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深圳网友晒出的三十年前“永久”房产证,刺痛了买房者!

有网友晒出了三十年前的永久房产证,那时候这个东西被叫做:房屋买卖协议书。

买卖需要律师见证,所以,有了这个“宝安县布吉镇法律服务所”作封面:

一九八八年的宝安吓村沙湾市场,当时有一个荣光的名字——“特区第一农贸市场”。

沙湾市场是一个双层构造的农贸市场,主营菜肉、服装、日用品。一楼菜市场,二楼卖衣服、杂货、日用品。生意特别红火。正是因为生意红火,回报率高,所以这类型的物业是比较受欢迎的。

这间店铺的第一位买家,在一九八八年买下了它。当时总价一万二,产权写着“永久”。

“沙湾市场小店“”房屋买卖协议书

当时的宝安县国土局批复的征地文件

合同里的征地协议书

一九九二年,花了四万块,从原业主手里把店铺接了过来。

那是一个二十三平米的空间(有飘出部分,所以实际面积比协议书上写的要多),分上下两层,

实用面积有将近四十平

带厨房和厕所。可以说它是铺子,也可以说是住宅。当时买下它,家人一致认为“考虑周全”——假如生意不好,退一步说,还能住人嘛。

但四万块是要一次性付清的,无法贷款。九二年,四万可是笔巨款,这笔“巨款”怎么来的呢?

我们的目光投向了股票。

股票换店铺

不知多少人对1991年11月蛇口工业园的那场股票认购有印象。

股票,那时候是一个鲜有人知的东西。深交所1990年营业,股票的概念才慢慢开始传播开来。

我们家跟各路亲朋借到了5张身份证,领了5张表格抽新股。最后有两张抽中了“深中华”,代号000017。一张中签可以认购2000股,一股的首发价是3.75元。总认购价一万五。最后,和亲人朋友们借钱,全部买下。

深中华,1992年3月31日上市,当天的开盘价每股11元,然后持续涨,涨到了21元

咱家买的股票,总市值四万。我们就直接用股票换了这间店铺,中途没有变现。

当时一名普通工人的月工资三、四百块,而这样的店铺月租金有两百多,

一下缓解了生活的劳碌和压力。

如今回头看

当然,回头看,这笔钱如果当时拿去交商品房首付,如今回报高得多。那时的盲区,在于不懂得区分商品房、小产权房,也搞不清底商、街铺的优势,更无法想到有一天,这样的农贸市场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例如:八八年,南山玫瑰园的房子,一套66平米的总价1.3万,单价不过200块。九二年,龙华的房子,不过1500一平

拿店铺对比,当时同样的价格,也可以买到东门的一间临街铺位了。

如今,玫瑰园的房已经卖到了每平米十万上下。龙华的房子,也去到了4万多一平。东门街的底商,更是印钞机。而这个店铺的月租金,九二年租200元,现在才租到500元。可以说,租金水平其实是在不停倒退。无论从升值角度或现金流的角度看,它都大大落后其它物业的增幅。

不过,只有当时间的潮水褪去,清点收获,才知对错。而在每一个“当下”,人都是容易浑然不觉的。投资是一门讲究的学问,哪怕是一个微妙的决定,放到十年二十年后,通过时间的放大镜再看,都会与过去产生巨大的反差。

沙湾市场在历史的风卷残云中,褪去了昔日的底色,逐渐被密集的城中村包围。人员复杂、产权错综、片区建筑密度大。即便市场外墙的墙皮脱落了,漏水严重,钢筋外露,问题多多,也没被谁瞧上一眼,可能借此背上旧改的希冀,获得新生。

面对如今四十年,五十年和七十年的产品,这张永久产权证,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