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经营之神”,身价百亿,却过着我行我素的节俭生活!

作者:苏沫

近年来,各个行业的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尤其是今年更是如此,受到疫情的大范围冲击下,各行各业都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目前不但是经营艰难,创业也艰难,很多人哪怕是下海创业,也没用头绪到底要干什么去。

被誉为“经营之神”,身价百亿,却过着我行我素的节俭生活!

现在大家说到台湾富豪的时候,一般都想到谁呢?是富士康的老板郭台铭?还是康师傅背后的魏氏兄弟?或者是旺旺的老板“米果大王”蔡衍明?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台湾被称为“经营之神”的王永庆。

在台湾,当地有一个人历年来都被称为是“经营之神”,他就是通过微不足道的小本生意,持续不断的发展、创新、提高自己的品牌,最后成为了整个台湾当时的首富。

王永庆出生1916年的台湾省台北市,当时的台湾可谓是贫困,祖籍是福建省,父亲主要是以种茶为生,自小家庭贫困,15岁的时候小学毕业了就到茶园当杂工,没多久,又到了一家小米店去学做学徒。

经过一年的时间,他几乎学习了米店的各种知识,第二年就向父亲借了200块钱祖籍开米店,但是当时开米店的人很多,而王永庆开的比较晚,位置也必将偏僻。

因为王永庆的父亲曾经常说一句话,“不惜钱者有人爱,不惜力者有人敬。”

被誉为“经营之神”,身价百亿,却过着我行我素的节俭生活!

于是为了将米店的生意做起了,王永庆不辞艰辛,挨家挨户上门背着米去推销,但是当时人们不太愿意接受上门推销的米,而为了让自己的米有竞争力,他跟自己的弟弟一起动手,将米里面的杂物一点一点的都捡出来。

后来很多人发现买王永庆的米,质量非常好,而且淘米的节奏也省了很多,于是米店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而后凭借着自己出色的经营能力,很快王永庆就给自己攒下了不少的本金,后来还专门办了个碾米厂,做得也是红红火火的。

抗战后不久,做了这么多年米店的王永庆决定做别的行业,当时建筑火热的时候,凭借着自己的出色经营,在木材行业赚了一笔钱,但是后来发现做木材的越来越多后,立马急流勇退,选择退出,去做了当时台湾还没有塑胶产出的时机开设塑胶厂。

因为当时台湾的塑胶主要是在日本进口,没有人看好他,但王永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被誉为“经营之神”,身价百亿,却过着我行我素的节俭生活!

1954年,王永庆创立了台塑集团,开始进入塑胶行业,到1957年的时候,已经开始建成工厂,投入生产塑胶,此后台塑集团慢慢的发展成为了台湾企业中的王中之王,旗下有30多家分公司。

因为几乎整个塑胶都是来自台塑集团,到1984年的时候,当时年营业额就达到了30亿美元,当时已经占据了台湾国民生产的5.5%,在民间企业中首屈一指。

而在当时台塑集团也是唯一一个台湾进入“世界企业50强”的企业,与他相关的下游加工厂企业超过1500家,可谓是企业中的王中之王。

2006年的时候,当时已经90岁的王永庆开始退居幕后,很多人认为这位已经身价不菲的富豪,可以享受天年的时候,他做的事情却令人吃惊。

虽然赚的钱,花几辈子估计都难用完,但是他宁愿住在一个中档的小区里,出行要么走路要么公交车,一条毛巾,用了近30年也没换过,也是打破了人们的眼球,依然过着我行我素的节约生活。

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当时王永庆捐款一亿元人民币用于恢复建设。

被誉为“经营之神”,身价百亿,却过着我行我素的节俭生活!

很多人当时认为一向抠门的王永庆,居然会捐钱,伸出援手支援祖国,他说,"虽然我们远在台湾,但是我们依然是一家人,帮助家人,我们义不容辞!"

不仅如此,他为了支持国内经济发展,在厦门还投资了100亿美元支援经济建设。

不久后,王永庆辞世,上千亿的资产由第三任李宝珠来负责打理,并没有留给自己的孩子。

身价百亿,却过着简单的生活,这样一位“塑料大王”的传奇人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