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菜:科學涵養“知識窪地”


老虎菜:科學涵養“知識窪地”


如何涵養自己的“知識窪地”,一直是銳意進取的人們所關注的熱門話題。最近,在唐山市召開的一次學習交流會上,科學涵養知識窪地的倡議,在與會代表中形成了強烈共識。

隨這全球科技革命的不斷深入和人類知識的急劇增長,人們對“知識恐慌”和“本領恐慌”的危機感、緊迫感越來越強,涵養自己“知識窪地”的積極性也如日俱增。但是,不少同志在反思學習收效時,卻又突然發現,儘管自己苦沒少吃 ,夜沒少熬,卻往往收效甚微。對此,大家通過集思廣益一致認識到,科學涵養“知識窪地”,必須把以下幾個關係處理好:

一是“含金量”與“含新量”的關係。從一般意義上講,“含新量”高的知識“含金量”都比較高,而“含金量”高的知識不一定都有“含新量”。要科學涵養“知識窪地”,撇開混文憑、撈文憑、假文憑所導致的“含金量”低的因素之外,一是要提高知識“保鮮率”,堅持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時間學習新知識、獲取新信息、掌握新技術;二是確保專業的“對口率”,及時克服學非所用、用非所學,以及“高文憑”、“低水平”狀況,堅持“缺什麼補什麼”,抓緊“補氧充電”,努力爭做本職工作的行家裡手;三是促進知識的“兼容性”。知識的“含金量”和“含新量”是相輔相成並相互轉化的,只有“用功之深,窮理之熟”,才能“舉一反三,聞一而知十”(《宋義.道學傳序》),進而觸類旁通、融會貫通。

二是“長知識”與“強素質”的關係。學習的目的全在於運用。如果不把“長知識”與“強素質”結合起來,自覺堅持在學中幹,在幹中學,就不可能做到學以致用,學用相長。同時還應看到,知識並不等於能力,知識只是一種潛在的能力,知識只有經過實踐的轉化才能轉化成為能力。所以,我們決不能滿足於“學過什麼”,忽視“學會什麼”。只重”包裝”,不重“武裝”。而要努力實現“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切實把涵養知識同提高能力素質結合起來,把提高能力素質同幹好本職工作結合起來,使兩者相得益彰,相互促進,使自己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始終把握先機,爭取主動。

三是動機與效果的關係。既要始終保持飽滿的學習熱情,也要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既要有良好的主觀願望,也要保持實在的學習效果。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破除不講效益、不計成本、多多益善的落後學習理念,不斷強化效益學習的觀念,堅決防止和克服“眉毛鬍子一把抓”、“腳踩西瓜皮,學到哪裡算哪裡”等學習上的盲目性和主觀隨意性。切實做到立足於知識經濟時代對學習提出的新要求,堅持把個人零碎的學習變成系統的學習,把片面的、被動的學習,變成主動的學習,把階段性學習變成終身學習,努力實現動機與效果的良好統一。

總之,科學涵養“知識窪地”,說到底是一項慢功夫、細功夫、長功夫。我們必須自覺克服急功近利的傾向,切實遵循學習的科學規律,既要志存高遠,又要腳踏實地;既要超前謀劃,又循序漸進。只要我們一以貫之,常抓不懈,涵養“知識窪地”就不愁見不到可喜的成效。

(原載《唐山勞動日報》2007年7月9日第三版《鳳城隨感》。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區田村路軍休所軍休幹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