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兵敗投奔南樑,群臣各懷心思誤國終害己

侯景兵敗投奔南梁,群臣各懷心思誤國終害己

正月裡,東魏慕容紹宗帶領五千精銳騎兵前後夾擊侯景的軍隊。侯景欺騙他的士兵們說:“你們這些人的家屬,已經被高澄殺掉了。”侯景手下的士兵都相信了他的話。

慕容紹宗從遠方高喊道:“你們的家屬都平安無事,如果你們迴歸,官職和勳爵會像從前一樣封給你們!”說完,他披髮仗劍面向北斗星發誓。

侯景的士兵們都是北方人,不願意南渡,在將領暴顯等人的帶領下紛紛投降了慕容紹宗。侯景的人馬全面潰散,士兵們爭相搶渡渦水,河水都被敗兵們阻斷而不再奔流了。

侯景與自己的幾個心腹之人騎馬從硤石渡過了渦水,他們逐漸收集了一些潰散的士兵,步騎只有八百餘人了。他們向南經過一座小城時,有人登上了城牆上面的短牆對侯景謾罵道:“跛腳的奴才,看你還想做什麼!”

侯景聽完惱羞成怒,攻破了這座小城,殺掉了罵他的人之後帶兵離去。他們晝夜兼行,追擊他們的東魏軍隊不斷逼近,侯景派人對慕容紹宗說:“我侯景如果被抓去,您還有什麼用呢!”慕容紹宗深知鳥盡弓藏的道理,便停止追擊放過了他,任侯景逃入江南。

豫州刺史羊鴉仁因東魏軍隊逐漸逼近,聲稱糧草運輸接濟不上,捨棄了懸瓠城,回到了義陽,殷州刺史羊思達也丟棄了項城逃走,至此,東魏把這些城池都佔領了。

梁武帝十分惱怒,斥責了羊鴉仁,羊鴉仁很害怕,啟奏梁武帝申請寬限一段時期,並把軍隊駐紮在淮河上游。

侯景戰敗後,不知道該投奔哪裡,這時鄱陽王蕭範剛剛被任命為南豫州刺史,還沒有上任。馬頭戍主劉神茂,因平素不被監州事韋黯所容,當他聽說侯景來到,覺得機會來了,便前去迎候侯景。

侯景問他:“壽陽離這個地方路途不遠,城池險要、堅固,我想要前往投奔,韋黯(名將韋睿之子)他能接納我嗎?”

劉神茂回答說:“韋黯雖然佔據著壽陽城,但他只是監州官罷了。如果您率兵到了壽陽附近,韋黯一定會出來迎接,您趁此機會拘捕他,事情就可以成功。得到壽陽城之後,再慢慢啟奏皇上,讓皇上知道此事,朝廷對大王南來歸順很高興,一定不會責怪您的。”

侯景聽完握住劉神茂的手說:“真是天助我也!”

劉神茂請求率領一百名步騎先去做嚮導,侯景與夜間來到了壽陽城下。韋黯以為是賊盜來了,披上鎧甲親自登上了城牆。侯景派手下人告訴韋黯說:“河南王侯景戰敗前來投奔北鎮,希望趕快打開城門!”

韋黯說:“我沒有接到皇上的聖旨,不敢聽從你的命令。”

侯景對劉神茂說:“這下事情不妙了。”劉神茂回答說:“韋黯懦弱並且缺少智謀,可以讓人勸說他改變主意。”

於是,侯景派壽陽人徐思玉進城拜見韋黯,他說:“河南王是朝廷所器重的人,您是知道的。現在他失利前來投奔你,怎麼能不接納他呢?”

韋黯說:“我接受的命令是要守衛壽陽城,河南王戰敗了,與我有什麼相干!”

徐思玉說:“國家付與你統兵在外的權力,現在你不肯打開城門,如果魏兵追來,河南王被魏人殺掉,你怎能獨自生存呢?你還有什麼臉去見朝廷?”

韋黯被徐思玉說服了,徐思玉出城稟報了侯景,侯景高興地說:“救活我的人,正是你啊!”

韋黯打開了城門迎接侯景,侯景進城後,立即派他的部將分別把守四個城門,他大聲斥責韋黯不馬上接納他,威脅要斬殺韋黯,隨即又拍手大笑,擺出酒宴與之盡情歡樂。

朝廷聽說侯景戰敗,沒人知道具體情況,有人說:“侯景與他的將士全軍覆沒了。”朝廷上上下下都為此而深感擔憂。

侍中何敬榮來到東宮,太子說:“淮河北面又有消息了,侯景一定會免於身亡,並不像人們傳說的那樣。”

何敬榮說:“如果侯景真的死了, 那才是朝廷的福分啊!”

侯景兵敗投奔南梁,群臣各懷心思誤國終害己

太子聽完大驚失色,問他為什麼這樣說。何敬榮說:“侯景是個反覆無常的叛臣,他將會使國家大亂。”

太子平素在玄圃親自講讀《老子》、《莊子》,何敬榮對學士吳孜說:“昔日西晉始祖崇尚玄妙、虛無之說,結果使中原淪喪在胡人、羯人手中,現在太子又這樣做,江南恐怕不久也將成為胡人的天下了吧!”

侯景派遣儀同三司於子悅飛馬返回建康,把自己失敗的消息啟奏朝廷,並且自己請求革職貶官,梁武帝下詔沒有同意。侯景又請求為他補充財物和給養,梁武帝因為侯景的軍隊剛剛被打敗,沒有忍心把他調動,讓他擔任南豫州牧,他原來的官職還依然保持,又任命范陽王蕭範為合州刺史,鎮守合肥。

光祿大夫蕭介上表說:“我私下聽說侯景在渦陽打了敗仗,單槍匹馬逃回來。陛下您不追悔他從前造成的災難,又赦免接納了他。我聽說惡人的秉性是不會改變的,天下的惡人都是一樣的。昔日呂布殺死了丁原來侍奉董卓,而最終又殺死了董卓成為叛賊;劉牢之反叛王恭歸附晉朝,但又背棄了晉朝,製造邪惡的事端。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狼子野心,最終也不會有馴服、順從的秉性。侯景憑藉著他的兇狠與狡猾的才能,受高歡的豢養和保護,身居高位獨居一方,然而,高歡死後墳土未乾,他就反叛了高氏。只是因為叛逆的力量還不足,他才又逃奔到了關西。宇文泰沒有收容他,所以他才投靠了我們。陛下您之所以包容接納侯景,是想讓他來對付魏國。而現在侯景既然亡師失地,吃了敗仗,那麼他便只是邊境上一個平常之人。陛下您捨不得區區一個侯景,卻失去了與鄰國的友好和睦。我私下認為侯景必定不是能盡忠的臣子,他拋棄國家像脫掉鞋子一樣輕率,背棄國君、親人像丟掉草芥一樣容易,他怎麼會懂得遠幕聖德而來,做我們梁朝的忠實臣子呢!”梁武帝很讚賞蕭介的一片忠心,但是卻不能聽從他的勸告。

東魏收復了懸瓠、項城後,完全恢復了原有的疆土區域,梁武帝除了得到侯景這顆定時炸彈之外,一無所獲。東魏大將軍高澄多次派人送交國書,再次請求與梁朝通和、友好,朝廷一直沒有允許。

高澄對被俘的蕭淵明說:“先王與梁主和睦相處有十多年了,沒想到一朝失信,竟導致如此紛亂。我知道這並不是梁主的本意,一定是侯景煽動罷了。我們應該派遣使者去商討一下,如果梁主沒有忘記舊日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我也不敢違背先王的意願與梁朝為敵。我會立即遣返留在北方的人,侯景的家屬也會同時得到遣返。”

蕭淵明於是派遣夏侯僧辯向梁武帝遞交了奏書,聲稱:“渤海王高澄是寬宏大量、十分厚道的長者,如果梁朝再次與東魏關係友好的話,高澄會允許我回到梁朝的。”

梁武帝一向重視宗室,看到蕭淵明的啟奏後,流下了眼淚,便與朝中大臣們共同商議此事。朱異、張綰等人都說:“平息敵寇、安息百姓,講和對我們來說確實很好。”

只有司農卿傅岐很清醒,他認為:“高澄為什麼要與我們講和,這一定是他設下的離間計,之所以讓蕭淵明派來使者,目的是想讓侯景自己產生猜疑。侯景的心神不定,心裡不安寧,就一定會圖謀叛亂引起災禍。如果您答應與東魏友好往來,就正好墮入了高澄的圈套,中了他的奸計。”

朱異等人則堅持地主張應該與東魏和好,梁武帝也厭倦了戰爭,於是便同意了朱異的意見,賜給蕭淵明書信說:“知道高大將軍待你不錯,我看了你的奏摺,心裡感到很寬慰。稍後會另派使者到魏國,以便重新建立兩國之間的和睦友好關係。”

夏侯僧辯返回東魏時,路過壽陽城。侯景私下查訪知道了這件事,便拘捕了他,向他詢問情況,夏侯僧辯把一切都告訴了侯景。

侯景感受到了恐慌,於是他寫了一封回覆蕭淵明的書信,並向梁武帝啟奏說:“高氏的內心像毒酒一樣狠毒,北方人民對他怨恨至極。天從人願,高歡終於死去,他的兒子高澄繼承了父親的惡毒,滅亡的時間已經不長了。高澄僥倖打贏了渦陽戰役的原因,大概是上天要使他惡貫滿盈吧!他的行為如果合乎上天的意願,內心沒有什麼好擔心的,又何必急著拿財寶璧玉來求和呢?還不是因為關中的軍隊卡住了他的咽喉,柔然的軍隊在他背後步步緊逼的緣故,所以他才用甜言蜜語豐厚的錢財來換取同我朝之間的安定。我聽說‘一日縱敵,數世之患!’您何必要憐憫高澄這小子,而背棄億萬人民的心意呢?我私下認為北魏安定強大的時期,莫過於天監初年,但鍾離戰役,北魏卻片甲未回。當他們最強盛的時候,陛下尚且還討伐並戰勝了他們,現在他們力量薄弱了,您反而顧慮重重與其講和。捨棄已經成就的功業,去放縱這個瀕臨死亡的人,把禍患留給後世,這不僅使我扼腕嘆息,也讓有志之士感到痛心啊!我知道高澄忌恨我投奔梁國,他請求講和結成盟國,只是希望除掉他的心腹之患。如果我死了對國家有益,我將萬死不辭。只怕是千百年之後,在史冊上留下陛下的汙點。”

侯景又寫信給朱異,並贈給朱異三百兩黃金,朱異雖收下了侯景的錢財卻沒有把侯景的奏摺向梁武帝呈遞。

侯景兵敗投奔南梁,群臣各懷心思誤國終害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