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也是“战斗”!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公众心理疏导,根据市委宣传部要求,由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推出

疫情防控心理疏导短视频系列共5部,即《医护篇》《社区篇》《宅家篇》《家长篇》《复工篇》

通过视觉演绎和专家建言,预防和纾解市民因疫情带来的情绪影响,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涵育健康乐观的心态。

病毒无情,人间有情。让我们心怀阳光,温暖前行。


《社会宣传心理疏导专题·宅家篇》编导手记

一分钟的短视频,却让我有幸记录了三个小故事。

七十多岁的陈阿姨年轻时是插队新疆喀什的知青,南疆的风雨洗礼,让她变得坚强而乐观。她喜好文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每天都会在“全民K歌”榜上表现一段。陈阿姨的先生是英语系的高材生,和热情开朗的陈阿姨在一起,算得上是学霸与文艺之花的组合。疫情期间,出行不便,许多商家也都关了门,陈阿姨就网购了理发工具,给全家人当起了TONY老师。陈阿姨上一次给人理发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可先生还是自告奋勇当上了她的第一个“模特”。每当陈阿姨推子推多了,先生都会笑着说“没事,我觉得蛮好”!先生精心照顾的鱼缸也繁衍出了新的小鱼小虾······,我们的生活总是要不断向前,在他们那间温暖明亮的小屋里,我完全看不到宅家带来的焦虑,我明白了只有心中怀揣小美好,才能让生活充满勇气。

第二个主角吴爷叔,他的故事要从去年上海社区“美丽家园”建设开始讲起。那时候,社区里进行绿化修剪,许多枝丫都被当作垃圾处理掉了,喜欢搞搞手工艺的吴爷叔把许多造型独特的枝丫捡回了家。那时候还不知道能干啥,这次疫情居家,吴爷叔灵感突发,寻思着把这些枝丫做成创意拐杖。这一做不得了,从造型设计到打磨抛光,吴爷叔越来越乐在其中,成品也非常令他满意,亲戚朋友看到了也都来“讨要”一根回去。本来每天都只能紧盯着疫情报道的日子,一下子变得轻松而文艺了。我们去拍摄的时候,吴爷叔家一楼的院子已经被改造成一个小小的工作室,他说疫情总归会过去的,生活里有意思的事不能缺席。

第三个故事是静安区彭浦镇一群帮助宅家居民的社区干部。其中他们需要对接一户从武汉回来居家隔离的人家。为了让他们安心居家,减少邻里之间的恐慌,社区工作人员担负起为这家人收寄快递的重任。有时候是满满一箱玻璃瓶装的酱油,有时候是五十斤的大米,有时候是小朋友上网课必备的打印机……每次说起这户住在六楼的隔离户,社区工作人员都有种苦中作乐的感觉,但即便如此,这些小小的苦并不会让他们烦恼,反而是社区邻里间让人心安的温暖。镇党委为此还专门开辟了宅家“趣生活”短视频征集窗口,她们说,“看到各家都过得那么充实,我们就放心啦”!

一分钟的短视频,每个故事也许只有十几秒,但他们的生活远远不止这些精彩。我想,纪录片之所以美好,就是在于能记录下这些平凡故事,微小,却闪着光。在这次疫情中,每个平凡家庭都是一座温暖堡垒,正因为堡垒里的人努力生活,才让堡垒外的战斗后顾无忧。

宅家也是“战斗”!


导演:陈秀君

制作:柳遐工作室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

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

联合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