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計”存在質疑,為何還後人還用故事對比司馬懿與諸葛亮?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與司馬懿最精彩有對決,莫過於“空城計”。此計歷史上有名,而且把諸葛亮的機智勇敢描寫的淋漓盡致,對司馬懿的小心謹慎而錯過機會而嘲笑,後人認為司馬懿不如諸葛亮。但現在網上還有文章認為,

“空城計”最大贏家是司馬懿。但通過史料推斷,“空城計”本身是否存在都讓人懷疑,據說這是一個故事,並非真實存在。


“空城計”存在質疑,為何還後人還用故事對比司馬懿與諸葛亮?


“空城計”是否存在?

對於“空城計”的記載,《三國志》中裴松之注引了《難郭衝五事》這樣描述:“諸葛亮屯於陽平,……晉宣帝(司馬懿)率二十萬眾拒亮。……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開四城門,掃地卻灑。宣帝常謂亮持重,疑其有伏兵,於是引軍北趣山。”


“空城計”存在質疑,為何還後人還用故事對比司馬懿與諸葛亮?


但《三國演義》中,因為是文學作品,把此計又進行更為誇張的描寫:“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分兩路望西城縣殺來。孔明傳令,教將旌旗盡皆隱匿;諸軍各守城鋪,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語者,斬之!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如魏兵到時,不可擅動,吾自有計。孔明乃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

正是《三國演義》的精彩描述,讓諸葛亮的更加神話了。後人還根據這一計謀,用在戲劇、影視等文藝作品中。

但“空城計”究竟是否存在呢,還是應從《三國志》中找到其真偽。

其實“空城計”並不存在,只是後來杜撰出來的故事而已。是晉朝一個叫郭衝的編造出來的故事。而在《三國志》中並沒有諸葛亮的“空城計”。南朝劉宋王朝的裴松之蒐集史料,為《三國志》補充時,他發現一本叫《蜀記》的書提到了晉朝郭衝描述此事的來由,當時晉朝人諷刺諸葛亮,郭衝很生氣,就列舉了諸葛亮的五個神奇的故事,來回應當時晉朝人對諸葛亮嘲笑。

郭衝列舉的五個故事中,其中就有“空城計”。作為史學家,裴松之經過嚴密考證和推斷,認為“空城計”根本不存在,純屬人為杜撰出來的故事。


“空城計”存在質疑,為何還後人還用故事對比司馬懿與諸葛亮?


為何反推司馬懿?

既然“突城計”在歷史上存疑,而且也被史學家否定,為何後人甚至學者還以“空城計”為由,推斷司馬懿的聰明,認為他是大贏家?

我們來看看後人如何推斷司馬懿在“空城計”中如何成為贏家的。

有人認為《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所用的“空城計”,實際上司馬懿已經識破,而且大兵到城前後,選擇退出。


“空城計”存在質疑,為何還後人還用故事對比司馬懿與諸葛亮?


司馬懿為何退兵呢?

以《三國演義》所說,司馬懿懷疑諸葛亮用計,一座城池不可能沒人守,也不可能只有諸葛亮一人在城上悠閒的彈琴。

但後人認為司馬懿早已識破此計,只是不攻,如果攻城,諸葛亮必被殺,那司馬懿也很危險了。

為何司馬懿危險呢?

有人又繼續推測,說是司馬懿臨終時說出來秘密。因為只要諸葛亮活著,司馬家族才能繼續為曹魏工作,如果諸葛亮死了,那司馬氏沒什麼作為,也不會再存在了,曹魏甚至可以一統天下,還留著司馬氏一家有何用?

因此,一則歷史上不存在的故事,被後人推斷出司馬懿的狡詐。


“空城計”存在質疑,為何還後人還用故事對比司馬懿與諸葛亮?


為何傾向諸葛亮?

無論“空城計”是真還是假,但在《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兩位作者,以及後人都傾向於蜀漢,更尊崇諸葛亮。

因為三國中只有劉備建立的蜀漢才是正統,而從古至今,我國傳統都是以正統思想所引導。無論曹魏,還是司馬氏建立的晉朝,都不是正統。

正是因為這種正統的心理,後人在讀小說還是傳說中都傾向於蜀漢中的人物,更是把諸葛亮“神化”,認為他是智慧的化身,無所不能。


“空城計”存在質疑,為何還後人還用故事對比司馬懿與諸葛亮?


直到現在,後人對司馬懿及其後世建立的晉朝都是鄙夷的,因為司馬家族不地道,最後撬了曹魏皇位,建立了晉朝,屬於篡權上位的,更讓人瞧不起,因此而遭到後人唾罵。

另外,《三國演義》中把司馬懿描述成一個老奸巨猾,心狠手辣的人物。為了控制曹魏,步步為營,不動聲色,這與我國傳統美德相違背,被後人所不齒。因此,後人通過一個歷史不存在的故事,也能看出古代正統思想也傳至今天。

但史料中,司馬懿的確是一個很有心計的人,他在曹魏手下謀生,如果他不善於保存自己,司馬懿隨時被清除。如果從人性的角度分析司馬懿,其實就是為了保命,只不過後曹魏走了下坡路,給了司馬家機會。因此,司馬氏家不篡位,也會有另外的人篡。

所以通過一個歷史故事,一個不存在事情,後人反推司馬懿,還是受了傳統思維的限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