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张垣」宣化大白阳堡战斗

「烽火张垣」宣化大白阳堡战斗

烽 火 张 垣

张家口地处太行山、燕山和阴山山脉交汇处,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连接蒙古高原地区与中原的唯一要塞,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张家口这座城市重要的经济、军事、文化地位。翻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战争史,一处处声名远扬的昔日战场,一座座阅尽沧桑的要塞故垒,一段段气若长虹的长城古垣,诉说着从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战争最后决战期间50多场著名的战事,承载着历代前贤、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丰功伟绩。不忘记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张垣方志按公元纪年梳理了曾在张家口地区发生的重要战事以及相关内容,以飨读者。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张家口这块兵家必争之地发生了许多重要战役和事件。今天张垣方志向大家推送宣化大白阳堡战斗,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烽火张垣」宣化大白阳堡战斗

大白阳堡战斗

大白阳堡,宣德五年建置。明时的宣府中路,“东接龙门关、西拒张家口、南连镇城、北距沙漠,广一百三十里,轮三十五里”。从明宣德朝开始,中路形成了以葛峪堡为中心,赵川堡、大白阳堡、小白阳堡、羊房堡、青边口堡、常峪口堡及其属堡在内的扇形防御体系。它西连西路的张家口堡,南接镇城(宣府城),北靠北路的独石口,东、东南分别与龙门、雕鹗、保安等堡城相接,军事行动上十分便于相互策应。景泰、嘉靖间相继增修,万历十二年包砖。周长二里二百五十一步,高三丈五尺。分守边墙一十八里八分、边墩二十一座、火路墩一十三座。

相传筑堡时,东北角屡建屡塌,有一只大白羊从此走过,第二天沿蹄印线筑之,遂建成,因名:大白羊堡。后谐音为大白阳。

如今的大白阳堡目前只残留断续的堡墙。堡墙被房舍掩盖、包围,堡墙上的砖早已消失。堡里堡外的民居,一半砖房,一半土房。

「烽火张垣」宣化大白阳堡战斗

大白阳堡战斗

1941年,任职于崇礼县伪警察大队的李金有等8人弃暗投明,加入到平北地区抗日武装。他们组成一支4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活动在宣化大白阳堡一带。张家口的日本特务机关,连续接到情报,说大白阳村住有八路军、游击队、黑马队,便认定大白阳游击队兵力很强,于是调集崇礼、宣化等地的日伪军千余人,于4月5日分四路围剿大白阳,企图把当地的抗日武装力量消灭掉。

日升竿许,日伪军将大白阳城团团围定后,四面架炮轰城。日伪军以为城很大,实际多数炮弹都越城而过,造成东西相炸,南北互轰。日伪军又误以为城中游击队也有炮,便越轰越烈。

「烽火张垣」宣化大白阳堡战斗

大白阳堡战斗

正在战斗十分激烈时,李金有见一日本兵正由南城脚下攀树登城,便举枪一击,命中日兵,死尸恰好卡在一个树杈上,吓得其他日伪军再也不敢轻举妄动。鏖战一整天,日伪军伤亡300余人,游击队也有20余人牺牲。队长李金有认为再战不利,便果断地作出突围决定。

夜幕降临后,李金有带着十几名队员,从日伪军尚未注意的城南下水口处顺利突围。次日天明,日军方得知已是空城,便入城抢掠,烧毁民房30余处。因身负重伤而未能突围的5名游击队员也被搜出。

(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市志》《宣化府志》《宣化县志》《河北抗日战争简志》《张家口事典》《细说张家口》《张家口军事志》《张家口历史文化丛书》《中共张家口地方史》《近代察哈尔军事问题研究》《张家口革命遗址》等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