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華爾街》告訴你美國逐利本性(上)

都說疫情是人性的照妖鏡,疫情發生以來,特別是美國疫情成為全球疫情的超級重災區以來,這個超級帝國在特朗普令人瞠目的編導下,呈現出一堆花樣百出的操作,讓社會主義體制下的我們忍不住嘀咕,美國這是要幹嘛?

最近重新看了多年前買的《華爾街》,由衷地感到,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美國的金融本質,決定了美國政治文化的逐利性。他們可一點不傻,相反,在利益面前可以精明到不顧體面。

順理成章地,全球金融中心坐落在紐約曼哈頓南端的華爾街。

這裡是世界上就業密度最高的地區,在1平方公里內雲集著2000多家金融機構和將近40多萬金融從業人員。

是怎樣一種魔力,讓這小小的1平方公里,主宰全球資本的沉浮?

讀書筆記:《華爾街》告訴你美國逐利本性(上)

金融行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第一次產業革命開始以後,經濟增長開始加速,最重要的原因是資本變成了主要的生產要素,貨幣開始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但是經濟學這門學科一直是建立在一堆理想化甚至可能不存在的假設上的,教科書中都常常自我解釋道:這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就是這麼一門還模糊不清的學科,在人類歷史上鋪開了一幅幅轟轟烈烈的畫卷。

我甚至常常以為,現在的社會浮躁,很大程度上是金融業導致的。

或許荀子說的對,人性本惡。華爾街的巨大魔力,正是因為它通過金融充分釋放了人性:恐懼和貪婪。人性自由施展開來,所以投身其中的人,贏了的贏的氣勢恢宏,輸了的輸的一敗塗地。

讀書筆記:《華爾街》告訴你美國逐利本性(上)

吳敬璉說08年的金融危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

這是個有很大缺陷的體系,世界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是美元,而美元不受國際組織監管,而是有一個主權國家來監管的。美國自身的經濟結構在戰後漸漸出現了很嚴重的失衡,就是儲蓄率太低。

那場金融危機,大家都知道導火索是房地產的次貸危機。

據西方經濟學家尼爾·弗格森說,1930年後,英美這樣英語系國家的政客認為,如果人人都有房的話,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嚮往社會主義了。(看到這句話時我有點想笑,原來金融危機某種程度上還是給咱社會主義的政治理想刺激出來的。)

為了讓國民人人一套房,所有才會有美國政府鼓勵房貸、默許金融機構給不合格貸款人的負債進行打包。只要你不是鏈條上最後一人,只是其中一份子,你就可以賺很多熱錢。

美國第26任證監會主席哈維·皮特說,華爾街有兩種人,一種是想要解決危機的人,另一種是想要利用危機的人

不幸的是,後一種人居多。所以市場就瘋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