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的2020,“買房觀”需重新審視

全民在家隔離的日子裡,有些人瀕臨崩潰,有些人卻過得很愜意。

居住環境的不同,直接導致了生活品質的巨大差異。

疫情大考下,被“打亂重置”的購房置業觀

最近,相信很多人利用這段宅在家裡的時間,重新審視了自己的人生、資產配置以及家庭關係。

疫情之下,不少人的購房置業觀念更是發生了巨大改變。

1. 優質的物業管理將成為頭號賣點

“買房就是買生活。”這絕對不是一句空話。

疫情期間,微博有句調侃的大實話:“好的物業能救命!”

與之相對的是:“差的物業真的能要人命!”

社區生活品質的高低由物業服務決定,但平時,人們各顧各的,物業的好與壞都差不了多少。

疫情就像是一場大考,把各個物業實打實地分成了三六九等。

而這個成績影響的,可不僅是已入住的業主,更是準備購房的人:未來生活好不好?看看疫情期間的物業服務就知道!

疫情之下,隨著防控手段的不斷升級,從政策的大範圍下達到以小區為單位防控工作的開展,越來越多的業主意識到一旦遭遇了特殊事件,好物業是維持生活安全的最後一道屏障,物業管理服務的重要性全面升級。

經過這次疫情,專業、嚴格的物業服務或將被購房者納入買房必選項,甚至將物業管理水平和樓盤質量劃上等號。

2. 低密花園洋房將成為改善族“心頭好”

疫情中發現,病毒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區傳播速度高於密度小的社區。

因此,社區容積率會成為客戶購房考量的重要指標。不管是什麼產品類型,密度不要太高,保證合理的尺度,距離感帶來安全感和舒適度。

原來改善一族大多因為家庭人口增加,老房子不能滿足新需求,不得不置換更大面積的房子,而經過這次疫情,低密度花園洋房顯然更受青睞。

因為它不僅能夠完美解決居住空間的問題,還能提高生活質量的同時也能夠給家人健康帶來更好的保障。

不管是區域低密還是低密度樓盤,總之密度越低,單位內人口就越少,發生病毒傳播的概率越低。而且從長期看,低密度、通風好的小區會在同區域內,相對其他小區房價更看漲。

3. 好戶型才能經得起疫情的檢驗,空間佈局豐富性凸顯

居家隔離是對產品的一次大考驗,戶型好不好,這次都暴露出來了。而好的戶型,應該能讓全家人連續14天宅在家裡,都不會覺得悶。

據觀察,很多戶型暴露的問題主要有4個方面:

一是面積太小,活動範圍有限,這個跟購買力有關;

二是在家辦公,發現家裡缺乏工作場景,導致效率低下;

三是舒適度低,比如通風采光差;

四是功能性需求無法滿足,比如三房只有一個衛生間等。

疫情之後,購房人對書房、雙衛的需求應該都會被提高到重要剛需範圍,成為基本配置。

4. 超市、醫療等社區配套越來越重要

疫情之下,小區的社區配套也更加值得購房者的重視。

比如能不能引入無人果蔬店或無人超市?是否能讓業主足不出戶就可以解決買菜和生活用品的採購?

這段時間很多人身體不舒服也扛著不敢上醫院,害怕交叉感染。小區是否考慮引入醫療配套,讓業主不用出門也能看上病?

這些都是疫情後購房人相較以往更為看重的重中之重。


近期,地產圈兩個逃不開的熱議話題,一個是央行降息,一個是房企折扣賣房。

不難看出,無論從哪個角度考慮,疫情過後的兩個月,是購房者最好的“抄底”時機。那時,開發商將加快推盤節奏,彌補“小陽春”遺憾。

此後,逐步回升,要想再有優惠,就需要等到年底了。

當下,根據自身情況分辨出值得買的房子特質:稀缺、優質、價格適中,疫情時期有優惠。用更新後的置業觀為自己為全家選擇一套良居,可能是疫情之下,我們能夠做出的最好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