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類必須要吃鹽,而動物們卻不需要?

王氏思聰

雖說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生活質量追求的不斷提高,對食物的要求從大魚大肉豐盛美味,轉換到了清淡養生健康長壽,但是再為清淡的營養食譜中,對食鹽的要求永遠是控制一定的量而非杜絕。


從舌尖上的中國換個頻道切到動物世界,生擒猛獸也好,蟲類幼崽也罷,純天然無食鹽添加也能活得有聲有色。

這是為什麼呢?人類為什麼相比較動物而言會對食鹽有所依賴?

我們先從食鹽對生命的重要性說起

食鹽是什麼

食鹽是指來源不同的海鹽、井鹽、礦鹽、湖鹽、土鹽等。它們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即NaCl,國家規定井鹽和礦鹽的氯化鈉含量不得低於95%。食鹽中含有鋇鹽、氯化物、鎂、鉛、砷、鋅、硫酸鹽等雜質。

食鹽的作用

食鹽中那些微量雜質我們先不談,就說含量高達95%以上的氯化鈉,對食鹽在人體內的意義起到了非凡的作用。

NaCl這個東西,進入人體後分解成的鈉離子和氯離子幾乎參與了所有的人體活動。具體說到作用,就以鈉離子為主導說一說幾個方面。

水鹽平衡的調節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細胞外液滲透壓。

細胞外液指人體內,存在於細胞外的體液叫做細胞外.主要包括組織液、血漿和淋巴、腦脊液等。佔體液總量的三分之一。

而對於兩側水溶液濃度不同的半透膜,為了阻止水從低濃度一側滲透到高濃度一側而在高濃度一側施加的最小額外壓強稱為滲透壓。

細胞外液滲透壓高細胞失水,會刺激你的神經,你會感到口渴然後喝水補充水分;相反你則需要通過出汗排尿等排出多餘的水,以維持滲透壓的平衡。

酸鹼平衡的調節

鈉離子和氯離子會參與胃酸的形成,促使消化液的分泌,能增進食慾;同時,還保證胃蛋白酶作用所必需的酸鹼度,維持機體內酸鹼度的平衡,和體液的正常循環。

神經傳導的影響

鈉為細胞外體液中主要的陽離子,主要功能是維持肌肉及神經的易受刺激性,包括心臟肌肉的活動、消化道之蠕動、神經細胞之信息傳遞、調整與控制血壓有關的荷爾蒙分泌。

不難發現,食鹽的作用主要就是提供鈉離子和氯離子,而這兩種離子的攝取途徑中,食鹽是最為安全的方式。當我們缺乏這兩種離子時,將引起肌肉痙攣、頭痛、噁心、下痢、全身懶散等症狀,情況嚴重的還會心臟衰竭而死亡。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食鹽作用這麼重要又是最安全的攝取途徑,為什麼動物不需要呢?

怎麼可能!動物也好,原始人類也罷,他們只是不需要“食鹽”,而非不需要“NaCl”。家畜有人餵給鹽,而野生食草動物會舔食含鹽的土。食肉動物不必舔鹽土,因為它們捕食的動物血液中含有鹽。

說個題外話,許多動物為了補充鹽分,尿液對它們來說堪比茅臺對酒局的誘惑力啊。

對於生命體而言,它要的是結果,而非過程。只是為了得到鈉離子和氯離子,我們會有很多種方式進行補充,食鹽只是一種手段和載體,而手段和載體是什麼,並不重要

話雖這麼講,但是人類會選擇食鹽,不得不說是進化的智慧產物。

動物、原始人類雖說不缺乏離子的攝入途徑,卻無法控制攝入量,因此過多或者過少都會引起機體的個體危機從而影響種群。對人類而言,從食鹽的運用到成熟,是我們對攝入物質的一個“量”的掌控。對食鹽進行精確的攝入。

此外,食鹽還是一份作料,給食物冠以味覺上的享受,不得不說也是人類獨特的進化結果呢。


包大人玩科學

大家都在吃鹽啊!大多數動物隨時隨地都在補充鹽分,循環系統的鹽分回收機制也比人類的要完善,甚至可以通過舔舐尿液、糞便和其他體液來補充鹽分,比如食草動物都需要定時舔一些岩鹽(比如牛、羊),食肉動物可以從肉裡面獲取鹽分,猴子會通過汗液蒸發析出的鹽粒結晶補充鹽分,而人類通過一日三餐來補充鹽分。這裡有個疑問,為什麼人還要額外補充鹽,食物裡的不夠嗎?是的,這是不夠的,主要由以下有兩點。

1. 人類祖先吃肉為主時,可以從肉裡得到足夠的鹽類,後來改吃糧食為主,就需要外來鹽補充了。 這一點和食草動物一樣,為了補充植物裡很多動物必須的鹽類不足的問題而舔一些岩鹽。

2.汗腺是哺乳動物特有的, 而人類的汗腺是非常發達的。為了維持體內滲透壓平衡,就得多吃點鹽。為了散熱是需要大量排汗的, 排汗就會隨之排除大量鹽分。大家都有衣服吸汗曬乾留下白花花的鹽粒的經歷吧。對比一下動物,比如好朋友狗,只有腳底和舌頭有汗腺。

因此人經常會因為流汗喪失大量鹽分(主要是鈉),大家沒忘記體育老師說的運動後喝點鹽水比較好吧?這就是為了維持體內滲透壓平衡,而維持人體滲透壓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鈉,也就是我們吃的食鹽。當體內的含鈉量過低,發生食慾不振,四肢無力,暈眩等現象;嚴重時還會出現噁心嘔吐、心率加速,肌肉痙攣、視力模糊等症狀,甚至還會導致死亡。

不過,對我們人類而言,鹽的攝入量應該保持在正常範圍內,過度或者過少都不利於身體健康。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鎂客網

這個問題問得不太對,其實不只是人類需要吃鹽,動物也要補充鹽分的,只是它們沒有我們那麼考究,把氯化鈉提純,變成食鹽,放入各種菜餚中。動物們食用的氯化鈉很多來自含鹽類比較高和泥土和石塊,它們會定期補充的,所以當我們看到它們舔食一些土或者石塊時,不要覺得奇怪,很有可能它們在補充身體的鹽分。只不過,動物比我們需要的鹽分略少些。

為什麼生物必須要補充氯化鈉呢?拿人類來說,氯化鈉是人體內不可缺少的化學成分,它可以調節人體內水份均衡的分佈,維持細胞內外的滲透壓,在我們人體細胞外液的陽離子總量中,Na佔90%以上,在陰離子總量中,Cl佔70%左右。什麼是細胞外液呢,就是血液和組織液。氯化鈉還參與人體內部酸鹼液的平衡。此外,氯離子在體內參與胃酸的生成。另外,我們汗液中尿液中也有很多氯化鈉成分,所以聞起來鹹鹹的,特別是夏季高溫下和劇烈運動後,人體汗液的排出量是很巨大的。如果不及時補充,身體功能容易引起紊亂,導致四肢無力,視力模糊、噁心嘔吐等。

另外,人類對食鹽的依賴還和食物獲取有關。在很長時間內,人類不懂得如何儲存食物,一般吃剩下的食物容易變質,但是一旦用食鹽醃製後,食物就可以存放很久,這樣既對人體有好處,又對生存有益處的物品,當然會受到整個人類社會的青睞。


科壇春秋精選

為什麼人類一定要吃鹽?

要說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先來說一個有趣的冷知識:有人聽過喝水喝多了會死亡嗎?

喝水喝多了會死亡?的確如此,如果一個人在短時間內喝了大量水(超過5升)那麼就有可能造成水中毒,嚴重的話有可能導致死亡。所以有人參加所謂的“牛飲”比賽,一次性喝水喝太多是有可能死亡的。

那為什麼喝水喝多了會中毒?原因就在於短時間喝大量水會導致人體滲透壓急劇下降,造成死亡。

而維持人體滲透壓的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鈉,也就是我們吃的食鹽,所以人類每天都要攝入一定量的食鹽才能保持滲透壓平衡。

吃鹽過少也會造成體內的含鈉量過低,發生食慾不振,四肢無力,暈眩等現象;嚴重時還會出現厭食、噁心、嘔吐、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肌肉痙攣、視力模糊、反射減弱等症狀,甚至還會導致死亡。

所以自古食鹽就是非常重要的物資,其生產、運輸,販賣都是由朝廷親自完成,私人販鹽在古代往往是殺頭之罪。

不僅僅是人類需要攝入一定量的食鹽,其實動物也需要食鹽,只不過食肉動物吃的是肉,肉類中本身就含有氯化鈉,所以食肉動物並不需要單獨攝入食鹽,而食草動物吃的是植物,植物中含的氯化鈉很少,所以很多動物會通過各種辦法額外補充鹽分,最常見的就是“吃土”,像駱駝等動物很多時候都會舔食一些岩土,很多人看到後都不理解它們為什麼吃土,其實原因就在於那些岩土中含有鹽分,它們通過吃土來補充鹽分,可見動物們要吃點鹽並不容易啊!
不過,對我們人類而言,鹽的攝入量應該保持在正常範圍內,過度或者過少都不利於身體健康。


陳蘭香老師

噗,誰跟你說不需要啊……

地球生命起源於海洋,要維繫正常的生理機能,就必須維持滲透壓平衡,對陸地生物來說怎麼維持呢?用水和鹽來平衡。

但是我們的排汗、排尿都會造成鹽分流失,這就需要定期的補充鹽分來維持這種水鹽平衡。對於現代人類來說,吃食鹽就可以了,但是對野生動物來說,可能就得想點別的辦法。


肉食和雜食動物是可以通過捕食來獲取鹽分的,獵物中的血液、組織器官裡,都有一定的鹽分,這是一個有效的補充途徑。


但是對於食草動物來說,日常飲食能提供的鹽分很少,那它們就需要去舔舐一些礦物鹽,比如野山羊會去舔石頭,或者舔自己的尿液。

反應這個習性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在美國西部山區生活的雪羊,這種生物常年生活在高海拔地區,為了滿足鹽分需求,它們會定期下山去一些含鹽量較高的石頭堆那裡舔來舔去。最近幾年,美國的一些國家森林公園裡發生了一些很詭異的情況——這些原本很膽小、看著人就遠遠跑開的雪羊,對人越來越親近了,甚至不再返回山頂的棲息地,乾脆在遊客宿營地附近生活了。仔細研究發現,這些森林公園裡公廁太少,許多人就露天小便,雪羊找到了這種補充食鹽的“新方式”,所以對人格外的親近……

正在舔護欄的雪羊,護欄上有遊客的汗漬,裡邊有鹽


得到一泡尿就會這麼開心,你自己感受一些這些野生動物對鹽有多麼渴望吧。


朋友,問一下,你打算什麼時候上廁所啊?

一個男人在流浪

歡迎關注「飯醉分子閆濤」,看我分享不一般的美食感悟!

鹽分其實是動物生存必須依賴的有效成分,從前看革命電影《閃閃的紅星》講的就是給山上的紅軍運鹽的故事。在今天美食家的餐桌上,鹽也是看不見的秘密武器,且不說中國最古老的烹飪思想就是鹽梅調和,用海鹽和梅子構成了“酸鹹”這兩個基本的味型。還有,諸如上等牛排以及極致的日本魚生,唯一最需要的佐料也是各種昂貴的海鹽或者是火山鹽。

有些人會問,是不是因為有了鹽分,人類才進化得如此聰明?其實這是荒謬的,動物的本能會驅使他去尋找鹽分,只不過動物不像人類一樣,懂得掌握提取井鹽和曬海鹽的方法。一般,動物在自然界中尋找含鹽物質的方式,是通過咀嚼鹽鹼,比如土裡面就有很多鹽分。

我曾聽說過一個比較搞笑的場面是,從前運貨的山區馬幫們會發現這些馬和騾子喜歡去舔食男人們排隊大小便的地方,那是因為人們的尿液裡面有很多有機鹽和露天的石頭上所結晶成的鹽分,所以動物們就會過去舔食來補充身體的鹽分。

說到底,鹽對生命的意義是重要的,對美食的意義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鍋湯裡面如果不放點鹽,那種鮮甜味是絕對出不來的。


飯醉分子閆濤

在人類的日常飲食中,鹽是必下可少的。豈止是人類,各種動物也需要攝入鹽。家畜有人餵給鹽,而野生食草動物會舔食含鹽的土。食肉動物不必舔鹽土,因為它們捕食的動物血液中含有鹽。

為什麼鹽這樣重要呢?

一種可一直追溯到寒武紀晚期的理論是5億年前,海洋中大小的後生動物初次在體內形成封閉的液體循環系統。海水大概就成為所有動物體液的化學模型,一般周圍環境千變萬化,細胞活動總以它為基礎進行。因此,時至今日與海洋相去極遠的物種的血清仍然異常相似,它們血球周圍液體的鹽含量並無兩樣。 當遠古海生動物向陸地進發並終於登陸時,食鹽始終是保持其體內環境的關鍵成分。

各種動物的嗜鹽機制各不相同,但它們都能順利應付繁殖、溫度變化、爭奪資源等方面的需要。在繁殖過程中,不但胎兒體內組織需要鹽,產乳也離不開鹽。

影響動物鹽平衡的另一個因素是群體密度。高密度常會導致侵擊行為,先是對腦垂體和腎上腺產生刺激,繼而因遏制了保持鹽分的激素醛舀酮的產生,從而加速了失鹽。換句話說,群體密度高的地方,個體對鹽的需求增加液之,富鹽環境裡情況則相反。

各種動物都有保持體內鹽分平衡的共同本領。科學家對綿羊進行過試驗二抽取綿羊富含鹽分的大量唾液以破壞其體內的鹽平衡,然後喂以鹽水,它能在2~5分鐘內喝下正好補足所失鹽分的鹽水。這種適可而止的本領還是一個謎,因為在多餘的鹽水進人血液和人體組織之前,它們就停止下喝了。

人對鹽的需求沒有這麼精確,但總的來說還是按照生理需要進行調節。在烹調中,食鹽是最主要的佐料,沒有鹽,再好的菜人們也會覺得無味。


風火連城當空舞

當人類祖先吃肉時,他們可以從肉中獲取足夠的鹽,然後它們就換吃食物,所以他們需要額外的鹽。許多草食動物需要定期補充一些鹽,以補充植物食物中的許多鹽分不足。

鹽從哪裡來?

鹽是地球地殼中的一種常見物質。因為它可溶於水,所以常常被雨水引入大海,然後流入大海。據統計,從陸地到海洋的年海鹽量約為1.1噸,而全球海洋含鹽量超過4500噸。根據自然狀態,可分為四種。方法人鹽開採最早是利用高鹽含量的河床或河床幹刮鹽晶體。但不久人們就發明了一種更為成熟的製鹽方法。

第一種食鹽是海鹽。海鹽的開採主要是以濱海鹽湖的開發為基礎,適合於氣候和地質條件。世界各地的許多地方生產海鹽,如中國、韓國和亞洲印度、澳大利亞大洋洲、Mediterranean歐洲沿海,等等。

在非洲早期的許多地區,鹽是從高鹽鹽漬土中提取的。他們挖了大約2米深的鹽鹽,鹽水出來,然後通過鹽晶體蒸發沉澱,所以鹽開採出來。世界著名的鹽產地,自貢、波蘭等中國weiliqika。世界上許多地方有許多高鹽度的湖泊。這裡是塞內加爾湖和收集的最鮮明的African Ruiteba。當地的製鹽方法非常簡單。湖邊所有村莊的男女都被送出去了。他們在湖中拿了幾百個塑料桶,做成一個圓形,看上去像一條五顏六色的項鍊。然後用赤道上的太陽曬乾桶裡的水,使桶底部留下一層白色的鹽。

開採礦鹽場比許多夜晚的方法多。考古學家在波蘭出土的工具,以加熱結晶鹽的鹽土壤。世界上許多地方有許多天然鹽礦,如伊朗、伊拉克、美國西南部、澳大利亞和玻利維亞。在一些地方甚至有鹽丘和燕山,例如美國墨西哥灣沿岸的300個鹽丘和燕山的巴基斯坦。

目前,許多國家和地區已經開發出了一種新的製鹽方法,這些方法難以在自然條件下生產足夠的鹽。其中電滲析是最常用的方法。所謂的電滲析法是在直流電壓下,採用陰離子交換膜的選擇透過性,海水中的鹽的濃度增加了約7倍,然後是生產高質量的鹽蒸發結晶。這種方法現在在日本和臺灣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科學劉小酷

不單單人類需要吃鹽,動物也需要,動物有自己的解決方式,比如你在農村可以看到牛或者馬舔牆根上硝鹽,出汗多的動物都需要鹽分的補充。不過人類的汗腺是最發達的,所以每天都需要補充鹽,否則人會感覺無力,犯困的,就如同吸食鴉片的人犯癮。

為什麼人的汗腺如此發達,也是人類進化自然選擇的結果,因為人在自然界是最善跑的動物,沒有任何動物像人類這樣可以長時間奔跑,大部分動物如果連續跑一個小時,就會精疲力竭虛脫而死,而人類不會,看看現在多數人熱愛馬拉松運動,你就會知道人是多麼喜歡跑。非洲人狩獵,他們向獵物射出一支毒箭,獵物就會跑,他們跟著痕跡一直追,一直等到獵物毒發而死,他們往往要跑2到3天,才能追到。

人類能跑的代價就是,為排出過多熱量汗腺要發達,就需要補充鹽分。所以說古代社會控制了鹽的來源就能控制人,控制整個社會,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很早就施行鹽鐵專賣,就是從這點考慮的。


浩蕩揚子江


動物們也要吃鹽。鹽與其它礦物質來自於泥土。人類吃瓜果蔬菜都一般會用清水洗淨,野豬河馬大象們吃草時,一般不會去沖洗,而是連根帶泥土吃下去。鈣磷鉀鈉鎂氯硫這七種元素,約佔動物灰分的60%~80%,這些常量元素對骨組織的形成,酶的調節激活,體液的平衡與滲透壓的維持等多種生理,生化過程都離不開常量礦質元素的參與及調節。其中鈉元素對於葡萄糖能否進入細胞膜並被轉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鈉離子與鉀離子在此形成電位差,起著平衡作用,形象地被稱作“鈉鉀泵”。Na+-K+泵 ——實際上就是Na+-K+ATP酶,存在於動,植物細胞質膜上,它有大小兩個亞基,大亞基催化ATP水解,小亞基是一個糖蛋白.Na+-K+ATP酶通過磷酸化和去磷酸化過程發生構象的變化,導致與Na+,K+的親和力發生變化.大亞基以親Na+態結合Na+後,觸發水解ATP.每水解一個ATP釋放的能量輸送3個Na+到胞外,同時攝取2個K+入胞,造成跨膜梯度和電位差,這對神經衝動傳導尤其重要,Na+-K+泵造成的膜電位差約佔整個神經膜電壓的80%.若將純化的Na+-K+泵裝配在紅細胞膜囊泡(血影)上,人為地增大膜兩邊的Na+,K+梯度到一定程度,當梯度所持有的能量大於ATP水解的化學能時,Na+,K+會反向順濃差流過Na+-K+泵,同時合成ATP.

鈉鉀泵的一個特性是他對離子的轉運循環依賴自磷酸化過程,ATP上的一個磷酸基團轉移到鈉鉀泵的一個天冬氨酸殘基上,導致構象的變化.通過自磷酸化來轉運離子的離子泵就叫做P-type,與之相類似的還有鈣泵和質子泵.它們組成了功能與結構相似的一個蛋白質家族 .

Na-K泵作用是:①維持細胞的滲透性,保持細胞的體積;②維持低Na+高K+的細胞內環境,維持細胞的靜息電位.

烏本苷(ouabain),地高辛(digoxin)等強心劑能抑制心肌細胞Na+-K+泵的活性;從而降低鈉鈣交換器效率,使內流鈣離子增多,加強心肌收縮,因而具有強心作用.

因此在動物飼料的添加劑中,都有食鹽的成分。許多動物嗜好食鹽,如大象駱駝野豬羊馬等食草動物,它們會啃食富含鹽分的鹼土,以補充體內的鈉鹽。因為草中富含鉀元素,而鉀元素攝入過多會排掉寶貴的鈉元素,除了吃土以外別無它法,即使從天貓淘寶上下了定單,快遞哥們的電動三輪車也難以追得上它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