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位太子如若繼位必成明君,遺憾的是他被朱元璋給“逼”死了

明清兩代有兩位太子最為悲劇,一個是康熙帝的太子胤礽,他當了四十多年的太子經歷了兩立兩廢的曲折經歷,最終成為了皇權的犧牲品。另一個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太子朱標,儘管他沒有遭遇胤礽那樣的廢立之事,可是他的命運同樣是悲慘的。

大明首位太子如若繼位必成明君,遺憾的是他被朱元璋給“逼”死了

作為朱元璋的嫡長子,從出生那一刻起就註定了他將來的命運。在普通人眼中,他是幸運的,剛來到世上就享有尊貴的身份。然而,真實的朱標卻是不幸的,在充滿血雨腥風的宮廷中,他膽戰心驚地熬了三十七個年頭,最終走向了生命的終點。

儲君之位歷來是封建王朝政治鬥爭的一大焦點,太子這個身份其實是很尷尬的。因為在滿朝文武大臣面前他是“君”,而在皇帝面前他又是“臣”,想要平衡這兩者之間的關係,的確很困難。而遇上朱元璋這樣的皇帝,太子這個身份就更難扮演了。

儘管朱標的太子身份沒有受到過明顯的威脅,但是他的弟弟很多。朱標被立為太子那年十三歲,而朱元璋當時也不過四十一歲,這預示著朱標想要成為大明皇帝,就必須得經過漫長的等待。而在其後的三十多年時間中,這對父子之間的矛盾很大,成見很深。

大明首位太子如若繼位必成明君,遺憾的是他被朱元璋給“逼”死了

朱元璋是開國皇帝,身上具備了剛毅、果決的性格,而朱標卻未曾經歷過戰爭更無生活上的歷練,他的性格卻很溫和、謹慎,朱標身上的這種特徵其實很符合一個守成之君的性格,可在朱元璋的眼中看來,這就是十足的懦弱和不思進取。

朱標正是在朱元璋的不滿下戰戰兢兢地生活著,他們之間的矛盾對於朱標來說就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利劍。當然,作為中間的調和者馬皇后一直是這對父子的緩衝的橋樑,可是馬皇后去世後,這種情形就發生了逆轉,儘管在表面上朱元璋從未表示過要廢黜朱標的太子之位,但抱怨卻時而有之,甚至公開表示朱標“子不累父”。

據記載,朱元璋早年征戰的時候有一次受了傷,被敵兵追擊,馬皇后一個婦人揹著他逃命。二十多年後,馬皇后病逝,朱標為了自保,便將這件事繪成畫藏在懷中,以防萬一。

大明首位太子如若繼位必成明君,遺憾的是他被朱元璋給“逼”死了

果然,這幅畫在一次父子衝突中起到了作用。有一次,朱元璋又要對功臣大開殺戒,朱標實在看不下去,就站出來勸說。朱元璋聽後沒有著急也沒有反駁,而是招來一根荊棘扔在地上,讓太子親自撿起來,這根荊棘上面佈滿了刺,朱標當然不好拿,朱元璋見太子面有難色,說道:“你怕有刺,不敢去拿,那不是很好嗎?我今天所殺的人都是壞人,這些人得到清理,才才可以安安穩穩地當這個家。”

朱標聽後卻不以為然,回到道:“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意思是說,要有像堯舜那樣的好皇帝,才會有忠於堯舜的子民。朱標竟然敢如此諷刺父皇,當然會惹得朱元璋大怒,他隨手抄起一把椅子朝朱標砸了過去,並離席追打。朱標有意將懷中那幅畫丟在地上,朱元璋看到畫後,感念夫妻舊情就寬恕了朱標。

大明首位太子如若繼位必成明君,遺憾的是他被朱元璋給“逼”死了

朱元璋一心要用高壓手段對付那些開國功臣,而朱標卻想照顧那些有過汗馬功勞的大臣,父子發生矛盾的根源就在於此間。朱標這位太子,在父親面前每時每刻都要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由於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之下,朱標的豪情壯志被完全磨滅了。

後來朱元璋想殺掉朱標的老師宋濂,他為此出面求情,朱元璋大怒道:“等你當了皇上上再來赦免吧。”言外之意,是在提醒朱標要擺正太子的位置。父子倆日漸惡化的矛盾衝突,在不知不覺間消耗了朱標的心力,損害著他的健康,朱元璋怎麼也想不到,正是這些矛盾間接害死了他最喜歡的兒子。

大明首位太子如若繼位必成明君,遺憾的是他被朱元璋給“逼”死了

朱標的病逝,對於朱元璋來說如同晴天霹靂,晚年喪子給整個大明帝國帶來了不可預測的風險。雖然歷史不容假設,可我們可以預見,假如太子朱標能順利繼承皇位,那麼靖難之役就不會出現,依朱標的品行才德,治理好一個剛剛從戰亂中得以喘息的帝國應該不是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