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胜多—— 吴佩孚直奉第一战赶走张作霖

近年来,不少研究吴佩孚军事思想的学者形成共识,吴善于运用传统儒家伦理治军,提出军人要以“忠孝为体”,绝对服从命令,严守纪律。他用兵极注重部队的整体素质,常常借用关羽五百精兵破曹兵三十万、岳飞以八百精兵破金兵六十万的经典战例教育将士:兵贵精而不在多。据说,有一次吴佩孚派出学兵团去郑州车站迎接两湖巡阅使王占元,适逢倾盆大雨,士兵直立雨中,纹丝不动。王占元感慨道:“说起来真惭愧,看看人家是什么军队,咱们是什么军队!”那么,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吴佩孚如何以六万精兵迎战张作霖十多万东北军的呢?到底凭借什么以少胜多,将奉军打回东北老家?民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战争又给近代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1922 年 4 月 26 日,两军战线迅速逼近,直军首先发动进攻,直指天津。在两天时间里,阵地几度易手,双方死伤甚重,军情升级。此后,直军来势迅猛,多次攻克奉军防地,声威大振。张作霖不敢轻敌,赶赴军粮城亲自督战。

4 月 29 日直军三路并进,向东路良王庄、中路廊坊、西路长辛店同时发起总攻。同日镇威军总司令张作霖向各部下达总攻击令。直奉之间的正面战争正式打响。东路主要在津浦线进行,直军先声夺人,攻克大城。张作霖之子张学良率兵万余前来增援。双方鏖战一夜,奉军大败,溃退杨柳青,直军攻进马厂。听说西路奉军大败,本来还占据优势的东路奉军弃城奔逃。直军一路追击进占静海,奉军 7000 余人投降。直军乘胜追击,奉军残部退至军粮城,最后全部缴械。那么,西路战线奉军是如何丢城失地的呢?

西路是最关键的一条防线。期间经历长辛店、琉璃河、卢沟桥三场大战,直军才得以占据优势。西路奉军司令部驻地的长辛店成为双方攻防焦点。直军张福来部、董政国部向长辛店奉军发起攻击 , 突然,前方突击冲锋时遭遇如雨般的密集爆炸,竟是大片地雷阵,一时间直军损失惨重。但到傍晚,直军西路总指挥孙岳派兵奇袭,突破奉军阵地,歼灭千余人。

奉军增援部队火速赶到,击退直军,收复阵地,追击直军到琉璃河一线时,两军再次交锋。吴佩孚急调补充团冲上前线,击退奉军,进逼长辛店。在夺取长辛店的战斗中,双方展开了异常激烈的拉锯战,伤亡惨重。吴佩孚亲自督战,坚持一天一夜。后奉军炮火猛烈,直军只得边打边退,让出房山。

5 月 2 日拂晓,吴佩孚调整部署,集合西路主力,展开反攻。当双方处于胶着状态之时,吴佩孚面见冯玉祥手下骁将李鸣钟,组织夜间偷袭奉军一部,打完便走。奉军不问缘由,一路追击,结果陷入早已布下的埋伏圈与地雷阵。李鸣钟部截断后路,使奉军首尾难顾、坐以待毙。4 日凌晨,直军主力直扑卢沟桥。奉军一部战场倒戈,张景惠部陷入重围,突围后向卢沟桥溃退,直军占领长辛店。张景惠率残部逃往天津,所部被俘近三万人。至此,西路奉军彻底失败。

长辛店大捷,直军已稳操胜券。吴佩孚亲自指挥的中路战场上双方都派出了精锐部队。直军与张学良、郭松龄所部在霸县一带多次较量,数日激战,直军连败。但听说西路丢了长辛店,为保存实力,张学良决定不战而退。直军一路追击,攻占廊坊。张作霖见大势已去,军粮城不是久留之地,遂退往滦州。6 日,直军长驱直入军粮城。吴佩孚特地到张大帅的大本营转了一圈。然后凯旋天津,津城各路精英、市民纷纷夹道欢迎。他专门安排时间,向天津的北洋元老表达了拜见慰问之意。一阵寒暄过后,曾当过东三省总督的赵尔巽暗示吴佩孚要戒骄戒躁。吴佩孚一点面子都不给:“当年你启用了张作霖,如今他藐视中央,挑起战端,祸国殃民,你也该为此负责!”赵尔巽哑口无言。

此时张作霖虽损兵折将,还未丧失元气,想纠集几万人马,负隅顽抗。为肃清关内奉军,直军直捣滦州。奉军别说与直军短兵相接了,听到吴大帅的名字都胆战心惊。张作霖领着败军逃回沈阳老窝,直军一直追到秦皇岛。此后,张还不服输,再次收拾残部反扑秦皇岛,被直军孙岳部打得落花流水。直到此时,张才接受英国教士的从中调停,直奉签订了停战条约。从战前部署的兵力对比上看,奉军入关部队约 12.5 万;直军前线部队约 6 万余人,处于明显的劣势。重武器方面,奉军拥有各型火炮150 门,重机枪 200 挺;直军火炮 100 门,重机枪 100 挺,还有飞机两架,也不占优势。直军虽有渤海舰队的六艘军舰,但因列强干预双方空军与海军均未能发挥作用。

直军之所以能以弱胜强,主要得益于吴佩孚在政治上的宏大抱负、国家意识与深孚众望。在他眼里,张作霖从倒戈扶植代理人到贸然派兵入关,一再挑战中央政府,使已破碎的山河面临再次陷入大分裂的危险,是可忍,孰不可忍。在军事策略上,首先吴佩孚确立的军事目标是将奉张打回东北,保持现有各方势力的平衡,维护北京政府的正统与权威,以图一统河山,所以采取了力保关内安全、背城一战之策。比较之下,张作霖胜可加长伸向北京政府的手,以图中国之一统,败可退守东北老营,目的自私、缺乏必胜信念。

其次,虽然兵力悬殊、装备滞后,但直军特别是从洛阳带出来的军队训练有素,以一当十,纪律严明,勇往直前,战斗力极其旺盛。在战术运用上,吴佩孚在战前就悄悄地将参战部队分为强军与弱军,先用弱兵,后用强兵,试探对方实力,决不轻易拼消耗。等战机一到,他再派强兵突击,一举歼灭对方。在这次战争,直军多次使用奇袭战术,目标精准、出奇制胜。他又善于辅之以攻心战术,将奉军西路败绩消息传遍东线、中线,不战而屈人之兵。吴佩孚不愧是一名深得孙子兵法精髓的儒将,直奉一役,使直系牢固地掌握了对国内大局的控制权,也由此威名远扬。

其实,张作霖父子也是有政治理想的,只不过在人们传统的印象中其做法似乎更像是在经营奉系自己的“霸业”。孙中山就曾说过,我们在南方搞了几十年三民主义 , 民生居然不如东北的张家父子!张学良晚年也说:“我们张家父子,若不是为了爱国,会有这种下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