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把吉林查幹湖魚叫做“洗澡魚”?

楠楠快遞哥

隨著舌尖上中國中對於查干湖冬捕故事的記述,讓更多人知道了吉林松原查干湖肥美味鮮的胖頭魚這來自大自然對於人類的饋贈。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眾多的

來自各地遊客們,也將領略冬捕這傳承了幾百年的壯觀場景品嚐到美味的湖魚。事情的發展往往都是如此,越是在風頭正盛的時候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各種傳言,洗澡魚便是其中之一。如果不瞭解洗澡魚是怎麼一回事情,那麼幾年前相似的事件,就是所謂的洗澡蟹,就是將外地的大閘蟹,運到陽澄湖裡泡上幾天,再拿出以陽澄湖大閘蟹名義銷售的山寨大閘蟹。同樣的道理,關於傳言中洗澡魚也是如此。就是因為每年這個冬捕活動太火爆,雖然每年冬捕一網上來就有十幾萬斤,但是供不應求這樣的情況誰也不想發生,首先是來這裡看冬捕的遊客就要消耗掉一部分,回去自然也是要帶一些贈送給親戚朋友。能夠省下富餘的概率不大,所以洗澡魚的說法也就是由此而來的吧。


吉林新鮮事

大家對洗澡魚的疑問,我想大家可能是對查干湖每年的產量產生了懷疑吧,可能有人就會想了,為什麼查干湖每年都能打那麼多的魚呢,產量一直很穩定,一條野生的四五斤的魚生長週期不可能是一年吧,大家可能就對此產生了質疑吧。

我們再來說說查干湖魚的產量吧,查了一些相關的新聞資料,查干湖每年的冬捕所獲得魚的產量大概在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斤,而且每條魚的分量都會不小,平均都在五六斤左右,這也就會產生讓大家懷疑之處,人們可能要想,一條五六斤的大魚生長需要幾年的時間,可是查干湖為什麼每年都會達到這麼好的產量呢,這有些不太可能,這就會讓大家思考了,大家就會懷疑是不是在秋天的時候,事先把別處運來的大魚大量的投放到查干湖裡去呢,等到冬天再捕撈上來呢,就這樣一進一出就是所謂的洗澡魚了,而且這樣的一進一出能產生不錯的利潤!

現在不光是洗澡魚的說法很普遍,你比如說大閘蟹吧,有人就稱之為洗澡蟹,就是把別處的蟹運過來放在這個湖裡養一段時間,就宣稱是這個湖的蟹了。我想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大家過於追捧品牌效應了,認為只有這些地方產的魚蟹才是最好吃的,這樣買的人趨之若鶩,人一多產量上不來,那就會驅動人們去走歪門邪路了,畢竟都是金錢鬧得嘛。

我想是查干湖也好,其他的湖也罷,如果真是這樣搞的話,人們都不是傻子,你騙的了一時,騙不了一世的,不要為了一時的利益,放棄了長遠的發展。也不要讓傳下來的民俗在我們這裡變了味道,我們要想怎麼樣把這樣好的活動越辦越好,繼續傳承下去,不能為了一時的利益失去了整片的森林。


宇宙摸索的穿行者

一群狗肚雞腸小人用自己黑心的家鄉人乾的壞事來揣測別人也這樣!腦子一點兒也沒有!

查干湖不是個小水塘,是中國第七大淡水湖。三百多平方公里,圍湖跑一圈一百多公里長度。湖水最深處120多米。請計算一下三百多平方公里的湖,湖裡的魚是外面買來放進去的要買多少萬噸?這麼大量的且適應冷水環境的固定幾個品種的活魚要活蹦亂跳的販運到吉林西北(我原來寫內蒙是因為這地方以前就是蒙古地界)去要在哪個地區買?這個量級要怎麼運?當地村民要集資多少錢買?這麼大的量怎麼在各地鮮魚市場沒有漁場乃至市場的價格波動?這種大規模的收購和運輸各種媒體乃至網民自媒體沒有人拍到?

上來就裝模作樣評論嘲諷一番,以謠傳謠,以己之為推斷他人。可惜這幫打字的只靠手指,不靠腦子!


手機用戶66045349675

本人以前也聽到過洗澡魚的說法,並且信了一段時間,後來認識松原一位經營魚塘的哥們,他的一個帖子讓我改變了看法,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偽科學就是為科學,謠言就是謠言,肯定經不起推敲。本人打小在松花江邊長大,現在是農民兼漁民,養魚近廿年了,深知魚性水性,洗澡魚的說法,肯定不靠譜的。 胖頭魚又稱“鱅魚”“花鰱”是中國著名的四大家魚之一,到了美國成了入侵物種,給當地生態造成極大破壞,就是臭名昭著的“亞洲鯉魚”。 野生胖頭魚食性雜,適應性強,浮游動物浮游植物都是它的食物,月圓之夜落水的蛾子蚊蠅更是解饞的餌料,水體PH值6-12都能成活。野生胖頭魚的生長速度並不快,北緯45度的積溫條件,長到10斤以上最少需要五六年,長到二十斤得十年左右的光景。 家養的胖頭類似於肉食雞,靠激素和人工合成餌料催大的,三年長十五六斤,玩似地,傻大黑粗,但不抗鎮唬。 甭管野生和家養的,所有胖頭魚有個毛病,因為鱗片小體表容易受傷,且不耐缺氧,長途運輸之後成活率很低。 胖頭跟螃蟹不一樣,螃蟹能耐受長途運輸,長時間暴漏在空氣中也不會死基本上拉多少活動少。 長途販魚的都知道,一車胖頭拉回來,最多半車能活2天以上,氧氣不間斷的話能活三天就不錯了。 粉碎機第一刀:在查干湖弄洗澡魚,運輸是個問題,成活率肯定不高,得不償失。 市面上售價十塊八塊,用來冒充查干湖胖頭的鰱鱅魚,基本上都是原產地京津唐地區的塘養魚,喂人工合成飼料長大的,屬於速生魚。 這種魚長得快,小池塘長大,魚的重要感覺器官“側線”退化變細,對外界環境感知能力很弱,又聾又瞎,因為缺乏運動,腦袋大脖子粗,心臟和鰓的功能卻不強大,用東北話講“胎歪,不硬實”。放到湖裡肯定活不了幾天就得掛掉。 肉食雞一個多月長到五六斤,拿到棚子外,活不了幾天就死了,這都是一樣的道理。 謠言粉碎第二刀:關裡魚和查干湖魚的生存環境和採食方式不同,頭放到查干湖肯定沒有成活率,即便投放當時沒死,不久也會因不適應環境死掉,或被湖裡的肉食魚類咬死咬傷,最終死掉。 上面說了洗澡魚運輸和環境適應的問題,下面講下捕撈的問題。 查干湖水面50多萬畝,就算查干湖漁場財大氣粗,一年放洗澡魚100萬斤,這100萬斤魚100%的成活率(那是個夢),算起來每畝地才攤2斤。 每條魚重6-10斤,理論上,撒湖裡100萬斤魚,一畝地還攤不到一條魚。查干湖每年漁業產量也不足200萬,他總不可能財大氣粗到撒幾億斤打著玩的程度。 一大網最多能圍15畝,投100萬斤,理論上,按照概率估算,平均一網也就能拉上來30斤魚。 有人說:查干湖的魚把頭英明神武,知道魚群在哪兒~~ 扯蛋!他要有涸澤而漁這能耐還用靠打漁活著?! 查干湖的捕撈方式是原始的冰下圍網,這種捕撈方式效率很低,成功率也不高,只有在魚群非常密集,水下魚類資源特別豐富的情況下才能獲得高產量,打出所謂的“紅網”。 查干湖大網每次能圍15畝水面,理論上,至少每畝水體含700斤左右的活魚,才有可能打出平均一網一萬斤的產量。 每畝700,那就等於整個湖裡生長著三億斤活魚。達到這個密度,得靠治理改造環境,打造生態平衡。靠自然增殖能達到,水體裡魚類達到了這個密度,也就無需投放洗澡魚了。 謠言粉碎第三刀:查干湖人又不傻,大海里扔芝麻再往回檢,喝醬油耍酒瘋子,閒的吶?

創建於2018.4.5


九月159860830

查干湖就是年年出那麼多魚,因為查干湖地下有一條暗河直通太平洋,每到冬季就會有大量的白鰱,花鰱從太平洋迴游到查干湖產卵。如果不年年大量捕撈會造成河道堵塞,影響下一年的魚類迴游。


華天下之大吉

這個事啊,很簡單,查干湖是寒溫帶的湖泊,大量時間氣溫很低,這些年旅遊業開發的熱鬧,冬季捕撈旅遊十分火爆。這種長時間結冰的湖是絕對經不起大量捕撈的,所以只好事先把養殖魚從其他地方運到湖裡,到時候再撈上來,跟陽澄湖洗澡蟹一個道理。

養殖的胖頭魚、鰱魚十分便宜,幾塊錢一斤變幾十一斤,這麼大的利潤,這種折騰是十分划算的。

其實這種行為在北方很普遍,由於南北氣溫資源差異,水產品產量差距太大了,記得剛去南方的時候,超市裡大個梭子蟹十塊錢一斤,我老家是以產梭子蟹聞名,便宜的時候也是近百一斤啊。

到了現在,老家的海產品基本上都被南方運過去的佔領了。漁民海上打撈,如果能捉到一點野生大對蝦,大梭子蟹,基本都送大飯店,一個可以賣幾百塊。我們當地普通老百姓反而吃不起當地海產品,只能吃南方運過去的。如果不懂的人遇到不良商販,會被人坑的,花大價錢以為買到本地貨色,實際都是南方運過去的不值錢。說實話,單單那個梭子蟹,鮮味就是很有區別的。

看看查干湖捕上來的魚,品種單一個頭又大,看起來整齊劃一,這種魚不是洗澡魚才怪呢。不過這也沒什麼,其實早就見怪不怪了。


張三鳴

看到大家對“洗澡魚”這麼關注,我也說兩句。我在松原生活了八年,經常聽到有人說,查干湖的魚很多都是從外地運來放到湖裡,再打撈上來!這就是所謂的“洗澡魚”。後來有一次在石把頭姑兒爺家開的飯店吃飯,當時也把石把頭請去了。席間,我按捺不住就把這個問題跟石把頭說了。石把頭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查干湖的水養育查干湖的魚,外來的魚放到查干湖裡很難適應,不好活。吧嗒吧嗒嘴,覺得他老人家說的在理。其實,不管是哪兒來的魚,能撒進查干湖,還活著被撈上來,就是好魚!查干湖能有今天,很不容易啦,請不明真相的人別黑他啦!


古扉

我就是養魚的,在我們這兒一畝水面一年能產100斤左右花鰱,也就是胖頭魚(池塘套養)。查干湖採取的是輪捕輪放的模式,不投飼料,產量要低得多,但是畝產十斤魚還是沒有問題的。而且這十斤魚當中只要有兩斤是成魚就行。五十萬畝水面乘於兩斤,剛好一百萬斤。所以我覺得這個數還據比較真實。


炮神龍哥哥

查干湖是吉林省旅遊,更是松原旅遊產業不惜重金打造的一個品牌,從現在的影響力來看,初見成效。之所以能成為品牌,關鍵在於打出了冬捕這一噱頭。為什麼說叫噱頭,如果單說查干湖,根本沒有資格評為吉林八景之一,確實是一個很壯觀的一眼望不到邊際的水泡子,也僅僅就是個大水泡子,劃個竹排,坐個汽艇,也就這個了,沒有什麼景觀和旅遊價值。再說說魚,如同某大閘蟹一樣,東三省稍微有點規模的水庫魚應該基本都買遍了吧?!再說說宣傳,不惜重金上央視,上舌尖,請明星,搞文化節,京東都賣上禮盒了,頭魚更是一炒再炒越拍越高,很成功,對提升松原旅遊產業發展和城市名片影響力做出了重要貢獻。其實這也是一種方式,只要有買有賣就是市場,只要你情我願就有經濟效益,不要太奢望太多,茅臺有幾多少人能喝到真的,龍井有多少人能喝到純的,某些事不能太較真,差不多就行了,為了發展,為了掙錢,都不容易,。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雨夜星2008

回覆題主 、沒什麼新鮮的,冬捕活動沒這麼熱鬧,都是為了搏眼球、討地方領導的歡心,綁架了一些民俗而已,不居名、朋友一開始在哪開了一個小農家樂,那時還沒有冬捕之說,就一十幾人的打魚隊,都是當地的農民朋友,農閒時掙點外快,道又不好,下雪後強點,坐長途客車去過兩回,玩兩天、拿點魚回來過年,車票比魚還貴,主要是看朋友,走一趟挺遭罪的,300 百多公里還得倒車,還得接送,後來發展的越來越好,道也好啦!反而沒時間了,但有電話了聯繫問候就方便了,又後來有了手機了,號又沒了,斷斷續續 30 年了。

泡魚 、正常,東北魚長5 個月,不單是吉林,遼寧不知道,黑龍江也泡,魚花子從豆漿開始喂到稞粒料鯽魚三年才半斤,鯉魚三年大的也就四斤多,八幾年南方魚到黑龍江落地才一塊多錢,南魚北調以形成了產業鏈條,戲法靈不靈,全靠毯子蒙,沒啥可指責的,只是現像而已,舌尖採訪石寶柱自己都說,五六斤的大苗,大的十幾二十斤,有據可查,尤其是花白鰱、草魚、鯿花,沒流水沒草沒有足夠的光照自然繁殖很難成功,因為東北無霜期太短,也就知道這些,松源的朋友別不高興,哪都這樣無傷大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