氏。

然而西晉並長久,僅僅存在了五十一年,司馬懿終生的勵精圖治,為何晉朝如此窩囊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原因作為參考。



首先西晉倒行逆施,實行分封制,最終導致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自秦漢以來,再沒有實行過分封制,正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統治者們才取消了分封制,然而西晉的司馬炎居然又實行分封制,以下做簡要分析。

其一司馬炎實行分封制的原因。一者司馬炎為了防範司馬攸,於是就藉助皇后揚氏家族的力量,來鞏固司馬衷的地位,於是司馬炎大肆削弱有功之臣的力量以及諸王的實力,重用外戚。外戚干預朝政本來就是東漢以來最大的忌諱,於是楊氏家族便成了皇族、世族百官共同的敵人。

其二後來司馬攸因不得志鬱鬱而終,司馬炎又開始擔心皇后會不會垂簾聽政,與是又加強司馬家諸王室的力量,於是開始分封諸位王室,讓他們帶兵,並且擴大他們擁有郡國的數量。上等國可以領軍五千,中等國可以領兵三千,下等國領兵一千五,諸王們所擁有的郡國數量也從四個擴大到八個。



司馬炎本來是想借助諸王的勢力來制衡外戚,但隨著封王的勢力越來越大,自晉惠帝死後,便無法控制諸王的勢力,他們更是為了爭權奪勢,相互攻擊,最終爆發了八王之亂。八王之亂,大大削弱了晉朝的勢力,周圍的少數民族卻越來越強大,最終導致五胡亂華,公元316年就曜攻克長安,俘獲晉懷帝



其次司馬炎立智商有問題的司馬衷為皇帝。

太熙元年(290年),司馬衷繼位,他就是晉惠帝,他頭腦呆滯,不明世事。司馬衷的智商究竟如何?有一年鬧災荒,老百姓都沒有飯吃,有人如實的稟報給司馬衷,司馬衷卻說:沒有飯吃,他們為什麼不吃粥呢?司馬炎也擔心司馬衷的智商,有一次出了很多測試題,但司馬衷一個都不會寫,司馬衷的妻子賈南風就請了幾個有學問的人,為司馬衷作答。司馬炎看後,龍顏大悅,也就放心了。司馬炎死後,司馬衷根本無力掌控朝政,後來司馬衷的皇后賈氏發動政變誅殺司馬亮哥楊俊,隨後賈氏便挾天子以令諸侯,後因殺掉太子司馬遹,開啟了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的百年動盪。




再次司馬炎好色,百官拜金,奢侈成風,統治腐朽。司馬炎驕奢淫逸,貪戀女色天下文明,蜀吳滅亡時,後宮的妃子們盡歸司馬炎,僅吳國司馬炎就搜刮了五千佳麗。司馬炎每年還要選秀,為了選秀,司馬炎還禁止天下男女結婚。不僅如此,司馬炎還要求百官大臣把自己的女兒送到後宮,有隱瞞的還要降罪。司馬炎的後宮有一萬多妃子,司馬炎不知道該去臨幸哪位,於是做著羊拉的車子停到誰門口就臨幸誰。百官也紛紛跟風,大多三妻四妾,整個朝廷汙穢不堪。

西晉統治者極度拜金,社會的主流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官僚們搜刮民脂民膏,不遺餘力的追逐利益,相互之間勾心鬥角,見利必奪,殺奪與濫賞最終引起了一場幾十年的大混戰。西晉滅亡統治腐朽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最後晉朝沿用了魏的九品中正制,任人唯親。九品中正制度,是一個等級性的世族門閥制度,平定人好壞的標準是家世、道德、才能。但魏晉時期,能獲得二品的人幾乎都是門閥世族,他們也就完全把持了選拔官吏的權利,後來,百官們為了擴大影響和建立勢力範圍,德才標準逐步被忽視,而家世成為了唯一的標準,於是百官大肆培養親信,任人唯親,最終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局面,大將人才被埋沒,嚴重動搖了晉朝的統治基礎。



西晉因延續了曹魏的政權制度,沒有革新,社會進步緩慢,統治者不謀其政,驕奢淫逸。司馬炎立司馬衷為皇帝又是個極大的錯誤,總之西晉滅亡也在情理之中。你是如何看待西晉王朝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晉朝不窩囊啊,天下還是晉朝來統一的嘛。

那晉朝為什麼滅亡的這麼快呢?

這其實都是晉朝在開歷史的倒車。

為什麼這麼講呢?要說清楚這個,得從東漢說起,東漢立國之後,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門閥士族治國,大地主越來越多,這些大地主在地方有勢力,在朝中有高官,而且他們通過跟儒教結合,壟斷了道德審判權,壟斷道德審判權之後,他們就可以壟斷當時的選官制度--舉孝廉。所謂舉孝廉,就是一個州按人口比例由長官推薦一些道德十分高尚的人。

這個初衷是選出好品德的人。但是,這有兩個問題,一是好品德是否就有好的能力。這個問題還好說,最大的問題是,這些推薦權往往被壟斷了,比如當時的三公有推薦權,郡守有推薦權,州牧有推薦權,他們推誰呢?當然是推薦跟自己關係好的,而且他們還互推,跟現在的自媒體一樣,你推我的兒子,我推你的大爺的。

通過這個,這些士族閥門越來越強大,但到了三國時期,因為黃巾起義,天下開始大洗牌了,這時候,就出現了兩股力量,一股是曹操為代表的庶族地主,他們出身比較差,雖然曹操爸也當過三公,但畢竟是太監的後代,這種是上不了檯面的。以曹操為首,下面是曹家那幫人,還有夏侯家那幫人。稱為譙沛集團,主要集中在安徽省。他們出身不是那麼高貴,希望通過換天下來改變命運,他們是最支持曹操的。

另一種就是各士族閥門,這群人以汝穎為密集,許劭的月旦評評的就是他們,史稱汝穎多奇士,代表人物有荀彧、荀攸、鍾繇、郭嘉。當然,汝穎集團還有一個重要的外部勢力,就是河間的司馬家族。這些人的特點是東漢既得利益群體,他們的訴求就是保大漢,其實就是保他們自己。

那其間就發生了很多明爭暗鬥,這些汝穎名門一開始投奔袁紹,後面發現袁紹不行,只有轉投曹操,轉投曹操的初期,大家目標一致,就是平定天下,但到了曹操能力越來越大,他們發現曹操有點要當皇帝的感覺,而且曹操跟他們其實不太一樣。

曹操有一個舉措叫唯才是舉,就是不看道德,看能力,這個就動了這些閥門的根本了,他們就是把控道德審判權。

這時,曹操掌控權力,他們雖然有些反抗,但終究是沒辦法,但他們想了一個辦法,就是參與曹操立嫡事件,扶持曹丕上位。曹丕上位之後,為了感謝這些閥門,出臺了一個九品中正。

就是把察舉制更為細分制度化,這個制度其實是利於門閥,而跟曹操那種唯才是舉是背離的。

曹丕通過九品中正得到了門閥的支持,等於給這些大豪門吃了定心丸,就是換了朝代,這天下還是有你們一份子的。這樣曹丕就當了皇帝。

而當了皇帝之後,他勢必要對另一邊,就是譙沛集團進行打壓,這個譙沛集團其實就是曹家宗室跟夏侯家族嘛。

再到後面,司馬家族又發動了高平陵兵變,把屌絲逆襲的譙沛集團的新頭目曹爽打倒,這樣,以汝穎集團為核心的門閥取得完勝。曹操原本要把歷史帶到唯才是舉的地步,但因為曹二代的背叛,只好回到門閥時代,甚至更強了,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那這樣的情況導致的結果就是社會流動性的凍結,人才上升通道徹底關閉,魏晉為什麼清談,因為人生的腳本一切都寫好了,你是好出身,自然有官做,那也不用太辛苦,喝酒擼串就好了。而你要是寒門,那努力也沒用。還不如喝酒擼串。

另一個情況,就是晉朝大封宗室,這是吸取曹家沒有封曹家人的教訓,但又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後面晉室不穩,馬上就發生了八王之亂。等於重演三國,那這些門閥都有教訓了啊,三國還沒過去多久呢,血淋淋的教訓還鮮活著。

仗一打起來,那是很慘的,怎麼辦?有綠卡的趁早到南方躲躲吧,有早走的,晚走的,但有能力的都要走。史稱衣冠南渡。

這一渡,北方就空了,因為北方基本都是門閥撐起來的,就像韓國,如果LG集團 、三星集團 、現代集團集體搬到朝鮮,那韓國也是要一夜回到解放前的。

這些就是晉朝的情況。

而到了隋朝之時,大家終於知道了,搞壟斷是沒有前途的,要打開大門,這才有了科舉制。


腦洞歷史觀


謝@Vanness48225946的邀請~

晉朝的開國皇帝是司馬炎,司馬懿的孫子,所以,將晉朝如此窩囊的原因歸結到司馬懿身上,有點扯。



司馬懿,我們都知道三國時期能夠和諸葛亮相提並論的人物,要智謀有智謀,要能力有能力,其孫子司馬炎其實也不錯,雖說與司馬懿,司馬昭,司馬師比起來,差不少,但至少也說的過去,要不然小時候也不會得到司馬懿得的喜愛。

但司馬炎開國當皇帝與其他開國皇帝不一樣,司馬炎這皇帝沒怎麼經過打打殺殺,司馬炎這個皇帝當的有點順其自然,他爺爺司馬懿其實早就為司馬家鋪好路了,在誅殺曹爽集團後,當時的曹魏政權其實已經歸到司馬家手下了,只是看司馬家誰當皇帝了



所以,司馬炎應該是以“官二代”“富二代”的身份當的皇帝,雖說在當皇帝的前期還勉強可以,但後期就開始不行了,在權力和奢靡生活的糟蹋下,逐漸開始享受生活了。更可氣的是司馬炎在選擇接班人上,非常可憐,沒有什麼人選,我們都知道司馬炎最後將皇位傳給了司馬衷,而司馬衷呢,則是出了名的傻子,是個弱智兒,有人會問了,那既然是傻子,為啥還要傳給他呢?

這裡就插空講個故事:當時司馬炎也聽聞司馬衷智商這件事了,但他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是個傻子,於是,他就命人出個試卷考考司馬衷,可雖說司馬衷是個傻子,但司馬衷的老婆賈南風可是個厲害人物,她知道這次考試的背後關係後,就自己幫著司馬衷將試卷給答了,司馬炎看到試卷後,心中大喜:誰說我兒子傻的,這試卷不答的挺好嗎?於是將皇位傳給了他。



只可惜弱智的司馬衷雖說最後爬上了皇位,卻無法掌控整個朝局,最終遭來了八王之亂,這次混亂之後,司馬家及政權徹底走了下坡路。

這是晉朝如此窩囊的原因之一,也是我個人覺得最大的原因,領導人能力不行,靠手底下的人,一個是這個朝代走不遠,第二個是引起的戰爭也不會少,因為大家都想炒掉你這個領導人。

當然,還有其他原因,例如分藩王制啦,和漢朝,明朝一樣,你說明朝的看不見,漢朝就在眼前不遠,這個分藩王在漢朝的弊端都看不見嗎?還前赴後繼的推行,真是納悶

謝謝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們會喜歡~


寒舍閱獨


司馬懿,三國時期能夠與諸葛亮相提並論的人物,軍事才能和政治才能都屬於出類拔萃,一等一的人才。司馬懿誅殺曹爽之後,大權獨攬,為司馬炎建立晉朝奠定了基礎。


說起晉朝,可謂是我國曆史上最窩囊的朝代,從來都是捱打,卻很少打過別人,五胡亂華就發生於這個時期。而這主要和司馬家族的接班人素質太差有關。

晉武帝司馬炎作為開國皇帝,只能說勉強合格,畢竟父輩留下的雄厚家底還在。然而,司馬炎的兒子司馬衷,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弱智兒。低能的司馬衷自然無法掌控朝政,導致賈南風禍亂。從而間接的引發了八王之亂,在這次混亂中,司馬家的精英們可謂死傷殆盡。從此司馬家再也無法控制政權,西晉為匈奴所滅。

司馬睿東渡之後建立東晉,但此時的司馬睿只能依靠江南的世族大家,再也無法自己獨自掌控局勢。整個東晉,政權基本都掌握在江南大地主手中,先是王家兄弟,後是桓溫,司馬家族只能被牽著鼻子走。

綜上,因為司馬衷的低能,從而導致了後續的一連串結果發生。


胡史亂翔


其實封建王朝看似很風光很豪華,但是身處帝王家族中的人的不安全係數要大大高於普通人,非正常死亡比例校對較高。而且一個國家的穩定性也是很難說的,普通人失敗了最多回家種田去,而皇室一旦被顛覆,很多人都不能保全性命。


封建王朝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選好接班人,接班人的能力和水平決定了一個王朝未來的走向。一般雄才偉略的君王都會選定聰明的繼承人。但是有些皇帝沒有能力掌控權力,選定接班人的時候還要看一下自己的兒子們背後的外戚勢力和大臣勢力來定奪,有些皇帝本身就是很昏庸的角色,一旦選了一個昏庸無能的繼承人,無法控制局面,就會使得帝國權力動盪,各方勢力都來覬覦權力,會重創一個原本比較富庶的國家,讓帝國走下坡路,甚至整個皇室被徹底絞殺和覆滅。其實皇帝們也是坐在一個熱鍋上的,非常殘酷。


而西晉王朝就是在這一點是犯了巨大的錯誤,司馬懿是個聰明人,他的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也不是等閒之輩,孫子司馬炎一開始也是很精明,逼著魏元帝曹奐退位,直接把曹魏家族經營了多年的碩果給拿走了,他滅了東吳統一了華夏,還進行了太康之治,還頒佈了《泰始律》,這是中國歷史上很著名的法典,總而言之,司馬炎將國家治理得不錯。可是幹了一段時間司馬炎就開始膨脹了,他最熱衷的是選美女,生活極度腐化。像司馬炎這樣的皇帝歷史上也有不少,比如唐玄宗,前期文治武功,後期奢華糜爛。最讓人頭暈的是,選了一個傻子兒子做接班人,而更加可悲的是給兒子娶了一個又醜又壞又兇悍的老婆賈南風,晉朝衰敗簡直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這位老婆家世顯赫,背後是西晉背後的權臣賈充。其實司馬炎的兒子不少的,他有18個存活的皇子,聰明的不少,但是他特別信奉嫡長子,晚年又很昏庸,稀裡糊塗就把皇位給了傻兒子。



司馬衷登基後,朝政輕而易舉地被皇后賈南風掌控。這個女人把自己婆婆太后楊氏毒死,晉惠帝司馬衷其他妃子一旦懷孕,她就要讓她們都流產。賈南風還擅權專權,培植自己的黨羽,搞得國家一團亂,直接導致了八王之亂和西晉的覆滅。


科壇春秋精選


觀秦始皇后2000多年的歷史

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農民起義登上皇位也好,篡位,禪讓也罷,無一不是金戈鐵馬,開疆擴土,豐功偉績與一身。西晉為大一統國家,2000多年封建歷史共有“秦漢晉隋唐元明清”8個大一統國家。

秦朝,秦始皇秣馬厲兵,開疆擴土,消滅六國,豐功偉績難有人超越

漢朝,劉邦親自推翻秦朝暴政,與項羽打了8年,身邊能人異士均得重用。東漢劉秀親自帶兵東征西討,反王莽,滅赤眉,推翻更始,才最終坐穩江山。

隋,隋文帝那是後周八柱國,禪位登基之前,為後周立下汗馬功勞,功高震主,就把皇帝給震下了皇位。

唐朝,李淵,李世民,是親自參加隋末農民起義,一路把諸侯打拍下才能上皇位。

元明清的開國皇帝也大多如此,都是在戰火中成長,知道登上皇位的不容易,明白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的道理。

唯獨這個西晉,司馬炎登上皇位,雖然也有開疆拓土之功,但是司馬懿與司馬昭給他留下的家業實在是豐厚了。豐厚到,他只需要勾勾手指,就能讓曹魏拱手把皇位讓出來。這就像一個富三代。從小到大,沒有過過苦日子,奢侈成為了習慣。當司馬炎依靠曹魏,司馬懿,司馬昭數代人積累的家業統一全國,登上皇位之後,雖然還有點雄心壯志,但是奢侈已經深入骨髓。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司馬炎生活奢侈,下邊的人就更變本加厲。最為著名的王凱與石崇鬥富就是出自司馬炎在位時。一個開國皇帝都上樑不正的朝代,下樑就會更歪。這樣的朝代,即便國內太平,也抵擋不住外族入侵,何況國內也不太平。

西晉之所以如此窩囊,除了司馬炎是富三代之外,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因,司馬炎這個富三代在子孫教育方面實在差勁,繼承司馬炎皇位的晉惠帝,跟個智障差不多。關鍵是這樣的智障,還能被是司馬炎認可,最終登上皇位。由此看來,司馬炎也是個智商不太夠用,完全被糖衣炮彈腐蝕掉了腦子。

歷數2000多年的封建皇家,細緻的數去,有1000多位皇帝,而能夠被廣大人民群眾記住一言半語的人並不多,即便是秦皇漢武,成吉思汗這樣的皇帝,也沒有被廣大人民群眾津津樂道的隻言片語。而晉惠帝有,那一年,國內發生天災饑荒,百姓活活餓死,當消息傳至皇宮,此時已經而立之年,甚至已經快40歲的晉惠帝,聽完大臣的奏報之後,大為不解。“善良”的晉惠帝很想為他的子民做點事情,經過冥思苦想後終於悟出了一個“解決方案”曰:“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百姓肚子餓沒米飯吃,為什麼不去吃肉粥呢?)。

這就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家,一個年僅40歲的皇二代,面對饑荒想出的辦法“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

這樣的朝代,不垃圾,天理難容。


應作如是觀


首先題主要清楚的是晉朝並不是司馬懿建立的,而是他的孫子司馬炎建立的。


司馬炎建立晉朝之後,前期還算是很有作為,因為蜀國和吳國還在,有些動力,所作所為還像個明君,開懷納諫,用人唯賢,頒佈了泰始律,可以說政治還算清明。等到了滅了蜀國和吳國以後,司馬炎就開始放縱自己,荒淫驕縱,常乘牛羊車,每到一處便恣意尋歡。可以說剛剛建國就有了亡國之兆。

這還只開始。等司馬炎去世以後,立了司馬衷為帝,也就是著名的白痴皇帝。可見天要晉亡。後來又發生了八王之亂,晉室內鬥,為了爭奪皇位殺得天昏地暗,搞的民不聊生。在這以後還有五胡亂華,北方漢人幾乎被屠戮一空。簡直是漢族史上的噩夢!



究其原因,無非是晉朝皇室不思進取,驕奢淫逸,而且大肆分封宗室,諸王手握天下大權,尾大不掉。廢除了曹操的提拔寒門的政策,開歷史倒車,又走回了世家執政的時代,階級矛盾嚴重。而世家又多是清談之輩,紙上談兵,又喜歡鬥富,文恬武嬉奢侈無度。最後異族內遷,埋下五胡亂華的禍根。


夜月下鳴蟬


司馬懿活了72歲,熬死曹魏三代君王,熬死了劉備,拖死諸葛亮,如果他再活一年,就可以熬死孫權了,不得不佩服司馬懿,俗話說:活過你的對手,你就贏了!


司馬懿本來不想侍奉曹操的,是曹操以權勢脅迫,司馬懿不得不為曹操效力,不過曹操看走眼了,給自己找了個白眼狼,也算是自掘墳墓了。

司馬懿還是為了曹魏做了重大貢獻的,比如屯田政策,使魏無後勤後顧之憂;是他的聯吳抗蜀政策讓關公大意失荊州兵敗身死,引發的一系列事件導致張飛,劉備先後敗亡,讓蜀對魏的軍事壓力消除;擒孟達抗蜀拖死諸葛亮,提拔鄧艾最終滅了蜀;平遼東等等,這些功勞在魏無人能及,在加上曹丕曹睿早逝,曹氏宗族那些猛將基本上都已不在了,高平陵事件後,魏家江山就姓了司馬。


可以說司馬懿是晉朝的奠基人,不過晉朝是他的孫子司馬炎在他死後14年建立的,再過15年天下都是司馬家的了,不過司馬炎統一天下之後全國上下開始驕奢淫逸,而且為了永保司馬氏江山,也是吸取魏亡無人相救的教訓,大封宗氏子弟為藩王,埋下了八王之亂五胡亂華種子。


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不過到了晉朝就不靈了,剛剛統一沒多久就又分離了,皇帝是一個不如一個,晉朝155年的國運除了司馬炎基本上都沒有出過像樣的皇帝,這是為什麼呢?首先就是立長不立賢的原則,他自己立了個傻兒子,必然導致大權旁落;其次,大封宗氏蕃王,權利過大,必然導致野心膨脹。還有一個原因,那一兩百年智力估計都被三國時代消耗了,而且中國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誰也解釋不清楚富不過三代的規律,也許晉朝皇室剛好是那樣。

宿命論者的說法是:“天道好輪迴,蒼天繞過誰!”司馬氏搶的是魏的江山,三代以後開始衰落,而魏搶的是大漢的江山,魏也是過三代開始衰落,這個是為什麼誰能說得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