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秦始皇稱帝算起,到宣統帝退位,這兩千年的時間裡,為什麼感覺社會沒有大的進步?

air阿C


任何一個民族,一個文明或文化都會進行史學研究。這個是文化成熟以後必然的表現。

中國史學其寬廣性只有認真琢磨的人才知道有多大,二千年有翔盡史料的史書瀚如煙海。

毋庸置疑的,這絕對是人類的瑰寶

言歸正傳

題目實際上是追問的為兩個問題

一,社會的發展,即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到現在的民主法治社會,我們通過中國的史學研究能否確定社會是一直髮展進步的?

也就是說整個人類社會結構是否是在螺旋曲折中臻於合理,是否在進步?

我們能否給予肯定式界定?

二,人性的進步,或者是昇華是否隨著人類歷史穩步前進?

第二個問題非常重大,是目前很多大家研究的課題。

社會的階段性發展,這一點我們基本可以肯定,現在的社會結構,體系更加傾向於個人意志解放。人權,公正等理念建立更加適合人類永續發展。可以肯定我們的社會制度在更加趨於可持續發展。這是全人類共同的一成果與選擇。

其人性是否在進步?目前兩種聲音。

一,資本主義谷底論。即人性從資本主義橫行於人類社會後,將人類最自私,最貪婪,最動物性本能張顯出來,人性己在谷底。

資本主義難以推翻的原因即在於人性谷底,它,已經墮落到沒有再墮落的空間。

所以偉大的共產主義運動是對人性進行昇華性探索。即我們為什麼以為資本主義是人類天經地義的生活方式,所以共產主義遭遇階段了挫折完全符合事物發展規律。無論其成功於否,對人類而言都擁有巨大的意義。

二,人性退化論

基本各個宗教都是這個論點:

如基督教原罪,救贖論。

本人為第一論點。人性二千年來原地踏步。社會變遷了,我們可能更有禮貌,同時我們又更能偽裝了。我們掠奪的方式可能更文明瞭,同時又更隱秘了,我們穿著現代的衣服,說著現在的語言,但是心裡面想著,幹著的,依然是2000年前的事。一點未變。


袁天罡奇門遁甲號


確實,從秦始皇開始到宣統帝退位的兩千年時間裡,中國的面貌基本上沒有什麼改變。社會還是王朝社會,政治還是皇權政治,經濟還是農耕經濟,文化方面,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是進步了,而是倒退了。春秋戰國時期那種包羅萬象、浩大深邃、百家爭鳴的文化景象,在後世很難找到了。

那麼,中國古代歷史長達兩千年,為何基本上沒有什麼進步呢?是什麼阻礙了中國的進步呢?

(秦始皇)

第一,皇權為本。

皇權政治是一種高度集權的政治,也就是一言堂政治。這種高度集權的政治,讓所有的官員在為官的時候,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好兩點:一是把皇帝巴結好,希望皇帝能夠給他升官。二是希望他所治理的地域民風淳樸,不出事,不鬧事。

這兩點中,最值得做的一點就是保持民風淳樸,不鬧事,不出事。畢竟不是隨便哪個人都可以輕易接近皇帝的,你只要能保持當地的和平安寧,再把上下關係打點好,就能夠確保升遷。而要做到這一點,你就絕對不能夠搞改革,搞開放,因為搞改革搞開放就是出事的源頭。而沒有了改革和開放,經濟就不可能有什麼發展。

除了這一點外,皇權政治還有一個極大的危害性,就是國泰民安的日子,不能保持太長。只要這個朝代有個什麼“盛世”,有個什麼“中興”,皇帝要麼就好大喜功地開疆拓土,要麼就貪圖享樂而不理朝政,於是官員就開始腐敗,權力就開始失範。要麼朝廷中就會出現權臣,要麼邊關上就會出現擁兵作亂的藩鎮。然後國家又開始動亂,諸侯開始為了爭奪皇位而大打出手,老百姓又流離失所,經濟又遭到嚴重的破壞。就算新的朝代替代了舊的朝代,但是一切又需要重新來過。

(古代農耕實景)

第二,農耕為本。

古代因為生產力水平低下,同時也沒有現代經濟學的概念,因此,非常抑制工商業。認為工商業是囤積居奇、哄抬物價、倒買倒賣。是玩空手道,是對農業的嚴重破壞。因此,從樸素經濟學的角度出發,認為需要把人力都固定在土地上,讓他們從事農業生產。

但是這樣一來,在農業技術上就無法出現革新。戰國後期,已經發明瞭鐵器,秦始皇開國的時候,已經大量使用鐵器生產。可是兩千年來,依然還是在用簡單的鐵器生產,還是在刀耕火種,根本沒有尋求農業技術上的突破。

而農業技術上無法突破,無法實現機械化,因此,古代中國就一直在溫飽線下掙扎。只要吃不飽飯,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吃飯問題,所以其他各方面就不可能有任何發展。

(孔子授業)

第三,儒家為本。

我這裡並不是說儒家不好,儒家在古代中國曾經發揮了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但是儒家是缺失性的。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它是單向的。它只重視社會的倫理問題,只解決社會的秩序問題。它不關注國計民生,不關注讓老百姓吃飽穿暖。

這種情況在儒家的源頭上就已經出現了。孔子極力讚揚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他認為安貧樂道是最重要的。孔子的弟子中,樊遲問怎麼種莊稼,怎麼發展農業?孔子認為他是朽木不可雕。他為什麼說樊遲朽木不可雕呢?因為孔子認為只要把道德搞好了,就可以當官管理國家,就不愁吃穿了。但是孔子從來沒有想過,如果老百姓都吃不飽穿不暖,那麼當官的又拿什麼來過好日子了?鍋裡沒有,哪裡有碗裡的呢?

用儒家這種缺失性的東西,來作為管理國家的最高規範,就會嚴重地扼殺技術進步,所以中國兩千年來,基本上沒有什麼大變化,也就很正常了。


張生全精彩歷史


因為一直獨裁集權,家天下,貴族特權掌握土地和財富!雖然朝代更替,本質沒變。都經歷短暫的繁榮,隨著利益集團固化和土地兼併矛盾逐漸升級到改朝換代。結果都以人口減半,經濟崩潰,科技文化斷層為代價。循環往復慢速前進,躺賺的利益集團都擅長弱民,防民之手進而防民之口。

貴族強而民弱註定要失敗!失去平衡和制約,腐敗只能更甚!連馬背上的民族北魏和滿清都被腐蝕腐敗到不願意居安思危尚武操練。像乾隆為代表,精細鐘錶,洋槍等科技都當自己的愛好,難道就不想自己也造一個試試?可想不去發展和學習的原因,是在長久的愚弄百姓以穩坐江山中選擇了後者!並以世界第一的經濟體而驕傲自滿,到處為自己歌功頌德,宣傳天下太平。最終忘戰必危!

民強則國強!比如美國就算誰打贏了他的軍隊,還有2.5億支槍等著侵略者,這不敢想象!

作為第一大的經濟軍事強國,不但沒有歌頌自己!還時刻把俄羅斯當做假想敵,做好各種反恐設想。不斷尋求平民和管理者之間的平衡,被動促進完善制度和防止腐敗大面積滋生!

反思正視自己,防止歷史的悲劇重演,就要敢於直面自己的弱點,學習別人得強項。才能真正的強大崛起😊推動進步


慧立康


中國有一次發生改變希望的是南宋時期,宋朝的制度推崇文化,對民制度寬鬆,商業發達,思想開放,萌發了最初級的資本主義,當時的GDP遠超後面明清兩朝,佔全球經濟總量的80%雖然土地只有清朝的1/4人口也只有1/4,可惜被野蠻的草原民族滅亡,冷兵器時代草原民族在戰爭中的優勢遠遠超過了農耕民族,如果宋朝能延長200年中國也許會發生西方的工業革命,因為市場經濟到了一定程度爆炸式的發展是必然的,就像思想開放到了一定程度就會產生各種聲音,以前的統治者往往看重自己的統治權打壓對自己統治有威脅的聲音,弘揚對自己有利的聲音,實行文字獄,極大的壓制了社會的發展,全世界人類這幾百年的發展,得益於西方崛起,就在100年前,中國基本都還是冷兵器時代,如果沒有西方近代文明估計中國人現在也還是皇權國家,民主制度的模式可能聽都沒有聽過


亮哥76421100


所謂不讀中國史不知中國偉大,不讀西方史不知中國落後。確實如此。中西差異在上古時代神話傳說開始就已決定。中國是家長制。三皇五帝,女蝸補天都是完美家長,以德行衡量。西方以古希臘神話為代表均是一種反抗和爭鬥,以力量和智慧來衡量。不能說誰更進步。只是根上營養的差異決定了未來幾千年的發展走向。如果說西方古代是兒童期,那麼中國古代像一個早熟的兒童,其實中國也是有可能走一條更開明的路,其實秦漢前思想是很開明的,百家爭鳴,邏輯辯論思潮已有萌芽,這和西方同時代蘇格拉底時期非常像。但是非常可惜,儒家的發展,被扭曲利用,特別是漢後獨儒,甚至改成犬儒主義,注重現世,凡是道德論,以家長為一切,務虛,咬文嚼字,輕視理工和邏輯,使制度走了退路。

還有一條就是沒有絕對凌駕於所有人之上的信仰。西方基督教認為對基督的信仰是凌駕於所有人之上的,而且政治和教會處於相對獨立,相互制衡的狀態,削弱了皇權的獨斷。這也為後來的人人平等思潮種下了種子。而中國沒有這類絕對信仰。大部分是儒代替了信仰,信仰的是絕對的皇權是家長和聖人。這也是為什麼西方有騎士精神,東方原來有士為知己者死,到後來變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了。


露78228144


這個問題提問的有水平,先給提問者點個贊!

從民主、法治、憲政的角度看。從秦朝建立,一直到清朝滅亡,為何中國的社會並沒有大的進步?

從秦朝建立,一直到21世紀的今天,中國的政治一直法儒之爭。

先說法家。


法家主張貧民、辱民、弱民、疲民、愚民、虐民。其核心是愚民。

商鞅謂之:民愚,則易治。

韓非子謂之: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

實行文化專制,使人民成為沒有思想,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任由君主驅使。

法律必須體現君主的意志。君主必須牢牢鉗制刑罰。寧枉勿縱,夷族連坐。

法家還提出三綱理論。韓非謂之: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

法家還提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主張。韓非謂之:主而誅臣,焉有過!

總之,是讓人民做君主的狗奴才。韓非謂之:從主之法,順主之為,專心於事主者,為忠臣。

而儒家的觀點恰恰相反。


孔子曰:君君、臣臣。首先,以君道的標準約束君主。然後,再以臣道的標準約束臣子。就是把君主和權力關進牢籠。而人民卻擁有廣泛的自由。今日謂之——憲政。

儒家才主張真正的法治。

立法為民——奉法以利民。

司法獨立——孔子批判君主折獄無論,以意為限。

疑罪從無——孔子曰:大辟,疑,赦。五刑,疑,赦。

不罪無辜——父子兄弟,罪不相及。

秦朝、漢武帝、明清時期,法家思想佔統治地位。 周王朝、漢文帝、隋唐宋、北洋政府時期,儒家思想占主導地位。

秦始皇創立誹謗之法,夷族連坐之法。

漢文帝時,重用儒家大師張倉為丞相,廢除誹謗之法,夷族連坐之法。

漢武帝時,法家酷吏張湯重立誹謗之法,夷族連坐之法。張湯甚至以腹誹罪,處死儒家大師顏異。【腹誹罪,就是肚子裡罵漢武帝之罪】

隋文帝是,再次廢除誹謗之法,夷族連坐之法。明清時期,再立誹謗之法。


在《大明王朝1966》開頭,周雲逸因誹謗朝廷被梃杖打死。就是法家思想的完美體現——禁心、禁言。主握度量,所以操生殺之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明清時期五百多年法家思想的統治,孕育出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奴性。

正如梁啟超所言:中國唯一領先世界的,是法家的防民之術。中國人最大的劣根性,是奴性。

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隋唐宋,富庶、繁榮、強大。周王朝和北洋政府,文化繁榮,思想自由,大師輩出,百家爭鳴。 以法家思想為主導的秦朝,百姓民不聊生。漢武帝更是用法家酷吏,把皇族和群臣屠戮殆盡。劉徹把國家搞的餓殍遍野,千瘡百孔,民不聊生。已經到了亡國的邊緣。 明清時期五百多年法家法家思想的統治,不但孕育了中國人的奴性。更導致了中國近代的落後。

現在,儒家思想正在一點一點的代替法家。下面舉一則實例——聶樹斌案:

1994年,聶樹斌因自行車顏色與罪犯相同,被以強姦殺人罪槍斃。二十年後,山東高院宣判聶樹斌無罪。

聶樹斌案就是法家寧枉勿縱與儒家疑罪從無之爭。最終儒家思想取得勝利,這也是中國法治進程中的一次進步。


楊朱學派


確切的說,應該是中國社會進步不大。人類在尋找社會治理上出現了大問題,尤其在中國。首先,在建國時採用的手段都是把上一個統治者打下來才能進行新的統治,這個方式一定會產生我是老大誰敢動的必然想法。二是老大的想法已經傳承了兩千多年,一言九鼎最能彰顯個人的私慾和無限的膨脹,沒有科學和規律的道理,相反每個老大都說自己最聰明和有能力當皇帝,在不可撼動的老大面前,周圍吸引了一大批投機分子,把真理拋到一邊。三是強行壓制持有不同意見的人,以人性的弱點實施沒有道理的政策。四中國人缺乏對真實和規律事物的考慮,一是環境不允許,二是沒有價值,唯有崇上才有價值,非常符合中國人的今朝有酒今日醉的現實主義。五是一些文人墨客把皇帝引偏了路,以名利或故弄玄虛的歪論搞暈了中國人。以此,中國社會就象掉進了醬缸,怎麼轉也離不開“中國醬缸”社會,無人倖免。生命誠可貴,富貴最重要;若要真理尋,早死兩千年。


生物農業第一人


這種說法從政治史角度來講沒有錯,但是從社會史角度講顯然就是錯誤的。


之所以說從政治史角度講“兩千年沒有什麼大的進步”是正確的,這是因為從秦始皇開始到清朝宣統帝退位,中國兩千年以來在政治制度上始終沒能突破“一元化指令型社會結構”,也就是在晚清最後十年開始有突破的跡象,但是最後也被辛亥革命打斷了。


所謂“一元化指令型社會結構”,簡單來說就是政治權力是歸於以“皇權為核心,貴族與官僚為附庸”的單一政治實體,而在這個政治實體內部各個派系的位置不是平等的,而是有嚴格等級劃分的:以皇帝為代表的皇權佔壟斷地位,貴族和官僚都是依附於皇權的存在。


所以偉大的哲學家黑格爾才會認為“中國歷史從本質上看是沒有歷史的,它只是君主覆滅的一再重複而已,任何進步都不可能從中產生。”


其實這一點並不是只有黑格爾看到,晚清時以極端保守派面目出現的清朝官僚,曾跟隨郭嵩燾出訪過歐洲的劉錫鴻在提到西方制度不能適用於清朝時也提出和黑格爾類似的觀點:“中國天下為家已更數千載,政令統於一尊,財富歸諸一人。”


但是從社會史角度講,中國兩千年變化是非常大的。


這種變化就是從秦開始,歷朝歷代都在致力於讓整個社會原子化,兩千年來皇權一直致力於把一切不利於“政令統於一尊,財富歸諸一人”的不穩定因素從“一元化結構”裡給剔除出去,當時,這中間因為戰亂和分裂有反覆,但是總體趨勢就是這樣的。



這裡我簡單為看不懂的朋友們解釋一下:


從人類歷史上而言,最早的統治階級一般是由負責溝通神靈的祭祀與負責征戰的軍事人員組成。在歐洲這兩股勢力長期糾纏,一直沒能分出高下,使得歐洲在政治制度上長期處於多元化狀態。

而東方經過演變,到了戰國時期東方的祭祀階層基本上被軍事貴族給吞併了,統治階層基本上是由軍事貴族擔任,而戰國七大國國君可以看做是七國裡勢力最大的軍事貴族。


而商鞅在秦國變法的本質是什麼呢?就是替王室削弱所有非王室軍事貴族,用今天的話術來說,就是把小股東股份全部收歸大股東,把小股東變成只擁有極少量期權的高級打工仔。


而秦國私有化完成的最好,可以調集最多的物資,就這樣把其他六個私有化做的不好的公司都給收購了。這就是秦統一天下的過程。


自從秦統一後,歷朝歷代都在幹一件事:如何把開國分配出去的那點股份收回來。這在公司運營層面好像是一件平常事,但是放在社會史層面就是成千上萬的殺戮。


本質上皇權一直在使用暴力手段解決這個問題,司馬遷曾經記載趙高是如何說動李斯的“(吾)管事二十餘年,未嘗見秦免罷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誅亡。”


趙高這句話細思恐極啊,他在秦始皇宮廷20年,就沒有見過有傳遞過三代的貴族。


黑格爾


大家可以看看,兩漢時期,社會還存在能拉出幾千門客的世家大族;到了北宋,韓琦家族能世代擔任相州(老家)主官已經是曠世洪恩了;而到了明朝,當地豪傑拉出幾千人準備北上勤王,竟然被一個縣的八品典史索賄,典史索賄不成,還敢誣告此人意圖謀反。


大家可以想象,這種小吏如果放在漢唐敢如此威脅世家,早就死的不知道多少回了。(隴右李家的李廣殺人事件)但是為什麼明末的時候,這種小吏就敢單槍匹馬的向擁兵數千的當地豪傑索賄?他所倚仗的無非是背後已經無比龐大的朝廷勢力而已。


當然,中國2000年這種趨向於原子化的變法是好是壞,就要看朋友們各自立場了。


克羅採和春天


社會有些方面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的,比如以前選舉人才用舉孝廉、後來改成科舉;但有些方面又是有很大退步的,比如對女性的貞潔束縛越來越變態。

但在科技方面,的確是沒有什麼太大的進步,火藥的發明也是偶然中才發現的,而且還被歐洲超過了。為什麼中國兩千多年就沒有技術進步呢?

首先,大一統導致的思想高度統一,“旁門左道”的思想沒有生存的空間,也就不會產生“基因變異”,這樣雖然維持了溫穩定,不會有壞的思想產生,但同樣也不會有好的思想產生。

其次,窮。中國古代歷史上能夠吃飽飯的時間並不多,大部分時間都是會餓死人的,改革開放以前的和平時期都會餓死人,更不要說生產力落後的古代了,所以古代為了不餓死人,非常重視農業,並打壓一切和農業無關的產業,尤其是打壓商業。

第三,禁慾。“存天理滅人慾”,這句話是朱熹說的,但起源於《禮記·樂記》。這裡的“人慾”是指超出人的基本需求慾望,如私慾、淫慾、貪慾等,可是,正是這些私慾帶動了社會的進步,如果沒有私慾,歐洲也不會去大航海。


新未來財富


帝制,其實質是家治。憑帝王自己的好惡實行傳宗接代的專制統治。這種專制方式視國民為奴僕豬狗,任其擺佈。國民不可有越帝王意識的非想,違者懲罰。古今傳統的忌諱語、文字獄,就是明顯的例子。帝王萬壽無疆,其勢可獨霸時空!這種方式只能長期使人們安處愚昧狀態。自然規律表明,人類的生存、繁衍,社會的進步,必須憑藉人類獨有的特點,即聰明智慧和知識的積累,依靠科技進步和發展的程度離開地球搖籃。在科技進步的同時,亦可改變人類自身的生理機能,成為適應宇宙生存的另類智能活物。這也應是唯物辯證法的根蒂。

摒棄崇帝愚民意識,提倡科學發展觀,科技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面向新時代,這是強國富民的唯一光明之路,頌古非今是沒有出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