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爾特文明的起源與宗教文化的發展滲透

標題一:凱爾特文明的起源與宗教文化的發展滲透

標題二:歐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凱爾特文明的發展與傳播

凱爾特文明的起源與宗教文化的發展滲透

(凱爾特人典型圖案)

導語:歐洲文化是所有歐洲民族共同孕育的文化,他們的文化源頭雖然來源於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它們也孕育了屬於自己的獨特文化,並且在基督教盛行於整個歐洲大陸交際,成為整體歐洲文化的有機元素。其中文化獨特性的代表文明當屬卡爾特人。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凱爾特人的發展歷程。

凱爾特文明的起源與宗教文化的發展滲透

(英國老式的基督教堂)

凱爾特人的發展歷程

(1)居住地的艱難起源

凱爾特人發源於阿爾卑斯山北麓,是歐洲最古老的民族之一,雖然整個民族的存在形式比較鬆散,但是共同的語言還是將他們緊密聯繫在一起。由於缺乏確切的文字記載,這個民族的起源時間和地點已經無從考證,但史學界經過研究確認,早期凱爾特民族的興起得益於墓葬文明和鐵器文明,即他們開始掌握了火化埋葬和冶煉鐵器的方法。公元前8世紀,凱爾特人從基督徒那裡學會了使用文字,隨後他們的社會生活已經進入了文明時代。他們的日常生活也在最早的凱特人文字記載中得到了體現。

凱爾特文明的起源與宗教文化的發展滲透

(凱爾特人的文字)

(2)文明的發源與擴張

公元前6世紀左右,隨著希臘文化的蔓延,凱爾特人正式和歐洲主流文化接軌,這也成就了他們最輝煌的一段歷史文明時期。素有“古希臘史學之父”之稱的希羅多德曾在他所撰寫的《歷史》一書中提到,凱爾特人生活在多瑙河源頭地帶,地處直布羅陀海峽以外。阿維努斯還曾經在他的詩作《海岸》中提到凱爾特人的具體特徵,如心高氣傲、技藝高超、力量強大和不斷擴張等。

凱爾特文明的起源與宗教文化的發展滲透

(希羅多德雕像)

由於接觸到了希臘的先進文化,再加上自身的鐵器文明,凱爾特人開始以嚴謹的部落聯盟為組織,逐漸向四周擴張勢力。經過近千年的不斷努力,凱爾特人最終在廣袤的中歐腹地佔據了一席之地並在那裡紮根,勢力範圍包括今天的德國東南部,奧地利中部和匈牙利部分草原地區。接下來,凱爾特人以這片土地為中心,努力發展經濟,不斷向四面八方出擊,勢力越來越壯大。在這種情況下,古希臘人不得不注意到凱爾特人的存在,因而在古希臘的歷史中,也有了關於凱爾特人的一些零星記載。

後來,凱爾特人的生存環境不可避免地受到古希臘人擠壓,其中一部便遷徙到了今天的法國和比利時一帶。羅馬帝國建立以後,為了更好的統治,將這部分凱爾特人稱為高盧人,高盧人和當地居民不斷融合,最終佔據了統治地位,因而成為了凱爾特人的又一個大本營。與此同時,另一支受到擠壓的凱爾特人越過英吉利海峽,來到了大不列顛和愛爾蘭島,最終也成為那裡的統治者。

凱爾特文明的起源與宗教文化的發展滲透

(高盧人)

此外,留守在中歐腹地的凱爾特人表現更是搶眼。他們首先翻過阿爾卑斯山,在意大利北部建立起了自己的勢力範圍,然後隨著他們的進一步南下,最終與羅馬人發生衝突。在此,凱爾特民族彪悍的一面表現出來,羅馬人居然不堪重擊,丟掉了羅馬城。凱爾特人知道戰爭遠沒有結束,遂決定乘勝追擊,大舉向盤踞在巴爾幹半島的馬其頓王國發動進攻。不過此時的希臘和羅馬勢力已經集結完畢,在他們的聯合打擊下,凱爾特人最終以失敗告終,但是這次失敗並沒有影響到凱爾特人在中歐腹地的勢力範圍與地位。

(3)擴張過程中的文明衰落與復興

公元前3世紀前後,分散在歐洲各地的凱爾特人形成一股強大力量,成為羅馬人征服世界的主要障礙,這也讓羅馬人開始集中力量對付他們。公元前225年,凱爾特人在特拉蒙戰役中被羅馬人擊敗,凱爾特人的輝煌歷史也從此開始走向衰落。隨後,原本屬於凱爾特人的勢力範圍逐漸被羅馬人掠奪,直到中歐腹地和高盧地區的陷落,生活在歐洲大陸上的凱爾特人最終融入了羅馬文化。

到了公元前55年,羅馬皇帝凱撒開始進攻大不列顛和愛爾蘭島上的凱爾特人,但是他的進攻並未如願。直到公元43年,才由另外一名羅馬皇帝克勞迪率軍登上大不列顛島,但最終也只是佔據了半壁江山。當時羅馬人和凱爾特人以哈德良長城為界,長城以南屬於羅馬勢力,長城以北仍然是凱爾特人的世界。公元407年,日薄西山的羅馬帝國深感鞭長莫及,終於放棄繼續征服大不列顛和愛爾蘭島上的凱爾特人。但是凱爾特人並沒有因此獲免於難,他們甚至沒有得到一個喘息的機會,就遭受了日耳曼民族的毀滅性打擊,並且在公元6世紀左右基本退出歷史舞臺,直到19世紀才重燃文化火種。

凱爾特文明的起源與宗教文化的發展滲透

(油畫——凱撒)

凱爾特人的宗教信仰

(1)原始的宗教信仰

凱爾特人最早信奉督伊德教,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宗教,並且帶有原始宗教的野蠻、血腥和迷信色彩。這和歐洲社會的文明進程顯然是背道而馳的,因此凱爾特人長期被希臘人和羅馬人排擠,將其視為異教徒。基督教興起之前,生活在歐洲大陸上的凱爾特人基本被羅馬人消滅,因而他們所信奉的督伊德教也隨之衰亡,殘餘的凱爾特人逐漸被基督教同化。但是仍在不列顛和愛爾蘭島上頑抗的凱爾特人,卻仍然信奉這種宗教,他們相信萬物有靈並且靈魂不滅,所以尊崇萬物又不怕犧牲,在不列顛和愛爾蘭島上的生命力很強。

凱爾特文明的起源與宗教文化的發展滲透

(愛爾蘭半島地圖)

(2)戰爭促使宗教文化延申

羅馬人大舉攻入不列顛之後,基督教文明也被帶入了他們攻陷的勢力範圍,並且得到了快速傳播。但是基督教本身的發展並沒有嚴格按照羅馬人的意志進行,因此羅馬人曾經幾次對基督教進行“梳洗”,激烈的時候還會處死“極端”的基督徒。基督教傳播到不列顛島期間,也曾發生過一次這樣的事,這也是羅馬人對基督教進行的第十次“梳洗”,當時皈依基督教的凱爾特人奧爾本、亞倫和朱利烏斯等人,就死於這次宗教迫害。值得慶幸的是,此後的基督教在不列顛發展順利,並且逐漸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現象。

凱爾特文明的起源與宗教文化的發展滲透

(羅馬騎士對戰基督教教徒)

(3)宗教文化的改良與發展

公元407年,羅馬人因為不堪內外交困而撤出了不列顛島,他們留下的權力真空地帶隨即陷入混戰。不列吞人(凱爾特人一支)為了平亂,不得不求助曾經的對頭羅馬人,但此時的羅馬人自顧不暇,一口回絕了不列吞人的出兵請求。不列吞人眼見如此,轉而去求助盎格魯人(日耳曼人一支),終於得償所願。但不列吞人此舉可謂引狼入室,盎格魯人之所以進入不列顛,完全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因此在平定了戰亂之後,他們隨即揮師北上,順勢對不列吞人發動了進攻。不列吞人大部分被殺戮,殘餘勢力紛紛逃往更北面的威爾士、蘇格蘭和愛爾蘭諸島,這些人最終成為後來的英國人祖先。

由於盎格魯人並不信奉基督教,因此之前在不列顛建立起來的基督教文明遭到毀滅,流傳範圍僅限於那些逃之的殘餘勢力。其中最主要的地區在愛爾蘭島,由於一直未被侵略者染指,這裡成了基督教火種的保護傘。據史料記載,在公元431年,愛爾蘭島上的基督教組織已經初具規模並逐漸興起,並出現了一位偉大的教士,他就是被稱為“愛爾蘭守護神”的聖·帕特里克教父。為了完成使命,他的足跡踏遍了整個愛爾蘭,所在之處唱福音、建教堂、醫病患,整個愛爾蘭島迅速受到了一次基督文明的強大洗禮。如此一來,不僅凱爾特人成為了基督信徒,處於原始社會的其他愛爾蘭民族,也直接進入基督教文明社會。

凱爾特文明的起源與宗教文化的發展滲透

(聖·帕特里克)

史學家分析認為,聖·帕特里克之所以能夠傳教成功,有三點原因:其一,正確的傳教方式。即首先在愛爾蘭島的貴族階層進行傳教,然後在他們的認可和帶動下,向全社會進行傳播;其二,正確的突破點。愛爾蘭島上的各族人民雖然大多有自己的宗教,但是並非所有民族都堅決排斥基督教,有些民族甚至已經是基督徒,聖·帕特里克準確選擇這些民族為突破點,逐漸打開了傳播僵局;其三,正確的用人原則。傳教過程中,聖·帕特里克不僅非常注重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而且主要依靠本民族人員對其民族進行傳教,從而加大了溝通的效果。

總而言之,凱爾特人雖然沒有被羅馬人武力征服,最終還是被基督教文化融合。從此以後,凱爾特人和基督教文明緊密結合在一起,並且由於掌握了拉丁文,他們的歷史也得以進入文字記載時期。又因為凱爾特人具有勇於開拓進取的民族精神,後來他們還成為基督教新一輪發展浪潮的急先鋒,從而為全世界的文明進程做出了重大貢獻。

結語:凱特人為歐洲的文化多元性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雖然他們在早期沒有自己的文字,隨著後來基督教的傳入,他們的文明也開始漸漸的發展。經過幾百年的沉澱與發展,成為了歐洲文化、宗教、藝術、文學史上重要的組成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