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美好与邪恶的交织

咖啡,从山区的普通植物到使巴尔扎克说出"暗喻如同骑兵般列队狂奔"的灵感源泉再到每天的日常饮品,这种黑色的液体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液体。名称源于埃塞俄比亚小镇卡夫塔的它是地球上除了石油之外,最有价值的合法商品。从咖啡的产地到变成你早餐桌子上的咖啡,每年有两千五百亿杯咖啡被这样消耗着。然而如此的销量,带给种植者的却是极其微薄的收入,利润分配的不平衡最后演变成了矛盾的源泉。在全世界大范围流行的百年时间里,咖啡给人类的政治、经济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一颗豆子的点燃世界之旅

咖啡的原料的是咖啡豆,这是一种长在咖啡树上的包裹在红色浆果里的绿色豆子。关于咖啡的起源,就像他的颜色一样神秘,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了。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咖啡树来自于埃塞俄比亚的山区。就如同每一个文明都有一个创世故事,咖啡豆在埃塞俄比亚的山区也有属于他自己的传说。

一个名叫卡尔迪的牧羊人,每天用他的歌声来召唤羊群,有一天傍晚,他如同平时一样唱起了歌谣,然而羊群并没有回来,在一段时间过后,他决定自己去找羊群。当他找到时,羊群却在兴奋的跑着跳着,他认为是羊群食用了他们身旁不知名的植物的缘故,于是他也试了一颗,一段时间之后他也和羊一样,变得兴奋了起来,于是他将这种浆果带回了村庄,开始种植。


这个传说同时也说明了最原始的咖啡食用方式就是咀嚼咖啡豆,除此之外,埃塞俄比亚人还使用热水冲泡咖啡树的叶子。直到公元1400年,有人将新鲜的咖啡豆用火烘烤,再磨碎冲泡,才制成了与现代的咖啡相似的饮品。如今在埃塞俄比亚人的家庭中,只有女性能够烘焙咖啡豆,当地的部落还保留了类似于宗教祭祀的咖啡饮用方式。咖啡是埃塞俄比亚文化中的传统与骄傲。

历史向前进,阿拉伯人开始出现在咖啡传播的过程中。在如今看来,阿拉伯人占据了咖啡传播的一半功劳,没有他们就没有欧洲和亚洲的咖啡传播。来自埃塞俄比亚的流亡者将这种植物带到了阿拉伯世界,于是阿拉伯人开始在现今也门境内的穆哈港种植咖啡树。最初对于阿拉伯人来说,咖啡是宗教饮品,它的提神功效能够让教徒们更狂热的祈祷。逐渐地,咖啡从寺庙流向了常人的生活。咖啡在家庭有人拜访时开始展现它的社交功能,来上一杯,使人兴奋,便于愉悦的交谈。而对于那些在家里没有办法单独喝上咖啡的人,针对他们的咖啡馆开始在街上出现,咖啡馆成了社交和游戏的最佳场所。由于咖啡馆能够让各个阶层的人汇集到一起,馆内的纠纷与摩擦的开始出现,咖啡馆便背上了滋生邪恶的大锅。1511年,麦加的总督颁布了关闭咖啡馆。即使伊斯兰教义禁止使用有如此功效的饮料,也没有办法阻止阿拉伯人对咖啡的狂热,而对于咖啡狂热的伊斯兰教徒里正好有一名苏丹,他是总督的上司,在他的作用下,这条命令被撤销。


在土耳其人征服阿拉伯世界后,咖啡文化得到传承。不久,咖啡在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渐稳固。咖啡馆成了土耳其人的重要聚集地,人们经常光顾咖啡馆,在非祈祷时间交谈。这也催生出了一种对于咖啡残渣占卜的技能,说是占卜,其实是一种对于通过咖啡的残余量来判断交谈中的满意度,比如两个人交谈甚欢,咖啡的饮用量必定更大。而随着对咖啡品味的逐渐提升,土耳其人更加注意保护他们钟爱的咖啡豆。咖啡是一种被严密保护的商品,特别是奥斯曼帝国时期,这个时期,土耳其人将咖啡广泛向外传播,但他们不希望其他人能种植咖啡。因此,为了保持咖啡的垄断地位,他们在出口咖啡豆时将咖啡豆煮熟,种皮失去活性,里头的酶被破坏,无法分解胚乳中的养分,阻止了咖啡豆生长繁殖。

大约在公元1670年前后,一个叫巴巴博丹的印度僧侣冒着生命危险,从也门偷盗出几粒咖啡的种子,黏在腹部,带回故乡种植。荷兰东印度公司听说这个消息后,重金从印度人手中收购了一些种子并在自己的殖民地爪哇、锡兰、印尼一带试种。荷兰人又把树苗运送到阿姆斯特丹的植物园温室中进行培育.在一次友好会晤中,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收到阿姆斯特丹市市长的礼物——一株咖啡树苗。咖啡树苗开始种植在皇宫的树丛中。当时一个法国海军中尉加布里埃尔·马修·迪克鲁,得到了国王情妇赠与的咖啡树苗。为了发财,他带着它们踏上航船,前往美洲新大陆。马修·迪克鲁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和树苗一起侥幸活着踏上美洲的马丁尼克岛。1726年,马丁尼克岛第一次采收咖啡。50年后,这里的咖啡产量达到了1900万磅,远远超过之前的最大产地爪哇。18世纪晚期,咖啡种植业在巴西、哥伦比亚迅猛发展,并进一步传播到中美洲。1730年,英国人从马丁尼克岛将咖啡带到牙买加;1735年到达圣多米尼加,1748年从多米尼加传到古巴,再从古巴送到哥斯达黎加和萨尔瓦多。

1683年7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围困维也纳。土耳其人来到维也纳城门,包围了城池,准备进攻。欧洲岌岌可危,一个叫佛朗茨·乔治斯的年轻人,曾经在阿拉伯生活过,会讲阿拉伯语,他假装成阿拉伯商人,潜逃出了封锁线,将需要支援的消息传递给波兰军队。9月,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约翰三世·索别斯基率领的波兰和神圣罗马帝国的联军打败了大维齐尔——卡拉·穆斯塔法·巴沙率领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土耳其人在匆忙逃亡中,他们留下了成袋的未经烘焙的咖啡豆。乔治斯意识到这是个机会,而他知道咖啡烘焙冲泡的基本知识,很快,他就开了维也纳的第一家咖啡馆。和土耳其人一样,他在咖啡中加糖以改善口味。维也纳人不喜欢咖啡底部的渣滓,就开始过滤咖啡,他们也不喜欢纯咖啡的原始味道,就尝试加入牛奶。这是最接近现代口味的咖啡。



维也纳人开启了现代咖啡的口味,而意大利人让口味变得更加的完美。1720年,威尼斯的第一家咖啡馆正式营业。当咖啡传到威尼斯时,在土耳其流传的咖啡会让人产生同性恋行为的说法也被带到了这里,因此基督教的神父认为咖啡是邪恶的,是一种对于基督教的威胁,他们请求教皇禁止咖啡。然而教皇却觉得十分美味,于是咖啡逃脱了被禁的危险。1750年前后,威尼斯的咖啡馆增至200家。威尼斯的咖啡馆由于威尼斯人对于外国人的排斥,所以大部分都不招待外国人,位于圣马可广场上的拉维纳咖啡馆是少数接待外国人的咖啡馆之一。前承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后启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的理查德-瓦格纳是这里的常客,《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 und Isolde》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17世纪晚期,土耳其苏丹王造访巴黎,咖啡风潮席卷巴黎,从宫廷的树苗开始走上普通人的餐桌。法国人并不知道如何泡制咖啡,意大利人普罗科皮奥·德·科特勒抓住了这个机会。在1686年,第一家法国咖啡馆开张了。法国人开始聚集在咖啡馆探讨、辩论。聊天上升到艺术高度,咖啡取代了葡萄酒。在法国,路易斯十四世和十五世统治时期一个男人平均每天喝掉7~8升葡萄酒,相当于每天喝掉半升纯酒精。所有人都喝酒,甚至小孩子也喝。以至于欧洲在数十年间都笼罩在酒精的阴霾中。咖啡的出现,让人们发现了新的去处,没有酒精也可以喝一杯,在咖啡馆的大理石桌周围,法国人讨论时事,思考该做些什么,许多咖啡馆编辑发行自己的时事通讯,咖啡馆成为了重要新闻管道和议政园地。这使人们想到,拥有清醒的头脑是多么重要,如果你喝醉了就不能谋划战事,不能讨论政治事件。有许多革命运动开始与咖啡馆,例如:马拉、罗伯斯庇尔、丹东都曾坐在咖啡馆,直到他们被斩首之前都在咖啡馆交流、讨论。攻占巴士底狱之后,革命家卡米尔在福耶咖啡馆与他的追随者会面。


 跨过英吉利海峡,来到英国。人们印象中更爱喝茶的英国人也曾经成为过咖啡的拥趸。到18世纪,伦敦就有咖啡馆2000家。这里是知识分子的培育基地,被称为便士大学,因为只需要花一便士买杯咖啡,就可以畅所欲言。没有酒精,你可以清醒着好好工作,做一番事业。咖啡馆成为支撑伦敦社会和商业生活的轴心,伦敦城运转起来了。由于冲泡一杯好喝的咖啡,而泡一壶咖啡比茶要难得多。首先得烘焙咖啡豆,接着是研磨或粉碎,然后才能冲泡咖啡,实际上想喝咖啡并不容易。茶室的老板会告诉你茶叶便于饮用。于是,茶变成了流行饮品,女士们爱上了喝茶,下午茶开始流行。喝茶优雅而富于魅力,成为一种美妙愉悦的体验。下午时分,女士们可以和孩子交流,因此下午茶成为了一种家庭活动。茶叶进口数量激增,茶叶行业利润可观,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从中国进口茶叶的权利,他们只想卖茶叶。因此,18世纪晚期,英国成为茶的主要消费国。茶的地位日渐巩固,英国人逐渐淡忘了咖啡。

1756年春天,欧洲两大集团军的七年战争爆发了。1763年,英国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胜利背后的代价是惨痛的,英国国库空虚,于是决定将茶叶加税。北美的由于殖民行为的存在,生活习性类似,也需要大量茶叶。1773年12月16日发生被约翰·亚当斯称为波士顿茶叶大摧毁的倾倒茶叶事件。"自由之子"领导的示威者们乔装成印第安人的模样潜入商船,将东印度公司运来的一整船茶叶倾入波士顿湾,以此反抗英国国会于1773年颁布的《茶税法》。该事件发生后,英国国会于1774年起陆续颁布了五条《强制法令》,又称《不可容忍法令》,作为对此事件的回应。美洲的十三个殖民地的殖民者们为了对抗《不可容忍法令》,召集了第一届大陆议会,向英国王室请愿,希望其能够撤销这些法令。然而,在1775年,殖民地与英国政府之间的矛盾还是爆发了,并最终成为了如今我们所说的美国革命。为了独立,美国人觉得需要从根本上抛弃英国人的传统,再加上临近的拉丁美洲大规模种植的咖啡树,咖啡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替代品。



1848 年,加利福尼亚开始淘金潮,吸引了美国其余地方乃至海外的大约300,000人来到加利福尼亚。这些早期金子寻找者,通过货车等一些交通工具横跨了美洲大陆,在其旅途中,经历了重重困难。伴随他们的还有疲劳,来自巴西生产的廉价咖啡成了淘金最好的伴侣。

1892年,美国饮食家Joe Cheek研制出一种味道纯美,香味浓郁的咖啡,在当地上流社会的聚会场所——麦斯威尔饭店推出,迅速成为名流雅士的至爱, Joe Cheek由此把这种咖啡命名为麦斯威尔咖啡。前美国总统罗斯福首次品尝到麦斯威尔咖啡时,大赞"滴滴香浓,意犹未尽"(Good to the last drop)。

1900年,咖啡价格轻微崩盘,在1929年的大萧条前夕,咖啡价格彻底崩盘,这也许是征兆。罐装的廉价咖啡豆开始出现在市场上,美国的小作坊抵挡不住攻势,逐渐被收购。二战开始由于军人的需求而出现的速溶咖啡开始流行。巴西的廉价咖啡豆促进了速溶咖啡的生产规模,而巴西自己却很惨。如果要说美国对咖啡的贡献,应该是把茶叶倒进波士顿港口和把星巴克开满全世界这两件事了。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伴随着咖啡香气的是它的酸苦味,就像它再给一些人带来社交和艺术的同时,也给另外一些人带来了苦难。

1791年,不堪忍受的海地奴隶们起义了。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摧毁所有的糖和咖啡种植园,海地也因此成为西半球最贫穷的国家。奴隶斗争持续了12年,因为无法夺回海地拿破仑动用了军队镇压起义,最终却以失败告终。而1791年奴隶起义的原因是:两年前法国革命的爆发。很大程度上而言,法国革命是在咖啡馆里酝酿的。咖啡为欧洲带来了革命,奴隶则因被迫种植咖啡而发动了起义。

中美洲的危地马拉,由于冷战结束之后的咖啡市场搅局者越南的昂首猛进而陷入危机,即使在今天,来自危地马拉的种植者一天的工资也很难买得起咖啡馆里的一杯咖啡。

南美洲的巴西,是最后一个废除奴隶制度的美洲国家,在独立后的一百年间,巴西仍旧沿着殖民地时期的路径,发展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这促成了19世纪咖啡经济的畸形繁荣,巴西的咖啡种植量远远超过其他经济作物,这种单调的经济结构十分脆弱。拥有巨额财富的咖啡种植园主通过操控大选,与政界结盟,掌控了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大权。咖啡种植者采用古老粗放的刀耕火种方法,对土地进行掠夺性开垦,为了扩大咖啡种植园规模而不断砍伐森林,一旦某片土地露出疲态,种植者就放弃这片土地,把新的雨林夷为平地进行咖啡种植。由于缺乏管制,咖啡市场开始失衡。普通种植者只能种植咖啡而不能烘焙咖啡,咖啡公司收购回去的产品经过烘焙后没有办法卖出,而种植者们依然能从被收购原料中获利,这驱使种植者继续种植,供需进一步失衡。由于二战,欧洲市场销量大幅度下滑,巴西的经济雪上加霜。为了保证瓦加斯政府的亲美作风,美国收购了巴西1941-1943年间所有未出售的咖啡豆。1962年,《国际咖啡协定》签署,协定的目标是确保与世界咖啡经济有关的国际合作得到加强;为协定政府间的磋商和谈判提供论坛,讨论有关咖啡的问题,寻求世界咖啡供给与需求达到合理的平衡的方法。但是这对于想要压榨利润的咖啡巨头来说依然有漏洞可钻。

来自底层的咖啡种植者闻不到咖啡的香味,只有苦涩留在他们心间。


结语

人们现在会比以往更需要刺激,缺少刺激的思考过于理性,咖啡因对于神经系统的产生的影响而造成的波动会跳出局部最优。社会对于兴奋的渴望是咖啡种植者的希望所在。人们比从前对咖啡产生了更高的口味要求,但是也更有兴趣了解咖啡历史的。黑色的咖啡里掺杂的是思想的灵感,是命运的变革,也是人类的血和泪。它是如此的深邃,我想没有任何人能将它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