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时俱进的成都消防

立冬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天干物燥、易发火灾的时节。全国各地的冬季防火工作,将从“11·9”消防宣传日正式启动。

随着社会变迁和技术进步,消防的技术、器材设备和宣传内容等也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本期兰台纪事就来看看老成都是怎样开展消防工作的。

01 消防安全 人人有责


兰台纪事|回顾与时俱进的成都消防

1933年四川省会公安局印制的防火宣传单 (成都市档案馆馆藏)

上面这份档案是1933年发布的防火宣传单,印刷精美、图文并茂。正文第一句写着:“火灾是吾人生命财产的公敌,防备火灾是人人应尽的义务。”简而言之就是“消防安全,人人有责”。

从档案上可以看到,1933年四川省会公安局的大门和里面的火情瞭望塔,还有当时手推车式的人力救火车。图中所画位置,就是现在华兴街的锦江消防大队所在地,大门的朝向始终没有改变。


兰台纪事|回顾与时俱进的成都消防

华兴街锦江区消防大队


02 与时俱进的防火标语


兰台纪事|回顾与时俱进的成都消防

1949年四川省会警察局防火宣传周宣传标语 (成都市档案馆馆藏)

随着社会发展,消防宣传的内容也在随之改变,上面这份档案是1949年的防火宣传标语,其中第七条写着“注意电线走火”。随着生活用电的普及,火灾原因更加复杂,消防宣传也与时俱进。


兰台纪事|回顾与时俱进的成都消防

太平缸

过去人们遇到火灾,通常以水作为灭火剂。上至宫廷,下至普通人家的庭院中,都会放置大缸用来蓄水,又被称作“太平缸”。这种“太平缸”历史悠久,直到数十年前,依然发挥着重要的消防作用。


兰台纪事|回顾与时俱进的成都消防

1933年四川省会公安局各署所 关于限三日内打扫清洁太平缸注满清水的通令 (成都市档案馆馆藏)


上面这份档案是1933年印发的一则消防通令,上面写着:“照得时值冬,预防火患应当时时注意。所有街道的太平缸限三日内一律打扫洁,贮满清水以备不虞。”

当时的四川省会公安局在城内沿街口以及深宅大院放置了1100多口石材打造的水缸,规定各家各户每隔几天必须换上新水,以备不时之需。随着自来水的入户普及,生活中再也没有必要大量储水,“太平缸”也几近绝迹。

03 百年前的防火措施

常言道:水火无情。火灾会导致财产和生命的双重损失。所以,及时发现火情,就成了消防工作的重要任务。在没有电话、红外检测、卫星遥感的时代,成都人如何快速通报火情呢?1904年成都东门城门洞,修建了一栋十丈高,相当于现在的三层楼高的“忘橹楼”,作为瞭望塔。据说,这是成都当时最高的建筑之一,可以发现城区方圆十里的火情,并以敲钟报警。


兰台纪事|回顾与时俱进的成都消防

老成都的忘橹楼

为了更好地应对火情,近百年前的消防队平时是怎么训练的呢?从下面的档案中,我们可以得知一二。


兰台纪事|回顾与时俱进的成都消防

1936年四川省会公安局警察大队及消防组 平时教练课程实施表 (成都市档案馆馆藏)


这是一份公安消防组课程实施表,上写着“健身运动:包含了拳术、器械操练等身体训练;学科:包含了器械使用法、消防警察要旨等理论课程;学术科:包含了假定检点法、假定实施救熄法等实战演习。”课程内容从理论兼顾实用,全面发展。

那时候,除了官方消防队外,还有一部分义务消防员会参与救火。义务消防起源于1905年四川通省警察局颁发的规定。因消防人手不够,发生火灾时除专业消防队外,就近轿铺、茶坊,指定轿夫、水夫均有义务协助消防队扑灭火灾。


兰台寄语

消防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防范和治理火灾的消防工作愈发重要。今天是“11•9”消防宣传日,有一群人值得我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是和平年代离牺牲最近的群体;他们面对灾难英勇无畏,冲锋逆行;他们化身“超级英雄”,只为守护一方平安,让我们向可敬可爱的消防员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