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各朝代名稱的來歷

夏商周秦西東漢

三國兩晉南北朝

隋唐五代有十國

宋元明清到民國

這四句口訣,是根據我從父親留下的《四角號碼》後面附錄《中國歷史朝代公元對照表》上朝代名稱編的。

我國各朝代名稱的來歷

編口訣時間是1971年,我那年15歲,對歷史特別感興趣,這是因為看《三國演義》、《水滸》等書引起的。可沒想到,這讓我後來對歷史學科著迷。本來應該是當歷史老師的料,可在恢復高考前兩年,我當了兵,還是偵察兵,和文化教育沒了關係。不過,我還是利用訓練休息時間,給戰友們“侃”歷史。有時講“三國”和“水滸”時會遇上“對手”,“僵”不下去就“打”了起來。反正都是偵察兵,每天就是打,誰不服氣,就把擒拿格鬥用上了。結果是一個個呲牙咧嘴,相互指責下手太狠。

1979年以後,部隊提幹需要考文化課,我被軍部選為歷史教員(部隊稱老師為教員),這下有了我“調侃”歷史的機會。

我一上講臺,對著黑壓壓幾百人的戰友,張口就揹我編的朝代名稱口訣,臺下戰友啞口無聲。本來大中華五千年的光輝歷史,卻讓我五十分鐘就“侃”完了。不過我發現效果還不錯,因為再沒人敢跟我“僵”了,更沒人跟我“打”了。

從此,我牛了,比別的戰友多了一個“教員”的稱呼,我的上級同樣稱我為“教員”。

有一天,我們偵察連教導員跟我說:“咱們軍直有防化連、警衛連和通信營,還有衛生隊等。人家都不像我們天天摸爬滾打,有的是時間複習。你能不能給咱們連加個‘小灶’?否則,咱們連考不過其它連隊,你也不光榮,我還要受批評。提幹少了也耽誤戰友前途啊。”

我說:“行!就從口訣開始吧。”

從此,戰友們吃飯前睡覺前,像唸經一樣,背起了我編的朝代口訣。

教導員每晚查輔時抽查,結果幾乎全能熟練地背了下來。教導員說:“光會背只是開了個頭,要知道中華民族各朝代發展史,才能把歷史搞明白,讓教員給我們講講各朝代的情況。”

這對我來說並不難,概略史況,我當兵前就背會了。可那個時候我剛二十多歲,好勝心強,為了壓住一些讀過古書,稍懂歷史的戰友,我悄悄又下了一番功夫。

我國各朝代名稱的來歷


語文教員是軍衛生所的護士,和我一年兵,是唐山人。因為1976年他們剛入伍不久便發生了唐山地震,唐山新兵們情緒很不好。他年齡稍大,比較成熟,主動做一些哭鼻子鬧情緒戰友們的思想工作,所以引起隊領導注意,很快提了幹(護士就是幹部),他成為我們一批新兵中的“領頭羊”。

我通過與他接觸,發現他歷史懂得比我多。由於他語文學的更好,因此,軍首長決定由他擔任語文教員。我在他面前只能謙虛些,讓他當我的老師。現在回想,跟他沒少學東西,尤其他把各朝代分的很清。在缺少複習資料的那個年代,發現他的筆記本幾乎就是一本本的教案。

我同他借了這些筆記本,原封不動抄了一遍,按照筆記內容給戰友們講課。最後,我們軍直偵察連考上了5名進教導隊學習(回來就是幹部)。我們連算是分數考得高的。衛生隊考得英語最好,考上7個人。通信營數學考得最好,考上13個人(她們營人多)。防化連語文考得最好,考上6個人。警衛連什麼也考得最差(儘管他們都是1米7以上個子的帥哥),考上3個人。

我們連雖然普遍數學考得不好,可他們歷史成績都考好了。戰友們說,我們儘管沒考上教導大隊,可歷史文化課得到了提高。


若干年後遇到戰友們,他們仍稱呼我為教員。自己好像真是老師一樣,問他們和孩子們的學習情況。他們說,雖然歷史是副課,可也不能丟棄,我們跟孩子一起復習時就想到了我們在部隊時的歷史教員。

聽到戰友們這些話,我差點兒流出眼淚來。其實,這要歸功於唐山護士戰友,沒有他的筆記本,我不會把歷史課講正規的。說不定會把《三國演義》當歷史事實瞎講了。

四十年過去了,筆記本上的內容還在記憶中,為了重溫歷史,並與友友們共同探討學習,今把筆記本部分內容摘抄如下:

朝代名稱來自國號,它的名稱來源大致有五種情況。

一是按部落名稱而定;二是根據發跡的地名而定;三是根據所封爵名而定;四是按照發跡地特產而定;五是根據讖語或文義而取名。諸如:

我國各朝代名稱的來歷


夏:

禹治水有功,舜讓位給禹。因為禹原為夏后氏部落首領,故國名“夏”。

商:

湯滅復後,因為他們的始祖曾居住在商(今河南商丘)這個地方,便以地名為國名。

周:

周武王滅商,因為周武王曾居住於岐山下的周原,故以“周”為國名。

秦:

秦始皇的遠祖伯益,曾佐夏禹治水有功,被賜姓“贏”,其後人的封地在隴西,當時稱為“秦”地,故春秋時以此地名為國。後統一中國,仍以此為國名。

漢:

劉邦曾被封為漢王,後經垓下之戰,項羽兵敗自刎,劉邦統一中國,以王號稱國。

魏:

三國之一。曹操曾被漢獻帝封為魏王,其長子曹丕廢漢自立,以父之王號命國名。

蜀:

三國之一。劉備據成都後,以恢復漢室為名,建國曰漢,因成都一帶屬古蜀地,故稱蜀漢。

吳:

三國之一。孫權所據之地為春秋時的吳國,後稱吳地,故以此為國名。

晉:

因魏曾封司馬昭為晉公,故司馬炎逼魏帝讓位後,便以“晉”為國名。

隋:

開國皇帝楊堅,曾被封為隨王,登帝位後定國號為“隨”,後來覺得“隨”字有走字旁,含有不安定之意,於是便去掉走字旁,改成“隋”,成為一個新字。

唐:

李世民的祖輩李虎,曾被封為唐國公,李世民父子滅群雄後立國,便以祖輩封號為國名。

宋:

宋太祖趙匡胤曾為宋州節度使,故建國後以“宋”為國。

遼:

意為鑌鐵,因耶律阿保機的發跡地產鑌鐵,即用以為號。

金:

《金史·太祖紀》:“遼以鑌鐵為號,取其堅也。鑌鐵雖堅,終亦變壞,唯金不變不壞……於是國號大金。”

元:

世祖忽必烈《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以“元”為國號。

明:

朱元璋原是放牛娃,當過和尚,後為起義軍小明王的部將,他害死小明王,繼承“明”為國號。

清:

清在關外建國號大金,1636年改為清,清是“金”的諧音。

民國:

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希望能建立一個全中華民族統一的民主國家,故名曰“中華民國”,簡稱“民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