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专业看似相同但本质不同,千万不要混淆!

每当翻开专业目录,只要稍加搜寻、比较,我们就不难发现有些专业名称太多相似,如果不深入了解,很容易便会混淆开来。别说学生、家长分不清了,就连老师也不一定能准确区分。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这些专业看似相同但本质不同,千万不要混淆!

【法律硕士vs法学硕士】

法学硕士与法律硕士是两个方向有较大不同的专业。法学硕士的教育属于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而法律硕士则属于专业学位教育的范畴,其教育更加注重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中的“法律”是指职业领域,它是指具有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是培养高层次的法律实践专门人才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两者的区别在于:

1.报考招生条件不同。我国的法律研究生阶段教育包括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两种。报考法学硕士的考生必须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学历,不限本科专业,但不招收同等学历的非本科生。法律硕士属于专业硕士,报考法律硕士的从2000年起,不再允许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生(含同等学力)报考,而只招收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同等学力)的非法律专业毕业生。对于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生,鼓励报考法学硕士研究生。这项措施大大降低了考试的竞争压力。从2009年起,法学本科毕业生也可报考法律硕士。

2.考试试题不同。法学硕士专业课试题倾向于理论化试题,以主观题为主。而法律硕士起源为英美,遵循美国法律人才培养原则,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所以法律硕士是由本科为非法律专业毕业生考录,题目倾向于实务。

3.培养方式不相同。①每个法学硕士有一个导师,在读期间能得到导师的全面辅导,深入学习法律理论知识。因此,法学硕士专业划分较细,研究领域一般只有一个方向,对其他方向基本不涉及,培养方向主要是学术研究、科研教学,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养高级理论型学术法律人才。②法律硕士不分专业,在入学时一般选定一个方向进行学习。实行“双导师”制,既校内导师教授法学理论,校外导师教授法律实务,法律硕士培养方式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主要是学习现行的法律法规,为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与法律监督部门以及社会公共管理部门等法律实务部门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如律师、法官、检察官和企业法律顾问等。

这些专业看似相同但本质不同,千万不要混淆!

环境科学VS环境工程】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下,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广为人知的流行语。目前,我国的环保产业依然存在人才不足的问题,且现有的环保技术人员离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作为环保学科的两大支柱,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究竟有何异同呢?

两者区别

在多数高校,这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同小异,都要学习普通化学、微生物学、水力学、环境学概论、污染物检测与分析等基础理论和实验课程。可以说,两者在大学前两年的基础课程开设上没什么差别。现在,有些院校按照“环境大类”统一招生,大二时同学们再根据爱好选择各自的专业方向。

一般来讲,环境工程以处理污染物、减少环境灾害为目标,分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治理及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环境科学则侧重城市、区域建设的规划,从整体布局谋划上为环境的协调发展做贡献。

这些专业看似相同但本质不同,千万不要混淆!

【行政管理VS公共事业管理】

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两者到底有无区别,有何区别,历来众说纷纭。一种观点认为,两者无本质区别,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另一种观点认为,公共管理学是个更大的范畴,它主要关注第三部门(公共事业民营化经营)的管理问题,即公益企业与事业组织的管理问题、非政府公共机构的管理问题,而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围一般局限在政府组织自身的管理及政府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看来,这两个专业间还真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联呢!

两者区别

行政管理是管理学和我国现代行政职能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为建设社会主义行政管理制度,提高相关人员行政管理工作能力而设立的。小到一个私企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大到整个国家公务员体制的建立及政府机构的有效运转,都离不开行政管理。在很多单位,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除了担任办公行政人员外,还常常扮演着人事管理、政治宣传的角色。

公共事业管理是新兴学科,它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研究教育、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这个专业分师范类和非师范类两个方向,其中,涉及体育、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非师范类教育都是由教育管理专业衍生而来。同学们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论,还须熟悉我国的有关理论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较强的组织决策、经营管理能力,并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外语。

这些专业看似相同但本质不同,千万不要混淆!

大家认为还有哪几个专业比较相似呢,可以评论到下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