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現狀:民眾生活貧苦,經濟瀕臨崩潰,GDP不及內蒙一個縣

在今年的國慶節前夕,蒙古國為助力中國抗疫工作捐贈的三萬只羊,自蒙古國總統巴特圖勒嘎,於今年二月宣佈這一舉措後,終於有了後續消息——其中兩萬餘隻已抵達我國境內的活畜隔離免疫區。

而當“三萬只羊”成為中蒙友誼佳話的同時,也讓這個“幾乎沒有存在感”的鄰國蒙古國逐漸走進了國人的視野。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蒙古國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蒙古國在歷史上曾經是古代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陌生又是因為那裡的國民上下瀰漫著一股反華的氣息,很少有中國人去那旅遊。

蒙古國現狀:民眾生活貧苦,經濟瀕臨崩潰,GDP不及內蒙一個縣

這個位於亞洲中部蒙古高原的國度,地廣人稀又礦產豐富,按理來說,那裡人民的生活必定是無憂且富足的,可是現實卻是天差地別。

蒙古國在最近短暫的三十多年裡,就經歷過兩次大規模的經濟崩潰。

而如今蒙古國失業率居高不下,人民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我們簡單對比蒙古國和我國內蒙古區域的經濟情況,可以明顯發現,蒙古國舉國上下的經濟總量只有內蒙自治區的1/26,GDP甚至不及內蒙的一個旗縣。

而如今,蒙古之所以在破產邊緣得以生存的原因,還是離不開作為泱泱大國的我們在經濟上的“接濟”和在外貿上的“幫助”。

蒙古國現狀:民眾生活貧苦,經濟瀕臨崩潰,GDP不及內蒙一個縣

蒙古國的獨立與發展

說到蒙古國的起源和發展,還得從把歷史的書籍翻到十三世紀初。那時的蒙古還只是當時北部高原上諸多部落中的一個,在成吉思汗統一諸部落後,蒙古也逐漸成為一個新民族共同體的稱呼。

自公元1206年開始,成吉思汗便不斷對外發動戰爭,他的鐵騎踏遍了金朝、西夏等無數強大的國家的疆土,便建立了蒙古帝國。

在忽必烈繼承成吉思汗的位置後,才遷都到了北京,並於1271年稱國號為“元”,繼續完成中國統一的多民族的大業。直到元朝滅亡後,在後面幾百年的朝代更迭中,蒙古部落才與各朝各代建立起了君臣的關係,並隨著歷史發展不斷完善。

直到時間來到20世紀初,伴隨著清王朝的覆滅,外蒙古的位高權重之人也在沙俄的外力干預下想要分裂出來。

蒙古國現狀:民眾生活貧苦,經濟瀕臨崩潰,GDP不及內蒙一個縣

眾所周知,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國力不斷衰弱,雖然有幾次短暫地收回了外蒙的國土,但最終還是有一部分蒙古地區的勢力決定自稱一體,建立起了蒙古國。

蒙古國的獨立除了諸多客觀因素外,背後也離不開當時沙俄以及蘇聯的操縱,在建國後的政治與經濟建設中都緊跟蘇聯的腳步。

在蘇聯的長期經濟和軍事援助中,蒙古人民共和國才慢慢擺脫了經濟困難、負債嚴重的局面,繼而站穩了腳跟。甚至在20世紀60年代中蘇關係僵化時,蘇聯曾在蒙古境內陳兵百萬,以具備隨時攻打我國的先機條件。

蒙古國現狀:民眾生活貧苦,經濟瀕臨崩潰,GDP不及內蒙一個縣

蒙古國就是在蘇聯的一步一指導下發展成,以計劃經濟為主的國家。可是蒙古國地廣人稀,大城市很難建立起來,由於自然條件的影響下,畜牧業成為了該國的支柱產業,工業發展卻十分薄弱。直到東歐劇變,蘇聯冷戰失敗解體,失去了援助的蒙古國的計劃經濟很快就崩潰了。

當時,蒙古國坐擁156萬平方千米的疆域,與中國新疆的面積接近。但它卻只有兩個鄰國,除了北邊與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接壤,其他三個方向都與中國為鄰。

經濟崩潰後的蒙古國與中國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好在在20世紀末,它憑藉本國礦產資源明顯的優勢搭上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順風車,才得以擺脫困境。

蒙古國現狀:民眾生活貧苦,經濟瀕臨崩潰,GDP不及內蒙一個縣

為何抱著金山去要飯

很多人曾經就評價蒙古國是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無論是工業生產不可缺少的銅還是煤和石油等礦產資源,都是儲量豐富且品質極高的。

憑藉著淘金熱以及礦產資源的出口,蒙古國的GDP曾經飛速增長至17%,甚至與石油王國的迪拜旗鼓相當。但單一的經濟體系下,蒙古國一步步地滑向了能源陷阱。

2014年,中國對於礦產資源的需求開始越來越小,再加上美國“頁岩油革命”帶來的開採技術的突破,國際上的能源價格開始大幅度地下跌,蒙古國礦產資源的價格更是持續走低。而此時蒙古國94%的出口貨物中都是礦產資源,採礦業又是該國的支柱產業,種種危機下,蒙古國於2014年經濟再度崩潰。

然而蒙古的經濟潰敗遠不止“單一的經濟體系”的這一個原因,政治因素也佔很大一部分。在蘇聯解體後的蒙古國,依舊與諸多蘇聯加盟國相同,實行著多黨派的政治管理。

蒙古國現狀:民眾生活貧苦,經濟瀕臨崩潰,GDP不及內蒙一個縣

幾十年過去了,多黨領導下的蒙古的政治局面反而是越發的動盪。不論是黨派之爭,法律體制的不完善,還是頒佈政令的朝令夕改,真正受苦受累的還是勞苦百姓。

在糟糕無比的經濟狀況下,民生問題更是無法保障,200多萬的蒙古百姓都在等著養家餬口,失業率卻一度接近10%。曾經有外國記者到達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採訪了一個小超市的店主得知:近來幾年裡,她瞭解到的身邊從事低技術工種的人群裡,十個就有八個已經失業。

而對比坐落在中國內蒙古的城市——呼和浩特,在國家建國以來一直對於偏遠地區的大力支持的政策扶持下,逐漸發展成為了我國北方的城市中心,憑藉著奶製品行業的優勢在全國範圍內獲得了"中國乳都"的美譽。

就調查數據顯示,呼和浩特的GDP總值已經超過了兩千多億元近乎是同時期烏蘭巴托的六倍以上,更不用說,蒙古國整個國家的GDP都不及內蒙的一個縣了。雖然蒙古國礦產資源優勢極大,但落後的經濟,高額的國債以及動盪的政局實在讓人堪憂啊。

蒙古國現狀:民眾生活貧苦,經濟瀕臨崩潰,GDP不及內蒙一個縣

蒙古國該如何自救

在蒙古人民看來,成吉思汗就是他們心中的國父,是為他們打下赫赫江山的英雄。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成吉思汗的雕像更是隨處可見。當年的金戈鐵馬爭霸亞歐大陸,如今的蒙古國早已風光不再、民生凋敝。那麼,蒙古國到底如何來自救呢?

靠的是不切實際的“第三鄰國”的外交政策嗎?作為一個內陸國家的蒙古國,想要出口貿易卻沒有直接的出海口,按照邏輯來說,應當與兩個鄰國形成戰略伙伴關係。

可是一意孤行的蒙古接納了美國拋來的橄欖枝,想要依靠美日兩國的力量來複蘇自己的經濟。可是此舉對於位置彷彿“夾心餅乾”的蒙古國來說十分不明智。

蒙古國現狀:民眾生活貧苦,經濟瀕臨崩潰,GDP不及內蒙一個縣

俄羅斯怎能容忍眼跟前的蒙古國全面倒向白宮,在美國國防部長趕赴蒙古不久,烏蘭巴托也馬上迎來總統普京。從國家戰略角度來講,中國得知美國此舉是破解“稀土危機”也不可能坐視不管,本來內蒙古就佔到了外蒙90%的出口總額,中國是不可能幫著蒙古把資源賣給美日等國的。

資源強國的俄羅斯是不可能幫助蒙古去賣資源的,所以,中國市場才是蒙古國的唯一出口和通道。而且在2017年,國際貨幣組織為了穩定蒙古國經濟局勢提供了大量撥款,其中佔比超過三分之一的救助都來自中國人民銀行。

無論是出口貿易佔比還是中國的援助,都不難得出一個結論:蒙古想要復甦經濟,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還是要與中國交好。

蒙古國現狀:民眾生活貧苦,經濟瀕臨崩潰,GDP不及內蒙一個縣

小結:

1921年,“漠北蒙古”的獨立發展到如今,早已讓其自食惡果。在不少蒙古人民眼裡的“中國想要吞併蒙古”都是無稽之談,心存芥蒂更是沒有必要。

中國外交政策一直奉行的都是和平發展的原則,與鄰國為友,實現共同發展都已經體現在我們的實際行動中。我們十分感謝“三萬只羊”這份重禮,更希望兩國友誼可以更進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