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真正的汽車測評嗎?

我國大步進入自媒體時代,汽車方面的自媒體賬號成千上萬,各種試車圖文、視頻內容蜂擁而至,充斥各個平臺,但這些都算得上真正的汽車測評嗎?

這些天,在翻閱美國雜誌《消費者報告》的汽車分冊時,這個疑問越來越明顯。對比來看,國內的車評十之八九是缺乏專業度的山寨車評,就算那些一線車評人做的評測,好象也只能算汽車測評的一個或幾個小側面,這種碎片式的測評,對購車者又有多大的意義呢?

這次我主要介紹《消費者報告》的汽車測評,看看好的汽車測評大概是什麼樣;大家可以對照國內的測評,看看差別在哪裡。

中國有真正的汽車測評嗎?

▲汽車測評是《消費者報告》的重要測評項目之一,這個項目最早始於1936年

為什麼要有汽車測評?

測試、評價汽車,無非是想說清楚一款車哪些方面好,哪些方面不好,給打算買車的人提供一個參考。

我手頭的這期《消費者報告》,是本年度汽車測評專號,除了幾篇專欄文章外,主要部分更像是手冊,對車型做出分類,在每個分類之下羅列出市面上主要車型的評價結果。《消費者報告》推薦的車型,前邊會打個對勾。

比如你想買一款緊湊級轎車,可以到這個分類裡看看豐田卡羅拉、本田思域、馬自達3、大眾捷達等車型的測評排名情況,看看它們總分得了多少,還可以看看可靠性、用戶滿意度、安全性和路試方面的得分情況。

中國有真正的汽車測評嗎?

▲《消費者報告》紙質版上,把汽車測試結果列出清單,便於對比選擇

這種拉清單的辦法,特別方便讀者檢索和對比選擇。紙質雜誌提供了一個索引,如果你對某個車型感興趣,可以登錄《消費者報告》網站,看看各項目的詳細測試結果,比如年輕人津津樂道的性能、操控等方面的具體評價都能看到。

中國有真正的汽車測評嗎?

▲《消費者報告》網站上可以查閱各項詳細測試結果


在指導消費者選車方面,《消費者報告》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工具,而且,它在汽車測評方面的客觀性和專業性是公認的(以下詳說)。美國消費者對它的信賴度非常高,很多人想買車時,就是拿一本《消費者報告》按圖索驥,挑裡邊的推薦車型去買——不信你看,消費者報告打了對勾的“推薦車型”,與美國市場上的暢銷車型是高度吻合的。

汽車測評的目的,就是幫人選車,讓人看過以後明白自己該選哪款車。但我國的這些車評,已經碎片化和娛樂化,你看到的是七嘴八舌,你看到的是網紅、撕逼,你看到的是炫技的“大片”,但真到你選車時,這些所謂“車評”,能幫多大忙?

汽車測評,要測什麼?

汽車測評,不光是把車子開到測試場上玩幾把加速、剎車和緊急變線,更不是隨隨便便把車開到馬路上遛一圈兒就可以出個測試報告。

汽車是普通人能購買到的最複雜的商品,它不僅結構複雜,功能也很複雜、使用環境也很複雜,人們對它的想法也非常複雜。舉個簡單的例子,有的人開了很多年車從來沒注意過車燈照明效果怎樣,但經常長途跑夜路的人,對燈光的要求就很高,你說,汽車燈光要不要測試?——《消費者報告》就有專門的燈光實測,如果你有長途夜奔的打算,可以選輛燈光評分高的車。

中國有真正的汽車測評嗎?

▲《消費者報告》會測試汽車燈光效果並給出評分

所以,汽車測評一定要有個比較完整的測試結果,能回答不同消費者的各種疑問。有的人對舒適性要求很高,有的人特別在意駕駛樂趣,有的人卻把可靠性放在第一位,有的人又覺得安全性才是最重要的。做汽車測評,雖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至少要照顧到“主流”的需求,把大家可能關注的方面都能有所交代。

《消費者報告》的汽車測試,是以試車為主,再輔助以車主調研,調研部分主要是收集汽車可靠性和用戶滿意度方面的數據。

測試結果也主要分為三部分:實測部分、可靠性分析和車主滿意度。實測部分又分為油耗、加速、制動、常規操控、緊急狀態操控、乘坐、噪音、空間、視野、燈光等項目。

這些項目基本涵蓋了大家買車時比較關注的各個側面,《消費者報告》還會根據汽車技術的進步,加入新測試項目。比如,近幾年一些車型裝備了“自動防碰撞(自動剎車)”系統,這個功能到底管用不管用?《消費者報告》製做了軟性汽車模型當靶子,然後開車撞過去,看看車子什麼時候發出警告,能不能自動剎車,會不會真撞上去,撞上去可能會有多大損傷等等。

中國有真正的汽車測評嗎?

▲汽車測評也要與時俱進

既然是給大家提供買車參考,就不光要對某款車做完整的測評,還要有相關車型的測評結果,這樣大家才能對比著看,挑選出適合自己的一款車。孤立的一個車型測評,對小白買家其實是沒意義的,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你不比比,怎麼知道該“傷害”哪款車,把它從購車清單上一筆勾銷?

新媒體時代,國內的車評跟著潮流“碎片化”了,想從零七碎八的信息中,找到點有用的東西實在太難,更何況,這裡邊還有大量的人在信口開河,甚至胡說八道。

怎樣去測試汽車?

汽車測評不是娛樂節目、不是散文隨筆,它就是要實實在在地搞明白,一款車哪裡好,哪裡不好。

這裡邊就有個客觀性和專業性的問題。

客觀性的問題,說直白點,就是有沒有收錢發“軟文”的問題。一旦有錢摻乎到汽車測評中,百分之百會跑偏,所謂“吃人的嘴軟”,拿人錢財,就得替人消災。

《消費者報告》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沒有股東,不接受廣告,運營費用來自於付費訂戶和讀者自願捐助。測評車輛都是從直接從市場上自費購買,每年大約要測試50款汽車,去年買車的費用大概花了220萬美元。當然,《消費者報告》並不差錢,它的紙質和數字版的訂戶約700萬,就是這700萬訂戶為它的獨立測試撐腰(注:《消費者報告》測試各種商品和服務,汽車僅為其中一項)

話又說回來,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為它買單?就因為它的測試靠譜,值得信任。

汽車測試的專業性要求很高,要有專業的測試專家、專業的測試場地、專業的測試設備。

《消費者報告》有專門的汽車測試中心,這個中心的試車場佔地近2000畝,裡邊劃分了各個測試區域,操控性、越野能力、油耗等都有專門的測試道路和場地。

中國有真正的汽車測評嗎?

▲《消費者報告》的汽車測試中心

倒不是說測試場地一定要多牛,但至少應該比較標準,因為這會影響到測試結果的一致性。簡單舉個例子,你試個剎車,不同路面,剎車距離就會不一樣。

《消費者報告》試車的專業態度特別有必要說一下。他們試車是不怕費功夫的,在正式試車之前,試車人員要花幾周的時間熟悉一款車,平時就開著這款車上下班、出去辦事,與車子朝夕相處,光是這個“熱身”階段,累積行駛里程就有幾千公里。相比之下,某些媒體開車幾個小時就能出一篇試車大作,效率之高,令人震驚。

《消費者報告》正式測試的時候,要在各種儀器的輔助之下,測試50多個細分項目,這個不再贅述。

寫到這裡,想起在某次“活動”上偶遇一位當紅車評人,聊天時,他說起只要開20分鐘車,就能一氣不歇對鏡頭聊上半個小時,剪出一期節目。當時很佩服此君的天分極佳、口才精絕,但現在回想起來,又覺得未必妥當。

再舉個例子。在測試汽車座椅舒適性的時候,《消費者報告》要讓不同性別、不同年齡、高低胖瘦各種體型的人輪番上去試著坐,這裡邊沒多大技術含量,但卻非常貼合實際,比隨便某個人坐進去比劃一下幾拳幾指更能反映真實情況。

什麼是專業態度?這就是專業態度。

好了,這次說到《消費者報告》的汽車測評,無非是見賢思齊,並無吹捧之意,更無意冒犯國內專業的測評媒體或自媒體。也許,在新媒體大浪淘沙之下,我國也會出現比《消費者報告》更客觀、專業的汽車測評媒體,但目前,專業的汽車網站也已經淪為自媒體狂歡的平臺,好的汽車測評是越來越難看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