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说宅


我从1月23号到今天在家里宅了整一个月了。既然宅着就借说“宅”这个字,来表达心中的万千感慨之一二。

“宅家”说宅

宅家说“宅”

“宅”在古代最常用的意思是“住处”,也就是人们所住的房屋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有“方宅十余亩”,白居易《琵琶行》有“黄芦苦绕宅生”这样的句子。与部首“宝盖”有关的字本来就与房屋有关。但据考证,“宅”最开始的意思大概是观天象的“天文台”。从“天文台”慢慢引申为“居所”我们可以认为古人大概明白了一个道理:遵循天象,建立居所。也就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确立人居。而今宅在家里,深以为是。我们这次一定程度上不就是因为不够敬畏自然天理而只能宅在家中吗?

“宅家”说宅

宅:住处也。

“宅”的第二个常用义是“居于,处于某处”

鲍照《升天行》中有一句“家世宅官辅,胜带宦王城”。大意是我们家世代住在京城(附近),几代人都在朝中为官。如果能“宅”在京城、身居要职的确荣耀。但在共克时艰的背景下,无论宅在哪里都有了一个共性——“宅在家中”,也都面临同样的考验——身处家中如何心平气和,如何“宅”有所得?

“宅家”说宅

宅:处于家中

古代文人,若仕途顺意,那么公务繁忙,“十旬休暇”,故而乐于偶尔一“宅”;如若人生失意,也深谙“穷则独善其身”之道,亦可心平气和“宅”在书斋,著书立说,立言修心。王维就写了不少“宅居”乐趣的诗,看这两首: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宅家”说宅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那种闲适洒脱看淡尘世的傲然情怀似乎只属于古人、只存在诗中。我们今天的人,身处生机蓬勃的时代氛围中,生命的节奏已经习惯了快速、密集,这一闲下来,反倒无所事事、空虚焦虑了。那么,如何“宅”在“宅”中,还能不乏生之乐趣呢?相信宅居一月,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宅居新常态,生命节律已经调节到了合适从容的刻度上。用一句话概括,大概就是:身在宅中,心系远方。那我们的远方是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来说说“宅”的第三个意思:处于某种地位、担任某种职务

《尚书·舜典》有“使宅百揆”之句,意思是“让他总领国政”。的确,虽然我们宅在家中,但是在我们的小宅之外,无数“以国家为宅”的人——干部、医生、志愿者等等——正在为确保我们“安居乐宅”奋战不息。我们在对他们致以敬意之时,也要反观自省,想一想自己“宅在何处”可以在宅居的同时为“远方”做些什么。

“宅家”说宅

舍小家,顾大家

“宅家”说宅

为你安居,奔走不息

其实我们都不会停止行动,我们都不会让生活陷入停滞。于是,隔着屏幕,老师们开启了直播模式;隔着手机,大事小情尽在眼前。这个世界,已经连成了一个整体,无论我们处在工作岗位,还是家中,其实都是一个个跃动的分子,连接成网,共同维护我们的大家小宅的安康。

“宅家”说宅

身宅家中,心在远方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舍小家顾大家的逆行者承担了更大的责任,面临着更大的考验。其中有一些人已经光荣殉职。我们不得不怀着哀悼的心情说说“宅”的第四个意思——墓穴。《礼记·杂记》中说“大夫卜宅与葬日”。那些牺牲在抗疫前线的“战士们”,虽不能为自己“卜宅与葬日”,但都是舍生忘死、向死而前的勇士。而今,他们以天地家国为“宅”,我们无以为报,只能希望逝者安息,存者安康。

“宅家”说宅

逝者安息,存者安康

另外,“宅”在古代还形成了几个合成词,比如“宅家”唐代是对皇帝的敬称,这么一说,心里是不是舒坦很多?“宅眷”就是家属,很少这么久地与“宅眷”相伴,烦了吗?倦了吗?可能开始会有,但我相信现在大多数家庭都会把这“不得不享受”的亲子时光由烦躁无聊变成了充实快乐吧!

“宅家”说宅

与宅眷相伴,其乐无穷

还有“宅神”一词,一指“司家宅的土地神、灶神”,愿它保佑我们安居乐业;一指“成神”,说到这个意思,一定会有朋友会心一笑——宅了这么久,灵性非凡的国人想出了花式宅居大法:立扫帚啊,填瓶子啊……还真是“宅成神”了!

“宅家”说宅

宅居成神,“瓶”安快乐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宅心”一词。它的意思是:⒈居心,把心思放在某事上。⒉归心。

大家都知道要“宅心仁厚”,就是“把心思放在仁义厚道的事情上”。疫情是对我们方方面面的考验,其中对人性的考验答案应该最为复杂多样。但归根结底,“宅心仁厚”的人,才会获得他人的尊敬;宅心仁厚的国家,才会“万众归心”。

“宅家”说宅

宅心仁厚,万众归心

写到这儿,我家那个“宅心仁厚”的志愿者——参与党员下沉到社区活动的爱人,天天在小区巡视2小时——回来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为啥?

宅居宅中宅神护,宅在工作宅心笃!

“宅家”说宅

宅居宅中宅神护,宅在工作宅心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