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稅問題,居然是壓倒公司的最後一根稻草?

故事的主人公叫老張。

老張,男,40歲,連續創業者。

經過多年創業,老張已身經百戰,血淚史和榮譽史早就能寫成N本書。

我問老張:創立和經營公司,你踩過最大的坑是什麼?

老張沉思1分鐘,沒有說產品、流程,也沒有提商業模式、組織架構。他若有所思地說:一定是財稅。一直沒有太關注的財稅問題,居然也能關乎企業生死,原來它才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知道老張遇到了什麼。我請他坐下來,聊了聊他踩過的財稅坑。

聽完後,我更同情老張。不得不說,這些坑個個都深,每個坑都代表著一個最需要關注的財稅硬傷。


財稅問題,居然是壓倒公司的最後一根稻草?

接下來,我就給你講講老張的慘痛經歷。

請好友代持股份,還要交稅?

老張要創業了。

創業初期,出於種種考慮,老張不願意自己做法人。於是他找到一位特別信任的好兄弟,請他代持股份,也就是,以好兄弟的身份註冊公司,讓好兄弟做法人代表。

過了兩年多,公司發展勢頭不錯,之前阻礙老張做法人的障礙也消失了,老張就想拿回自己的股東身份。於是,他跟好兄弟商量後,便去工商機關做了註冊變更。做完變更後,老張按照流程,前往稅務機關做涉稅備案。

麻煩來了。

稅務局認為,老張需要交20%的個人所得稅。為什麼呢?股權轉讓中,轉讓價格和企業當時的公允價值,要遵循孰高原則進行計稅。也就是說,如果公司的公允價值高於轉讓價格,需要按公允價值來計稅。

對老張的公司來說,轉讓價格就是公司註冊資本金額,公允價值約等於賬面淨資產。因為老張的公司盈利不錯,淨資產價值遠遠高於註冊資本。因此,根據規定,高出的部分,要交20%的個人所得稅。

這筆錢自然落在老張身上。他很困惑,左手倒右手,還要交這麼高的稅?

老張傻眼了。

解讀

《公司法》對股權代持沒有做具體的規定。但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的相關條款,只要股份代持行為沒有違反《合同法》列出的若干強制性規定,股份代持行為就是有效的。

股權轉讓中,如果轉讓方為個人,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所得稅稅率為20%。如果轉讓方為企業,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稅率還需區分,一般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稅率為20%,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稅率為15%。因此,即使像老張這樣“左手倒右手”,同樣需要繳納個稅。

此外,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如果不得已要做代持,請務必留好證據,例如簽署代持協議,做相關的公證。同時,由於代持涉及資金流轉,務必保留好資金往來痕跡,比如,不要讓代持人把註冊資金直接打給公司,而要先把錢打給代持人,再請代持人打給公司。一旦未來解除代持,拿出這些證據,才有可能避免高額個稅。

老闆賬外發薪,真的是皆大歡喜?

解決股權轉讓問題後,老張的公司做得風生水起。

因為要給員工交社保,每月要花不少錢。公司給員工發工資,員工要交稅,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老張想到一個好主意:可以自己直接給員工發錢呀。

於是,他找到財務同事說:“你把公司賬裡的錢轉到我名下,我來給員工發薪水。員工省個稅,我也省錢,咱們皆大歡喜。”

財務雖然無奈,但只能聽從老張的想法,每月通過老張個人借款的模式,從公司支取款項,再從老張的個人卡中向員工發放工資。

一頓操作猛如虎,很快,老張欠款累計到了近兩千萬。

這時,稅務機關找到財務,“你們老闆老張欠款,而且長期不還,這可以視為老闆分紅。需要繳納20%的個稅。”

財稅問題,居然是壓倒公司的最後一根稻草?

老張又傻眼了。

沒辦法,老張補交稅款,自己默默吞下了苦果。

解讀

出於個稅和社保的考慮,有些公司長期以掛賬、補票方式,從公司套取資金,處理人工成本。然而,賬外發薪有弊無利。

從稅務角度看,新個稅法下,年薪15萬以下的個人,個稅負擔很低。而且個稅申報後的工資支出,可以做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本身具有稅務價值。

從財務角度看,賬外發薪往往造成老闆大量欠款,會造成會計報表失真,且有老闆個稅風險。

以票抵賬,後果這麼可怕?

老張公司的規模越做越大。

企業內效益型員工和高管的薪水,也水漲船高。

老張對人才格外重視。但出於省錢的考慮,老張提出,可以讓高薪員工用餐費以外的發票,來抵扣部分工資。

沒多久,有位員工開了兩張培訓費。公司財務很機警,察覺到發票有些問題:一家莫名其妙的公司,莫名其妙地開出了培訓費,肯定有風險。於是,財務便將這兩張票退了回去,並沒有用。

可沒過多久,稅務局聯繫財務,指出兩張培訓費的發票不對勁兒。財務信心滿滿:這兩張票都沒有入賬,跟稅務局解釋下就好。誰曾想,稅務局問了一個終極難題:你怎麼證明你沒入賬?

是的,財務很難證明。國家的稅收管理信息系統中已經顯示出,老張的公司有了這兩張培訓費發票。

老張和財務跳進黃河也難洗清了。

解讀

用發票抵工資的情況在很多公司都有,看似簡單易行,但若長期存在,會給企業和財務人員帶來很大法律風險。

首先,這種行為在本質上屬於虛開增值稅發票,即使取得的是普票,不能抵扣進項,依然會導致少交企業所得稅和員工個人所得稅。第二,發票本身具有不規範的風險,財務稍有不慎便會導致不合規票據入賬。第三,容易造成兩套賬(對外一套賬,對內一套賬),為企業帶來麻煩。

最搶手的稅收窪地,優惠與風險並存?

老張對公司運作愈發熟悉,終於意識到,做好稅收籌劃太重要了。

經人指點,老張發現了一個稅收窪地。什麼是稅收窪地呢?就是指在特定的行政區域,政府為吸引企業入駐、促進本地經濟發展,制定一系列的稅收優惠政策,為企業大幅減輕稅負。這個行政區域就被稱為“稅收窪地”。

老張欣喜之餘,當即拍板,在這個城市註冊一個公司,把所有業務都轉移到這個城市。於是,公司的很多重要客戶、招投標、專利權、著作權、知識產權等,全部都用這家稅收窪地的公司來處理。

不過,稅收窪地的穩定性和政策息息相關。過了一段時間,窪地的稅收管理政策發生了變化,以前的某些優惠政策暫停了,或者因為政府財力等原因,很難及時兌現。

老張慌了。

他想把企業搬走,可幾乎所有的重要業務、客戶等,全在稅收窪地的公司裡。老張追悔莫及。

解讀

當公司業務體量比較大時,不要把重要客戶、業務、資質置於單一稅收窪地內公司,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否則一旦區域政策有所調整,會造成很大波動。

因此,切勿盲目使用稅收窪地等稅籌工具。如果使用,不要讓業務單點落地,而是要多點開花。

這種商業模式,不可能合規?

老張創業漸入佳境,開始考慮進軍其他業務。

因為特別喜歡改裝車,他用社群方式創立了一家青年改裝車俱樂部,並設立了公司運營。公司與線下改裝店、修理店、裝飾店、配件店等簽署了合作機構協議。通過出售5000-20000元的會員卡,來獲得收入。持會員卡,可以用會員價格在合作機構消費。

老張對這個業務很有自信,打算奔著上市公司去做。上市的第一步就是合規。想要財稅合規,就得琢磨下怎麼給消費者開發票。

不過,和財務專家溝通後,老張又傻眼了。他從事的這個生意,屬於支付業務。支付業務需要獲取相關的支付牌照(注:支付牌照就是非金融機構根據相關規定取得的支付業務許可證),才可開展相關的支付、收款與結算。所以,老張出售的會員卡,是沒有辦法開票交稅的。

這個生意註定沒法做大。

解讀

有些企業屬於不完全納稅的商業模式。這種模式決定了企業難以開票,合規成本巨大。例如,像老張這樣,他將需要支付牌照的支付業務模式,當做普通的經營模式處理,做了個開不了票的生意。因此註定無法做大,只能見好就收。

還有哪些類型的企業屬於不完全納稅的商業模式呢?例如,在廣義的服務外包行業中,越是處於行業的中下游,越無法承擔合規成本;電商行業中,與大平臺捆綁的品牌,經營毛利與合規成本相差無幾,甚至倒掛……

在這些行業創業,早已輸在起跑線?

會員卡的業務沒有做成,老張不死心,還要繼續折騰。

看著珠寶行業前景不錯,老張決定進軍珠寶業,開起了珠寶零售店。第一家店做得不錯,很快開始做起連鎖。

財稅問題,居然是壓倒公司的最後一根稻草?

積攢了不少公司的經驗教訓,眼看這家珠寶公司迅速壯大,老張再次下定決心,一定要讓它成功上市。

為了上市就得合規。誰曾想,珠寶行業合規壓力很大。

原來,珠寶行業中,存在消費稅,而消費稅需要在零售環節徵收。可如果為了合規,在零售環節加收消費稅,意味著把消費稅轉嫁到消費者手中。這會對銷售價格產生影響。

老張無奈了。

珠寶行業競爭激烈,如果為了合規,去徵收消費稅,導致價格上升。很可能導致競爭力減弱,會不會得不償失?

解讀

老張的無奈,跟行業環境有很大關係。一些行業中,行業的稅務合規環境比較複雜,監管機構也在特殊關注,合規難度較大。

例如,影視行業、美業中,從業人員複雜,個體化程度高,導致從業人員對稅務合規認識程度不高。在醫藥行業、房地產行業等,實際的業務環節中,灰色費用或不合規支出比例較高,也難以完全合規。

聽完老張的精(qī)彩(cǎn)故事,你應該對企業財稅上的硬傷有了更多認識,也有了更多思考。


這位老張,是我的朋友。(否認三連,真的沒有“無中生友”。)

可是,老張——其實他只是商業世界中無數創業者的縮影。你、我、他,都可能會是“老張”。

不管你正在創業,在從事財稅工作,或者計劃創業。老張踩過的坑,走過的彎路,都能成為你的警示牌。

財稅問題,居然是壓倒公司的最後一根稻草?

老張這麼慘,你想對他說些什麼?


文 / 嘉賓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