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海里的底線:拖網搜刮了半個世紀,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據估計,1995年我國漁民在南海捕獲的幼齡魚和低值魚加起來的總產量約有170~196萬噸,如果讓其中的幼魚繼續再生存1~2年,存活率按50%來計算,那麼至少可以再額外提供85萬噸的漁業資源。

13海里的底線:拖網搜刮了半個世紀,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漁業的困局或許就在於資源的利用方式

從漁具類型上看,漁民常用的漁具有圍網、刺網、張網、地拉網、拖網等12大類,不同的網具適用於不同的目標魚種,比如圍網適合捕撈金槍魚、沙丁魚等游泳能力很強的魚類(地中海沿岸的居民就常用圍網構成的陷阱來捕撈金槍魚,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刺網主要用於捕撈鯔魚這種在水體上層活動的魚類,拖網則用於捕撈蝦蟹類等底棲生物。

13海里的底線:拖網搜刮了半個世紀,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大型圍網中的金槍魚魚群。大家可以在紀錄片《藍鰭金槍魚》中看到這樣一幕,在人工養殖的圓形網箱中也能看到相似的場景。

拖網捕撈是最重要的捕撈方式之一,但給海洋生態帶來的威脅也是最大的

關於拖網對漁業資源及海洋生態的影響,國際國內都有很多研究。這種對海底“地毯式搜刮”的捕撈方式並沒有使漁民得到最大的利益,反倒給海洋底棲生物帶來了毀滅性打擊。

我們不妨先來看一組數據。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南海海域拖網捕撈帶來的漁業產量有140多萬噸,佔整個南海捕撈總量的60%左右。但在拖網捕撈的漁獲物中,幼齡魚和低價值魚卻佔到總量的70%。而在刺網中,低值魚、幼齡魚僅佔10%,圍網中也只佔15%。

13海里的底線:拖網搜刮了半個世紀,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上圖是正在作業的拖網漁船。休漁期結束後,拖網漁船的合法捕撈區域是距離海岸線13海里以外,因此13海里是拖網漁船捕撈的底線。然而即便如此,依然有漁船鋌而走險,“越線”作業。

此外,拖網作業的目標捕獲率很低,往往伴隨著大量的副漁獲。北部灣有一份蝦類資源報告曾顯示:在捕蝦拖網打撈上來的漁獲中,蝦類佔32.28%,另外67.72%都是魚類。需要注意的是,常見的圍網、刺網也存在這種現象,兼捕與誤捕總是在所難免的。儘管漁民也不是有意的,但這畢竟也會給一部分海洋生物帶來不必要的傷亡,特別是那些受保護的珍稀物種。

當然,這種現象在國外也非常普遍。

13海里的底線:拖網搜刮了半個世紀,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國外漁民用流刺網捕到箭魚。

13海里的底線:拖網搜刮了半個世紀,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國外的漁船在收穫時也往往伴隨著大量的兼捕對象。

底拖網:珊瑚礁生態系統的最大殺手

拖網往往配有很重的沉綱,有些漁船的沉綱甚至會直接插入海底的底泥中。拖網隨著漁船向前推移,無異於給海底"脫了一層皮",拖網所到之處,珊瑚礁、底棲魚類、蝦蟹類、貝類等等全部都被一網打盡。即便有僥倖逃脫的海洋生物,但由於海底的生態環境被破壞,它們的生境早已喪失,成活率也必然會大大降低。

13海里的底線:拖網搜刮了半個世紀,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底拖網作業方式簡單粗暴,堪稱海底的耕機。

13海里的底線:拖網搜刮了半個世紀,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底拖網模型示意圖。

對於底拖網,國際上甚至出現了這樣一種聲音:底拖網對海底珊瑚的破壞無異於直接在陸地上砍伐熱帶雨林(珊瑚礁、海草床、紅樹林是物種多樣性最高的幾種海洋生態類型)。

確實如此。

珊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生長速度非常緩慢,有些物種每年只能增長一毫米。當珊瑚群落遭到破壞時,珊瑚礁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都會受到毀滅性打擊,一些人類尚未發現的物種也可能受到影響。

13海里的底線:拖網搜刮了半個世紀,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美麗富饒的珊瑚礁生態系統。

長期掃蕩式的拖曳使漁場被踐踏的面目全非,水質渾濁不清,這屬於典型的消耗資源和生態環境來賺取眼前利益的行為。

完美對策不存在?或許可以從漁具和捕撈制度上下功夫

在國際上,底拖網因為具有很高的兼捕和誤捕幾率而臭名昭著。在我國,包括雙船單片多囊拖網在內的13種破壞性巨大的漁具已經被拉進了“黑名單”,自2014年1月1日起,農業農村部宣佈在黃渤海、東海、南海三個海區內全面禁止使用上面的13種漁具作業。

另外,我國漁業法也早已對漁具網眼的尺寸作出了明確規定,禁止使用小於最小網目尺寸的網具進行捕撈,捕撈的漁獲物中幼魚的數量佔比不得超過規定的比例,在禁漁區或者禁漁期內禁止銷售非法捕撈的漁獲物。

13海里的底線:拖網搜刮了半個世紀,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法律給了近海的漁業資源提供了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但是休漁期和休漁區的劃分只是在時間和空間上限制了捕撈強度,並不從根本解決近海漁業資源貧乏的現狀。更要緊的還是要從漁具的改造、捕撈方式的優化上做出改變,捕撈限額制度也是勢在必行。

海洋漁業資源屬於流動資源,但同時也是共有資源,這種資源不為某一個團體和個人所私有,因此漁民自然而然就產生了“大海里的魚,誰捕到就是誰的”這樣的觀念。但越是如此,漁民之間的競爭就越激烈、越無序,捕撈強度就越大,網眼也就“不自覺的”變小了。

13海里的底線:拖網搜刮了半個世紀,是時候做出改變了

▲▲究竟多大的網眼,才能裝得下近海漁業的未來?

因此,只有限定了每隻漁船可以捕撈的最大額度,漁民之間才不會展開頻繁的惡性競爭,偷捕的事件也會大大減少。資源是有限的,大家的蛋糕要一起分,而且要“雨露均霑”,這才是最科學的捕撈方式。

#拖網# #漁業##科普一下# #我要上頭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