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上有哪些著名的悖論?

南極星6909772



悖論是指一個事情有兩個都能夠自圓其說的解釋,但是這兩個解釋必須又強烈的互相對立,最簡單的一個悖論就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能不能製造一個他自己搬不動的石頭”,這個悖論裡就有兩個很明顯的對立解釋,如果上帝制造出自己搬不動的石頭,那麼他就不是全知全能,如果上帝制造不出這塊石頭,那麼他也不是全知全能。

而科學史上最不缺的就是各種各樣的悖論,其中一個就是量子力學悖論“薛定諤的貓”,這個悖論最開始是愛因斯坦和薛定諤等人用於諷刺玻爾和哥本哈哥學派的,薛定諤設想了一個裝有毒氣的盒子,而毒氣的開關由一個處於量子疊加態的粒子控制,盒子裡還有一隻貓,按照玻爾等人的理論,盒子被打開前裡面的貓是處於量子疊加態的,也就是說貓“既是死的又是活的”,薛定諤希望用這個看似荒誕的事實諷刺玻爾等人的量子力學觀點。

但薛定諤的貓這個悖論其實是純粹的理想實驗,因為微觀世界中的量子是無法對宏觀世界施加影響的,你不可能製造一個基於量子疊加態的毒氣觸發器,就好比一個人無法一樣穿牆,按照量子力學來說一個粒子是有可能穿過牆壁的,但是由千萬億個粒子構成的宏觀人類是無法穿牆的。


還有一個悖論就是“祖父悖論”,也就是說你通過時間旅行穿越回過去殺死你的祖父,那麼你會不會消失?這個悖論目前有三種解釋,第一種解釋認為你穿越回的過去已經是另一條時間線了,所以殺掉祖父對你沒有任何影響,第二種解釋認為你穿越回去殺祖父的時候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以外讓你無法得逞,第三種解釋認為你穿越後無法對當時產生任何影響,也無法被當時的人們看到。

科學史上的悖論還有很多很多,這些悖論有相當一部分都是無法解釋無法驗證的,比如關於外星人的“費米悖論”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我也來奉獻一個生物學上的巨大悖論,乳房悖論。

直男大多喜歡女性的乳房,這個視頻簡單粗暴的表明了,喜歡乳房的男子是如何得到傳代的機會的,值得直男們好好學習。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三思逍遙


希爾伯特旅館悖論(Hilbert's paradox of Grand Hotel)

希爾伯特旅館有無限個房間,並且每個房間都住了客人。一天來了一個新客人,旅館老闆說:“雖然我們已經客滿,但你還是能住進來的。我讓 1 號房間的客人搬到 2 號房間,2 號房間搬到 3 號房間⋯⋯n 號房間搬到 n+1 號房間,你就可以住進 1 號房間了。”又一天,來了無限個客人,老闆又說:“不用擔心,大家仍然都能住進來。我讓 1 號房間的客人搬到 2 號房間,2 號搬到 4 號,3 號搬到 6 號⋯⋯n 號搬到 2n 號,然後你們排好隊,依次住進奇數號的房間吧。”

這就是德國大數學家大衛·希爾伯特(David Hilbert)提出的著名悖論。每個學過集合論的學生,都應該“拜訪”過這個奇妙的希爾伯特旅館。雖然人們把它叫做一個“悖論”,它在邏輯上卻是完全正確的,只不過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罷了。一扯上無限,有趣的事說也說不完。意大利數學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在他的最後一本科學著作《兩種新科學》(Two New Science)中提到一個問題:正整數集合 {1, 2, 3, 4, ⋯⋯} 和平方數集合 {1, 4, 9, 16, ⋯⋯} 哪個大呢?一方面,正整數集合裡包含了所有的平方數,前者顯然比後者大;可另一方面,每個正整數平方之後都唯一地對應了一個平方數,兩個集合大小應該相等才對。伽利略比較早地使用了一一對應的思想,可惜沒有沿著這個思路更進一步思考下去。最後他得出的結論就是,無限集是無法比較大小的。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到德國另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喬治·康託(George Cantor),他建立了集合論(set theory),並系統地研究了集合(尤其是無窮集合)的大小,只不過這個大小不是簡單地叫做“大小”了,而是叫勢(cardinality)。如果兩個集合間的元素能建立起一一對應的關係,我們就說它們等勢,這也是我們比較集合大小的方式。希爾伯特悖論形象地說明了正整數集合和正偶數集合是等勢的。一切和自然數集合等勢的集合都稱為“可數集合”(countable set),否則就叫做“不可數集合”(uncountable set)。

托里拆利小號(Torricelli‘s Horn)

又到幾何悖論時間了。上面這個小號狀的圖形有什麼特點?

意大利數學家托里拆利(Evangelista Torricelli)將 y=1/x 中 x≥1 的部分繞著 x 軸旋轉了一圈,得到了上面的小號狀圖形(注意,上圖只顯示了這個圖形的一部分)。然後他算出了這個小號的一個十分牛 B 的性質——它的表面積無窮大,可它的體積卻是 π。這明顯有悖於人的直覺:體積有限的物體,表面積卻可以是無限的!換句話說,填滿整個托里拆利小號只需要有限的油漆,但把托里拆利小號的表面刷一遍,卻需要無限多的油漆!

類似的二維幾何悖論中,最著名的要屬“科赫雪花”(Koch Snowflake)了。科赫雪花是一種經過無窮多次迭代生成的分形圖形,下圖就是前三次迭代的過程,迭代過程的極限便是科赫雪花了。它也有一個類似的性質:它的面積有限,周長卻是無限的。用無限的周長包圍了一塊有限的面積,真是另類的“無中生有”啊!

芝諾悖論(Zeno's paradoxes)

芝諾悖論是由古希臘哲學家芝諾(Zeno)提出的一組悖論。其中的幾個悖論還可以在亞里士多德(Aristotle)的《物理學》(Physics)一書中找到。最有名的是以下兩個。

阿基里斯與烏龜的悖論(Achilles and the tortoise Paradox):在跑步比賽中,如果跑得最慢的烏龜一開始領先跑得最快的希臘勇士阿基里斯,那麼烏龜永遠也不會被阿基里斯追上。因為要想追到烏龜,阿基里斯必須先到達烏龜現在的位置;而等阿基里斯到了這個位置之後烏龜已經又前進了一段距離。如此下去,阿基里斯永遠追不上烏龜。

二分法悖論(Dichotomy Paradox):運動是不可能的。你要到達終點,必須首先到達全程的 1/2 處;而要到達 1/2 處,必須要先到 1/4 處⋯⋯每當你想到達一個點,總有一箇中點需要先到,因此你是永遠也到不了終點的。其實,你根本連動都動不了,運動是不可能的。

羅素(Bertrand Russell)曾經說過,這組悖論“為從他那時起到現在所創立的幾乎所有關於時間、空間以及無限的理論提供了土壤”。阿爾弗雷德·諾斯·懷特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這樣形容芝諾:“知道芝諾的人沒有一個不想去否定他的,所有人都認為這麼做是值得的”,可見爭議之大。無數熱愛思考的人也被這些悖論吸引,試圖給這些出人意料的結論以合理的解釋。

當古希臘哲學家第歐根尼(Diogenes)聽到芝諾的“運動是不可能的”這個命題時,他開始四處走動,以證明芝諾的荒謬,可他並沒有指出命題的證明錯在哪裡。

亞里士多德對阿基里斯悖論的解釋是:當追趕者與被追者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時,追趕所需的時間也越來越小。他說,無限個越來越小的數加起來的和是有限的,所以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追上。不過他的解釋並不嚴格,因為我們很容易舉出反例:調和級數 1+1/2+1/3+1/4+…… 的每一項都遞減,可是它的和卻是發散的。

阿基米德(Archimedes)發明了一種類似於幾何級數求和的方法,而問題中所需的時間是成倍遞減的,正是一個典型的幾何級數,所以追上的總時間是一個有限值。這個悖論才總算是得到了一個過得去的解釋。直到 19 世紀末,數學家們才為無限過程的問題給出了一個形式化的描述。

儘管我們可以用數學方法算出阿基里斯在哪裡以及什麼時候追上烏龜,但一些哲學家認為,這些證明依然沒有解決悖論提出的問題。出人意料的是,芝諾悖論在作家之中非常受歡迎,列夫·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就談到了阿基里斯和烏龜的故事,路易斯·卡羅爾(Lewis Carroll)寫了一篇阿基里斯和烏龜之間的對話,阿根廷作家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也多次在他的作品中談到阿基里斯悖論。

球與花瓶(Balls and Vase Problem)

我們有無限個球和一個花瓶,現在我們要對它們進行一系列操作。每次操作都是一樣的:往花瓶裡放 10 個球,然後取出 1 個球。那麼,無窮多次這樣的操作之後,花瓶裡有多少個球呢?

有人或許會說,這個問題顯然是荒謬的——這個過程需要耗費無窮的時間,我們不可能等到那個時候。那麼,我們不妨換一個問法,避開所需時間無窮的問題:在差一分鐘到正午 12 點時進行第 1 次操作,在差 30 秒(1/2 分鐘)到正午 12 點時進行第 2 次操作,在差 1/2 n-1 分鐘到 12 點時進行第 n 次操作。那麼,12 點的時候,花瓶裡有幾個球呢?

看似簡單的描述,經過數學家的解釋,卻出現了千奇百怪的答案。最直觀的答案當然就是花瓶裡有無限個球了,因為每次都增加了 9 個球,無限次之後,當然有無限個球。數學家 Allis 和 Koetsier 卻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12 點時瓶子裡沒有球,因為我們第 1 次放進 1 至 10 號球,然後取出 1 號球,第 2 次放入 11 至 20 號球,然後取出 2 號球⋯⋯注意到,n 號球總是在第 n 次操作時被取出來了,因此無限操作下去,每個球都會被取出來!細心的讀者會發現,這個說法也有問題:前面的證明假設我們取出的依次是 1 號球、2 號球、3 號球等等,如果我們改成依次取 10 號球、20 號球、30 號球,那麼最後瓶子裡又出現了無限個球了。哪種觀點是正確的呢?於是邏輯學家詹姆斯·亨勒(James M. Henle)和托馬斯·泰馬祖科(Thomas Tymoczko)認為,花瓶裡有任意個球。他們還給出了具體的構造方法,說明最終花瓶裡的球可以是任意數目。

1953 年,這個悖論由英國數學家利特爾伍德(John Edensor Littlewood)在他的書《一個數學家的集錦》(A Mathematician‘s miscellany)中首先提出,1976 年謝爾登·羅斯(Sheldon Ross)在他的《概率論第一課》(A First Course in Probability)又一次介紹了這個問題,所以它又被稱為“羅斯·利特爾伍德悖論”(Ross-Littlewood Paradox)。

無限長的杆(Infinite Rod)

有一張無限大的桌子,上面豎直地插著一根有限長的支柱。然後取一根無窮長的金屬桿,把它的一頭鉸接在支柱頂端,另一頭則伸向無窮遠處。金屬桿可以繞著支柱頂端自由地上下轉動。假設金屬桿和桌子都是無比堅硬的剛體。你會發現,這根無限長的金屬桿根本不會往下轉動!因為金屬桿和桌子都很堅硬,如果它們相交,必然會損壞一個,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金屬桿與桌面平行。那麼我們看到的現象就是一根無限長的金屬桿,在空中僅僅靠一個點就保持水平!

這個有趣的問題是由數學家雷蒙德·斯穆裡安(Raymond Smullyan)在一本慶祝馬丁·加德納 90 歲生日的書中介紹的。另外,如果我們把鉸接的點移到金屬桿的中部,那麼金屬桿就動彈不得,穩穩地和桌面平行了!


超級數學建模


樓主的祖父悖論是一個很有名的悖論,其他的比較有意思的悖論還有,像

(1)黃油貓悖論:貓在半空中跳下,永遠用腳著陸。把黃油吐司拋到半空中,永遠是塗上‎黃油的一面落地。這個悖論出現在,你把黃油吐司沒有塗上黃油的一面黏著貓的背部之時,讓貓從半空中跳下。依照以上兩條定律,貓無法用腳著陸,因為黃油吐司永遠在塗上黃油的一面落地;但同樣的,黃油吐司塗上黃油的一面無法落地,因為貓永遠用腳著陸。

(2)生日悖論:如果一個房間裡有23個或23個以上的人,那麼至少有兩個人的生日相同的概率要大於50%。這就意味著在一個典型的標準小學班級(30人)中,存在兩人生日相同的可能性更高。對於60或者更多的人,這種概率要大於99%。這個數學事實與一般直覺相牴觸,所以稱得上是一個悖論。大多數人會認為,23人中有2人生日相同的概率應該遠遠小於50%。

(3)打官司悖論:有師徒二人,徒弟跟隨師傅學習律師。收徒的時候,徒弟和師傅說好,畢業之後只要徒弟打贏了第一場官司,他就付學費,否則一分錢不給。

畢業之後,徒弟宣佈以後再也不給學費,於是師傅一怒之下把徒弟告上法庭。開庭之前,徒弟對師傅說:“如果官司我贏了,那我肯定不用付錢;如果我輸了,那當初說好了,我不能付學費。”

師傅反駁說:“如果你贏了,付錢是必須的;如果我贏了,那麼根據法律判決,你也要付學費,自己看著辦吧!”

(4)二分法悖論:運動是不可能的。你要到達終點,必須先到達全程的1/2處;要到達1/2處,必須先到1/4處……每當你想到達一個點,總有一箇中點需要先到,因此你是永遠也到不了終點的。

(5)幾何悖論:17世紀的幾何悖論。意大利數學家托里拆利將y=1/x中x≥1的部分繞著x軸旋轉了一圈,得到了上面的小號狀圖形(注:下圖只顯示了一部分圖形)。然後他得出:這個小號的表面積無窮大,可體積卻是 π。
(6)土豆悖論:100克土豆含有99%的水,如果它被榨出了2%,還剩98%的水分,它將只重50克。即100克的土豆含有1克幹物質(dry material),當還剩98%的水分時,1克將對應2%的含量,因此含98%水分的土豆重50克。


歷史小解碼


除了祖父悖論外,科學上還有很多的悖論,今天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科學界最著名的幾個悖論。

薛定諤的貓

這是最著名的悖論了,講的是在一個盒子裡面,有一隻貓。這個盒子是封閉的,它的開口連接著一個裝置。這個裝置有50%的可能性會觸發機關,釋放毒氣。打開盒子,毒氣有可能會瞬間殺死那隻貓,也有可能不觸發機關,從而讓貓活下來。

這隻貓本身是活著的,但如果此時有一個不知情的人來,準備打開盒子,那麼,對於這個人來說,這隻貓既是死的又是活的。

這個悖論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悖論,它的存在是解釋量子力學的原理,那就是隻要一個人試圖測量某個微觀物質,就會對這個物質本身造成影響。

通俗地講,假如你想測量一個鐵塊的重量,把它放在稱上。但是在你拿起的瞬間,有可能你身上的汗液就會粘在鐵塊上,所以你測量的其實是鐵塊加上那個微量汗液的重量。

有人說這也沒什麼區別啊,汗液那麼少。當然少,但是我們只是打個比方,因為這個理論是指導量子力學的,也就是微觀世界,那麼影響就很大了。

特修斯之船

這個悖論也為很多人所熟知,說的是在海上有一條特修斯之船,永遠在航行。在航行過程中,船的木頭在一點點腐朽,船工們要用新的木頭換掉舊的木頭。

雖然船工們每次都只更換一兩塊木頭,無奈船航行的時間太久。經過一段時間後,船上的木頭已經全都換成新的了。

那麼問題來了:船工們一直都在船上,所以說這應該還是特修斯之船。然而這艘船上所有的零件、原料都已經換成新的,和之前的也完全不同,那應該就不是原來的船。

這艘船究竟還是不是原來那艘船呢?

電車難題

假設你是一列火車的司機,行駛在一條鐵路上。結果在一條岔路上,發現自己要走的那一條的鐵軌上被一個瘋子綁了5個孩子。

此時火車已經無法停止了,唯一挽救這5個孩子的辦法就是馬上轉向岔路的另一邊。

然而在另一條岔路上,這個瘋子也綁了一個孩子。

不論這一側是否有5個孩子,畢竟另一側也是一條無辜的生命。那麼,如果是你,你是否會選擇轉向呢?


美食達人aa


悖論是表面上同一命題或推理中隱含著兩個對立的結論,而這兩個結論都能自圓其說.

科學上的著名悖論有:

1.禿子悖論

禿子悖論認為:如果一個有X根頭髮的人被稱為禿子,那麼,有X + 1根頭髮的人也是禿子。所以,(X + 1) + 1根頭髮的還是禿子。以此類推,無論你有幾根頭髮都是禿子【(1)米堆悖論。如果一粒米不算一堆米,兩粒米不算一堆米,三粒米不算一堆米……那麼照此邏輯,一萬粒米也不算一堆米。與之相對的是(2)沙丘悖論。如果有一堆沙,拿走一顆沙這還是一堆沙,拿走兩顆沙這還是一堆沙,那麼,拿走n顆也算是一堆沙,所以一顆沙也叫一堆沙。和我們的認識牴觸。】

2.忒修斯之船(Ship of Theseus paradox)概述: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頭被逐漸替換,直到所有的木頭都不是原來的木頭,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船嗎?基於同一性的古希臘著名悖論,引發了赫拉克利特、蘇格拉斯、柏拉圖等的各種討論。近代啟蒙運動中,英國的兩位大哲學家托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約翰·洛克(John Locke)也曾嘗試解答這個問題。答案始終是是非非,難以一錘定音。3.第二十二條軍規(Catch-22)概述:瘋子才能獲准免於飛行,但必須由本人提出申請;凡能意識到飛行有危險而提出免飛申請的,屬頭腦清醒者,應繼續執行飛行任務。即“如果你能證明自己發瘋,那就說明你沒瘋”,諸如此類。《第二十二條軍規》由約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根據自己在二戰中的親身經歷創作。該書的主角為了逃避危險的作戰任務而裝瘋,可逃避的願望本身又證明了他的神志清醒。Catch-22已成為英語詞典中的常用詞彙,用來形容自相矛盾的死循環,或是人們處於荒謬的兩難之中。

4.祖父悖論(bootstrap paradox)概述:如果你乘坐哆啦A夢的時光機,回到你爺爺奶奶相遇之前,殺死你的爺爺會發生什麼?如果殺死了你的爺爺,那麼你就從未誕生;如果你從未誕生,如何回到以前殺死你的爺爺?祖父悖論看似杜絕了人為操縱命運的可能,過去無法改變,爺爺一定會在孫子的謀殺中倖存下來;還有種可能是,你進入了另一個平行宇宙,這是你從未生活過的世界,但你的爺爺奶奶卻也在這裡。這個關於時間旅行的悖論源自羅伯特·海因萊因的短篇小說,又出現在諾蘭導演的《星際穿越》中。

5.前目的地【有此電影】

性別悖論

一九四五年的一天,克力富蘭的孤兒院裡出現了一個神秘的女嬰,沒有人知道她的父母是誰。她孤獨地長大,沒有任何人與她來往。 直到一九六三年的一天,她莫明其妙地愛上了一個流浪漢,情況才變得好起來。可是好景不長,不幸事件一個接一個的發生。首先,當她發現自己懷上了流浪漢的小孩時,流浪漢卻突然失蹤了。其次,她在醫院生小孩時,醫生髮現她是雙性人,也就是說她同時具有男女性器官。為了挽救她的生命,醫院給她做了變性手術,她變成了他。最不幸的是,她剛剛生下的小女孩又被一個神秘的人給綁走了。這一連串的打擊使他從此一蹶不振,最後流落到街頭變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直到... ... 一九七八年的一天,他醉熏熏地走進了一個小酒吧,把他一身不幸的遭遇告訴了一個比他年長的酒吧夥計。酒吧夥計很同情他,主動提出幫他找到那個使‘他’懷孕而又失蹤的流浪漢。唯一的條件是他必須參加夥計他們的‘時間旅行特種部隊' 他們一起進了‘時間飛車 ’。飛車回到六三年時,夥計把流浪漢放了出去。流浪漢莫明其妙地愛上了一個孤兒院長大的姑娘,並使她懷了孕。夥計又乘‘時間飛車’前行九個多月,到醫院搶走了剛剛出生的小女嬰,並用‘時間飛車’把女嬰帶回到一九四五年,悄悄地把她放在克力富蘭的一個孤兒院裡。然後再把稀裡糊塗的流浪漢向前帶到了一九八五年,並且讓他加入了他們的‘時間旅行特種部隊' 。 流浪漢有了正式工作以後,生活走上了正軌。並逐漸地在特種部隊裡混到了相當不錯的地位。有一次,為了完成一個特殊任務,上級派他飛回一九七零年,化裝成酒吧夥計去拉一個流浪漢加入他們的特種部隊 ……利用時空穿梭,她和她自己生下了她自己。

6.無限猴子定理
無限猴子定理指一隻猴子隨機在打字機鍵盤上按鍵,在無窮久的時間之後打出法國國家圖書館的每一本圖書的概率為100%。在喬治·伽莫夫的《從一到無窮大》(one,two,three......Infinity)中,這隻猴子還能完整打出《哈姆雷特》全書,以及莎士比亞扔到紙簍裡的每句話。

“無限不是指邊界外就沒有東西,而是指邊界外永遠有另一個邊界存在。”一個問題加入無限理論就會變得有趣

7.上帝悖論

幾個世紀前,羅馬教廷出了一本書,書中用當時最流行的數學推論,導出“上帝是萬能的”。一位智者針鋒相對地問:“上帝能創造出一塊他搬不動的石頭嗎?”如果教廷回答說能的,那上帝不能搬動他創造的那塊石頭,所以上帝在力量方面不是萬能的。如果教廷回答說不能,那麼上帝不能創造出一塊他搬不動的石頭,所以上帝在創造力方面不是萬能的。

各位是怎麼想的呢?

......


這是一隻狸貓


12條經典悖論——牡丹悖論上榜 (1)理髮師悖論:1919年,羅素把他提出的集合論悖論通俗化如下:薩魏爾村有一位理髮師,他給自己訂下一條規則:他只給村子裡自己不給自己刮鬍子的人刮鬍子。請問他該不該給自己刮鬍子?

(2)梵學者的預言:印度預言家的女兒,在紙上寫了一件事(一句話),讓他父親預言這件事在下午三點鐘以前是否發生,並一個卡片上寫“是”或“不”。此梵學者,在卡片上寫了一個“是”字。他女兒在紙上寫的一句話是:“在下午三點鐘之前,你將寫一個‘不’字在卡片上。” 梵學者發現,他被女兒捉弄了,無論他寫“是”或“不”都是錯的,他根本不可能預言對。

(3)意料之外的考試:他出現於20世紀40年代初。一位教授宣佈:下週的某一天要進行一次“意料之外的考試”,並稱沒有一個學生能在考試的那天之前預測出考試的日期。一個學生“證明”,考試不會一週最後一天進行,如若不然,則倒數第二天就可以推測出來了。以次類推,考試不可能在任何一天進行。其錯誤是第一步,並不能推斷出“考試不在最後一天進行”,他要這麼推論,那麼最後一天考試仍然是“意料之外的考試”。

(4)蘇格拉底悖論:蘇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麼都不知道。”

(5)紙牌悖論:紙牌悖論就是紙牌的一面寫著:“紙牌反面的句子是對的。”而另一面卻寫著:“紙牌反面的句子是錯的。”這是由英國數學家Jourdain提出來的。我們同樣推不出結果來。

(6)上帝萬能悖論:“如果說上帝是萬能的,他能否創造一塊他舉不起來的大石頭?”

(7)鱷魚悖論:一條鱷魚搶走了一個小孩,它對孩子的母親說:“我會不會吃掉你的小孩?答對了,孩子還給你;答錯了,我就吃了他。” 請問孩子母親該如何回答才能保住孩子的性命?

(8)老子悖論:“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是一條悖論,被白居易一語道穿。白居易在《讀老子》裡說道:“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語吾聞於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緣何自著五千文?”

(9)軍規悖論:“第二十二條軍規”是一條臭名昭著的軍規。它規定神經失常的飛行員可以停飛,但同時又規定申請停飛者必須頭腦清醒。試想,一個神經失常的人不能申請,必須飛行;而頭腦清醒者又怎麼能證明他是神經失常?這純粹是一條欺騙性的悖論。

(10)牡丹悖論:“這裡沒有牡丹”這句話,在任何時間都是錯誤的。——你認為這句話對還是錯?兩難啊。理由嘛,很簡單:因為,如果“這裡有牡丹”,不能推出“這裡沒有牡丹”。如果“這裡沒有牡丹”,還是不能推出“這裡沒有牡丹”;既然這裡連牡丹都沒有,怎麼能知道這裡沒有的就是牡丹呢?所以,“這裡沒有牡丹”是導致邏輯上自相矛盾的恆假命題,是悖論。這條悖論是本博客版主——您的忠實的朋友——程多德於1997年無意間發現的!牡丹悖論上榜理由:它是涉及否定形式的最基本的悖論,它“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具體得不能再具體,抽象得不能再抽象”。

(11)芝諾悖論:現在人們廣為流傳的芝諾悖論﹝Zeno's Paradoxes﹞都是關於運動的,即(1)阿基里斯和烏龜賽跑;(2)兩分法悖論;(3)飛矢不動;(4)運動場問題等。其中「阿基里斯和烏龜賽跑」是最著名的一個。烏龜和阿基里斯﹝Achilles﹞賽跑,烏龜提前跑了一段──不妨設為100米,而阿基里斯的速度比烏龜快得多──不妨設他的速度為烏龜的10倍,這樣當阿基里斯跑了100米到烏龜的出發點時,烏龜向前跑了10米;當阿基里斯再追了這10米時,烏龜又向前跑了1米,……如此繼續下去,因為追趕者必須首先到達被追趕者的原來位置,所以被追趕者總是在追趕者的前面,由此得出阿基里斯永遠追不上烏龜。

(12)“說謊者悖論”:在古希臘美麗眾多的傳說中,有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大約在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的克里特島上住著一位名叫厄匹門尼德的人。當他幼年時,有一天,他跑到一座荒涼的小山丘上玩耍。玩累了以後,就跑到一個常去的山洞休息。不料,他在山洞裡一下子睡著了,這一睡竟睡了57年。他醒來後,發現自己已經成為一位大學者,諳熟哲學和醫學,並能預知將來要發生的種種事件。於是,島上的人就稱他為“先知”。據說,他喜歡和別人討論一些難以解答的問題,藉以顯示自己有非凡的智慧。一天,他在和別人討論關於克里特人是否誠實的問題時,厄匹門尼德斷言:“克里特島上的人都是說謊者。”“先知”的這句話極大地困惑著克里特島上的居民。這句話究竟是真的,還是假的?結果他們發現,要確定這句話的真假幾乎是不可能的。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電影花園


1、空地上的奶牛(The Cow in the field)

認知論領域的一個最重要的思想實驗就是“空地上的奶牛”。它描述的是,一個農民擔心自己的獲獎的奶牛走丟了。這時送奶工到了農場,他告訴農民不要擔心,因為他看到那頭奶牛在附件的一塊空地上。雖然農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還是親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間的形狀並感到很滿意。過了一會,送奶工到那塊空地上再次確認。那頭奶牛確實在那,但它躲在樹林裡,而且空地上還有一大張黑白相間的紙纏在樹上,很明顯,農民把這張紙錯當成自己的奶牛了。問題是出現了,雖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農民說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時是否正確?
解讀

空地上的奶牛最初是被Edmund Gettier用來批判主流上作為知識的定義的JTB(justified true belief)理論,即當人們相信一件事時,它就成為了知識;這件事在事實上是真的,並且人們有可以驗證的理由相信它。在這個實驗中,農民相信奶牛在空地上,且被送奶工的證詞和他自己對於空地上的黑白相間物的觀察所證實。而且經過送奶工後來的證實,這件事也是真實的。儘管如此,農民並沒有真正的知道奶牛在那兒,因為他認為奶牛在那兒的推導是建立在錯誤的前提上的。Gettier利用這個實驗和其他一些例子,解釋了將知識定義為JTB的理論需要修正。




2、定時炸彈(The Ticking Time Bomb)

如果你關注近幾年的政治時事,或者看過動作電影,那麼你對於“定時炸彈”思想實驗肯定很熟悉。它要求你想象一個炸彈或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藏在你的城市中,並且爆炸的倒計時馬上就到零了。在羈押中有一個知情者,他知道炸彈的埋藏點。你是否會使用酷刑來獲取情報?

解讀

與電車難題類似,定時炸彈情景也是強迫一個人從兩個不道德行徑中選擇的倫理問題。它一般被用作對那些說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使用酷刑的反駁。它也被用作在極端形勢下法律——就像美國的嚴禁虐囚的法律——可以被放在第二位的例子。歸功於像《24小時》的電視節目和各種政治辯論,定時炸彈情景已成為最常引用的思想實驗之一。今年早些時候,一份英國報紙提出了更為極端的看法。這份報紙提議說,如果那個恐怖分子對酷刑毫無反應,那麼當局者是否願意拷打他的妻子兒女來獲取情報。

3、愛因斯坦的光線(Einstein’s Light Beam)引用

愛因斯坦著名的狹義相對論是受啟於他16歲做的思想實驗。在他的自傳中,愛因斯坦回憶道他當時幻想在宇宙中追尋一道光線。他推理說,如果他能夠以光速在光線旁邊運動,那麼他應該能夠看到光線成為“在空間上不斷振盪但停滯不前的電磁場”。對於愛因斯坦,這個思想實驗證明了對於這個虛擬的觀察者,所有的物理定律應該和一個相對於地球靜止的觀察者觀察到的一樣。

解讀

事實上,沒人確切知道這意味著什麼。科學家一直都在爭論一個如此簡單的思想實驗是如此幫助愛因斯坦完成到狹義相對論這如此巨大的飛躍的。在當時,這個實驗中的想法與現在已被拋棄的“以太”理論相違背。但他經過了好多年才證明了自己是正確的。


梅州梅州0753


時光機在未來是否可以發明成功?假如讓一位著名科學家在一個著名公共場合錄一段視頻,視頻內容是希望未來人類發明時光機器後可以派一個人到這位科學家身邊證明時光機在未來可以發明,並且將這段視頻大量備份並妥善保留,那麼假如未來真的有時光機那麼未來科學家會使用它派一個人到達拍攝視頻的科學家身旁嗎?如果沒有,是否可以確定時光機不可能存在,人類就沒必要浪費資源研究時光機了?



奈何y


關於地外文明的費米悖論

這是證明沒有外星人的猜想之一

1950年的一天,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費米在和別人討論飛碟及外星人問題時,突然冒出一句:“他們都在哪兒呢?”這句看似簡單的問話,就是著名的“費米悖論”。 “費米悖論”隱含之意是,理論上講,人類能用100萬年的時間飛往銀河系各個星球,那麼,外星人只要比人類早進化100萬年,現在就應該來到地球了。換言之,“費米悖論”表明了這樣的悖論:A.外星人是存在的——科學推論可以證明,外星人的進化要遠早於人類,他們應該已經來到地球並存在於某處了;B.外星人是不存在的——迄今為止,人類並未發現任何有關外星人存在的蛛絲馬跡。[1]闡述的是對地外文明存在性的過高估計和缺少相關證據之間的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