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风清正气的网络环境 我们都不是局外人

互联网在中国走过25年,随着移动通讯工具的普及,使得广大网民既可以即时接收到来自各种各样的讯息,也可以享受在网络上自由表达言论的快感。人们在享受其方便快捷服务的同时,也饱尝其苦。从个人信息泄漏到无所不及的网络诈骗,从令人生畏的人肉搜索到耸人听闻的谣言……经历太多“风浪”的网民,渴望有个和谐的网络世界。

我联想到前不久发生在龙华区金牛岭公园的一件事,事情的缘由是市民在某个网络投诉平台上称“金牛岭公园内的花卉基地内堆积了大量的肥料,出现了4座“大山”,一到夏天和雨天,公园周边臭气熏天,污水四溢,和金牛岭公园西门一墙之隔的金岭花园和金牛生态小区的居民苦不堪言,周边居民希望公园能够尽快搬走堆肥点。”得到消息后龙华区相关部门及时联动相关媒体前往现场勘查,现场调查并未闻到所谓的“臭味”。金牛岭负责人介绍说:“这几个土堆是金牛岭花卉种植基地的培育土壤。这些土壤是将园区枯枝烂叶晒干,经过机器粉碎形成木屑,添加到普通土壤,搅拌混合形成。这些土堆放在这里,主要是方便花卉基地培育花苗,并无刺激性气味。根本不存在所谓‘使用粪便沤肥’一说。”

一件普通的社会事件让人再次深刻体会到当下网络世界当中,任何事情都可能映射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互联网之所以会叠加出舆论效应,就是因为其最大作用在于可以让最广泛的民众参与。特别是关于某些言行的质疑、批判或监督,巨大的网络力量一方面体现“群众智慧无穷”,另一方面却为诸如“失真”的网络谣言四起,创造出了一切可能。运用法律等多种手段规范网民、以及某些网络媒体平台的表达,不断提升网民整体文明素养,已成为当务之急。

显而易见的是,当下规范网民文明表达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首先,网民的某些正常利益表达需要通过网络去传播;另一方面,伪装得道貌岸然的失实表达,却没有受到及时地阻拦。网络的虚拟性与匿名性特点,少数网民及网络媒体在大胆表达现实生活中,或传统媒体无法、或不愿表达的诉求同时,偶有变成为负面情绪的宣泄。好在龙华区有关部门和公共媒体在其中发挥了监督调查取证的作用,及时的发布辟谣信息,安抚了受众的情绪,避免了负面舆论的再次发酵。

互联网事业在中国发展方兴未艾,互联网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法面面。每位网民都是这个文明社会的组成份子。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广大网民要遵守法律法规,在网上散布谣言或虚假信息,不管是原创还是转发,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切勿随意在网上发布、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内容。争做新时代的“好网民”,应该从理性规范自己的网络言行开始,应该敢于向任何网络谣言“说不”开始,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从我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