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固鎮:水中撈金收魚利

站在魚塘前,李榮先躊躇滿志。“今年的魚長勢還不錯,下月就能收穫了,十幾萬斤的產量應該不成問題。”4月22日上午,春風和煦、陽光明媚,固鎮縣連城鎮孟城村的水產養殖戶李榮先來到塘邊,一邊查看魚情,一邊介紹養殖,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今年58歲的李榮先是孟城村村民,也是當地有名的水產養殖戶。2017年,他瞅準村裡因修路取土造成窪地的機會,果斷與朋友合夥將窪地改建成50畝水塘,專門從事叉尾鮰魚養殖,不僅迎來了養殖事業的“第二春”,還帶動其他村民走上致富路。

採訪當天,記者來到李榮先承包的魚塘,只見改建一新的魚塘碧波盪漾,幾臺增氧機在水面上持續作業泛起層層水花,“鮰魚養殖要求高,除了水質好,水溶氧量也要高,所以,我們的魚塘配備了24小時運轉的增氧機。”李榮先說,魚塘現有魚苗十多萬尾,為了確保魚情安全,他每天會來魚塘兩三次。

“鮰魚是外國品種,但相比傳統家魚,肉質鮮、口感好,經常用作紙包魚、碳烤魚的食材,銷路和價格相對較好。”李榮先對記者說,近年來,四大家魚收益逐年走低,從事水產養殖20多年的他遇到了發展瓶頸。後來,他通過一位外地同行發現了養殖鮰魚的商機。

與此同時,村裡為修路開挖出一塊窪地,剛好為鮰魚養殖創造了條件。2017年,李榮先與三人合夥將窪地承包下來,併購入十萬尾魚苗,開啟鮰魚養殖之路,“當時,一門心思想著扭轉局面,仗著自己經驗豐富,就沒有考慮太多,整個養殖過程也是現學現賣。”

結果,等到第二年收穫期,李榮先的十萬尾鮰魚長得又瘦又小,根本沒人願意要,“大多數魚苗連兩斤都不到,品質不及預期,最後只好折本賤賣。”李榮先說,事後總結,魚塘的肥力不夠是失敗的主要原因,“其實,還是人太傲了。”

雖然經歷了失敗,但李榮先沒有放棄,反而繼續追加投資。第二年,他多次請教專家,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出自己的“養魚經”:魚苗進池前,培肥、調水質;進坑後,殺菌;每半個月,下生物肥,把水底淤泥糞便分解;飼料和防病都不能少。“鮰魚養殖遠比四大家魚要複雜。”經過一年的努力,李榮先的魚塘最終實現了收支平衡。

2019年,進入鮰魚養殖第三年。隨著魚塘生態培育成熟,養殖技術不斷提升,李榮先辛苦付出終於換來了成功,實實在在地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產量突破十八萬斤,總收入達到了130萬元,純利超過50萬元。

“一個人富了沒什麼,帶著大家一起富才是真本事。”今年,在孟城村兩委的推動下,李榮先吸納了6戶貧困戶加入到他的鮰魚養殖隊伍,全村的養殖面積也達到150畝。採訪中,李榮先對記者說,下一步,他打算成立養殖合作社,繼續擴大養殖規模,帶動更多人實現從“水中撈金”。


蚌埠固鎮:水中撈金收魚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