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俑:氣勢磅礴的陣容

陶塑始於秦漢時期,它的出現為我國雕塑史和陶藝史上譜寫了光輝燦爛的一頁。秦俑在藝術表現上運用嚴格的寫實手段,製作上採用模、塑結合的手法,運用塑、捏、堆、貼、刻、畫等多種技法制作而成。它的發現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蹟”。 秦漢乃至於唐代,形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雕塑藝術——陶俑。陶俑是代替活人或動物殉葬的一種明器。秦代陶塑突顯活潑、開朗、寫實的現實主義風格,秦始皇陵出土的7000兵馬俑,個個如實塑制,充分顯示出秦代陶塑高超的雕塑技藝。

秦俑:氣勢磅礴的陣容

秦俑:氣勢磅礴的陣容

秦始皇陵兵馬俑規模之大、氣勢之宏偉、形象之逼真,史無前例,開創了我國雕塑史上大型群塑的先河。 兵馬俑的陣容 秦始皇兵馬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雕塑博物館,總共有3個兵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一號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身高1.7米左右,最高的1.9米。陶馬高1.5米左右,身長2米左右,戰車與實用車大小一致。人、馬車和軍陣通過寫實手法加以再現。秦俑大部分手執青銅兵器,有弓、弩、箭鏃、鈹、矛、戈、殳、劍、彎刀和鉞。青銅兵器因經過防鏽處理,埋在地下兩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鋒利如新。 二號坑呈曲尺形,位於一號坑的東北側和三號坑的東側,東西長96米,南北寬為84米,總面積約為6000平方米。坑內建築與一號坑相同,但佈陣更為複雜,兵種更為齊全,是3個坑中最為壯觀的軍陣。它由騎兵、戰車和步兵(包括弩兵)組成,是多兵種的特殊部隊。陶俑陶馬1300多件,戰車80餘輛,青銅兵器數萬件。這個軍陣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位於俑坑東端,四周長廊有立式弩兵俑60個,陣心面東的160個蹲跪式弩兵俑組成;第二個單元,位於俑坑的右側,由64乘戰車組成方陣。每列8乘,共有8列;第三單元,位於中部,由19輛戰車,264個步兵俑和8個騎士俑組成長方形陣,共分3列;第四單元,位於軍陣左側,108個騎士俑和180匹陶鞍馬俑排成11列橫隊,組成長方形騎兵陣。 三號坑位於一號兵馬俑坑西端北側,與二號兵馬俑坑東西相對,南距一號坑25米,東距二號坑120米,面積約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門前有一乘戰車,內有武士俑68個。從3號坑的佈局看,似為總指揮部,統帥左、右、中三軍。縱觀這千百個兵馬俑,其雕塑藝術成就達到了一種史無前例的高度。

秦俑:氣勢磅礴的陣容

秦俑:氣勢磅礴的陣容

秦俑:氣勢磅礴的陣容

秦俑:氣勢磅礴的陣容

秦俑:氣勢磅礴的陣容

秦俑的著色特點 秦俑的色彩主要有紅、綠、藍、黃、紫、褐、白、黑八種顏色。如果再加上深淺濃淡不同的顏色,如硃紅、粉紅、棗紅色、中黃、粉紫、粉綠等,其顏色就不下十幾種了。化驗表明這些顏色均為礦物質,例如辰砂、鉛丹、赭石、孔雀石、銅礦、鉛丹、褐鐵礦、鉛白、高嶺土、無定形炭等等。這些礦物質都是中國傳統繪畫的主要顏料。秦俑運用瞭如此豐富的礦物顏料,表明2000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已能大量生產和廣泛使用這些顏料。這不僅在彩繪藝術史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著重要意義。 藝術風格 兵馬俑整體風格渾厚,健美、洗練。如果仔細觀察,臉型、髮型、體態、神韻均有差異,從中可以看出秦兵來自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民族,人物性格也不盡相同。陶馬雙耳豎立,有的張嘴嘶鳴,有的閉嘴靜立。所有這些秦始皇兵馬俑都富有感人的藝術魅力。 秦始皇兵馬俑全面系統地具體展現出了中國古代第一個封建王朝的軍隊風貌。秦始皇兵馬俑的發現,對研究秦代軍隊編制,武器裝備、作戰方式以及士兵的服飾、雕塑藝術等,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