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家河與“東方紅”

  1970年4月24日,我國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獲得圓滿成功,一曲嘹亮的《東方紅》響徹寰宇、震動世界!作為“兩彈一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拉開了中華民族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近日,孫家棟、王希季、戚發軔、胡世祥、潘厚任、胡其正、彭成榮、張福田、陳壽椿、韓厚健、方心虎等11位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回顧了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輝煌歷程,表達了對實現中國夢、航天夢的堅定信心。4月23日,即第五個“中國航天日”和“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發射50週年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參與“東方紅一號”任務的老科學家回信,向他們致以誠摯的問候,並就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加快航天強國建設向廣大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

  偉大功勳,銘刻史冊。習近平在回信中指出:“50年前,‘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我在陝北梁家河聽到這一消息十分激動。當年,你們發憤圖強、埋頭苦幹,創造了令全國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顯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勳已經牢牢銘刻在新中國史冊上。”習近平和航天事業緣起於“東方紅一號”。50年前,當“東方紅一號”遨遊太空時,陝北梁家河黃土地上,聽到消息的年輕習近平正仰望天空,心潮澎湃。那時的中國經濟落後、百廢待興,但中國航天人不畏艱難、奮發圖強,硬是在篳路藍縷中將“上得去、抓得住、聽得著、看得見”的衛星夢變成現實。逐夢路上,他們腳踏實地,矢志不渝,在茫茫無人區,在高山雪原間,在天邊海島上,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因陋就簡,攻堅克難,硬是靠著堅韌執著的拼勁和闖勁,走出了一條完全屬於自己的“巡天路”。而後,中國航天人仍舊步履不歇,神舟問天、北斗織網、月球探測、載人航天、太空漫步、入住“天宮”……中國航天事業一個又一個突破和跨越的背後,凝結著航天人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與奉獻。他們的非凡成就,彰顯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他們的事蹟和貢獻,將永遠寫在新中國史冊上!

  誠摯問候,禮讚英雄。習近平在回信中寫到:“作為‘東方紅一號’任務的參與者,你們青春年華投身祖國航天事業,耄耋之年仍心繫祖國航天未來,讓我深受感動。”這11位老科學家是新中國航天事業的開拓者,其中91歲的孫家棟和99歲的王希季還是“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獲得者,孫家棟老先生亦是2019年“共和國勳章”的獲得者。11位老科學家中,既有參與“東方紅一號”衛星項目的技術專家,也有從事“長征一號”運載火箭設計的研究員,還有負責試驗基地發射控制臺的操縱員。正是他們,通過勤奮艱辛的探索,自強不息的努力,開拓進取的鑽研,實打實地譜寫了探索星辰大海的壯麗詩篇。50年崢嶸歲月,50年只爭朝夕,這些將青春年華投身祖國航天事業,耄耋之年仍心繫祖國航天未來的老科學家們讓我們為之動容,深受鼓舞,也必將激勵新一代航天人接過航天火炬,傳承初心使命,直擊萬里蒼穹,漫步星辰大海。

  傳承精神,勇攀高峰。習近平強調:“不管條件如何變化,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志氣不能丟。新時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為榜樣,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早日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撫今追昔,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發展成就令人振奮,航天人的無私奉獻令人敬佩。中國航天事業樹起座座豐碑的同時,也走出了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積澱瞭如“兩彈一星”、“東風”、“載人航天”等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正是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一條綿延不絕的精神紐帶,串聯起中國航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新時代的航天工作者要牢記總書記的諄諄教誨,以老一代航天人為榜樣,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繼續弘揚“兩彈一星”等航天精神,只爭朝夕,鼓起幹勁,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峰,為建設航天強國、實現祖國昌盛添磚加瓦、保駕護航。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從篳路藍縷到星辰大海,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鬥的結果。五十年後的今年,“東方紅一號”依然在軌飛行。而今年,火星探測任務和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任務計劃將先後實施,這將是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又一次跨越式突破。新時代必將大有可為,讓我們一同靜候“探月”“探火”佳音。(文/學習大軍,2020年4月25日)微信公眾號:學習大軍 微信ID:xuexidaju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