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需要凡事都坚持到底吗?

真的需要凡事都坚持到底吗?

说起2002年,记得那会儿我才上初二,很多同学借着学英语的由头,问父母要钱买起了复读机,但其实听的不是英语磁带,而是流行歌曲,那年火了一个叫阿杜的歌手,让我们铭记“查看车底”和“坚持到底”的重要性,。一位励志歌手的故事,给那个年纪的我们努力奋斗,坚持到底的理由!

我们的父母、老师教育我们:凡事不要轻易放弃,坚持就是胜利,不到黄河心不死……刚开始学习英语,最励志的词是“Don't give up”,最喜欢看的电影是《阿甘正传》,仿佛从小到大,就一直有人在身边告诉你:坚持,可以无所不能!

以至于我们很容易就找到了失败者们失败的理由:减肥的人因为不能坚持所以越来越胖,后进生因为不能坚持所以一直是学渣,创业者因为不能坚持只能是loser……我们无法说清楚一个人成功的理由,但可以很轻易的判定不能坚持是失败的原因之一。

长期的惯性思维,让我们在“是否需要再坚持”这样的判断题上纠结不已,因为在情感上,放弃是与我们正确价值观背道而驰的,甚至从内心认定放弃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我们怕放弃之后身边的人指责自己没耐心,怕放弃之后错失了本该属于我们的成功,怕放弃之后会被贴上三心二意的标签,对坚持这件事情的执念,似乎正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痛苦。

当我读完佩格·斯特里普的这本书之后,才真正明白:放弃是一种艺术!

真的需要凡事都坚持到底吗?

《放弃的艺术》告诉我们:人之所以喜欢坚持,除了传统观念的影响之外,还存在人对某些事物成瘾性表现的原因。简单来说就是人因为某件事情而产生了执念,所以不愿意放手。

国外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三只鸽子分别放在不同的笼子里,里面都有一个按键器,第一个笼子的鸽子只要啄一下按键器就会掉一颗食物掉下来,第二个笼子的鸽子不管怎么啄都不会掉食物,第三个笼子的鸽子啄按键器,时而掉食物时而不掉,你们觉得最后哪只鸽子啄的最疯狂?

答案是:第三只鸽子。因为第一只很淡定,它想吃的时候按一下,不想吃的时候就不按;第二只压根就不玩了,因为它知道没有;只有第三只,死死地盯着,然后不停地啄那个按钮。像不像我们人玩老虎机?有时候有奖励,有时候没奖励,这个现象称之为:间断强化。

关于间断强化大部分人也是深有体会的,比如微信的跳一跳,刚开始的时候我玩得也很疯狂,曾经占据了我大量的休闲时间,这个游戏规则并不是谁跳的多就一定高分,而是能够连续落到红心或者额外有加分项目的方块分数才高,但连续命中和加分方块本身就是随机的,最终让许多人欲罢不能。

这种类似的游戏还会给人一种错觉:“胜利近在咫尺”,让玩的人感觉下一局就一定可以破纪录了,这种往往高估自己的行为,也导致了游戏参与者不会轻易的停下来,只要有时间就会一直玩下去。日常中表现为,当事情出现一点点好转苗头的时候,我们就立刻觉得有机会,甚至在下一个把全部机会压在上面,就如同那些赌博和炒股投机的人一样。

真的需要凡事都坚持到底吗?

如上描述有没有感觉很恐怖?当然我说得这么恐怖不是为了让你马上就放弃一切,而是希望大家学会正确的坚持和放弃。

心理学家丹尼尔·韦格纳与同事进行了实验,叫白熊与红车。要求参与人员不要去想一头白熊时,却被发现每分钟想白熊不下一次。

而在后续的实验中,他们要求参与人员停止想白熊,去想一辆红色的大众汽车时,发现想红色的大众汽车虽然无助于抑制白熊想法,却让实验对象无法一心只想着白熊。

这个实验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希望抑制一个想法,就需要一心想着另一个想法。”

从这点上有没有回味到你大学失恋时候的感觉,你的朋友会劝你开始一段新的恋情,来淡忘原来的伤痛,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所以动机脱离,目标脱离是有益于调整状态,找到更好坚持对象的。而针对后悔这种感觉切实有效的方法是:

① 控制对旧目标的念念不忘;

② 时刻牢记后悔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情绪,况且它的出现也并非坏事;

③ 将注意力集中到任务的实施上面;

④ 经过实际的评估后,反复向自己灌输现实主义以帮助放下旧目标,走近新目标;

⑤ 获得支持:当你需要他人帮助来进行目标脱离时,就应当征求别人的建议与帮助;

⑥ 主动意识到干扰因素的存在,并放下它们。

真的需要凡事都坚持到底吗?

一心一意的坚持从来不是唯一的出路,放弃也不是。

你可以在自己应该放弃时,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心意。坚持一件事情,有时恰如顺流而下,惯性使然,在困难的面前,坚持却成了最为安稳舒适的选择,只要你愿意继续恒久忍耐。

如果放弃是对人生甘苦的回味,那终将会让你在每次记忆犹新的回味中读懂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