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眼中的中歐班列,不斷挑戰傳統海運地位

新冠疫情在中國已經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在美國、印度、巴西疫情的蔓延仍呈現不受控的態勢。歐洲方面,法國、西班牙這幾天也有日新增上萬的記錄。很多媒體談“後疫情時代”,還為時尚早。


不過,中歐班列倒是在今年這樣的環境下贏得了世界矚目。奧地利媒體《趨勢》網站表示,中歐班列在疫情爆發以來,不斷挑戰傳統海運的地位,這種運輸模式仍保持高增長潛力。


中資瑞典企業沃爾沃從2017年開始使用中歐班列服務,在中國生產的Volvo S90通過鐵路運往歐洲;德國保時捷也從不來梅哈芬定期向中國發運整車……除了汽車產品,意大利麵、法國葡萄酒也搭上滾滾車輪,穿行在歐亞大地。


外媒眼中的中歐班列,不斷挑戰傳統海運地位


新冠疫情爆發以及廣泛的交通限制,並沒有影響到中歐班列的通行。最近出爐的船運諮詢公司德路里(Drewry)“Sea & Air Shipper Insights”報告表示:“鐵路貨運在可靠性和成本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穩定性。”2020年的半年數據,顯示中歐班列再次出現需求的大幅上漲,比2019年同期增長60%。


量級還遠不能與海運相比


中歐班列的開行數量,從2013年底“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從最初的區區數十列增長到如今的8000列,發運箱數在2019年達到72.5萬標箱。當然,這個量級遠遠不能和海運相比,中國和歐洲之間海運一年發運標箱數以千萬為計。


外媒眼中的中歐班列,不斷挑戰傳統海運地位

HMM阿爾赫西拉斯停靠在倫敦埃塞克斯碼頭。這艘船長1312英尺(400米),寬200英尺(61米),比長882英尺、寬92英



法國信用保險集團科法斯(Coface)在一項研究報告中表示,如果以上海-鹿特丹作為起始點和目的地為例,空運為5-9天,海運為27-37天,中歐班列則只需要18天。


同時,根據科法斯(Coface)的數據,上海到鹿特丹,一集裝箱貨物的運費均價為3.7萬歐元;而中歐班列運費則在5000美金左右(2018年數據),且根據UTLC的ERAI指數顯示,中歐班列運費呈下降趨勢,部分價格降至2700美金左右。


外媒眼中的中歐班列,不斷挑戰傳統海運地位

上海-格但尼亞、成都-華沙、上海-鹿特丹為例的空海鐵運輸時效與價格比較 (圖片來源:Coface)


值得一提的是,中歐班列在歐洲能獲得政策大力支持,一大原因是鐵路運輸是相比空、海、公路運輸最綠色環保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最低的。這一點,符合歐盟和歐洲國家長期倡導的綠色發展目標。


傳統海運昂貴的“最後一公里”


法國科法斯(Coface)在分析報告中總結道:“即使中歐班列比空運慢,比海運貴,依舊是貿易運輸中的一個可行方案。海運來說,雖然運費便宜,但從很多港口到最終目的地的‘最後一公里’卡車運輸,往往因為距離遙遠從而價格昂貴。”鐵路場站往往擁有更好的更密集的線路連接,讓客戶的貨物在抵達鐵路場站更接近最終目的地,從而縮短“最後一公里”的路程


科法斯(Coface)的報告,我們暫不從我們的角度去細究箇中差異,至少這是歐洲行業對中歐班列的一個普遍觀感。其最後的結論,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歐洲鐵路節點不斷擴充完善的必要性,無論是開發新的節點和線路,還是讓傳統海運港口接入多式聯運網。只有這樣,中歐班列才能更滿足客戶的需求,也更好地利用政策的春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