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的白雲(三)

中國民間,冠以“白雲”二字的區劃、場館、廟宇、人物何其多啊!似乎白雲一呼,清新脫俗、高深莫測。娶個老婆一旦叫白雲,沒法子,老公就只好叫黑土。

西門故鄉陽寶山上這位白雲,到底是何方神聖?康熙《貴州通志》卷二十四之“仙群”介紹:“白雲,大理人,戒行精嚴,仗錫幾遍天下,萬曆庚辰,至陽寶山,探幽採勝,直窮藪澤,山故多虎,主僧止之,弗聽裡糧坐澤中,凡八日,時方大雪,僧所止,有鹿臥其地,雪開弗及,其虎亦絕,主僧異焉,誓:去來必建叢林。去十年,果來,建千佛閣,備極精巧,前後樓數十楹,飛甍建瓴,巍然巨觀,為黔中名山。寺成去之,至今遺像猶存,椎官陳衷,葵匾其門,曰:雲常在。寂明,白雲弟子,戒行不滅於師,天啟間,安賊叛圍新添城,徒眾逃散,寂明不去,賊入寺,諭以大義,賊眾俯首,不赦加害,年七十無疾終。

這是西門目前看到的最為詳實的官方文字記載,先是把白雲列入仙班,意思是信不信由你,反正老子是信了。再說了白雲大師的開山建寺緣由,但最引人入勝的,是滿山遍野的華南虎。四百多年後,野生華南虎在中國除了秦嶺上一隻兩條腿的周老虎,餘兼絕跡。只不過,今天的中國人是更加支持打“老虎”的!

又是一個美麗的傳說。大理人白雲遊歷至陽寶山已是萬曆年間,不可能是曾經的小朱建文皇帝, 硬撐著兩百多歲的身子骨,徒步來西門的家鄉投資蓮花寺項目?!至於文中所言猶存的遺像,西門也未聽老人說起過,估計早就毀於歷次兵火之災了。

寺成去之······,大師哪裡去?西門願隨行!戊戌狗年正月初一西門一大早醒來,想想還是不願將七天長假付之杯觥,於是家庭動員,匆匆收拾行囊,再塞進幾瓶紅酒,驅車一路向西,月黑風清夜,蒼山洱海邊。途中西門發現雲南的路趕不上我們啦(12年前,西門一夥開個捷達去雲南押解一故意縱火殺人嫌疑犯,往返兩日、審訊五日,連續七晝夜疑犯垮志!當時黔滇公路差距打臉啊!如今貴州率先在西部實現縣縣通高速,後來居上總是讓人hold不住!)。

大理是雲南禪宗之源。西門從崇聖寺、感通寺到無為寺等古剎一路覽過來,除了蒼山間飄過的白雲,未覓得隻言片語。當然,作為古代中國西南的開化之地,雲南有更多關於反映明初“祖孫皆當和尚,叔侄卻爭江山”的傳奇故事。雲南武定縣獅子山正續禪寺有一聯:僧為帝,帝亦為僧,數十載衣缽相傳,正覺依然皇覺舊;叔負侄,侄不負叔,八千里芒鞋徒步,獅山更比燕山高。

其大致情節是:朱棣兵破南京,宮中起火,危急萬分,謀臣猛然想起高祖朱元璋有遺篋,囑後有急,可視。打開,有度牒、袈裟、剃刀等物,並有暗道地圖。建文遂與楊應能、葉希賢等,化裝成出家人,從暗道到城郊神樂觀,經兩湖,入巴蜀,進滇中。初到昆明,寓城中五華寺,自言與雲南鎮守將軍沐晟相識,寺僧通報,沐晟至寺,與建文密談,使人送至武定府獅子山隱藏。永樂皇帝朱棣,亦有所聞先派胡瀠以求訪張三丰為名,探察建文蹤跡;繼派嚴震以出使安南為名,至滇黔密訪;還派鄭和回滇、再下西洋追蹤。為逃脫追捕,建文東躲西藏,去而復返,以滇為家。建文晚年,每有葉落歸根,終老故都之想,考慮到明成祖朱棣早死,當政者已隔了好幾輩,不致加害自己,遂向地方官陳述出亡始末,被送至京都宮中,皇帝派老太監吳亮辨認,談及往日宮中瑣事,合拍;視建文左趾,黑痣猶存。於是接入後庭,稱為“老佛”,以壽終,葬北京西山,不封不樹。

彩雲之南在歷史上終究是雲貴地區的中心,建文雲遊的故事遠較貴州豐富。小朱建文跟他爺爺老朱重八不一樣,生為貴胄,自幼受良好的教育,精於理政而拙於手段,你要削藩也應按擒賊先擒王的套路,把老叔朱棣賺來京師就直接亂刀剁了完事。如其真能逃離火海出家為僧,兵火殺戮給他的仇恨,帝王變成和尚的哀痛,漂泊遊子生活的辛酸,讓他吃盡人間苦頭,悟透了人生苦短,早已心如死水、了卻凡塵,哪裡還有歸根終老的念頭。再說了他小朱此前已經搞掉幾個叔叔,這些倒坎的窮親戚的後裔們正到處找他這隻落魄鳳凰算賬呢!

雲南是朱棣心腹三寶太監鄭和的老地盤,削藩時,朱棣的庶弟周王朱橚被小朱廢為庶人,徙往雲南蒙化。小朱逃出生天,要往西南,應該只有一個地方牢靠。各位猜對啦,就是我們滿山遍野都是在等著毛驢的小老虎,歷史上一直欠發達、欠開發的貴州。

順便推薦一下,中國十大油菜花田之一的雲南羅平,果真名不虛傳!西門在返程時,從高速下去流連了一把,不禁感慨家鄉貴定的那個金海雪山,大興土木,只留下記憶了。

貴州的白雲飄得最起勁的,是黔南長順縣白雲山白雲寺。

國慶值完班,西門一大早先到惠水高鎮整了一大碗辣雞面(寫到此又滿嘴生津了),然後沿著坑坑窪窪的縣道,驅車幾十裡搖上了白雲山。

一路上曲徑通幽,鮮有人跡,長假與其扎堆看人,還不如到這種自然清靜之所。

白雲山山勢遠談不上雄奇險峻,西門測了一下,海拔1460M,較之陽寶山無論高度和氣勢,都差了一截。山史文字簡介中用不容置疑的語氣說:某一天逃亡的小朱來到長順的螺擁山,見山腰白雲撩撩,時而如蛟龍升騰,時而似如來坐禪,就隨著白雲的指向登山上行。這一上去,便削髮為僧、開山建寺、吟詩唸經、潛龍石窟,竟然長達38年,螺擁山更名而得白雲山。

如此斬釘截鐵,是因為靖難之役兩百多年後,白雲山迎來了中國第一徒步玩家——徐霞客。崇禎九年(1636年)51歲的老徐第三次出遊,1638年陰曆3月27日,他從廣西進入下司,往北行經獨山、都勻、麻江、福泉,再轉西經貴定、龍里、貴陽,南下直奔廣順白雲山。4月15至17日,老徐在白雲山上住了三天,仔細考察了白雲寺、跪勺泉、流米洞、南京井、白雲庵、潛龍閣······,《黔遊日記》中有8處提及“建文”:“半里,轉而西,半里,又折而北,皆密樹深叢,石級迤邐曲折連綿。有巨杉二株,夾立磴旁,大合三人抱,西一株為火傷其頂,乃建文君所手植也。再折而西半里,為白雲寺,則建文君所開山也;前後架閣兩重。白雲山初名螺擁山,以建文君望白雲而登,為開山之祖,遂以“白雲”名之。”“《一統志》有螺擁之名,謂山形如螺擁,而不載建文遺蹟,時猶諱言之也。土人訛其名為羅勇,今山下有羅勇寨”云云。

至於西門的家鄉,老徐吝嗇地給了十個字“初九日新添飯,至楊寶宿”。

西門估計那天老徐在貴定吃飯,酒沒得整安逸,影響了興致。老徐啊!要能穿越回去,西門約上彭公、老田陪你,西門做東。

老徐還寫道,去白雲山的路上:“從其西入山峽,兩山密樹深箐,與貴陽四面童山光禿無木的山迥異。”“自入貴省,山皆童然無木,而貴陽尤甚。”

如此說來,今日林城,是當世之功。

傳說建文在白雲山開山建寺後,取法名為應文,終日唸佛誦經,人稱白雲大師,在此隱居三十多年回京。今天的白雲寺很是讓人失望,在規模不大的原址上砌了一堆鋼筋混凝土仿古建築,殘垣斷壁偶露崢嶸,在水泥框架的映襯下,全無空靈古樸之氣。西門尋往僧人墓地,除了一尊坍塌的石塔,再就是一所民國初年的僧墳。潛龍閣處,一塊刻詩殘碑躺在雜草叢中,一看就是今人手書,詩云:牢落西南四十秋,蕭蕭白髮已盈頭。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漢無情水自流。 長樂宮中雲氣散,朝雲閣上雨聲收。 新瀟細柳年年綠,野老吞聲哭未休。

這首詩,其實出自雲南關於建文晚年離滇赴京所作的傳說,大家互相拷貝著玩唄。

作為貴州較早的佛教名山,白雲山對貴州禪宗產生過積極的影響。貴陽白雲寺始建於康熙六年(1667年),因從廣順白雲山白雲寺迎神供奉,故名白雲寺。後來,貴陽市設置白雲區,也因白雲寺而得名。被譽為“黔南第一山”的貴陽黔靈山弘福寺,始建於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其開山祖師赤松和尚,法源於白雲山,傳說是白雲寺第二任住持西識清見和尚的弟子,算起來是白雲的重孫輩弟子。

260多年只傳來三代人,不靠譜吧?!

關於建文出家為僧的故事,不止雲貴,江浙閩贛數不勝數,為各地名山古剎憑添了幾分神秘。大家也紛紛編排傳奇、杜撰沿革,你方唱罷我登場,雲裡霧裡,哪怕吹破牛逼!

白雲,你註定漂泊。

建文下落不明250年後,又一個明朝皇帝西奔江南至貴州,所居安龍。後來逃至緬北,落魄於芒莫土司處,不久被滿清派兵追回,在昆明五華山下金蟬寺被降將吳三桂用弓弦勒死。貴州都勻人扶綱將其葬于都勻高塘山。這個不說了,西門只聊吳三桂,因為他和一個美女有關,而傳說她又在西門的家鄉住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