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重溫《古田會議決議》關於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重要論述丨觀往知來

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重溫《古田會議決議》關於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重要論述丨觀往知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指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1929年12月,中國共產黨紅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召開,大會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等建黨建軍的根本原則,形成了著名的《古田會議決議》(以下簡稱《決議》),且第一次以黨的決議形式對基層組織及組織活動作了詳盡的規定,突顯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建設。當前,重溫《決議》中關於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理論,對於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古田會議前中國共產黨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歷史探索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就十分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以提升組織力為努力目標,經過長期探索,走出了一條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實現從小到大、以弱勝強的基層黨組織建設道路。

(一)黨的創立之初:完善組織系統、嚴格組織紀律,探索基層組織力建設

第一,強調完善組織系統。黨的一大召開時,出席大會的代表才十三個人,代表全國五十多名黨員,但他們深謀遠慮,在通過的《綱領》《決議》兩份文件裡,都對黨的基層組織的重要性作了強調。黨的一大沒有制定正式的章程,但是黨綱中包含有入黨條件、入黨程序及建立統一組織、嚴格紀律等條文,具有黨章的初步體例。黨的二大才有了正式的章程,首次以制度化的形式確立黨支部在黨的組織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對黨小組、黨支部、地方全體黨員會議等作出了具體規定。黨的二大黨章規定,三個人以上的必須設立一個支部;各支部必須至少每週召開一次會議,已被分成小組的由組長召集必須每週至少召開一次,且支部全體會議必須至少每月舉行一次。還規定黨支部的作用不限於教育黨員和吸收黨員,還要在無黨的群眾中進行宣傳和教育。

第二,強調嚴格組織紀律。1922年黨的二大制定了第一部黨章,其中列有一章“紀律”,強調各地黨的組織“不得自定政策”,若有黨員公然違背組織章程或決議的“言論行動”,則“必須開除黨籍”,充分彰顯黨的嚴明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1926年,黨中央提出“一切工作歸支部”。1927年,黨的五大在大革命失敗前夕舉行,大會通過的《關於組織問題的決議》明確指出:“黨內紀律非常重要,但宜重視政治紀律。”

(二)“三灣改編”:“支部建在連上”、強化組織紀律,重在提升基層組織力

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抵達江西水新縣三灣村,部隊僅剩下1000多人,且思想混亂、軍心不穩、形勢嚴峻。毛澤東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慘痛教訓,決定整頓軍隊,將原來的師縮減為一個團。在此基礎上,著力探索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這就是著名的“三灣改編”。

第一,將“支部建在連上”,完善黨的基層組織。在前委的統一領導下,創造性地“把黨的支部建在連上”,部隊分層設立了各級黨委、黨支部、黨小組。規定黨組織集體討論決定紅軍的一切重大問題,形成了民主制度、宣傳兵制度、政治課制度等,黨對軍隊基層的領導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第二,強化組織紀律建設,廢除軍閥不良習性。前敵委員會規定:實行官兵平等,廢除舊式軍隊禮節,在會議中士兵可以自由發表言論;在“士兵委員會”監管下,建立一本官兵菜金賬,實行經濟公開,包括衣著、伙食及“伙食尾子”發放等;廢除肉刑,不允許軍官隨意打罵士兵,對於逃跑士兵不得以槍斃了之,等等。

二、《古田會議決議》凸顯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建設

古田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和軍隊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根據中央“九月來信”的精神,古田會議解決了紅四軍黨組織建設中懸而未決的問題,第一次以黨的決議形式強調組織建設,首要任務就是要“肅清”錯誤思想,加強思想政治建設。

(一)開展黨的思想教育活動:“號召同志們起來徹底地加以肅清”

古田會議之前,紅四軍面臨著嚴酷的環境、複雜的組成和思想的混亂,特別是農民成分的黨員人數眾多、教育水平低、政治素養低,極大地阻礙了“執行黨的正確路線”,這嚴重影響了黨和紅軍的發展。《決議》第一次系統化地組織開展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教育運動,呼籲同志們“徹底地”肅清這些錯誤觀念。(古田會議紀念館編:《古田會議文獻資料》,中共黨史出版社2017年版,第369頁)

第一,強調“有計劃地進行黨內教育”。紅四軍亟須解決侵害基層組織發展的毒瘤,就是要解決好黨內的種種非無產階級思想,才能使紅軍不斷髮展壯大,肩負中國偉大革命鬥爭給予紅四軍的任務。(同上)《決議》圍繞紅四軍黨內存在的錯誤思想,強調開展“有計劃的”黨內教育,主要集中在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上,這是“黨的重要任務之一”,一是向部隊官兵印發包括政治分析、八個錯誤思想的糾正等十種教育材料;二是採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提出包括閱讀黨報、開辦訓練班、召開支部大會等十八種教育方式。(同上,第381頁)

第二,突出強調黨員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運用。紅四軍中黨員成分多為農民、小知識分子、小商人等,其中農民佔了近半數,黨員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運用十分薄弱。陳毅向中央報告紅四軍黨務情況時,指出“黨員政治水平不高”(同上,第251頁),不能認識軍隊中政治領導的作用,也不能正確地看待時局及政治前途。《決議》強調要通過教育提高“黨內政治水平”(同上,第371頁),黨員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運用主要是糾正非無產階級思想,樹立無產階級價值觀,維護黨的純潔性和進步性。

(二)強調完善基層組織建設:“努力去改造黨的組織”

古田會議前,紅四軍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還不健全,黨支部會議、支委會、黨小組會及學習制度等沒有建立起來,組織基礎薄弱,黨組織的核心地位沒有得到確立,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決議》以此作為改造的重點:

第一,完善黨的組織系統,建立黨的“領導中樞”。《決議》強調對各級黨組織的改進和完善,在紅軍內部以集體領導為黨的領導核心,明確規定軍隊的“直屬隊委”是“最高黨的總部”,規定“縱隊士兵會”應設“黨團”,在“縱委”指導下開展工作。(同上,第380頁)關於一些同志認為黨組織只能管理黨員和政治工作,不能管理軍事和戰爭的錯誤觀點,明確指出,這是非常有害的,必須予以糾正,必須“努力去改造”,黨的決議是通過群眾路線來實施的。強調建立黨的“領導中心”,克服了黨內領導機制在軍隊內部的弊端,解決單純軍事觀點等錯誤觀念,從而實現“黨指揮槍”的基本原則。

第二,黨組織向連隊、排班等基層單位延伸,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決定》規定,部隊每個連成立一個支部,每個班必須有一個黨小組。如果班的黨員人數不足,可以採用在排級建立黨小組的過渡方法,作為重要原則之一。1929年9月,陳毅在向中央彙報時深刻指出建立“連支部”的重要性,認為這種做法是奠定紅四軍黨的基礎,也是軍隊力量的“寄託”,“作用非常大”,因為作為戰鬥單位的連隊,以黨支部為引領,可以形成“連隊的精神”,這對於黨在基層發揮堡壘的作用是很方便的。(同上,第250頁)

(三)注重提升黨員質量:“厲行清洗”與“新分子入黨的條件”

毛澤東高度重視紅四軍的黨員素質低下和組織鬆懈的問題,為確保黨對“紅軍的領導”及“政策的執行”的有效,有必要對組織成員進行深入的思想改造活動,否則將不可避免地影響革命目標和軍事任務的實現。

第一,解決“黨員加入太隨便”的黨員質量問題。紅軍中有些黨員是抱著“當兵吃糧”的狹隘思想參加革命的,組織紀律較為鬆散,甚至存在賭錢、抽鴉片、勒索老百姓等不良現象。為此,《決議》嚴格入黨條件,強調入黨決不能“隨便就拉入”,確立了黨員發展新路線,基礎對象是戰鬥兵,對勤務兵等也應重視,提出入黨“五個標準”:一,政治觀念沒有錯誤的(包括階級覺悟);二,忠實;三,有犧牲精神,能積極工作;四,沒有發洋財的觀念;五,不吃鴉片,不賭博。同時,強調必須完善和規範入黨程序,包括介紹手續、入黨審查、入黨談話、入黨介紹人責任等,從嚴把關,保持黨組織的純潔性和戰鬥力。

第二,解決組織成員中“害群之馬”“異己分子”。由於處於戰爭時期及黨的組織還不夠嚴密,許多投機者通過利用“公開徵收”黨員來“混入黨內”,成為“害群之馬”“異己分子”等。為改變這一不良狀況,《決議》強調,要堅決地“厲行洗除”黨內那些缺乏革命意識、政治觀念錯誤,存在“吃食鴉片”、賭博等陋習,以及那些一心想“發洋財”、缺乏“為人民”的無產階級革命觀的人,那些經過教育後仍無悔改的人,必須“清洗出黨”。

(四)建立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在組織上厲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生活”

《決議》強調要全面落實好黨內民主集中制。

第一,提出解決“極端民主化”的兩種途徑。紅四軍黨內存在“極端民主化的毛病”,部隊中“上級的命令”時常沒有得到堅決地執行,認為“上級的命令”沒有經過下級討論“便不執行”,甚至產生“上級包辦”“上級是家長制”等錯誤思想傾向。《決議》明確指出兩種解決的途徑,一是要“從理論上掃除極端民主化的根苗”,明確指出錯誤的“極端民主化”思想不斷侵蝕著黨組織和紅軍隊伍,嚴重破壞甚至徹底摧毀了黨組織,削弱甚至完全摧毀了黨的戰鬥力,它的根源在於小資產階級的自由散漫性;二是“在組織上,厲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生活”,特別是繪出了實施民主集中制的“路線圖”,包括建立領導的中樞、上級必須瞭解基層情況、決策的正確性、決議的迅速傳達和科學執行,確保了民主集中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第二,強調“黨內批評是堅強黨的組織、增加黨的戰鬥力的武器”。《決議》是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陳毅等一批年輕人,在紅四軍處於艱難時刻,就如何發揮黨的核心作用,恪守初心、勇於亮劍、敢於批評與自我批評而不懈探索的偉大智慧成果。《決議》比較系統地闡述了黨內批評,指出黨內的批評變了品味,批評武器“變成了攻擊個人”的不良現象,一些批評不在組織內而“在黨外”,一些批評只關注“小的方面”,並強調“黨內批評是堅強黨的組織、增加黨的戰鬥力的武器”,要求黨員勇於擔當、揭短亮醜,這是黨內第一次提出“批評和自我批評”這一強大的思想武器,開創了中國共產黨黨風建設的範例與先河。

第三,要求嚴格執行黨的紀律。針對黨和紅軍內部“一般地紀律鬆懈”,存在的非組織化、小團體主義等不守軍紀現象,《決議》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性規定,以約束官兵的言行、統一行動方向,“黨的紀律之一是少數服從多數”,強調不要輕易做出決議,做出就要堅決執行,廢止敷衍性執行紀律,並在黨的生活中首倡“政治化、科學化。”

三、重溫《古田會議決議》,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

隨著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基層黨組織面臨著許多新矛盾和新問題。今天,重溫《古田會議決議》,強化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建設,有以下幾點思考。

強化思想理論教育,提升政治領導力。《決議》強調通過教育使黨員思想和黨內生活“政治化、科學化”,並列舉了黨內存在的非無產階級思想形態,分析了其根源和危害,並提出了糾正之道。當前,在為努力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征程上,進一步統一黨員的意志,加強思想理論教育,提升政治領導力尤為重要。首先,必須集中於理想信念教育,並開展具有明確政治主題的各種形式的黨性教育活動,例如在革命遺址、紀念館開展實地考察以及在互聯網上進行主題學習活動,以補充精神上的“鈣”。其次要抓好黨員思想改造,全面貫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加強政治教育和政治歷練,統一政治方向,用新思路武裝頭腦,解決意識形態建設的“主開關”問題。

夯實基層組織基礎,提升組織覆蓋力。《決議》強調改善黨的組織體系,建立黨的領導中樞,在探索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中開創了先河。夯實基層組織基礎一要創新思維,按照便於黨員、黨組織開展活動及發揮作用的要求,適應形勢變化,探索推動在社會各個領域、各類群體中,鑲嵌式地植入基層黨組織,著力提高組織的有效覆蓋率。二要加強黨支部規範化、標準化建設,嚴格落實《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使基層黨組織能夠真正擔負起時代賦予的政治使命,匯聚各種力量,落實好教育、管理、監督黨員及組織、宣傳、服務群眾的職責。

提升黨員隊伍質量,提升發展推動力。《決議》著眼於提升黨員隊伍質量,較為系統地闡述並首次提出了入黨的具體條件。當前,一要發揮基層黨支部書記“領頭雁”作用,強化其“四種意識”,包括責任意識、全局意識、服務意識、模範意識,提高組織領導、溝通協調、正確決策、壓力管理的“四種能力”,努力成為熱愛學習、踏實工作、勇於創新、克難攻堅、無私奉獻的先鋒模範。二要教育和引導黨員向先進看齊,向焦裕祿、楊善洲、谷文昌、廖俊波等優秀黨員學習,真正成為新時代的好乾部。

堅持民主集中制度,提升組織監督力。《決議》強調通過“三會一課”制度、民主評議黨員、批評和自我批評等制度,在“集中指導下”實行“民主生活”,以解決“極端民主化”問題。黨的歷史證明,民主集中制是黨的生命力和完整性的重要制度保證,可以充分展示黨的強大組織優勢和組織監督能力。一要嚴格執行“三會一課”制度、黨員民主評議制度等,經常加強對黨員的黨性和黨風教育,使其更好地接受批評和監督。二要認真貫徹《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依靠制度落實,確保黨內政治生活中的民主集中制真正得到正確貫徹,重點放在對“一把手”的監督評價上,看是否還存在“一言堂”“家長制”現象等。

(作者系福建省龍巖市委黨校管理學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責任編輯:胡秀榮

微信編輯:孫 潔

歡迎關注中國黨政幹部論壇微信公眾號

歡迎訂閱中國黨政幹部論壇

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 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 |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核心期刊

解疑釋惑·切磋交流·探索創新

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重溫《古田會議決議》關於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重要論述丨觀往知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