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遭遇缺“芯”慌:價格高漲1倍,還斷供?中國芯片危機四伏

全球半導體漲價+缺貨潮愈演愈烈,汽車產業也開始受到波及,已經有車企遭遇了停產風險。

筆者聯繫多家車企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瞭解到,由於疫情影響,海外規模較大的晶圓廠、封測廠陸續宣佈停產,加上意法半導體ST大罷工、芯片需求大幅提升等因素影響,全球半導體缺貨日趨嚴重。

現階段,包括瑞薩電子、恩智浦(NXP)等汽車芯片廠商已經發布了漲價通知。這其中,汽車所用的MOSFET、MCU、IGBT等芯片已經迎來了好幾輪的漲價潮,漲幅最高已經超過1倍左右。

與此同時,汽車電子企業強勢回暖,相關芯片工廠已經超負荷運轉,供貨週期也相應延長。其中IGBT的供貨週期最長已經延長至52周,還有部分芯片已經面臨了嚴重緊缺的現象。

多位車企人士表示,雖然大多數車企還未出現停產的情況,但芯片短缺確實已經很緊張了,大多數車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據悉,由於芯片供應不足,上汽大眾、一汽大眾部分車型已經遭遇了停產危機。多位車企人士表示,一旦芯片持續斷供,大部分車企都將有車型面臨停產的風險。

然而,更為嚴重的是,業內普遍認為,此波芯片漲價+斷貨潮還將持續到2021年第二季度。

漲價+斷供將持續到明年

筆者瞭解到,由於晶圓產能供應不足、原材料成本增加等多重因素影響,包括瑞薩電子、恩智浦(NXP)等汽車芯片廠商已經發布了漲價通知,漲幅最高已經突破100%。

根據恩智浦披露的消息,未來一年,晶圓供應將持續緊張,恩智浦的產品漲價幅度或將5%起跳,部分產品需要客戶籤一年的NCNR(不許取消,不許退貨)協議。

車企遭遇缺“芯”慌:價格高漲1倍,還斷供?中國芯片危機四伏

不僅如此,由於汽車市場強勢回暖,相關芯片工廠已經超負荷運轉,供貨週期也相應延長。其中,IGBT市場一直被英飛凌、三菱、富士電機等少數供應商所壟斷,缺貨漲價更是持續了較長時間,業內甚至一度傳出IGBT供貨週期延長至52周(此前正常的供貨週期是7-8周)。

一般來說,主機廠會根據年銷量目標提前一年向Tier1企業預定零部件,然後Tier1企業再根據各自手上的主機廠訂單數量向芯片廠商預定芯片。

受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不少主機廠都調低了銷量目標,但卻沒想到今年下半年汽車市場需求暴增,從而致使芯片供應不足問題更加嚴峻。

總體來看,全球半導體產能緊缺已經由晶圓代工蔓延到半導體各大產業鏈,包括芯片設計、模組供應商以及下游終端廠商。受此影響,包括MOSFET、MCU、IGBT等汽車用芯片已經迎來了好幾輪的漲價潮。

這其中,車規級半導體MCU的缺貨程度首當其衝,國際MCU芯片大廠的產品出現全線延期。據悉,國外MCU出貨價普遍漲20%-30%,有的甚至漲到一倍左右。

資料顯示,半導體產業鏈中主要包括芯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幾大核心環節。其中,芯片製造和晶圓製造是最難的兩個環節,需要依賴國外進口的光刻機等半導體設備作為支撐,國產企業很難買到先進的生產設備。

車企遭遇缺“芯”慌:價格高漲1倍,還斷供?中國芯片危機四伏

實際上,早在2019年第二季度開始,晶圓供應不足的問題就已經出現。然而今年受疫情停工等因素影響,晶圓供應不足的問題日趨嚴重,尤其是汽車用的8英寸晶圓的供應早已經嚴重緊張,交貨時間已經被延長至3-4個月。

據悉,包括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等晶圓代工廠四季度訂單已經滿載,明年上半年先進製程和成熟製程產能也已經被預定一空。其中,臺積電10納米以下先進工藝已經被爭搶,而8英寸產能也已經出現了供給不足的情況。

包括恩智浦在內的諸多企業預計,此波芯片漲價+缺貨潮將會持續到2021年第二季度。

另外,有多位業內人士預計,明年下半年開始,處理器等邏輯芯片及內存等存儲芯片將出現嚴重的缺貨。

有車企已遭遇停產危機

筆者與上汽、長安、奇瑞等車企人士溝通了解到,芯片漲價、斷供對於國內大多數主機廠均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一旦芯片斷貨持續惡化,不少車企都會有車型面臨停產風險。

一方面,芯片的價格上漲,主機廠的生產成本會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有車企人士表示,“單是MCU芯片的採購價格就上漲了20-40%,最怕的是零部件廠商以此為藉口漲價。這樣一來,主機廠的直接採購成本將大幅上漲,車企的成本壓力將劇增。”

資料顯示,芯片在汽車電子中的應用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類似車輛的 ABS(防抱死)系統、車載雷達、車載圖像傳感系統、電子車身穩定程序等傳感器類芯片產品;二是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與車輛電壓、電池容量標準的不斷提高,電源管理器與分離式功率器件(MOSFET、IGBT等)的需求量也將隨之上升。

其中,傳統汽車平均每輛車需要用到70顆以上的MCU芯片,而智能網聯汽車所用的MCU芯片數量更多。據預估,一輛傳統燃油車/純電動汽車所用的MCU價值量大約是70-80美元,單車半導體價值量大約是338美元/704美元。

顯然,一旦芯片價格持續上漲,汽車的製造成本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好在,對於目前大部分主機廠來說,要吸收這部分成本還不算很困難。

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主機廠和供應商應該會共同承擔增加的成本,行業的馬太效應會進一步顯現,對於一些小型的供應商而言,可能會較難維持下去。”

另一方面,一旦芯片供應持續短缺,將有越來越多車企的車型受到影響,尤其是合資品牌車型受影響的程度會更大。

據悉,由於高端汽車芯片短缺,已經直接導致了(電子穩定程序系統)和ECU(電子控制單元)即車載電腦兩大模塊無法生產。上汽大眾、一汽大眾等旗下車型基本都有配備這兩大模塊,所以旗下部分車型已經遭遇了停產危機。

其中,大眾方面表示,雖然芯片供應受到了影響,但情況並沒有傳聞中嚴重,目前正在尋求解決辦法。為了最大程度減少影響,一汽大眾將採取“保大棄小”策略,也就是儘可能優先確保旗下大型車輛的生產,而旗下小車型將停止生產。

而大陸集團表示,儘管芯片生產商已通過擴大產能來應對近期突增的需求,但市場所需的額外供應鏈將需要6-9個月才能實現。因此,潛在的供應瓶頸可能還會持續到2021年。

一直以來,我國汽車所用的芯片始終高度依賴國外進口,隨著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的加速轉型,中國汽車產業或將面臨著巨大的“缺芯”危機。

多位車企人士表示,自主汽車芯片規模佔比不足10%,一旦國外芯片突然斷供,中國汽車產業將受到重要影響。因此,發展自主可控的汽車芯片迫在眉睫。

事實上,在此前中興、華為事件的影響下,部分中國汽車廠商已經開始使用國產芯片替代,例如,首款搭載國產AI芯片的長安UNI-T車型已經量產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