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喝酒时为什么要干杯呢?原来是怕酒中有毒

我们在聚会的时候总是要喝些酒的,酒谐音同九,在中国这个数字代表着圆满、吉祥、祝福。俗话说,五斤粮食一斤酒,酒是粮食的精华。遇见开心的事要喝,遇见不开心的事更要喝。借酒抒情、借酒消愁,可以说喝酒早就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且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

当我们与他人一起喝酒端起酒杯时,总是先要有所祝福,然后碰杯一饮而尽,我们叫做干杯。那么,人们为什么在喝酒是时候会干杯呢?干杯这个礼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在中国古代,早在神农时代就有了酒。那个时候喝酒是一件很隆重的礼仪性的活动,其次才是娱乐活动。即使后来酒成为普遍的饮品,其礼仪的功能仍被保留。比如,皇帝在祭天等重要的活动中,都会用到酒。

关于杜康发明酒,有一个传说。有一日,杜康闲来无事在家中冥思苦想喝点什么,可是那个时候除了水没有其他的饮品。想着想着睡着了,这个时候他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童颜鹤发的老者对他说:“你用一木桶剩入五斤粮食再掺入水,浸泡九天九夜,于第十日酉时之前找到三个人,令其每人放入一滴精血,既可得到佳酿”。说完这个老头就不见了。杜康从梦中醒来按照梦中老者的方法去做了。到了第十天,他拎起木桶就出了门去寻找那三个人。刚出门就遇见一个书生,杜康向其说明缘由之后书生答应了,滴入桶中一滴血。片刻,远处来了一队人马,为首的是一个将军,十分威武,当杜康向他提出要他一滴血的请求时,这个将军倒是很支持他,于是第二滴血也有了。可是将军走后,杜康却寻不到第三个人了,这时杜康很后悔,为什么不在刚才那队士兵中随便找个人呢?眼看就要到酉时了,杜康不想放弃,这时他一下子想起了村中有一个傻子。他来到傻子家,强行了弄破了傻子的手指,流出的血滴入了木桶中,傻子疼的一会大喊一会晕头晕脑在地上乱打滚。

当酉时过了,杜康乘出饮品,尝了一大口,觉得味道很好,而且头脑很清爽,于是又来第二口,这一口味道倒是淡了点,但是觉得脑袋有些晕,并且之前不敢做的一些事现在却想尝试着去做一下,胆子大了。接着杜康又喝了第三口,顿时觉得天旋地转,走路也里倒歪斜,说起话来嗓门也大了很多。自此,杜康在梦中老者的指引下掌握了制作这种饮品的方法。但是杜康却发愁这东西应该起什么名字呢?他一想,这玩意是用三个人的血,而且是在酉时之前滴的,干脆就在酉字前边加三滴水吧,写作“酒”,可是这个字应该念什么呢?他又一想,这种饮品是浸泡了九天九夜才做成的,干脆就读做“jiu”好了。于是,酒就是这样被杜康发明出来了。在酿酒这一行业,每当所酿的一锅酒要起锅时都要先拜一拜酒神,这个酒神就是杜康。

说完了关于酒的传说我们言归正传,前边提到了喝酒起初是一种礼仪性的活动。在古代,氏族部落之间矛盾重重,所以刺杀等行为时有发生。而两个部族的人见面时,为了以示欢迎,会用酒来招待。当提起酒杯时,会先说上一些祝福的话,并用右手持杯,两臂与肩平齐示意对方,我的腰间没有武器,你放心,该吃吃该喝喝。渐渐的这种友好的动作就演变成了今天的敬酒。

而在欧洲过去更黑暗,欧洲人有段时期非常流行在酒里下毒,从而毒杀对方。当两个敌对势力的人坐在一起商谈事情喝点酒的时候,为了证明对方没有在酒里下毒,双方要用自己手中盛满酒的杯子用力碰一下对方的,这样酒就会在外力的作用下溅到对方的杯中,如果酒中下毒了,那么要死大家一起死。就这样,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人们虽然在喝酒的时候不会往酒里下毒,但是这种证明酒中没毒的举动却保留了下来,并演变成了喝酒的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