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頂一萬句》:懼怕孤獨,讓人生難得完滿

與人對話的中國文化和浮生百姓,因為極端注重現實和儒家傳統,由於其社群、地位和利益的不同,由於其人心難測和誠信缺失,能夠說貼心話、溫暖靈魂的朋友並不多,於是生活在千年的孤獨當中。

《一句頂一萬句》是劉震雲的代表作,被譽為中國版的《百年孤獨》。小說的前半部分寫過去:孤獨無助的吳摩西失去唯一能“說的上話”的養女,為了尋找走出延津;後半部寫現在:吳摩西養女的兒子牛建國,同樣為了擺脫孤獨尋找“說的上話”的朋友,走向延津。

這一出一進,把人對孤獨的恐懼展現的淋漓盡致。而這種“怕”,會讓我們在各種親密關係中永遠處於劣勢,讓我們找不到真正的朋友,找不到真正的伴侶,更找不到真正的自己。讀過了《一句頂一萬句》,就會了解到懼怕孤獨,只會讓人生難得完滿,只有接受孤獨,享受孤獨,才是讓自我強大,讓生活充實的最佳選擇。

1、懼怕孤獨,讓友情淪為一場單調乏味的獨角戲。

《一句頂一萬句》:懼怕孤獨,讓人生難得完滿

吳摩西原來叫楊百順,他爹老楊唯一的好朋友是趕大車的老馬,可是一次村裡辦酒席,主家安排老楊和老馬坐在一起,老馬卻不願意,老馬問:“今天喝酒不?”主家:“一桌三瓶,不上散酒。”老馬:“不喝酒和老楊說說話還行,可他一喝多,就拉著我掏心窩子,他掏完痛快了,我窩心了。”於是主家只得給老馬換了座位。這話被楊百順聽見了,他回去告訴了老楊,老楊兜頭扇了楊百順一巴掌,之後半個月沒理老馬。但半個月後,老楊又主動與老馬恢復了往來,遇事還找老馬商量。

按理說老楊不該再找老馬,可老楊覺得和別人“說不著”,他懼怕心裡有話說不出的孤獨,所以他只能上趕著去挽回這段“友情”,可從此這段關係就沒有辦法成為真正的友誼。哥德爾斯密斯說過:友誼是平等的人之間,離開利害關係所結的交際。因為懼怕孤獨,老楊永遠是這段親密關係中的索取方,他家的大事小事都要找老馬商量,久而久之老馬難免要厭煩,所以出的主意最終都成了敷衍。帶著目的的交往終歸成不了真友誼。

2、懼怕孤獨,讓婚姻變成一場面和心不和的鬧劇。

《一句頂一萬句》:懼怕孤獨,讓人生難得完滿

吳摩西養女的兒子叫牛愛國,退伍後經人介紹認識了妻子龐麗娜,兩人都不愛說話,起初覺得對脾氣,結婚兩年後生下女兒百慧。可越過兩人越覺得不愛說話和沒話說是兩回事,不愛說話是心裡還有話,沒話說乾脆什麼也沒有了。但這種區別外人看不出來,表面上兩人的小日子還是過的四平八穩,只有他倆自己心裡知道,兩人的心離得越來越遠了。

牛愛國是為了結婚而結婚,總覺得到了什麼年齡就該幹什麼事,於是找個差不多的人匆匆結婚。這種方式運氣好的可以先婚後愛,運氣不好的只能啞巴吃黃連,牛愛國很不幸,正是後者中的一員。他懼怕獨自面對世界時那種無力的孤獨,所以總想找個伴。可是沒有愛情,好不容易找到的伴卻並不能跟自己並肩作戰。龐麗娜出軌了,牛愛國假裝不知道,用卑微的姿態想要挽回妻子,對孤獨的恐懼讓他沒有辦法面對妻子的背叛,可是心不在一起,這樣的姿態最多就只能增加龐麗娜的一點點愧疚而已,最終龐麗娜還是跑了。

3、懼怕孤獨,讓生活變成一場不斷找尋的流浪。

《一句頂一萬句》:懼怕孤獨,讓人生難得完滿

吳摩西原來叫楊百順,離家出走後為了跟傳教士老詹混口飯吃,答應老詹的要求改名為楊摩西(老詹希望楊摩西像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一樣,能把深淵中的延津人帶出苦海)。後來為了跟饅頭鋪的寡婦吳香香結婚,入贅到了吳家,所以又改名叫吳摩西。再後來吳香香和別人私奔,吳摩西在假裝找老婆的路上卻弄丟了真正能和自己說得上話的養女,傷心之餘他決定離開延津。在遠走他鄉的火車上,一個陌生人聊天的時候問他叫什麼名字?他卻一時不知從何說起,突然火車一聲長鳴,讓他想起了兒時偶像,喊喪的羅長禮,從此他又改名叫了羅長禮。

楊百順從離家出走那一天起,就開始尋找,尋找一個能包容自己的窩,尋找一個能懂自己的人。因為他懼怕不被認可的孤獨,所以他只能由著命運的驅使,漫無目的的在生命裡流浪。蔣勳說:“當我們懼怕孤獨而被孤獨驅使著去消滅孤獨時,是最孤獨的時候。”楊百順找尋了一輩子,卻到死也沒能找到自己,他不知道自己是誰。對孤獨的恐懼讓他沒有辦法停下來思考,沒有辦法耐心的和自己對話,於是這種對話只能寄託在別人身上。

4、學會享受孤獨,掌握人生的主動權。

《一句頂一萬句》:懼怕孤獨,讓人生難得完滿

小說裡的兩位主人公,楊百順和牛愛國,兜兜轉轉找尋了一生,他們的生活顯然談不上幸福,而這種結果,歸根結底源於他們對孤獨的恐懼。

靜下來想一想,我們何嘗不是懼怕孤獨的那一個呢?我們的文化塑造了我們與人對話的傳統,我們希望和別人一致卻忽略著自己的特殊性,我們希望聽取別人的意見卻往往忽略自己真實的想法,我們希望周圍的人都快樂卻總是埋沒自己的感受。

看完這本書,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人一定要學會和自己對話。人為什麼會孤獨?因為我們總希望依賴別人解決自身的問題,希望在他人身上尋求慰藉,希望通過別人的認可來提高自己的自尊水平。所有問題的解決之道我們都在向外求,這樣的方式看起來很方便,好像答案就擺在不遠處,我們只要過去拿就行了。

可現實是,除了自己,其它的人和事我們都無法控制,於是我們常常得不到別人的幫助,得不到來自他處的慰藉,也得不到他人的認可。這時候孤獨的感覺就產生了,好像全世界都不與我們站在一起。

但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自私的。鮑爾萊說:“一個人成熟的標誌,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自己身上99%的事,對別人而言毫無意義。”向外求,我們其實是把自己幸福的決定權交給了別人,何不嘗試擁抱孤獨,做自己人生的主宰呢?

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誰要是不熱愛獨處,那他就是不熱愛自由。”當我們學著去享受孤獨時,孤獨就成了一種最本質最昂貴的自由。只有學會享受孤獨,才能掌握人生的主動權。

享受孤獨,就是摒棄對孤獨的恐懼,抓住獨處的機會,與自己對話,這種對話是一種自我思考的過程,在這種向內求的過程中,自我將得到極大的豐富,受制於他人的困境也終將得以擺脫。

陶虹和徐崢吵架,十分鐘後陶虹又活蹦亂跳,徐崢納悶兒,“我還沒想好怎麼哄你,你怎麼又高興上了?”陶虹說“我的喜怒哀樂要你來決定嗎?你不給我道歉我就不能高興了?我不應該吧。”

人活在世上,最終要學會的,還是和自己相處的能力。所以孤獨並不可怕,它是人生最重要的緩衝區,我們需要在孤獨時與自己對話,內求的過程將締造出強韌的自我。人生海海,不過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