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東方紅”激情歲月

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舉世矚目。當年,我是第七機械工業部一院(即“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一部十室(全稱是“長征一號”火箭總體設計室)總體組的設計員,親身經歷和目睹了這一激動人心的壯麗場面,許多事情至今難忘。

1970年4月23日零點,得知正在對火箭做第二次通電總檢查,我趕緊穿衣下地,跟著大家上車去2號發射區。場區路好,開車20多分鐘就到了。我第一次到發射陣地。眼前的1號活動塔架高55米,中間豎立著“長征一號”火箭,火箭周圍是從固定不動的2號臍帶塔伸出的工作平臺,好壯觀啊!

“第二次總檢查”要重複做3次。我到時,正巧趕上1、2次中間的休息。更巧的是,在塔架上我遇到北航的同班同學徐天毅。趁著休息,他給我介紹了現場情況。他長我一歲,今年正好“三十而立”。眼前發生的一切,讓我倆激動不已。我們參加工作七年半,從事“長征一號”火箭研製只有四年多。想不到,中國人的飛天夢,很快就要在我們這代人手中變成現實了。

4月24日,我凌晨3點起床,隨著加註分隊去發射陣地。4點多鐘,幾輛車一起出發。陰天,看不見一顆星星。走不一會,大概是涼風吹走了睏意,車上響起了歌聲。我一聽口音,原來全都是我的湖北老鄉!雖然天黑看不清他們的臉龐,但他們用鄉音高唱的“越是艱險越向前”,讓我感到渾身熱乎乎的。

戈壁灘上一片漆黑,發射場上燈火輝煌。5點45分,開始加註第一子級火箭的氧化劑。4個小時後,加註第四個、也是最後一個貯箱—二子級燃料箱。因為加註量只有4立方米,燃料不一會就注滿,我們工作隊的人相繼摘下“大鼻子”(即防毒面具),準備撤離。突然,大家嗅到了一股刺鼻的魚腥味。“漏液了!”我們趕忙重新帶上了“大鼻子”。這時,只見負責加註連接器操作的戰士,緊緊地摟著它、頂住了噴漏的地方。雖然他穿著全身的防護衣,濃度極大的有毒氣體,仍舊嗆得他不得不把頭側偏到一旁。但是,他沒有撒手,一直堅持到地下庫房停泵、更換新的加註連接器,排除故障。多麼勇敢的戰士啊!

10點35分,加註結束了。總共55立方米的氧化劑和燃料分別灌滿了四個貯箱。發射場上天氣不好。太陽羞答答地從雲裡出來露了幾次臉,但沒幾分鐘便又躲藏在厚厚的雲層裡。總參氣象局、發射基地氣象部門的同志們,個個手持儀表,在發射場坪上跑來跑去。問他們何時天氣能好轉?他們都愁眉不展,不作回答,我們只好返回技術陣地休息。

18點30分,我們又回到休息室,坐下後繼續搞事故預想。突然,同工作隊13所的周吉仁,急急忙忙地從場坪跑來找我。他手裡拿著一個直徑僅8毫米的彈簧墊圈(標準號為8GB92-88),說它是從離地面20多米高的第二級火箭上掉下來的。彈簧墊圈下落時骨碌骨碌的碰擊聲引起了發射班戰士們的警覺。它落地後,全班細心地在場坪上尋找,終於把這個小東西找到了。這個彈簧墊圈究竟是多餘物,還是由於結構鬆動而脫落的呢?還會不會有其他東西殘留在火箭裡?現場的指揮員非常重視這個突發情況,要求我們工作隊派人跑步進場,把問題搞清楚。我進場後,戰士們已經架好了接近火箭艙口的工作梯。此時,全火箭上的百餘個火工品都已連好,火箭處在待發狀態,場坪上只剩下發射班幾個戰士。在極度寂靜的氣氛中,我上梯子都能感覺出自己嘣嘣的心跳。我定了定神,邊爬邊想:直徑8毫米的連接件,只有氣瓶裝置組使用。對,就查它們!打開艙門一看,只見每個氣瓶組上的彈簧墊圈都完好無缺。我由此斷定:發射班揀到的彈簧墊圈是一個多餘物,火箭上的結構沒問題。一同上箭的王喜玖師傅也贊成我的判斷。下來向現場指揮員報告後,他放心了。

回到距離發射臺約三百米的休息室,已經是l9點了。我坐在面對火箭的窗口前,眺望那邊動靜。臍帶塔上正在撤收一層層工作平臺,但第五層平臺沒動。五院一個雷達應答機觸發不起來,有人上去檢查。忽然,有人擋住了我的視線。細一看,是“錢頭”(七機部錢學森副部長)!他踱著方步正從窗前走過。啊,他也沒有撤走!我不禁好奇地把目光轉向了他。他臉上掛著自己特有的寧靜的微笑,走走停停,似乎在考慮什麼問題。塔上臨時發生的小故障,並沒有打斷他的思緒。以前,我們接觸很少。這一年來,幾乎每個月都能見到他。不論是在試驗站艱苦地進行地面試車,在興華機械廠處理陀螺低氣壓抖動,還是在首次飛行試驗時爭論失重狀態下的液麵形狀問題,他總是用言簡意賅、十分風趣的幾句話,使大家茅塞頓開。現在,倒計時兩個多小時,他還在一線,站在離即將上天的火箭約三百米的地方,期待著它奮力一搏!

天色漸漸暗淡下來。2號臍帶塔上紅色的安全燈亮了,天空中一顆星星也沒有,我們不安地注視著第五層平臺。忽然,發出了“全體人員撤離現場”的命令,五層平臺也在撤收。老陳氣喘吁吁地跑了過來,他邊扒車邊喊:“馬上發射了!”

汽車向東、朝1號急馳,塔臺的燈火慢慢縮成了一個光團。指揮員逐個呼叫著航線上的各個觀測站,命令他們報告準備情況。一個接一個乾脆、急促的回報聲,在寧靜的戈壁夜空中迴響。汽車剛停穩,就聽見了“十五分鐘準備”的口令。兩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抬頭望去,嗬,天氣不知什麼時候好轉了,雲層神話般地裂開一道長廊,直向火箭即將飛掠的東南方向延伸過去。大喇叭裡,發射團楊團長正在轉達周恩來總理的囑咐:“工作要準確,不要慌張,不要性急,要沉著、謹慎,把工作做好。”此刻,天上又升起了一紅一白兩顆信號彈。“一分鐘準備”的口令下達後,我幾乎屏住了呼吸,緊張得連眼都不眨了。

21點35分,“長征一號”火箭點火。紅光一閃,它就帶著震耳的巨響直插夜空。我們鼓著掌,目送它遠去,等待著入軌的消息。十分鐘過後,21點45分。終於從幾千公里外的觀測站傳來一聲響亮而又急促的報告聲:“箭星分離!”“入軌!”聽到這聲音,我們都高興地跳了起來。“東方紅一號”衛星終於從東方升起來了!

說不清大家是怎麼回到2號發射場的。反正見車就往上爬,人一滿就開車。司機們打開大燈,使勁地按著喇叭,以他們特有的方式歡慶勝利。車上,素不相識的人,一起笑著、叫著、甚至摟抱著相互道賀。

十點多,在塔架下開了個簡單的慶祝會,鞭炮足足響了5分鐘。我坐在地上抬頭望天,天不知道什麼時候又合上,一顆星星也看不見了。但這有什麼關係呢?我們的衛星已經衝出雲霄,在太空高唱“東方紅”了。

(作者:韓厚健,時任一院一部十室總體組設計員,運載火箭專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