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家常菜——回锅肉


历史起源

传说回锅肉起源于清代末期,由一位姓凌的翰林偶然发明。然而,真相并非如此,回锅肉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北宋,具体于何时诞生、由何人刨制、自何时流行已无法考证 。古时称为“油爆肉”,味道偏向于咸鲜,到了明清时期,辣椒的传入,致使回锅肉基本定型。清末豆瓣的创制,大大提升了回锅肉的口感和品质,使回锅肉成为川菜中最著名的一道菜。

锅中加花椒、姜片、大葱段、足量水烧沸,放入五花肉煮至七成熟捞出。

晾凉后切成薄片。

蒜苗洗净,斜切成段;红椒去蒂切菱形片。

锅烧热,放入五花肉片炒至出油呈“灯盏窝”状。


另起锅,爆香姜蒜末。下入郫县豆瓣酱炒香出红油。

倒入五花肉片,烹入酱油翻炒均匀。加入少许甜面酱、白糖调味。

下入蒜苗、红椒炒至断生,装盘即可。

小窍门

1、煮肉一定要滚水下锅,才能封住里面的水分,成菜吃起来才更润泽一些。在煮之前,在水里放姜片、葱段、花椒粒熬出香味,再将肉放入煮制。

2、加甜面酱,这样使味道浓厚,用量不要多;二是加一点白糖,因为回锅肉要稍稍有点甜味才好,甜面酱起到味浓的作用,白糖起到味厚的作用。
3、回锅肉最好用后腿二刀肉,就是猪屁股尖尖那块肉。买不到的话,后腿肉、五花肉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