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南北朝最大膽的人,沒兵就用空城計,八千對十萬,說能守3年

南北朝時期的王思政是一名謀略出眾的將領。

我總結他這一生一共打了5仗。

【第1仗】

河橋之戰。

這一戰的指揮官是西魏的宇文泰,戰爭的結果是慘敗。

王思政作戰很勇猛,他從馬上跳下來,舉槊橫掃,衝入敵陣,最終部下都戰死了,他自己也身受重傷,昏倒在戰場上。

非常幸運的是,敵軍沒有人認出他來,後來他被部將找到救了回去。

只因為王思政這個人平時愛兵如子,為人又簡樸,跟士兵同甘苦共患難,穿的都是破衣服破盔甲,所以,在戰場中尋找高級將領的敵軍,很自然就把他忽略了。

此人南北朝最大膽的人,沒兵就用空城計,八千對十萬,說能守3年

【第2仗】

玉璧之戰。

王思政看到玉璧這個地方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一個非常好的戰略要點,於是請求去到那裡築城,被宇文泰採納了。

不久後,東魏的高歡要進攻西魏,果然要經過玉璧。

高歡在開戰之前,先派人去勸降王思政,說,你要是投降,我讓你做幷州刺史。

王思政的回答很有趣,他說,可朱渾道元早就降了,怎麼沒有做?

像小孩子吵架一樣。很明顯,王思政在戲耍高歡。

作為東魏的實際掌權者,絕不會接受這樣的侮辱。他準備用猛攻來摧毀這座玉璧城,同時摧毀王思政。

很可惜,玉璧此城在建造的時候就得天獨厚,地勢極高,而且建在峭壁上,易守難攻。

高歡一連進攻多日,也毫無成效。這時候,天降大雪,氣候嚴寒,高歡軍中收到很大影響,只好退兵。

【第3仗】

弘農之戰。

宇文泰派王思政守衛弘農。

當時弘農情況比較危急,沒有設防。而東魏的劉豐生帶兵來進攻。

王思政一到,非但沒有絲毫的慌張,反而下令把城門全都打開,然後脫衣睡覺。士兵們被他這樣的行為給震驚了。不知道王將軍是胸有成竹,還是渾人膽大!

此人南北朝最大膽的人,沒兵就用空城計,八千對十萬,說能守3年

答案很快就揭曉了。

東魏軍到達後,看到弘農城門盡開,狐疑不定,最終因害怕中伏而撤兵。王思政終於有充足的時候開始修繕守備,囤積糧草備戰。

這不正是《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的翻版嗎?我看過《易中天品三國》。還記得易中天老師當時對空城計是提出3點質疑的。第一,為什麼不派一個偵察連進去看一下?第二,為什麼不派神箭手把諸葛亮射下來?第三,可以圍而不打,何至於掉頭逃跑?

這幾個問題很難回答,似乎句句在理。不過,人真的是很奇怪的動物,有時候很多事情真的難以定論。王思政的這個空城計是歷史上明確記載的。為什麼不派偵察連進去看?為什麼不圍而不打,卻掉頭逃走?可能當一個人真正處於戰爭的恐慌之中的時候,他的行為早就不可理喻。這時候大概不能用一個身處局外的旁觀者的平常心去衡量吧。

【第4仗】

河南之戰。

東魏的侯景反叛,向西魏投降。宇文泰完全不信任侯景,於是只作口頭上的許諾,卻並沒有實際行動。

但膽大包天的王思政卻自作主張,要去接應侯景。

他認為: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於是率領自己麾下一萬多人果斷進軍。宇文泰聽說了王思政已經行動,也不得不行動,於是派李弼去支援。

東魏將領聽說西魏的援軍到達了,就撤退了。

而侯景也果然言而無信,又轉而投靠了南梁。應該說,宇文泰的判斷完全正確。

但王思政的判斷也同樣完全正確。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潁川,將侯景反叛的七州十二鎮全部收入囊中。

西魏在此次侯景反叛事件中成了大得實惠的一家。

【第5仗】

潁川之戰。

得了侯景的地盤,宇文泰就讓他留守。

潁川地勢平坦,無險可守,宇文泰對他有些擔心。

不料,王思政王大膽說,敵軍如果用水攻,我能守一年;如果從陸地強攻,我能守三年。

壯哉!王思政。

該來的遲早會來,老敵人東魏再次進攻。大軍十萬。

此人南北朝最大膽的人,沒兵就用空城計,八千對十萬,說能守3年

而王思政只有八千守軍。

他再次使用他的空城計,讓士兵們偃旗息鼓,然後城門四開。

東魏大軍當然不會再中他的空城計,大不了派一隊偵察兵進去看看!而且你們只不過幾千兵馬,我們這次絕不會掉頭就走!

不料,王思政突然命士兵鼓譟殺出,東魏軍萬沒有想到他竟然敢於主動出戰。

王思政首戰告捷。

不過,東魏軍還是人多,雖敗了一陣,也不足以傷筋動骨,大軍開始圍城進攻。

守城不就是我王思政的拿手好戲嗎?

東魏軍進攻了將近1年,難以攻克。

說好的,陸路進攻能守3年。我再給你們兩年時間!

王思政很有信心。

但最令他擔心的情況也出現了,東魏軍改變策略,引水灌城。

城內守軍苦不堪言,生火做飯都非常困難。

不過,東魏將領慕容紹宗和劉豐還是過於輕敵了,他們以為城中已經無力反抗,於是乘船去查看動靜。卻被守軍亂箭齊射,一箇中箭而死,一個落水溺亡。

最終,潁川城內糧食吃光,力量耗盡。

王思政自知已經到了守城的極限了,他仰天大哭,然後要拔劍自刎。

卻被士兵抱住。

原來,東魏高澄非常愛惜王思政,曾經下令:如果王思政受傷,他身邊的人都要處死。

這時候,士兵們為了求一條活路,就不許王思政自殺。

高澄俘虜了王思政之後,對他極為禮遇。

後來,王思政也死在東魏了,雖然成為東魏官吏,但似乎再也沒有上戰場,更沒有對敵自己的老東家。

這裡恐怕有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意味了。

讀歷史,思人生,歡迎關注,我是:劉弘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