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回锅肉”为什么没有了原来香香的味道?

我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记忆中儿时的“回锅肉”,香飘十里(当然很夸张)������。不过,要是哪一户人家炒了“回锅肉”,不仅仅满院子(很大的院子或许有三二十户人家)甚至连“冲对面”(“冲”是指连片的层级水田,也是汇集洪水并且是洪水排放的必经渠道。“冲对面”大概几十上百米远)都能闻到香香的味道。这个记忆里“回锅肉”,起码有二三十年都未曾再遇到过了。

现在,即便隔壁家炒了回锅肉也不一定能闻得到香味������。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一差异呢?是什么原因把回锅肉的香味给弄没了呢?曾经细细的想过这一问题,自个儿得出结论就以下几点。对否?望大家指正。

1.猪肉的差异:儿时的猪肉全部是“粮食猪”(饲喂的猪食都是天然的青草或者新鲜的秸秆、粮食和各家各户自己家里的“潲水”)。而现在这样吃食长大的猪几乎可以说是绝迹了。——这或许就造成了猪肉肉质的差异。

2.炒回锅肉的原辅、佐料材质上有差异:回锅肉的经典辅料是“蒜苗”,其它花椒、大料、八角以及豆瓣(自酿豆油水)、盐(别问为什么没有味精,因为那个时候我们这里能买“味精”来用的人家非常非常少)。这些辅、佐料的材质、质地,应该是“今非昔比”——貌似没有差异,实则,随农药、化肥的越施越多,对土壤造成了污染,从而影响了这些辅佐料的材质和品质。也或许是这些辅、佐自身产生了变异,造成了材质的差异。

3.或许咱们的味觉越来越挑剔越来越不敏感了。不过这种可能性应该几乎不存在。

就“回锅肉不再香”这一现象,衷心希望专家们、学者们能好好的调查一下,认认真真的分析、研究一下,找出“回锅肉”不再香的所有原因,找回回锅肉当初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