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土的清朝官員,留著明朝髮型,穿著龍袍,專家推測全錯了!

2006年,北京地鐵1號線玉泉路站附近,一處工地上意外挖出了一個出土文物。

所有人都不敢靠近,也沒有任何人敢哄搶。

北京出土的清朝官員,留著明朝髮型,穿著龍袍,專家推測全錯了!

不是大家覺悟高,而是這個文物竟然是一具乾屍。

此乾屍身上穿著一套清朝蟒袍,是一品武官的麒麟補服,端肅華貴,雍容大氣,其身份地位,自不言而喻。棺木上有幾行字,“皇清誥授中憲大夫拙吾黃公之靈柩”,官位卻是正四品。

更奇怪的是,乾屍的髮型卻是明朝束髮樣式,隨著考古人員仔細發掘,竟然還發現了一件陪葬龍袍,是清朝樣式的龍袍。

既是四品,又如何能以龍袍下葬、著一品外服?又留著明朝髮型?

這位黃拙吾何許人也,史書上也循不到多少蹤跡。

消息傳出,專家們紛紛給出自己的意見,民間學者們也眾說紛紜。

北京出土的清朝官員,留著明朝髮型,穿著龍袍,專家推測全錯了!

¥有專家說,是康熙之子胤礽。“黃拙吾”三字是隱喻,“黃”為“皇”,“拙”為“黜”,“黃拙吾”即“皇黜吾” “被皇帝廢黜了的我”。

北京出土的清朝官員,留著明朝髮型,穿著龍袍,專家推測全錯了!

然而,胤礽是葬於天津薊縣黃花山理親王陵,不會出現在北京玉泉路。且這位被廢的太子不可能心向明朝,不會梳明式髮髻入土。

北京出土的清朝官員,留著明朝髮型,穿著龍袍,專家推測全錯了!

有專家說,是順治帝。這個腦洞更大,說順治皇帝其實是被孝莊秘密囚禁了,死後被隱蔽地葬於此處,因為改信道教,所以束髮。這個當然是荒誕不經了。

還有專家說,是崇禎帝的兒子,明末太子朱慈烺在戰亂中逃出,隱姓埋名,死後還是以龍袍入葬,這個也經不起推敲,因為龍袍明顯是清朝的,而是明末宗室不論真假,都被清朝幾乎殺光,怎麼會留下太子。

後來,專家復原了北京龍袍乾屍面貌,但對於乾屍的身份,仍然沒有定論。

北京出土的清朝官員,留著明朝髮型,穿著龍袍,專家推測全錯了!

其實,這具明末清初的乾屍,最大的可能是一位明朝遺民,雖然被迫在清朝做官,但還是心念故國,因此死後還是以明朝髮型入土。

魯迅先生曾經在1921年寫過一篇《生降死不降》,其中說:“你看,漢族怎樣的不願意做奴隸,怎樣的日夜想光復,這志願,便到現在也銘心刻骨的。試舉一例罷,——他們說——漢人死了入殮的時候,都將辮子盤在頂上,像明朝制度,這叫做生降死不降!”

這具清朝乾屍的明朝髮型其實也是如此。

北京出土的清朝官員,留著明朝髮型,穿著龍袍,專家推測全錯了!

至於龍袍,清朝皇室龍袍一般採用五爪金龍紋和靈芝雲飾,順治九年四月上諭:“凡違禁衣服,如三爪、五爪滿水緞圓補子,黃色、秋香色、黑狐皮,俱不許存留在家。餘越品衣服,如御賜許穿用,若非御賜,聽其變賣不許穿用。”可見,在清初,對龍袍管理並不嚴格,“如御賜許穿用”,也還是可以留存,只是不能穿用。也許這件龍袍就是某種機緣,皇帝賞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